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岗前培训70期学员最新核对整理版本
第一章 绪论 (2-4讲)
1、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 P4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6-7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10.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其他问题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 P12-13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3.问卷调查法4.个案分析法
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论述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发生、发展、变化的科学
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
1、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也可称为个性心理倾向
2、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
3、心理状态:抑制、觉醒、振奋、疲惫、应激
4、心理特征:稳定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也可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8、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重视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当研究无意识现象,是我们掌握心理学的重要方面。)
9、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论述,重点。P2~3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
1、明确教学目的 n激发学习动机 n树立行为目标 n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知识的准备 n能力的要求 n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心理发展水平 n知识能力水平 n个体差异 n需求差异 n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合适的教材 n适当的教法 n理论讲授 n实践环节 n课外练习 n考试要求
5、教学n学生的学习 n老师的教学 n教学互动 n教学相长
6、评价 n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在教学中作用: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举例分析 n详见教材P2。
10、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重点。P6
高等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社会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不同于自然科学, 它更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社会交往, 而不是无生命的事物或非社会行为, 因此它是一门社会科学。同时它又不同于理论科学,它最为关注的是与教育实践过程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事情,因而它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一门介于自然与社会,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征:P5
1.研究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特点 2.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的特点
3.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4.为实现高等教育的职能服务
11、俄国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
“具有教学效果的不是教学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布贝尔)即中国古语所说“亲其师,信其道。”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分析这两段话的涵义
论述:这两段话对高校教师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要做好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或者学生的教育工作,就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2.要认真分析这些精神领域中的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的基本规律;
3.用我们教师群体的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他们,促进学生成长;
4.第二句话:师生间的亲密接触和良好沟通非常重要;
5.只有情感上的相互接纳,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章 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5-6讲)
1、心理发展概念P17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大学生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P23-26
(1)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简答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情绪情感的分类: P28-30
l 情绪(表面的肤浅的):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 n具体地说,它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涵义: n一方面客观现实是人类情绪产生的源泉。 n另一方面需要是客观现实和主观体验的中介。
l 情感(深刻的内隐的):是较高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内容方面具有较稳定持久,内隐含蓄的特点;它与人的基本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爱、恨、依恋感、友谊、孤独感)
l 情操(更高级,与理想信念价值观相结合):是最高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在感情的内容方面,具有更稳定更含蓄的特点,不仅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而且,还与一定的价值观念献结合。(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
5、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体验)上的特点: P28
1.--的波动性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3. --的丰富性与深刻性4. 情绪、情感的内隐性
6、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是什么?p35
一、一年级大学生面对高校生活的适应问题
二、二三年级是大学生活全面展开和心理健康问题较多的时期
三、四年级大学生面临择业和求职的矛盾
大学生的顺口溜: n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n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 n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了; n大四知道自己知道了; n有的人已为时已晚.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n第一阶段:刺激——反应阶段,即对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现实进行反应的阶段。这一阶段可能在高考以前,或者是上大学以后,最迟在大三的上学期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做出反应。 n第二阶段:议论——反应阶段,即对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现实进行议论,但往往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议论,还没有完全把自己放进去,仅仅处在反应阶段。大一的学生最明显,特别是有的人在大一第二学期,即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学期还在议论、甚至嘲笑师哥师姐为什么象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第三阶段:意识——反映阶段,即较深刻认识大学生就业准备的必要性。在这个阶段,很多人能透过大学生就业的表面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间的内部联系,能依据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或调整自身的内部状态。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有的学生早在一年级就意识到了,但大多数是二、三年级才进入这一阶段。 n第四阶段:焦虑——反映阶段,即在就业准备的过程在中,或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技不如人,或发现了自己的期望无法实现,或求职多次受挫,真正体验到竞争的激烈性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多数学生是在大四上学期步入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初期出现,少数学生在二、三年级社会实践或勤工俭学时就有体验,这是正常现象。但对焦虑过度的学生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第五阶段:平和——反映阶段,即经过适度的焦虑——反映阶段以后,绝大多数学生能重新认识客观现实,包括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我,自觉调整心态,自觉调整就业期望值。当面临就业挫折时,或降低期望值就业;或临时打工,积累经验,抓住机遇再次竞争;或准备回家乡创业;或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提高职业竞争力;或认真复习,准备再考研究生;等等,许多人的心态比较平和。
学习与升学规划必须从大一做起,学习与升学规划大致可分成四个阶段
一年级为试探期 ;二年级为定向期 ;三年级为冲刺期 ;四年级为分化期
7、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分析。P30
第三章 学习理论概述 (7-8讲)
1学习的心理学涵义是什么?(学习的涵义)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P38-40
l 广义的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l 次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的学习 。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有目的、自觉地、积极主动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l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
l 学习是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和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2、大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不是考试重点,思考重点,重视。
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
第一,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第二,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
第三,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
第一,学习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
第二,学习的批判性、独立性、自觉性不断增强;
第三,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外学习相结合。
3.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第一,对某一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对这一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并希望将来在这一领域能够有所建树;
第二,有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读大学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并得到别人的尊重;
第三,有的大学生是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家长和亲友的期待。
4.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困扰:
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方法不适应;考试焦虑;学习目的不明确,具有盲目性;创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减,有滑坡的趋势。
书上:(1)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起来的各种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经验,它和科学家的主要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识别活动是不同的。
(2)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他们的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
(3)学生的学习活动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3、什么是观察学习?(社会学习)概念:p60非常重要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过程。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4、简答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概念:P40(8类)
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结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
5、简答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概念:P40(5类)
1智慧技能 2认识策略 3言语信息 4运动技能 5态度
6、简答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概念:P41
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3意义学习4机械学习
7、简答我国的学习分类 概念:P42(3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
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
8、请结合任教学科,论述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P52-56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1.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界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刺激)—R(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练习与强化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指引,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2. 影响较大的理论流派:
(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n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学习),并通过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n 布鲁纳强调培养学生下列几种形式的内部学习动机:
n 从加快了的认识和理解中获得满足(成果促进)
n 发挥个人全部心理能力的迫切要求(潜能动机)
n 正在发展 的兴趣和专注(求知欲)
n 从与其他人的一致中获得满足(认同欲)
n 从一个人在认知方面的优势中得到满足(高级认同欲)
n 对个人能力和成就的感觉(成就欲)
n 与其他人一起为达到某个目标而共同操作的迫切需要,或满足他人需求后的喜悦(互惠欲)
(2)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P55
n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技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n 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
n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的基础上的联系。
n 所谓接受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n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n 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之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信息加工的基本结构。
n 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 。
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9-10讲)全是闭卷形式
1、学习需要的形成与有效运用
n 原始的学习需要是人和动物对新异刺激反应的倾向性是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n 新的学习需要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发生的途径,在原有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二是间接发生的途径,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n 利用直接途径是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教学
n 利用间接途径是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要求和爱好
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2、学习动机 P66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种类:
(1)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2)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4)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3、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A、合成动机居多 B、外部诱因趋减 ,内部的动机趋多。
C、社会责任感动机增强 D、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科兴趣不断动机发展
4、强化动机理论 概念P71
l 强化动机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再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强化必不可少。
l 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负强化 也可以分为:外部强化、内部强化
l 这一理论有局限性,应合理运用
5、最佳激起水平理论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提出倒“U”曲线或抛物线——最佳激起水平理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 任务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增加难度)
任务适度,最佳激起水平适度(最佳水平)
任务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较低(降低难度)
6、成就动机理论概念重点P72
l 成就动机理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l 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发其学习动机
l 对于失败者,则要少安排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以强化,评定分数时可以稍稍防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批评指责。
l 联系所任教学科的实际
7、归因理论概念重点P75
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
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归因的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8、自我效能理论概念P76
由社会学习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人在目标追求中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对该项特殊工作动机之强弱,将决定于个人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自我效能也就是个人对其某方面工作能力的自我评估。
9、学习动机的分类: P69
1. 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学科兴趣、提高社会价值、为亲友期待等)
2. 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3.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4. 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l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种类 (以下是对华南地区5所大学2470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
A、为祖国富强,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占34%
B、既为祖国富强、又为自己获得较高尚职业占47%
C、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亲友帮助占10%
D 、只为个人将来出人头地占9% n
10、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P78简答
书上总结:
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 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强化动机理论)
4.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最佳激起水平理论)
5.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成败归因理论)
老师总结:
(1)、教学内容变革——调查需要、针对需要、引导需要、满足需要
(2)、讲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目标整合——大目标与小目标的整合、个人目标和整体目标的整合
(4)、开展竞争评价——在专业学习、业余爱好、整体素质等方面开展竞争
(5)、鼓励战胜挫折——合理归因、适度目标、勤加鼓励、循序渐进
第五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11讲)
1、学习迁移 P85概念: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包括了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2、学习迁移的类型,举例说明 P85
1. 按照迁移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写好毛笔字有助于写好钢笔字;汉语拼音对英语发音的干扰)
2.按照迁移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加减法学习对乘除法学习的促进;直角、锐角、平角等概念之间的相互相互影响)
3.按照迁移的先后来划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物理概念平衡对化学、生态、经济概念平衡产生影响;动物概念在学习植物、微生物的概念后更加丰富)
4.按照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跳水项目将基本动作重新组合;将原理、原则、态度运用到具体事例中)
3、学习迁移的作用 P87-88
l 学习迁移能给学习者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
l 学习迁移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作用
l 学习迁移对学生以后在工作中的学习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l 学习迁移的研究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4、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P89
只有当两种学习中存在相同成分或要素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两种学习中存在的相同成分或共同要素越多,迁移的作用越大。
5、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P96-98概念
• 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 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 定势的作用
6、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或方法)有哪些? 简答P99-101
•精选教学材料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讲授学习方法
7、学习迁移的理论?P88
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原理说*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说*奥斯古德的三位迁移模式
8、如何提高教学组织能力?(附加论述题)
一、学习迁移对教学的帮助
通过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迁移的种类,可以帮助我们拓宽对迁移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迁移。
迁移的种类不同,其教学要求的条件也不一样,了解迁移的分类有助于促进对不同类型迁移的研究,这样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充分认识并灵活迁移规律,不断提高教学成效。
二、提升教学组织能力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学组织能力(在积极应用学习迁移理论的同时)
教学准备阶段
• 应该分析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的;
• 应该了解学生需要,确定学生水平;
• 应该熟悉教学环境,合理设计课程;
• 应该大方服饰发型,充分精神准备。
教学开始阶段
•应该提前到达教室,做好教学准备;
•应该采取有效方式,给学生良好第一印象; (设计引入,吸引学生)
•应该分析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的; (每节课强调任务,学什么,考什么)
•应该了解学生需要,鼓励表扬学生。
教学进行阶段
•应该分析教学大纲,突出教学重点;
•应该准备丰富案例,激励学生的兴趣;
•应该合理设计课程,采取多种方式教学;
•应该注意学生的反馈,积极合理的应对
教学结束阶段
•应该简要总结课程,突出教学重点;
•应该布置课外作业,布置预习内容;
•应该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问题;
•应该留有提前量,激发下次课的兴趣。
第六章 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12-13讲)
1、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含义概念P103
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
自我,从内容看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的存在,从在自我意识中发挥的机能看,可以分解为主格我和宾格我。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是指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和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也就是主格我对宾格我的存在、活动及活动过程的有意识的反映,是对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反映。
2、自我意识的结构 概念p104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
3、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进程
(1)自我中心时期
(2)客观化时期
(3)主观化时期
4、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
(1)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2)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
(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5、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简答或论述:p110
一、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发展水平较高。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上是随年级上升而发展的。
三、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6、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 111-112
l 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
l 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
l 自我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更具有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
7、大学生的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 111-112
l 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波动性。
l 自我体验具有敏感性和情境性。
l 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8、什么是自我教育? 概念,非常重要。P114
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所实施的教育,是主体自我主动提出自我修养的目标, 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培养自己的人格品质的过程。
9、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简答 答大条或论述:p115
1、理想与人生观的树立:理想的树立 、人生观的形成 、动机的激发
2.全面认识自我 n 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n 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n 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n 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n 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n 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3、积极悦纳自我: n 引导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树立自尊心;促使他们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 n 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树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心。树立自信心
4、加强自我反省和监督, 努力完善自我: n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 n努力提高现实的自我。 n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10、附加题:
n 研究材料初步揭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大约发生在大学二年级末、三年级初。在你的教育工作中是否也发现了这种现象,请你谈谈对这转折时期的看法。
分析: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调控
大三的学生自我认知日趋辨证,自尊心占主导,自我调控更加自觉,是自我意识的转折期。
联系自己教学中的实际,谈如何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第七章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14-15讲)
1、群体概念或简答P119
l 群体的含义:二人以上, 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l 群体的类型:有大小、正式非正式、实际假设、典型一般之分。
l 群体的特点:共同目标、分工合作、心理依存
l 群体的功能:生产性、维护性
2、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社会助长、社会阻抑、社会惰化)
(2)从众和服从
3、从众(从众心理)概念或简答P120
是指人们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4、从众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从积极方面讲,从众对于个人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消极方面讲,传统中的某些具有消极意义的东西或社会上不良风气,也会产生社会压力,也会使人们从众。
从众受情境和个性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
情境因素(问题的性质、群体的权威、群体意见的一致程度)
个性因素(一个人的能力、自信心、自尊水平等个性心理特征与从众行为有密切关系;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
5、社会助长概念或简答P120
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社会助长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的意识,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6、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概念或简答,强调129-132
人际交往:从动态角度说,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换。从静态角度说,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由于直接交往所带来的情感联系。
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也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而人际关系则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两者的区别是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接触的过程,行为方式程度等;人际关系侧重于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和结果状态。
从时间上看,人际交往在前,人际关系在后,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果。
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7、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意义强调130
特点(交往愿望的迫切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系统的开放性、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意义(提供必要的信息,保证人的身心发展;有助于建立联系,丰富心理内容;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
8、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强调,闭卷答。132
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
n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n 主动交往;
n 移情
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n 避免争论;
n 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
n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n 学会批评。
第八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心理咨询(16-20讲)
1、健康新概念概念135世界卫士组织提出的。
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以及道德健康、生殖健康的完满状态。
2、心理健康的概念概念136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概念137-138
1、 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智力正常、乐于学习)
2、 能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接纳自己
3、 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积极适应环境)
4、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
5、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情绪良好且稳定)
6、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点
7、 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人格统一)
l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讨论稿) n智力正常、乐于学习 n情绪稳定、精神愉快 n反应适度、善于思考 n意志坚定、正视挫折 n人格统一、言行一致 n善于交往、人际和谐 n自我意识、正确适度 n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
4、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从广泛和根本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目标是:
(1)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并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3)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内容:
(1)智力发展的教育
(2)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3)环境适应教育
(4)协调人际关系的教育
(5)健康人格的教育
5、心理咨询的过程与重要原则是什么?开卷,了解。150
一个完整有效的咨询过程,无论咨询时间长短,也无论咨询者运用何种理论,都包含这样一些阶段:建立咨访关系、收集资料、澄清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实施行动、检查反馈、结束巩固等。
在心理咨询的众多原则中,保密性是最重要的原则。保密性原则是指咨询者应当尊重和保护来访者的个人权利与隐私。心理咨询之所以能有效,就因为它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正是出于信任,来访者才会坦诚地向咨询者诉说自己的困惑与烦恼,其中包括个人的许多生活情况、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的隐私。所以,咨询者不能对外公开来访者的姓名及谈话内容。还有,除极特殊情况外,咨询者将拒绝任何关于对来访者的情况调查,严格为来访者保密,是心理咨询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6、心理咨询的方式有哪些?开卷,了解。(以下老师总结+152书上内容)
(1)个别咨询。个体咨询是心理咨询最主要的形式,它在咨询者与求询者之间建立了一对一的关系。个体咨询具有保密性和针对性强的特点,咨询者与求询者之间容易建立信任关系,求询者能够体会到一种安全感,从而能有效地降低求询者的防御反映。
(2)团体咨询(小组咨询)。团体咨询是咨询者对数个有类似心理问题的求询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咨询的方式,人数一般没有固定的要求,以10人左右为宜。团体咨询的特点是能在较短时团体咨询间里由专业人员直接面对较多的求询者,便于观察、了解和指导;求询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从而使他们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和互相提供支持。
(3)电话咨询。电话咨询是指求询者通过电话与咨询者进行交谈的咨询方式。电话咨询具有方便、迅速、及时和保密的特点。求询者通过电话可以不见面的方式向咨询者倾诉内心的烦恼,从而缓解精神压力,并得到咨询者的心理支持,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求询者的顾虑,尤其是对那些不愿到咨询室进行面询、不愿暴露真实姓名和身份的求询者更为适用。
n电话咨询的局限性在于咨询者不能直接观察和了解求询者的状态,受通话时间限制,咨询不能深入进行,所以,在电话咨询中主要用于回答一些知识性问题和临时缓解一下求询者的精神压力,真正要解决心理问题还是需要到心理咨询机构与咨询者进行面谈。 n 由于电话咨询具有方便、迅速、及时的特点,所以电话咨询也是危机干预的重要手段。
(4)书信咨询。书信咨询是指求询者与咨询者之间通过书信进行交谈的一种咨询方式。这种咨询方式对那些不愿意或不方便与咨询者面谈的求询者较为适用。但是,书信咨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求询者与咨询者不能面对面交谈以及受书信所含信息量低、交流次数少的限制和求询者文字表达能力的限制,使得咨询者不能准确把握求询者的问题,只能提出——些原则性的指导意见,
(5)网络咨询。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迅速及时的沟通,因此,近年来,心理咨询又多了一种咨询方式——网络咨询。网络咨询是指求询者通过互联网与咨询者交谈的咨询方式。这种咨询方式与书信咨询方式类似,但较书信方式迅速及时。目前,网络咨询仍受文字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限制,但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语音与图像将很容易在网上实时传输,网络咨询将可能有重大发展。
大学生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7、心理咨询的方法?
依据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和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产生了很多心理咨询的方法,经常被运用的方法有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交互分析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完形疗法、现实疗法、森田疗法、催眠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使来访者的认知得到改变,情绪情感得到调整,行为得到矫正。例如,来访者中心疗法非常强调来访者的情感体验,在不断萌发出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中,使来访者重新考察和评价自己,并学会接受真实的自我;合理情绪疗法主要是矫正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从而使来访者的情绪和行为得到相应的改变。因此,心理咨询被认为是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l 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
l 个别咨询和小组咨询
l 面谈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和现场咨询
8、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开卷。139-142,举例说明。五个因素。
书上:一、遗传因素 二、生理因素 三、环境因素 四、教育因素 五、个体的主观因素
讲义: n自我认知 n恋爱交友 n学习压力 n家庭问题 n社会竞争 n求职择业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n社会转型,竞争加剧,价值多元化、社会财富分配拉大等对学生的影响
n就业与失业
n零工资实习
n独生子女现象:成长单一、一帆风顺、缺少挫折教育和经历
(二)教育
n生命教育的忽略
n评价标准的单一
n挫折教育的缺失
n交往能力的低下
n求助系统的完善
n求职就业的竞争
n维护校园稳定和谐的意识和干预意识不强。
l 领导层面:有些学校领导更多地是关心政治稳定,却很少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稳定。
l 学生层面:同学认为不想干涉别人的私生活或对别人的个性进行干扰。
l 辅导员层面:辅导员缺少个性化、精细化的学生工作,无睱顾及或忽略了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家庭
n家庭结构\家庭经济
n家庭教育方式
n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n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n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n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n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n家庭期望家长往往会把自己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背上了沉重的枷锁。
(四)学生个人
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陈志霞等人运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对1010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
2006年3月,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华南农业大学连续出现的自杀现象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当问及“在你现在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下列哪种情绪”时(多选),被访大学生中:
u 5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