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病因学精品文稿.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78746828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龋病病因学精品文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龋病病因学精品文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龋病病因学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龋病病因学精品文稿.ppt(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龋病病因学第1页,本讲稿共36页牙菌斑牙菌斑 一一定定义义:牙牙菌菌斑斑(dentalplaque)是是细细菌菌黏黏附附于于牙牙面面或或修修复复体体上上形形成成的的生生态态环环境境,细细胞胞在在其其中中生生长长,繁繁殖殖和和衰衰亡亡,并并进进行行着着复复杂杂的的物物质质代代谢谢活活动动,在在条条件件适适当当时时,细细菌菌的的代代谢谢产产物物可可造造成成牙牙体体或或牙牙周周组组织织的的破破坏。坏。第2页,本讲稿共36页牙菌斑的分类:牙菌斑的分类:依所在部位分:龈上菌斑依所在部位分:龈上菌斑:平滑面菌斑平滑面菌斑窝沟菌斑窝沟菌斑龈菌下斑龈菌下斑:第3页,本讲稿共36页二牙菌斑的结构二牙菌斑的结构(

2、一)(一)平滑面菌斑平滑面菌斑1菌斑菌斑-牙界面牙界面获得性膜获得性膜(acquiredpellicle):指唾指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所形成的生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所形成的生物膜。物膜。第4页,本讲稿共36页2.中间层中间层:稠密微生物层稠密微生物层(condensedmicrobialLayer)菌斑体部菌斑体部(bodyoftheplaque)3.菌斑表面菌斑表面基质基质第5页,本讲稿共36页(二)窝沟菌斑:(二)窝沟菌斑:第6页,本讲稿共36页三、牙菌斑的组成:三、牙菌斑的组成:微生物群体微生物群体基质(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环境条件)基质(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环境条件)微生物群体:占总

3、容量微生物群体:占总容量6070%,主要由细菌组成(主要由细菌组成(108/mg湿重),少量湿重),少量支原体、病毒、酵母等。支原体、病毒、酵母等。第7页,本讲稿共36页基质:基质:由牙菌斑合成的细胞外多糖和来自唾液、由牙菌斑合成的细胞外多糖和来自唾液、龈沟液的物质组成。另有少量脱落上皮细龈沟液的物质组成。另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碎屑等。胞、白细胞、食物碎屑等。第8页,本讲稿共36页化学组成:化学组成:80%水和水和20%固体物质:固体物质:1、水:、水:体积占菌斑体积占菌斑3050%,重量占,重量占80%,2、蛋白质:占菌斑干重、蛋白质:占菌斑干重4050%。来源:唾液、间液、细菌

4、来源:唾液、间液、细菌3、碳水化合物(糖):占干重、碳水化合物(糖):占干重1318%4、脂肪、脂肪占干重占干重1014%5、氨基酸、氨基酸少量少量6、无机盐、无机盐占干重占干重510%,7、其它:、其它:第9页,本讲稿共36页菌斑中菌斑中糖糖的主要功能:的主要功能:作为菌细胞的结构部分(如胞壁多糖和作为菌细胞的结构部分(如胞壁多糖和胞内多糖);胞内多糖);作为菌斑基质的主要成分,构成菌斑的作为菌斑基质的主要成分,构成菌斑的基本骨架;基本骨架;作为细菌代谢所需的能源;作为细菌代谢所需的能源;促进细菌对牙面的黏附和细菌之间的集促进细菌对牙面的黏附和细菌之间的集聚。聚。胞外多糖:胞外多糖:胞内多糖

5、:胞内多糖:第10页,本讲稿共36页四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四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大致分:大致分:获得性膜形成获得性膜形成、细菌对牙面的、细菌对牙面的黏附和集聚、菌斑成熟黏附和集聚、菌斑成熟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一)获得性膜形成(一)获得性膜形成1定义定义2形成机制:唾液蛋白质选择性吸附于形成机制:唾液蛋白质选择性吸附于牙面形成的。吸附主要靠牙面和唾牙面形成的。吸附主要靠牙面和唾液成分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液成分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3成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成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第11页,本讲稿共36页4功能功能:修复或保护釉质表面修复或保护釉质表面为釉质提供有选择的渗透性为釉质提供有选

6、择的渗透性改变牙面的性质,影响细菌对牙面的黏改变牙面的性质,影响细菌对牙面的黏附附作为菌斑微生物的底物和营养作为菌斑微生物的底物和营养第12页,本讲稿共36页(二)细菌附着(二)细菌附着包括:细菌对牙面的黏附和细菌之间的相包括:细菌对牙面的黏附和细菌之间的相互黏附(即集聚)互黏附(即集聚)1黏附:特异性结合黏附:特异性结合2集聚(集聚(aggregation):黏附到获得性膜):黏附到获得性膜上上的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并集聚到其的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并集聚到其它细菌。它细菌。细菌之间特异结合细菌之间特异结合菌斑基质成份促进细菌的集聚菌斑基质成份促进细菌的集聚第13页,本讲稿共36页特异性结合特

7、异性结合第14页,本讲稿共36页(三)(三)牙菌斑成熟牙菌斑成熟第15页,本讲稿共36页五牙菌斑微生物学五牙菌斑微生物学(一)组成(一)组成(二)确定牙菌斑微生物组成的生态因子:(二)确定牙菌斑微生物组成的生态因子:1PH;2 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Eh);3 营养;营养;4 抑制细菌生长的因子;抑制细菌生长的因子;5 黏附和集聚;黏附和集聚;6 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第16页,本讲稿共36页(一)(一)致龋微生物致龋微生物1链球菌属:链球菌属:G兼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1)血链球菌血链球菌(2)变形(异)链球菌变形(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Mutans)19

8、24年年Clarke发现发现分类:按壁抗原成份分分类:按壁抗原成份分ah8种血清型种血清型按生化反应的生物分型分按生化反应的生物分型分IV5种生物型种生物型mutans.S变形(异)链球菌组(族)变形(异)链球菌组(族)c.e.fS.mutans与人类龋密切相关与人类龋密切相关d.g.hS.sobrinus Streptococcus mutans第17页,本讲稿共36页2)致龋特征)致龋特征A产酸力和耐酸性;产酸力和耐酸性;B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胞外多糖在龋病发生中的作用:胞外多糖在龋病发生中的作用:a促进菌斑的形成并参与菌斑基质的促进菌斑的形成并参与菌斑

9、基质的组成组成b生物屏障作用生物屏障作用c作为胞外贮能形成。作为胞外贮能形成。第18页,本讲稿共36页C对牙面的黏附对牙面的黏附与牙面羟磷灰石有高度亲和力与牙面羟磷灰石有高度亲和力表面蛋白表面蛋白粘结素粘结素是主要致龋菌,不是唯一致病菌是主要致龋菌,不是唯一致病菌2乳杆菌属乳杆菌属3放线菌属放线菌属第19页,本讲稿共36页六牙菌斑的物质代谢六牙菌斑的物质代谢致龋牙菌斑的致龋牙菌斑的糖代谢特点糖代谢特点:1、消耗蔗糖的速度较快,、消耗蔗糖的速度较快,15分钟内有分钟内有20%以上的蔗糖被利用;以上的蔗糖被利用;2、形成乳酸的速度快,且量多;、形成乳酸的速度快,且量多;3、合成的胞内多糖较多;、合

10、成的胞内多糖较多;4、从蔗糖形成的胞外多糖较多,且不、从蔗糖形成的胞外多糖较多,且不溶性胞外多糖占的比例较大。溶性胞外多糖占的比例较大。第20页,本讲稿共36页饮食因素饮食因素 一一糖与龋病糖与龋病1糖在龋病发生中的作用糖在龋病发生中的作用(1)酵解产酸;酵解产酸;(2)合成细胞外水不溶性多糖;合成细胞外水不溶性多糖;(3)合成细胞内多糖和水溶性细胞外多糖;合成细胞内多糖和水溶性细胞外多糖;(4)为细菌的新陈代谢活动提供能量;为细菌的新陈代谢活动提供能量;第21页,本讲稿共36页2影响糖致龋力的因素:影响糖致龋力的因素:(1)食糖量食糖量(2)糖的种类;糖的种类;蔗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麦芽糖、麦

11、芽糖、乳糖、果糖乳糖、果糖山梨醇山梨醇木糖醇木糖醇(3)含糖食品的物理形式含糖食品的物理形式(4)给糖时间和方式给糖时间和方式(5)糖的唾液清除率糖的唾液清除率二二蛋白质与龋蛋白质与龋三三矿物质矿物质 第22页,本讲稿共36页宿主因素宿主因素宿主是龋病发生的不可少的因素,其主宿主是龋病发生的不可少的因素,其主要直接因素是宿主自身的牙、唾液、行要直接因素是宿主自身的牙、唾液、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第23页,本讲稿共36页宿主因素宿主因素 一一牙牙二二唾液唾液唾液的抗龋作用:唾液的抗龋作用:1润滑和直接保护;润滑和直接保护;2缓冲作用;缓冲作用;3清洁作用;清洁作用;4抗溶解作用;抗溶

12、解作用;第24页,本讲稿共36页5唾液中抗菌因子的作用唾液中抗菌因子的作用(1)溶菌酶的抗龋机理)溶菌酶的抗龋机理1)攻击细菌表面结合位点;攻击细菌表面结合位点;2)作用于受体,调节细菌附着作用于受体,调节细菌附着;3)改变羟磷灰石的唾液包被上的结合改变羟磷灰石的唾液包被上的结合位点位点;4)非选择性地覆盖羟磷灰石表面而阻非选择性地覆盖羟磷灰石表面而阻碍黏附。碍黏附。第25页,本讲稿共36页(2)SIgA的抗龋机理的抗龋机理1)阻止细菌黏附到牙面和黏膜表)阻止细菌黏附到牙面和黏膜表面,抑制菌斑形成;面,抑制菌斑形成;2)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外多糖的酶;)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外多糖的酶;3)抑制细菌糖酵

13、解;)抑制细菌糖酵解;4)抑制细菌生长或杀灭细菌。)抑制细菌生长或杀灭细菌。(3)乳铁质乳铁质(4)唾液凝集素唾液凝集素第26页,本讲稿共36页病因学说一、内源性理论:包括体液学说,活体学说一、内源性理论:包括体液学说,活体学说二、外源性学说:包括化学(酸)学说,寄二、外源性学说:包括化学(酸)学说,寄生腐败学说生腐败学说三、蛋白溶解学说三、蛋白溶解学说四、蛋白溶解四、蛋白溶解螯合学说螯合学说第27页,本讲稿共36页五、五、Millter化学细菌学说化学细菌学说意义:意义:(1)口腔微生物在产生酸和溶解蛋白方面)口腔微生物在产生酸和溶解蛋白方面的作用的作用(2)微生物发酵碳水化合物底物)微生物

14、发酵碳水化合物底物(3)酸导致牙齿矿物质溶解)酸导致牙齿矿物质溶解第28页,本讲稿共36页不足:不足:(1)不能解释龋病的特异性部位)不能解释龋病的特异性部位(2)未提出牙菌斑附着的概念和局部细菌)未提出牙菌斑附着的概念和局部细菌酶活性的概念酶活性的概念(3)不能解释静止龋现象)不能解释静止龋现象(4)不能解释某些人群是无龋的)不能解释某些人群是无龋的第29页,本讲稿共36页三联因素理论:宿主、微生物和饮食三联因素理论:宿主、微生物和饮食四联因素理论:宿主、微生物、饮食和时间四联因素理论:宿主、微生物、饮食和时间六现代概念六现代概念第30页,本讲稿共36页1细菌在龋病发生中作用的证据:细菌在龋

15、病发生中作用的证据:1)无菌动物只有在有细菌存在时才发生)无菌动物只有在有细菌存在时才发生龋;龋;2)牙齿只有在萌出后才产生龋;牙齿只有在萌出后才产生龋;3)抗生素可降低龋的发生和减少其严重程)抗生素可降低龋的发生和减少其严重程度;度;4)龋损牙本质和牙釉质中可找到细菌;)龋损牙本质和牙釉质中可找到细菌;5)细菌在体外能引起龋样损害;)细菌在体外能引起龋样损害;第31页,本讲稿共36页2三联因素理论三联因素理论60年代年代Keys提出提出3四联因素理论四联因素理论第32页,本讲稿共36页龋病是含糖食物(特别是蔗糖)进入口龋病是含糖食物(特别是蔗糖)进入口腔后,在牙菌斑内经致龋菌的作用,发酵产腔

16、后,在牙菌斑内经致龋菌的作用,发酵产酸,这些酸(主要是乳酸)从牙面结构薄弱酸,这些酸(主要是乳酸)从牙面结构薄弱的地方侵入,将牙齿的无机物溶解破坏而产的地方侵入,将牙齿的无机物溶解破坏而产生的。生的。第33页,本讲稿共36页在这个过程必须具备以下重要条件:在这个过程必须具备以下重要条件:1)致龋细菌;)致龋细菌;2)细菌进行代谢活动和形成牙菌斑的物质)细菌进行代谢活动和形成牙菌斑的物质基础基础糖类;糖类;3)细菌在牙面代谢和致病的生态环境)细菌在牙面代谢和致病的生态环境牙菌斑,牙菌斑使细菌发酵糖产生的酸在牙面牙菌斑,牙菌斑使细菌发酵糖产生的酸在牙面达到一定的浓度(在临界达到一定的浓度(在临界PH以下)和维持相以下)和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当长的时间;4)易感的牙齿。)易感的牙齿。第34页,本讲稿共36页时间因素 龋病是慢性硬组织破坏性疾病,它与其他慢性疾病一样,有一定的时间因素。1、致龋菌斑在牙体滞留的时间、致龋菌斑在牙体滞留的时间;2、菌斑内酸性产物持续的时间、菌斑内酸性产物持续的时间;3、菌斑及唾液环境低于临界、菌斑及唾液环境低于临界pH所持续时间。所持续时间。以上因素的持续时间越长,龋病发生危险性大。以上因素的持续时间越长,龋病发生危险性大。第35页,本讲稿共36页第36页,本讲稿共3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