《东街社区工作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街社区工作制度.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潞城市潞华街道办事处东街社区工作制度一、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服从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社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二、工作准备 (1)人力资源准备 1、完善社区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2、建立健全与军队、公安、武警、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 3、培育、发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2)动员准备 1、详细了解辖区内公园、广场、学校和企业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疏散安置的原则,合理
2、选择避险场所。 2、建立和完善社区捐助的动员机制、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突发自然灾害社区捐助工作。 3、完善救灾捐赠工作应急方案,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会公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三、日常开展宣传、培训和演习工作 1、积极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加大对社区居民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2、每年至少组织2次社区灾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2次救灾志愿者队伍的培训。 3、每年根据本地区灾害发生特点,组织12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四
3、、灾情信息管理及处理 1、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 亡数量、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社区的需求。 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对于本社区内突发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 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上级民政部门报告初步情况。 3、在社区灾害发生时,若街道负责人未到达,由社区责任人统一指挥,参加救援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4、及时组织救援,疏散受灾群众,尽快将社区群众转移至安全场所,并做好安置工作。五、宣传、培训和演习 1、积极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加大社区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利用
4、社区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2、每年至少组织1次社区灾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1次救灾志愿者队伍的培训。 3、每年根据本地区灾害发生特点,组织12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避灾场所运行制度 为加强避灾场所的管理,切实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制度。一、避灾场所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二、避灾场所实行属地管理原则。镇人民政府负责对避灾场所的领导,组织工作班子,做好工作。日常管理由所在村(社区)负责,社会事务办负责业务指导。三、避灾场所经费
5、,由镇财政负责为主,各村(社区)适当补助。四、避灾场所以接收因重特大灾害发生时须转移安置人员为主。其中精神病人员、传染病患者不得接收入住。五、避灾场所保证避灾人员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晚上有睡觉的地方。厨房和餐厅保持清洁,食物的采购、制作、存放符合卫生要求,实行分餐制。六、避灾人员应当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文明礼貌、团结互助。七、避灾场所高度重视和努力做好安全工作。八、避灾场所建立工作人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参与避灾场所启用时的服务工作。 避灾场所后勤保障组工作职责 一、努力保障避灾场所灾民的日常生活,负责避灾场所供电、供水和通讯设施的保障工作。二、负责人员清点和伤员救护,妥善处理遇难
6、者,做好转移安置人员的稳定工作和救灾食品、衣被的发放工作。三、组织医务人员做好避灾场所的疾病防疫工作,做好饮用水源、食品等的安全检查,采取有效的防治应急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四、组织采购食品等物资,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做好避灾场所的卫生保洁工作。五、协助做好灾民的转移工作,按照先人员后财产、先转移老弱病残、儿童妇女,后一般人员的原则,组织群众按预定的线路和地点转移,同时,确保转移途中的人员安全,并负责灾民撤离后人员、财产的清理和登记。 避难场所安全检查组工作职责一、加强对避灾场所临时安置人员、物资、装备等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根据预案划定的安全区、危险区设立醒目的、固定
7、标牌,注明预警信号、转移路线等。三、加强日、夜间安全巡逻,确保避灾场所安全。四、掌握灾民思想动态,做好心理疏导,稳定灾民情绪,维护避灾场所的日常秩序。五、教育引导灾民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灾害警报解除前,不得随意进出避灾场所。六、负责组织协调民兵或志愿者队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避灾场所管理组工作职责一、按照政府“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的指令及时启用避灾场所;二、负责避灾场所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管理,适时召开会议布置工作任务;三、负责临时安置灾民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避灾场所安全稳定;四、监督检查避灾场所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五、负责避灾场所装备物资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六、定期向政府“自然灾害
8、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汇报避灾场所的运行情况。避灾场所信息联络组工作职责 一、负责对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的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传递;二、及时收集处理驻村干部、各村反馈的受灾人员、数量、受灾程序、范围等信息报告。三、及时汇报有关情况、数据与信息,上通下达,反馈信息。四、随时掌握灾情、雨情、水情、险情动态,传达落实上级发布的各种指令、预警、报警信号。五、做好灾后统计、上报、总结工作。 避灾场所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避灾人员服务。做到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热情周到。2、引导避灾人员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克服困难,安心居住。3、经常与避灾人员保持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健康状况,
9、防止突发事件发生,确保避灾场所稳定。4、杜绝一切隐患,确保避灾场所安全。5、为避灾人员提供食宿。6、做好入住避灾场所人员的登记和接待工作。7、加强避灾场所的物资管理,同时做好物资发放和登记工作。 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制度(一)实行谁投资建设,谁负责维护管理的原则。应急避难场所的所有权人应按要求设置各种设施设备,划定各类功能区并设置标志牌,建立健全场所维护管理制度。(二)应急避难场所的政府管理部门,应制定针对不同灾难种类的的场所使用应急预案,明确指挥机构,划定疏散位置,编制应急设施位置图以及场所内功能手册,建立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并向社会公示。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组织检验性应急演练。(三)应急预案应与全
10、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相衔接。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经费应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四)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志愿者队伍。通过对志愿者组织的培训、演练,使之熟悉防灾、避难、救灾程序,熟悉应急设备、设施的操作使用。(五)建立一套规范的应急避难场所识别标志。应急避难场所附近应设置统一、规范的标志牌,提示应急避难场所的方位及距离,场所内应设置功能区划的详细说明,提示各类应急设施的分布情况,同时,在场所内部还应设立宣传栏,宣传场所内设施使用规则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制度一、负责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年度宣传教育工作计划。二、积极引导居民群众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三、针对各种问题,开展形式
11、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四、向居民群众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五、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型的防灾减灾预案演练。六、定期向上级汇报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情况。七、建立和规范社区综合减灾工作台帐,健全社区各项工作制度。八、组织开展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活动。活动场所的管理工作制度1建立规章制度,加强2严格资产监管。采取指派专人管护等办法,做好活动场所的供电、供水、供暖、防火、防盗和卫生清洁工作。3健全责任体系。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活动场所建设管理使用工作的统筹协调,要定期对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进行审核,不断提升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水平。4、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作用5、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