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优秀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1页,本讲稿共34页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即使是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第2页,本讲稿共34页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的早期关注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两个基本命题:第一,心理过程主要
2、是潜意识的;第二,性的冲动,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根据以上两个命题的推论:(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即“力必多”(2)“力必多”的发展经历口欲期、肛欲期和生殖器期(3)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本我,自我,超我(4)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5)防御机制:防焦虑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的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固着”。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2、焦虑。由于“本我”与“超我”的矛盾,我们体验着焦虑。3、压抑。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三)存在-人本主义
3、的解释第3页,本讲稿共34页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第一,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第二,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第三,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应、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第4页,本讲稿共34页一、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第一,医学标准。第二,统计学标准。第三,内省经验标准。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其二就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第四,社会适应标准。二、心理学的区分标准(郭念
4、锋)(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二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第5页,本讲稿共34页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是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必备的基础知识。精神科医生用它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心理咨询师用它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以便将精神障碍转诊给精神科医生,留下非精神障碍者作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对象。对于有精神障碍的人,也要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但只是辅助性的,且有条件的。第6页,本讲稿共34页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2、感觉减退:多见于抑郁状态、
5、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等3、内感性不适: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等(二)知觉障碍1、错觉: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按幻觉体验的来源,有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3、感知综合障碍:大小,远近等的变形,非真实感,窥镜症第7页,本讲稿共34页二、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联想、随境转移、思维迟缓:是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
6、思维插入、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词语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第8页,本讲稿共34页(二)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特点:1、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2、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关系妄想:患者把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疑病观念()嫉妒妄想:坚信配偶不忠。多见精神分裂、酒精中毒和更年期精神障碍等。()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按妄想的起源及妄想与其它精神症状的关系可分为原发性妄想(突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和妄想心境);继发性妄想、强迫观念:强迫性回忆、穷
7、思竭虑、计数对立观念、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第9页,本讲稿共34页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一)注意障碍:注意减弱、注意狭窄(二)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三)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四、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证之一。第10页,本讲稿共34页第二单元情感障碍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一)情感高涨(二)情感低落:面带愁容表情痛苦悲伤、喜欢独处、愉快感缺失、自我感觉要比实际情况差。自信心不足、有时长吁短叹。(三)焦虑:(伴有憋气、心悸、手抖、尿
8、频、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四)恐怖(伴有憋气、心悸、手抖、尿频、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一)情感迟钝(二)情感淡漠(三)情感倒错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一)情感脆弱(二)易激惹(三)强制性哭笑(四)欣快第11页,本讲稿共34页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一、意志增强二、意志缺乏: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 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三、意志减退:不缺乏一定的意志要求,但受情绪低落的影响,四、精神运动性兴奋五、精神运动性抑制:常区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一)木僵(二)违拗:(三)腊样屈曲(四)缄默(五)被动性服从(六)刻板动作(七)模仿动
9、作(八)意向倒错(九)作态(十)强迫动作第12页,本讲稿共34页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幻想性障碍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障碍,具有感知、思维、情绪、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能维持清晰的意识和基本智力,但某些认知功能会出现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第13页,本讲稿共34页二、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出现单一的或一整套相关的妄想,并且这种妄想通常是持久的,甚至是终身存在的。妄想的内容有一定的真实性,并不荒谬。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
10、短暂而不突出。病前人格多具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征。发展缓慢,多不为周围人所察觉。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在个月内痊愈。第14页,本讲稿共34页第二单元心境障碍一、躁狂发作特点: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二、抑郁发作特点: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言语动作减少和迟缓。三、双相障碍表现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四、持续性心境障碍特点: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第15页,本讲稿共34页第三单元神经症特
11、征: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神经症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意识的心理冲突。第二,精神痛苦:第三,持久性:第四,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第五,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心理冲突的常形特点:与现实处境相联系;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变形特点:与现实处境无关;鸡毛蒜皮的小事,医生评定的方法:3分没有;4-5分疑似,6分及以上成立。第一,病程:不到3个月,1分;3个月到1年,评2分;再长,3分第二,精神痛苦程度,自己解决;要别人帮助解决;无法摆脱。第三,社
12、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社会功能明显受损2分;3分第16页,本讲稿共34页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心理冲突的类型:常形:1、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重要的生活事件 2、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变形:1、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鸡毛蒜皮的事 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鉴定方法:病程:不到3个月,评1分;3个月到1年,评2分;1年以上评3分。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者,可以自己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者,需别人帮助或处境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重度者,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社会功能:轻度受损,照常工作、学习、交往,有轻微妨碍,1分;中度受损,工作、学习、交往效率显著下降,有回避,2分 重度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和学习
13、,完全回避,评3分。如果加起来不小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4-5分为可疑病例。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第17页,本讲稿共34页第四单元应激相关障碍一、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二、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三、适应障碍是指在易感性的基础上
14、,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第18页,本讲稿共34页第五单元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一、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二、性心理障碍性身份障碍:易性癖性偏好障碍: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与性受虐症。性指向障碍:同性恋等第19页,本讲稿共34页第六单元心理生理障碍一、进食障碍:二、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发作性睡眠障碍三、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疾
15、、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第七单元癔症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一、分离性障碍二、转换性障碍:、运动障碍:痉挛、肌肉抽动、瘫痪等、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异常、失明、三、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癔症的集体发作第20页,本讲稿共34页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该次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谦让;3)有幸福感
16、;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效率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第21页,本讲稿共34页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第一,体检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第二,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第三,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于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和分析。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条标准(郭念锋)(一)心理活动强度。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17、二)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三)周期节律性。人的所有心理过程都有节律性。(四)意识水平。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五)暗示性。情绪和思维容易随环境变化(六)康复能力。从创伤刺激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第22页,本讲稿共34页(七)心理自控力。(八)自信心。(九)社会交往。能否正常与人交往,也能标志心理健康水平。(十)环境适应能力。主动适应;消极适应。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一、概念的区分分分分分分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健康的心理活动是
18、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两个标准差内)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第23页,本讲稿共34页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一单元 概述一、用途(一)使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相区分(二)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三)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四)咨询方案的制定(五)疗效评估(七)职业培训(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九)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第24页,本讲稿共34页二、效度(一)症状学效度是指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某一类别,是否有独立的、稳定的“心理不健康特征”和“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1、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性2、情绪心理学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的真实性(二)预测效度对心理不健康
19、后果的预期,可分两大类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1)在三个月内,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缓解(2)由于主客观条件较差,短期内得不到化解(3)心理健康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会使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逐渐下降,从而出现阶段性的身体虚弱,情绪和自控能力下降,生活和社会功能蒙受一定的影响。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1)非专业的社会支持(2)专业的心理咨询第25页,本讲稿共34页(三)结构效度在理论上,促进或影响“心理不讲康状态”的因素有1、人口学因素2、个性心理特征3、身体健康水平4、社会变迁 第26页,本讲稿共34页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第一,由于现实生活、
20、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第二,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第三,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第四,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第27页,本讲稿共34页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应满足如下四个条件:第一,引起“严重
21、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内心冲突是常形的。在不同的刺激作用下,求助者会体验到不同的痛苦情绪。第二,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第三,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随时间迁移会缓解,但靠自然发展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交往等有影响。第四,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与神经症相鉴别的要点是:冲突类型及病程。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常形的,
22、持续时间在半年内。第28页,本讲稿共34页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内心冲突是变形的,但是如果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简易评定法还不能确诊为神经症,那么,它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专栏4-3 焦虑弗洛伊德1949年将焦虑分为三类:客体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A。Lewis(1967)提出焦虑的特点(1)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病人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2)这种情绪是不快的和痛苦的,有死和虚脱昏倒的感觉(3)这种情绪指向未来,(4)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事件和焦虑情绪不符(5)与焦虑的体验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
23、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漂浮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第29页,本讲稿共34页第七节关于健康心理学第一单元 概述 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大致为:、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4、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5、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第二单元 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一)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二)患者的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三)情绪低落(四)时间感觉发生变化(五)精神偏离日常状态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一个好医生,在和病人的第一次接触中,就应建
24、立起心理治疗关系。躯体疾病恢复过程中,除躯体功能恢复外,还要帮助病人逐步适应疾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治病要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着眼。第30页,本讲稿共34页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适应,意味着脑力和体力的付出,包括对事件的性质和强度的评估,对自我能力的评估等等。一、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二、压力源的种类1、生物性压力源: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躯体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2、精神性压力源: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外事件。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
25、件。(1)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或重要人际关系破裂等;(2)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等。第31页,本讲稿共34页三、压力源的测评(一)社会再适应量表(二)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三)知觉压力的测评四、压力的内省体验我们经历和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另一种心理历程,那就是人的内心冲突。从上述意义上说,心理学中所说的压力,乃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勒温和米勒:双趋冲突;趋避冲突;双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第32页,本讲稿共34页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一、压力的种类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如果我们在生活的某一时间阶段内,经历着某一种事件并努力去适应它,而且其强度不足以使我们崩溃,
26、那么我们称这时候体验到的压力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经历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对于承受人来说,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2、叠加性压力:同时性叠加压力,四面楚歌;继时性叠加压力,祸不单行。3、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如战争、大地震、空难、绑架、强暴等 创伤后压力失调(PTSD)。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被称为“灾难症候群”,它有三个阶段:(1)惊吓期;(2)恢复期;(3)康复期。二、压力的适应塞利提出适应压力的三个阶段(一)警觉阶段(二)搏斗阶段(三)衰竭阶段这三个阶段统称“一般适应症候群”。是应对压力的必由之路。第33页,本讲稿共34页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一、压力的临床后果(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体质、压力论;器官敏感论)(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经过中介系统,事件的相对强度和性质可以产生某些改变。(1)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A,认知的评估作用B,调节控制作用C,人格的影响作用(2)社会支持系统(物质和精神的支持)(3)生物调节系统(压力影响免疫系统及其它组织系统)3、临床相阶段(及时型症状和滞后型症状)临床症状一旦以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改变表现出来,下一步就是临床干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师的工作由此开始。第34页,本讲稿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