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复习缩略(加注页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复习缩略(加注页码).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1.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所包含的环节有:p2 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2.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p21)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协调各环节的关系3)优化整个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效率。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p12-16(1)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2)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个案法。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第二章 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的概念:p17 心理发
2、展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广义: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心理的发生或起源的问题,指心理的“从无到有”的过程。 狭义: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即个体心理发展。指心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2.大学生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p23 (1)直接作用:是指身体变化直接导致心理变化。(2)间接作用:是指身体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是由其他因素传递的,即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3) 体态的影响(4)生理发展早晚的影响3.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p28-30(1)情绪、情感
3、体验的波动性 (2)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变化(3)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4)情绪、情感的内隐性(5)管理不良可激化情绪 (6)情绪、情感的升华4大学生认知发展特点1)形式逻辑思维处于继续完善之中2)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5.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确立与稳定人生观是人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是一个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决定人格发展方向,影响认识的正确性和深度、制约情绪的性质和行为的方向,起着调节作用。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和稳定的关键时期,低年级是人生观初步确立,不稳定时期,
4、高年级是真正确立和稳定的关键时期。第三章 学习理论概述、1.学习的心理学涵义:p38-39 广义是指人及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次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有目的、自觉地、积极主动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个性品质的形成。2.学生学习的特点p591)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各种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经验。 2)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形
5、成世界观、道德品质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指导和传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避免反复探索的曲折道路,在短时间内取得有效的学习效率。3.各派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有哪些?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程,是建立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强调学习即个体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注重观察学习,强调观察,模仿他人而间接地进行学习。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强调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兴趣。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价值的,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布鲁纳(现代认知理论)结构学习论认为,学习的本质
6、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倡发现学习),并通过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教学中就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认知同化理论):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点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所谓意义学习,是通过同化,即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用原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知识。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分类p66-67 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分类:正确动机与错误动
7、机、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内部与外部动机、一般与具体动机2.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p71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 (2)成就动机理论:p72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3)归因理论:p75是社会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人们行为的原因或行为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
8、去考虑。 (4)自我效能:p76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3.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p78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可达到的学习目标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1.学习迁移的概念p85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2.学习迁移的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p88-92 (1)形式训练说:p
9、88 把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 (2)相同要素说:p89 迁移的关键在于相同要素的存在,而非官能的改善。只有当测验情境与先前的学习情境存在相同成分或要素时,迁移才会发生。 (3)概括原理说:p90 在前一种学习中,通过对经验的概括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4)关系转换说:p90 对情境中关系的顿悟是产生迁移的决定因素。学习迁移是学习者突然顿悟了两个学习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 (5)学习定势说:学习方法一旦为学习者所掌握,便会形成一种方法的定势,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
10、6)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p92 对刺激与反应的相似性对迁移之影响的进一步说明。 最新研究进展:p93-95 (1)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一般的迁移是知识学习的重要迁移形式,特殊迁移是具体的知识或动作技能的迁移。教学应该将学习内容的最佳知识结构,以最佳的呈现顺序教给学生,使他们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领会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最佳知识结构,以利于学习的迁移。 (2)学习程度与迁移量的关系:先行学习的程度或水平与迁移到后继学习中的迁移量之间的关系是:充分学习或过渡学习(50)是产生有效迁移的一个有利条件。 (3)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与迁移:在简单任务中,最好的迁移发生在从容易到较为困难的问
11、题中,而复杂任务中,最佳的迁移发生在从较难到较易的问题中。 (4)迁移假设理论: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提出和检验一系列假设,形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这种通过假设形成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会影响以后对类似问题的解决,即可以迁移到以后的问题解决活动中去。3.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p99(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4)讲授学习方法 (5)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6)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7)创设和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第六章 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1.意识、自我和自我意识的含义 (1)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
12、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特点:反映的目的性、自觉性、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2)自我:从内容看,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的存在(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从机能看,可分解为主格的我(I自我意识的主体)和宾格的我(Me自我意识的客体)。 (3)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即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是人的意识的一个方面,也是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2.自我意识的结构p104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的心理系统:1
13、)自我认识: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基础导向作用2)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爱自豪 自卑自怜、内疚自责 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动力作用3)自我调控:自立自制、自律自强 、自我监督、自我控制控制和保证行动目标实现3.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进程p106-107 (1)自我中心时期:(8个月3岁)主要是生理自我阶段 (2)客观化时期:3-13、14岁儿童的自我意识阶段 (3)主观化时期:十三四岁以后到成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4.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p105成熟自我由低到高发展 n(一)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生理自我时期) n(二)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心理自我时期)
14、 (三)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自我时期)5自我教育的概念及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p114自我教育是指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所实施的教育,具体地说是主体主动地提出自我修养的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培养自己的人格品质的过程。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完善自我、形成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1)树立远大理想,激发自我教育的高尚动机2)通过多种渠道全面认识自我3)不讳疾忌医,积极地悦纳自我4)加强自我反省和监督,努力完善自我。5)有效控制自我,管理情绪,管理时间第七章 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1.群体的概念及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群体p119 是指两个人以上,为了达
15、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团体)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p120(一)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 1)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多数人在一起活动,增强了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兴奋水平;增加了互相模仿的机会和竞争的动机,减少了单调的感觉和由于孤独而造成的心理疲劳等。2)社会阻抑作用,也称社会干扰或社会惰化。指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即群体情境使个体活动减质减量的现象被称为社会阻抑作用。研究表明,社会阻抑作用取决于活动
16、的性质和个人技能熟练的程度。在复杂的脑力劳动中,群体情境对个人有干扰作用;在简单、机械的活动中,群体情境对个体有助长作用。3)社会惰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偏少的现象。(二)从众与服从 p121从众: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服从: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作出行为。 2.从众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从众的作用:从积极的方面讲,从众对于个人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消极方面讲,传统中的某些具有消极意义的东西或社会上不良风气,也会产生社会压力,也会使人们从众。此外,从众心理倾向于形成标准
17、化的行为模式,排斥与众不同,因此,如引导不当,有时会窒息人的创造精神,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从众受情境和个性两方面因素的制约。P123 情境因素主要有: 问题的性质。问题复杂,情况不明,缺乏判断标准时,容易从众。 群体的权威。群体对个体的权威性越强,个人越容易从众。群体意见的一致程度。当多数群体成员意见一致时,个人从众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有一个人表示不同意见,从众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个性因素主要有: 一个人的能力、自信心、自尊水平等个性心理特征与从众行为有密切的关系。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不自信、缺乏自尊的人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也都会成为影响
18、从众行为的因素。.人际关系、特点及意义p130人际关系:(动态)人与人之间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流,(静态)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情感关系,即人际交往 特点:(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意义:p131 (1)提供必要的信息,保证人的身心发展 (2)有助于建立联系,丰富心理内容 (3)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4.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p132-133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维护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5.班集体对大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如何确立和形成集体目标?班集体的作
19、用 (1)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积极因素多,进步力量强,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正面教育和积极影响。 (2)良好的班集体,既能防止班级内不健康的小团体的形成,又能抵制不良风气、不良思想的侵扰,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产生;使好思想和好的行为得到传播和吸收,保证学生有一个稳定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良好的班集体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优良的道德品质以及锻炼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进心理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集体目标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实现(1)将目标具体化: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必须对目标有深刻理解,结合集体及其成员的特点,将目标具体化、操作化,使它具有本集体的特色。集体目标既应该具有社会
20、价值,又应该符合集体成员的个人需要。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通过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接触与交往,增加集体的凝聚力。第八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心理咨询1.心理健康的概念p136 广义,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等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p143 目标: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并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
21、自我教育的能力。 内容:p144 智力发展教育:开发智力潜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动机、兴趣、情绪、意志等心理素质环境适应教育协调人际关系的教育健康人格的教育3.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身体和NS)、环境因素(自然和社会环境)、教育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和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等。4.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p146-147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应包括三级保健 (3)设立心理健康专业机构: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社会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及精神科医生等去实施 (4)创造良好的社会环
22、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第九章 高等学校中的教师1.高校教师的社会角色p170-174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 (2)教师是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 (3)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管理者 (4)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 (5)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6)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调节者”2.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p174-183 这种影响部分是由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地位造成的,部分是由教师个人的知识才能、人格特征造成的。就教师个人因素而言,影响力实际上就是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在教育活动中的综合效应。教师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教师施予的教育影响能否
23、反应以及如何反应,与教育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1)认知特点:智能、学科知识和学术2)人格特征:理解别人(心胸豁达、敏感、移情、客观性)与人相处(真诚、非权势、积极、热情相待、有良好的交往技能)3)了解自己:安全、自信、爱别人、自尊、自重3.高校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p182-1831)教师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对学生威信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2)良好仪表,工作作风和习惯对形成威信也有一定的影响。3)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要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精神。4)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能够
24、得到发展和提高。4.高校教师的教育能力及应具备的人格特点p184-190教育能力:1)组织教学的能力 2)言语表达的能力 3)了解学生的能力 4)独立创新的能力 5)实践操作的能力 6)教育科研的能力人格特点:1)正确的动机 2)深厚的兴趣(兴趣广泛、有中心兴趣、中心兴趣与多方兴趣相结合) 3)热烈的情感 4)坚强的意志 5)良好的性格:(公正无私、谦虚诚实、活性开朗、独立的性格)第十章 高校教学中的心理问题1.知识的概念与知识学习的概念p191-195知识的概念:p191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们大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主客观的统一。知识学习(知识的掌握): p19
25、5是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2.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p212-213 (1)基本条件的储备 具备有关间题的知识并熟悉该学科所特有的逻辑推理方法,每门学科特有的逻辑推理方法和解题策略是解决该学科问题的必要条件。认知因素:对问题的敏感好奇、善于思考、首创精神、果断的认识风格、一般的智力技能以及控制自己内部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等,对问题解决起决定作用。人格特性:一定强度内驱力、坚持性和挫折耐力等是成功解决问题的保证。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训练:结合各门学科的日常教学,采用主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辅助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自动解决
26、问题的教学,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特殊学科的意义学习,将大大促进有关学科的问题解决技能。 (3)科学的训练程序,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是随一系列策略运用而发展和提高的,除训练解决特殊问题的技能,更应着重培养解决问题的一般技能,学会解决一般问题的原理和原则。3.问题解决的理论p207-209 (1)试误说:问题解决过程是由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通过尝试错误逐渐完成 (2)顿悟说: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顿悟过程。试误是顿悟的前提,顿悟是试误的结果。 (3)杜威的五步模式:疑难、分析、假设、检验与评价、结论 (4)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准备
27、阶段、孕育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4.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p218-222培养创造性的教学原则: 教育的实质是教人去创造未来,要相信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创造潜力,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关键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训练,树立“为创造性而教 的观念 (1)创设一种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对个人的赞许是促进心理安全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才能导致学生的创造性。 (2)重视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直觉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表现,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3)引导全面发展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培养创造力最成功的做法是必须促使认知与情感这两种功能都充分地发挥作用
28、。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坚持三依靠:依靠知识技能的掌握、依据智力的一定发展水平、依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独立思考的培养原则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标新立异,自圆其说。创造力的成就知识技能智力非智力因素 (4)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脑力激荡法(开窍反应)、隐喻训练法(一个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戴维斯与豪特曼创造力训练法(培养学生超常观念)等第十一章 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学心理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正负效应:网络是把“双刃剑”p239-246 一、网络团体心理p240-241(1)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高速性、及时性,符合当代大学生追求时效的特点(2)互联网信息的丰富性和开放性,符合大学生对知识
29、、信息的追求(3)网络的自由性正好符合大学生强烈追求个性的心理(4)网络交往的隐藏、广泛性符合大学生渴望真情又怀疑真情的心理特点(5)上网的时尚性符合大学生追求时尚的心理负效应:p2421.大学生大量时间在网上遨游,对传统的主流媒体如报刊、电视等接触减少,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主流思想宣传影响力的降低,应该引起充分重视。2.互联网的特点是时空变化在点击中快速切换浏览信息,使大学生对大量信息来不及消化和辨别,会干扰他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价值趋向3.信息的丰富伴随着信息的爆炸、信息的污染,干扰大学生选择有用信息,不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正常吸收、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干扰了写作的流畅性和文字的错误率高。4.网
30、络是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黄色、暴力、迷信的信息混杂,网络的负面信息对思维模式、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尚未完成定型的大学生可造成不良影响。二、网络人格p242-246 (1)自我认知不协调:虚假信息来保护隐私或美化自己,影响自我认识 (2)人际关系产生障碍: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主导交流方式不适、恐惧 (3)阻塞对真知的内化:激发学生急于求成的欲望 (4)深埋真实情感:网络交流的广泛、间接和安全性,掩盖了大学生渴望真情而又惧怕被骗的心理特征,使得他们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活中沉默寡言,不善言谈。 (5)唯我独尊的意志膨胀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按自己意志自主行为,使个性张扬膨胀(6)网络伦理的失范
31、 、网络成瘾 、网络犯罪、网络拼凑抄袭、网恋等第十二章 高校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1.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念p248-249 教学测量:p248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表示的考核方法。 教学评价:p249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习成绩测验所得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2.教学测量与评价对教学活动的作用p250教学测量是教学评价的前提和手段;教学评价是教学测量的结果和目的。 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1)有利于检验教学成效 (2)有利于调整和改进教学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4)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