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提纲.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提纲第一章 有效课堂教学深层解读一、什么是有效教学1.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有效行为。2. 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学的效益。3.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重意蕴: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人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X100%;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4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二、有效课堂教学的1
2、2条基本原理1当学生清楚地了解了所学内容的框架脉络,且组织、结构完善,则学习进程必定加快,印象更加深刻。2预知是学好的先决条件。所提供的教材和学习内容必须以学习者自身特征为起点。3必须激发学习动机。所组织的学习活动应考虑学生的意愿、需要、兴趣和激情。4学生通过参与设定目标和策划学习活动,可激发学习动机。5成功(成就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6当学生承担的任务具有系列的挑战性,即成功看来不是唾手而得时,可激发学习动机。7当学生熟知自己的学习进程,则其行为表现将比应知而未知者为优。8学生行为得到表彰(奖励),意味着更值得去学习。9行为的奖励(表彰)尽可能及时效果才最好,而且让学生明白无误。10
3、指导下的学习比自发学习更有效。11应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而非处于“被教”地位,学习才达高效。教学中多提出问题可促进学生学习探究行为。12学生在实践中学得好。三、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重点)(一)五种关键行为1清晰授课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行为应(1)要点明确;(2)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3)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的不良习惯。2多样化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多样化的提问;二是表现在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方面。3任务导向 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习
4、内容。教师用于教授特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学生实际投入学习材料的时间,称为投入率,与教师教授某个内容的时间不同,它是指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百分比。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二)五种辅助行为1利用学生的观念和参与这种行为是指教师通过认可、调整、应用、对比和总结学生的反应,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鼓励学生参与。2组织 教师为安排后继行为或总结先前行为所做的评论称为组织。3提问有效性教学理论研究者把提问分为两类:内容性提问与程序性提问4探询 探询指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详细阐述自己的或其他同学的答案。5教师的情绪热情是教师
5、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热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活力、力量、投入度、兴奋性和兴趣。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学生,最常用的是语言感染、体姿、目光交流和教师的生气勃勃。(三)效能型教师的行为表现1、对学生的学习负个人责任,并对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待。2、使教学的难度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应,并随着成功率的提高调整难度。3、给学生提供实践新学概念的机会,并及时获取有关他们反应的反馈。4、尽量扩充教学时间,以扩大内容范围,给予学生最大的学习机会。5、通过提问、组织、探询来指导和控制学生的学习。6、运用多种教学材料及语言和视觉帮助,以利用学生的观念的产生和参与行为。7、每次提问时,在转向下一个学生或转入
6、下一个问题之前,先引发学生的反应。8、小步子呈现材料,给予实践的机会。9、鼓励学生推出并详细阐述正确答案。10、让学生口头提问和回答。11、利用自然发生的课堂对话来让学生详述、拓展和评论所学的内容。12、逐步将学习的一些责任转向学生鼓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决策。13、教给学生组织和学习所教内容的认知策略。四、有效课堂教学的四种变化(重点)(一)教学目的上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知识的传承与获取为目的的;有效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二)教学伦理上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由于受传统社会制度和社会伦理的规定,是一种不
7、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参与互动式教学需求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师生关系。(由尊师爱生转变到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三)教学方式上的变化相对于传统注入式教学而言,有效课堂教学实践的重心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教学目标重心的迁移,即从知识的存储转向素质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教”法向“学”法转移;二是教学活动重心的迁移,即从师生间的单向信息传输转向师生、生师、生生间的多维互动,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注入”法向“互动”法转移。(四)教学思维上的变化 首先,教师的权威被消解了。教师成为主导,并非主宰。 其次,学生的个性被解放了。学生在有效教学中,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和听话者,而成为与教师完全平等、相互开放
8、精神的对话者。再次,教材的中心被打破了。在有效教学中,教材成为素材而并非“圣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成为目的,教学真正成为教育的基本途径。第二章 有效课堂教学的生理心理机制探析一、“鱼”与行为主义的教学观(一)行为主义教学观的生理学基础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二)行为主义教学观的心理学基础桑代克和斯金纳的动物学习实验及学习理论。(三)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二、“渔”与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一)认知主义教学观的理论基础1苛勒的动物实验与学习理论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3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二)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认识是主观的,人对于世界的解释是依赖
9、个人经验的。(三)对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观的评价三、“欲”与人本主义的教学观(重点) 人本主义教学观是致力于学习动机与内驱力的培养的教学观。(一)人本主义教学观的生理学基础1神经递质的神奇作用2多通道策略有助于更好地回忆3教学中可利用的脑开发策略(二)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以人为本,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性格的和谐发展,以便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三)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1优点(1)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坚持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3)注重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第一,人本主义教学观更切
10、合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2局限性首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宣传脱离社会需要的“自我实现”。 其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绝对自由,即学习的动因是内在的,学习的内容是自选的,学习的过程是自主的。再者,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过分强调学习潜能的自主发挥,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作为一种普遍的常规的教学模式。3小结三种教学观各有各的适用范围,行为主义教学观适用于解释和指导动作技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认知主义教学观适用于解释和指导人们对知识、概念的学习;人本主义教学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突
11、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一种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了解各种理论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针对我们面临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理论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第三章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重点章)一、教学设计的内涵、过程与特征教学设计就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一)教学设计的内涵解读教学设计的实质,是将教学成效建立在教师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技术化等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加以个体创造性地整合,也就是说进行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
12、规范、程序,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关于教学设计的内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解读:1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教学问题要明确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教学问题的解决要运用反映学习规律的理论知识和有科学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2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的对象。(教学设计所面对的问题目标状态,是由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以及教学对象的特征所决定的。教学设计所面对的问题起始状态,是由学生的状态所决定的。)(二)教学设计编写流程(重点中的重点)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应包含如下几个环节:1确立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2分析学生特征(学情分析),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内容3制定教学目标4确立适用的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教
13、学媒体5实施课堂学习评价6编写教学设计方案(三)教学设计的特征1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围绕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教学全过程。2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将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教学技术。3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一种科学的教学技术手段。二、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分析(一)学习内容的分类学习分为事实的学习、概念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原理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五类。(二)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对学习者应当取得的学习成果和达到最终行为目标的明确阐述。确定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需要的因素;二是学生的特征因素;三是具体学科的特点因素。1教学目标的分类(1)
14、认知领域包括有关信息、知识的回忆和再认,以及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形成。 认知领域教学目标按照智力特性的复杂程度分为六个等级: 知识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思想、鉴赏能力和价值观等。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通常可以分为五个等级:接受 反应 价值判断 组织化 价值或价值复合体的个性化(3)动作技能领域指通过练习使一连串动作实现熟练化和“自动化”。 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按照肌肉与神经所要求的动作协调程度分为四个等级:模仿 操作 精确 联接2教学目标的编写(重点)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1)主体即学习者。它指明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对象。(2)行为做
15、什么,即要求学生做到的目标行为内容。(3)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行为目标的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环境。(4)标准做到什么程度。3陈述教学目标的要求(1)目标应描述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学过程(2)目标要反映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水平(3)陈述目标必须具体、准确(4)目标陈述应达到可测量的程度(三)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分析表将学习内容按知识点作细致的划分,并确定其对应的教学目标水平,列成表格,称为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分析表。(见P93示例)(四)如何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三维目标不可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标准强调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16、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三、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一)教学模式概述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一个完整的新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以下五个因素: (1)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 (2)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即能够在学习者身上产生何种效果。 (3)操
17、作程序:指教学活动的环节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4)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为了发挥教学模式的效力,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对各种教学条件进行优化组合,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5)评价:由于每种模式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教学目标,因此,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2教学模式的分类(1)按学习理论依据分类的教学模式:行为修正模式。社会互动模式。人格发展的个人模式。信息加工模式。建构主义模式。(2)基于教学论分类的教学模式:问答模式授课模式自学模式合作模式研究模式(3)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流程图的编写教学模式分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流
18、程图)。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小班教学等。教学流程图的编写教学流程图体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媒体、学习内容与学生等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优点:首先,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课堂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比重;其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也可以简洁地呈现出来;再次,可以比较好地反映出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性、层次性等。总之,教学过程流程图是浓缩了的教学过程,它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一目了然。(见P106示例)需要编写流程图(二)教学方法
19、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试验法 5实习作业法 6练习法 7参观法)。三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即主导讲授法、互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1主导讲授法主导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1)正确认识主导讲授法主导讲授法不等于注入式学习讲授仍然是教师发挥主导的主要形式新课标指导下,授课教师应该在深入研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当讲即讲,在讲授中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疑难问题,充分发挥
20、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2)主导讲授法的优势与局限 主导讲授法的优势主导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主导讲授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主导讲授法是其他方法的工具,教师只有讲得好,其他各种方法的有效运用才有了前提;使用主导讲授法,教育成本低,教师讲课能较快较多地传授相关知识,而且对教育设备和设施的要求也较低。 主导讲授法的局限性教师单纯运用主导讲授法,往往阻碍师生的课堂对话与交流。主导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单独用主导讲授法无法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生成的多样化需求。(3)主导讲授法的有效运用主导讲授
21、法的基本要求I讲授内容的要求(内容要有选择;内容要正确。)II讲授形式的要求(要有逻辑性;要有启发性;注意语言艺术。)主导讲授法的优化I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新”; 其次,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 II及时取得反馈信息(教学反馈信息就是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所做出的反应,教师只有把握了这些信息,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做到有的放矢,增强讲授的针对性。)(4)传统课堂主导讲授法改革的若干策略思考具体的措施如下:提倡“意义接受学习”。 教师使用主导讲授法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二要将每一次讲解的东西纳入学生旧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使之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在使用主导讲授法
22、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课堂里提倡对话、交流,引进“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中的合理做法来改造“主导讲授法”,从而形成师生能够互动、彼此能交流的融洽的局面。精心设计和恰当地运用课件与板书。(板书布局要合理;板书上的内容要言简意赅;板书展现内容要有启发性;板书中的字体、图表要清晰。)改革课堂讲授还需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做起。 2互动讨论法所谓互动讨论法,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为弄懂和解决某个问题而相互提问、回答、诘难、反驳、说明、补充,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1) 互动讨论法的优势与局限 互动讨论法的优势第一,互动讨论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从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23、和行为来看,互动讨论法是进行教学的有效方法。第三,互动讨论法有利于集中大家的智慧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第四,互动讨论法有利于发掘事物的内在逻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问题的能力。互动讨论法的局限第一,互动讨论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不恰当使用往往使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第二,互动讨论法是一种比讲授法更具难度的教学法,它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互动讨论法不可随意滥用。(2)互动讨论法的合理运用 讨论前的准备第一,论题的确定。 第二,论题的公布。 第三,教师的知识准备。 讨论中的启发诱导主要是注重于解决学生思维方式方面的问题;注重于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
24、从分析论题的逻辑结构入手,由浅入深,层层逼近,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也可以在学生讨论出现偏差时,适时给予引导,使学生思路趋向正确合理。讨论后的归纳总结一是对学生讨论发言概况的总结;一是讨论题本身的分析总结。 3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自主探究法:内涵、特点及其
25、价值自主探究法的内涵与自主探究法相表里的是“发现学习”,它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再发现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基本过程是学生从各种事例中归纳出结论并用以解决新问题,实际是“人类知识的再发现”,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自主探究法的特点及其价值特点: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自主参与性;学习成果的创造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价值: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丰富其对学习的体验;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法
26、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唤起教师的创造性。(2)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法的原因、原则及方法自主探究法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原因将自主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将自主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将自主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破除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定势,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共同发展”。自主探究法引入课堂教学过程的原则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强调自主探究法的多样化设计模式。在不同学习阶段,对探究的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 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自主探究法应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关照个别差异。 给自主探究法的开展提供
27、足够的支持条件。 在探究中要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探究中既要强调动手,更要强调动脑。 探究过程中要重视并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思。 自主探究法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自主探究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四步法”激趣导入;析疑点拨;触类旁通;激励评价。(3)自主探究法实施策略教师应充分发挥“向导”作用。精心设计探究性教学活动。(第一,要明确教学思想:变教为导,变学为思。第二,要探究教学过程:让学生活动起来。第三,要准确设计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四、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一)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教学
28、对象4.依据教学条件(二)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1施兰姆公式 媒体选择的几率媒体产出的功效/需付出的代价2媒体最优选择决策模型P1413.视听教学理论(三)确定媒体使用的目的 1突出教学重点 2解决教学难点 3提供教学资料 4创设教学情境 5提供教学示范 6启发学生思考五、教学评价的设计(一)教学评价的内涵分析 意义: 第一,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第二,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
29、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第三,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第四,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第五,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得评价是一种开放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的不断完善。作用:调节作用;激励作用;决策作用(二)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1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2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优劣的评价
30、法。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三)教学评价的类型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四)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步骤内容:教学设计中,完整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收集资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料作价值性判断。步骤:1收集资料(1)结构化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程度;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正确性;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形成性练习的独立性和正确性。) (2)问卷调查(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态度;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效果; 对媒体本身质量的评价意见;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3)形成性练习(目的性强;知识要点和教学目标的覆盖面大;题
31、目数量少而精。)(4)总结性测验(主要适用于单元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2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建立指标项体系(2)确定权重系数(3) 等级的划分与标准(4)评价指标体系总表(P162)3教学评价结果的描述(1)绝对性评定(2)相对性评定(3)比较性评定(4)发展性评定六、教学设计案的编写(重点)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成果至少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案和一份媒体素材清单。一个规范的教学设计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应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模式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教学反思
32、。)(课堂教学设计模板P165)教学设计案编写过程中要注意如下五个问题:一要注重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下的系统设计;二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到教、学并重;三要注重学情分析基础上的学习目标的确立;四要关注各级目标之间的整合;五要注重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第四章 有效教学的课堂管理一、课堂管理分类及常见模式(一)课堂管理分类常规管理和违规行为管理。1常规管理课堂常规的制定要注意:人本性;科学性;明确性2违规行为管理学生的课堂违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干扰性较轻(2)表现形式多样(二)常见的几种课堂管理模式(权威模式、教育模式、行为矫正模式、社会情绪氛围模式、合作管理模式) 1权威模式管理策略包括
33、:建立和强化课堂规则。(即教师明确而有针对性地指明他对课堂行为的希望,以及违反的后果。)明确给出指令和要求。实施行为后果。(权威模式认为对违反规则的行为应该给予一定的“后果”,但他们并不赞成过激的惩罚方式,提倡温和的制止方法。)缺陷:第一,权威模式的“行为后果”(尤其是惩罚的方式)常会带来负面效果;第二,由于它提供的积极强化很少,所以容易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不良行为而非理想行为上,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理想行为。第三,教师很少关注问题的潜在诱因,容易造成“治标不治本”的状况;而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很少有机会表达个人意愿,自我管理没有得到发展。 2教育模式主要策略:(1)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并具备一定的
34、教学能力。(2)建立课堂常规,并给予明确的指令。(3)创造课堂环境。优缺点:教育模式表明了教师积极或消极的教学行为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影响,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些有效预防课堂违规行为的措施,有助于增强教师对课堂违规行为的责任感。但是,教育模式对于严重的违规行为只重于避免,而没有表明怎样处理;只强调了教师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没有考虑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责任,忽略了影响行为的多种因素。3行为矫正模式行为矫正的一般步骤是: (1)准确地识别问题行为和恰当行为。 (2)收集关于这种不当行为发生频率的具体情况。 (3)制订和实施具体的活动计划。 (4)收集关于问题行为和恰当行为在比例上已发生变化的证据。优缺点:行
35、为矫正模式简单易行,一方面教师能通过一定的矫正程序实现对学生控制的愿望,另一方面使所有的学生都可遵循同样的行为标准,易于教师管理。但是,行为矫正只关注行为本身,忽略了行为背后的原因,它过于依赖强化,因此当强化停止之后,学生往往不再达到理想的行为水平。同样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表现的是教师个人的控制意愿,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情绪或对自己行为发展做出选择。4社会情绪氛围模式社会情绪氛围模式通过在师生之间形成成熟而又互相尊重的关系来避免矛盾冲突,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来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让学生获得表达个人意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形成一种纪律意识的预防原理。但是教师很可能发现要完全以不加控制的方
36、式对待学生非常困难,而且完全通过对话去理解、帮助学生也有难度,比如学生可能缺乏正确理解或表达自己的能力,除了对话之外,该模式提供的处理问题行为的特殊步骤很少。 5合作管理模式合作管理模式是指由教师协调,学生、家长及相关成员共同参与,相互激励,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并处理课堂问题行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模式。合作管理模式强调与学生有关的诸方面“协同作战”,挖掘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制定学校、家庭,甚至社会参与的协作处理计划,实现课堂管理的升华。当然,这种管理模式需要花费教师较多的精力,但取得的效果是具有建设性的。二、有效课堂管理对策性分析(一)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课堂
37、常规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其次,要注重运用一些策略或技巧建立良好的常规。(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幽默是一种智慧 2游戏与教学的接轨 3让课堂教学激情四溢(三)提供适用的课堂内部环境(四)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在所有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中间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防止注意力分散的逃避工作的行为;一旦出现不规范行为,迅速而又不招摇地改正它;对于顽固而又长期复发的不规范行为,采用那种具有连贯性简单策略来进行制止;传授自我控制;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三、奖励与惩罚(一)奖励的实施与代币制1奖励的有效实施(对学生的奖励,要注意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奖励不能过于频繁,否则会产生边际递减作用,使奖励的含金量减少,
38、效果降低;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这一点要求老师要严格地分别)2代币制代币制强化法是一种课堂管理中奖励实施的有效方法。代币制是一种常用的行为矫正技术,常用“代币”来激发学生达成教师所期望的行为。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教师就给学生一些代币(如星星贴纸、塑料筹码、扑克牌等),这些代币累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换取奖品或特权(如笔记本、徽章、奖状等)。(二)惩罚的有效实施与体罚 1惩罚的有效实施第一,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学生。第二,惩罚要及时,要有针对性,要对事不对人。第三,不要翻旧账,要把握好情绪。第四,
39、惩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要谨慎,考虑孩子的性格,照顾孩子的自尊心,不能对孩子造成身心伤害。2体罚与变相体罚课堂管理中不应采取体罚的具体原因: (1)体罚会造成“用威权和暴力屈服别人”的不良示范(2)体罚无法培养理性沟通、分辨是非的能力(3)体罚容易使老师忽略学生偏差行为背后的原因(4)体罚可能会导致师生的情绪失控 (5)体罚并不是有效的管教方法 (6)还有许多比体罚更有效更专业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剥夺学生的下课权、自由权、写悔过书、罚劳动服务等;多鼓励多赞美)(7)体罚是一种违法行为四、结论体罚有效吗?体罚虽能获得快速而明显的成效,然而却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产生正向行为,甚至可能造成学生心理
40、与行为上的负面作用。奖惩制度以行为主义为手段,以学生行为内化为目的,家长与教师共同配合,能有效处理并辅导学生的偏差行为,避免体罚事件的产生,进而纾解师生的紧张关系,提升教学成效,使学校成为快乐的殿堂。第五章 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技巧与策略(重点章)一、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技巧(一)教师的表达技巧1语言表达的技巧(1)用字遣词恰当;(2)语音声调及速度得宜;(3)扼要清楚达意;(4)避免伤害性的语词。2 肢体语言 面部表情生动自然;目光接触频繁;动作与姿势端庄;维持适当的师生距离。(二)教师的发问技巧1讲解重点后再发问,或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上课的重点。2问题必须事先设计其顺序。3、问题集中于上课的重
41、点,先问问题再让学生回答问题。4给予每一位学生相等的机会。 5不鼓励举手抢答。6不依照座号的次序或排列的顺序发问,利用姓名签筒,以抽签方式进行。7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至少三秒,等待时间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会影响学生参与的意愿。8不替学生回答问题。9依学生程度来发问。10答对的学生请赞美,答错的请鼓励并再给予机会,成功经验对学生学习成就有直接的关系。(三)激发学习动机的技巧(1)布置舒适的教室环境。(2)激发内在的动机。(经常给予学生正面的回馈例如称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指定的作业或任务切合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有成就感;使学生感受到自尊和被尊重,利用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3)导引学习的心
42、向。(首先要让学生有机会去回忆一连串的学习经验,才会促使学生认识到新教材学习的意义与目的所在,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其次教师在进行新知识教学之前,先安排一些游戏或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从而想要进一步的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前导组体(精彩的开场白)、教学幻灯片、图表等教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4)教学活动多样化。(5)多用奖励少用惩罚。(6)给予适度的期望。(7)成绩评量不宜过于严苛。(四)教学艺术撷英深刻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独到独具慧眼。广博知识广阔博大。启发以灵性启迪悟性。机智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绝招教师教学特长中的特长二、几种适用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营造情境策略 1课
43、堂情境教学(首先,设计教学情境。其次,不断调节学习情绪,创设宽松愉悦环境。再次,促进升华,追求质量。) 2实地体验和实践(组织学生到科学馆、博物馆、展览会、机关、工厂、农村、部队等处参观考察,做一些相关的社会调查)(二)主体确证策略1创设和谐情境,实现师生合作学习(第一,要在师生、生生之间建立起合作学习的心理环境。首先,要建立师生间深厚的感情;其次,要形成民主的教学氛围;再次,学习小组的建立要注意小组内成员态度的类似性、需求的互补性和情感的相悦性。第二,创设有利于合作的物理环境。)2引导学生学习,鼓励积极参与(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第三,提供主动参与的条件。)3关
44、注自身发展,加强自我监控(发展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出声思维训练的方式。这种训练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描述自己自我监控时的思维过程,使得监控过程中不被直接观察的心理过程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将自己的监控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如“这道题我错在哪儿?”“现在我应该进行哪一步?”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地、熟练地运用自我监控,实现监控过程的程序化。)(三)学习知识策略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是组织者策略。1陈述性组织者(陈述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通过给学习者提供一些适当的陈述性组织者
45、,可以使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快速发生联系,有助于学习与保持。)2比较性组织者(用于比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比较性组织者指出了新旧知识的异同,增强了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四)技能发展策略1示范模仿策略 2练习策略(五)解题创新策略1提问策略首先,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认知领域的不同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次,确定与情境相符的问题类型。最后,不管所问的问题类型如何,都要遵循提问的程序。在选择提问策略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许多的因素。(1)用关键问题来提示本课结构,提供指导,将这些问题写入课时计
46、划,每个目标至少确定一个问题。(2)清楚地、确切地陈述问题。(3)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调整问题。(4)问题要有逻辑性和顺序。(5)提问要注意水平的多样性。(6)跟踪学生的回答。(7)给学生思考的时间。(8)采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的问题。(9)鼓励学生提问。2探究策略探究型的课通常包括四个部分:向全班呈现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能够刺激学生,激发他们兴趣的问题;提出有关问题的可能结果的假设。这时不存在正确的答案,因此,学生可以自由提出独创性的假设,所有的假设都可接受,然后将这些假设都写在黑板上;学生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在这一阶段,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来进行思考;学生分析资料,将结果与早先提出的假设进行比较。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问题情境的难度要适中。第二,教师只是引导者、启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