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前 言本章节习题以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主编的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为参考教材,结合我在课堂培训时的授课思路编制而成。该资料完全是为欲考取广东省中学阶段教师资格的学员整理的,特别适合参加过心理学课程培训的学员或已经看完相关教材的学员使用。首先,在学习本书之前,对本书编写脉络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该教材的编写体系是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出发,根据学者对心理学上的二分法,把心理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主要内容。在心理过程部分,该教材在认知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即意识、注意,感觉、知觉,记忆与学习,思维,智力等前面六个章节的内容;在个性心理特征则涉及动机与情感、人格等
2、两章的内容。总的看来,前面这两部分共八个章节内容主要涉及心理学的理论部分,后面三章节即为心理学的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以及发展心理学三个章节的内容。严密的逻辑性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因此,我们学习时完全可以按照本书编排的内部逻辑关系及整体结构(课堂上所推荐使用的“四级标题”学习法)进行。同时,根据记忆的规律,大家在复习时候,可以运用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多看看目录,然后试图理清每章节内在的逻辑结构,然后回忆章节的内容。使用本练习题时请先熟悉教材,然后再来做这套习题,一定要来回反复(因为资料只有50多页)。同时,请大家认真理解每章节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名词解释题,
3、同时把它积极运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使用其联想/联系记忆),再运用目录同时具有检测自己学习的效果另外,请时刻主动运用下面的几个方法进行心理学的复习。由于资料整理的时间比较仓促,个人能力也有限等原因,文中难免会有疏漏,请各位宽容待之,并主动改之。最后祝各位学习愉快,结果愉快!还附上一句话,请大家别把资料往网上传,你们自己用就可以了。O(_)O 第一章 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1. 以“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 (B)A教育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A.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 B.意识与注意 C.行为 D.灵魂3.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 ( D )A.
4、描述与解释 B.解释与预测 C.预测与控制 D.描述解释预测控制4心理科学具有独特的双重性,指的它是兼具( A )A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B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C自然科学与管理科学的性质 D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的性质5一百多年前,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与下列哪一位学者有关?( A ) A冯特 B华生 C弗洛伊德 D詹姆斯6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时间是( B )A1978年 B1879年 C1789年 D1798年7. 衡量某一学科是否属于科学范畴,主要是看其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科学的研究方法需要满足几个重要的指标,以下不是判定科学方
5、法的指标是 ( D ) A. 客观性 B. 准确性 C. 可检验性 D. 辩证性8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 D ) A机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构造主义9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意识是连续性的像水流一样,提出“意识流”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 A ) A机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构造主义101890年发表了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有关意识流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学者是
6、( A ) A詹姆斯 B华生 C马斯洛 D斯金纳1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B/D ) A詹姆斯 B华生 C马斯洛 D斯金纳12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D )A华生 B斯金纳 C桑戴克 D巴甫洛夫13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提出SR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B ) A詹姆斯 B华生 C.马斯洛 D斯金纳14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 A ) 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15精神分析学派
7、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 C ) A冯特 B华生 C弗洛伊德 D詹姆斯16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 C ) 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17构造主义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 D ) A观察法 B买验法 C.调查法 D.内省法18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心理学被称为( B ) A格式塔心锺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19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主要是受到下列哪种因素影响而形成
8、的?( C ) A经济条件 B先天遗传 C后天环境 D成熟水平20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持这种观点的是 ( B ) 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21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然后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A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内省法22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研究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C )
9、 A观察实验法 B调查测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23在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 ( D ) A观察实验法 B调查测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24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是 ( C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内省法二、名词解释1. 心理学2. 观察法3. 实验法4. 测验法5. 调查法三 、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2简述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简述心理学中观察法与实验法的区别4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主要事件及流派5简述构造主义心理学6. 简述机
10、能主义心理学7. 简述格式塔心理学8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9简述精神分析心理学10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11简述认知心理学四、论述题1. 结合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试述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意义。l 整体解析:此题属于典型的开放式题目(俗称“送分题”),但是此类题目很多考生得分并不理想。原因有两点:一是审题不完整(很多考生只看到“试述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意义”这后部分,忽略了“结合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这个论述的前提。);二是做此类题目的思路不清晰,考点遗漏。l 解题思路(审题定位联系组织):首先,通过审题,我们把此题的考点定义在第一章中的最后一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其次,由于是论述题,我们需
11、要在定位之后再进行一些联系(“向上”和“向下”联系):向上联系就有(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历史四个方面的知识),向下联系就有(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最后,我们在审题、定位和联系之后再组织语言形成答案(联系之后的视野更广,考点更清晰了。总之要记住一个规律:论述题不会只考一个知识点,一定是考几个相关的知识点)。l 答题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总结/评价/反省/启示(这是一个万能的逻辑思路)。l 参考答案:答:(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般来说,心理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领域。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探讨心
12、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具体有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及生理心理学等;实践研究主要是探讨如何使心理学在生活实践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具体有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及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等。这两大心理研究领域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2)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概括而言,学习心理学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其一,认识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己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其二,调整和控制行为,心理学除了有
13、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作出描述性的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根据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及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其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而应用领域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为什么)(3)心理学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它在我们增长见识、指导工作和感悟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培养起学习心理学的兴趣,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加深对心理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有意识的把心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之中。(怎么办)总之,心理学的两大研究领域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4、,我们应努力把它学习好、掌握好,以提升个人的认知水平、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总结/评价/反省/启示)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现代心理学认为它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指的是( D ) A注意 B认知 C想象 D意识2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人类意识的第一状态是指( A )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3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人类意识的第
15、二状态是指( B )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4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 C )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5人类意识的第四状态就是指( D )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6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 A ) A注意 B认知 C想象 D意识7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 B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
16、后注意 D有意注意8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指的是( A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9. 有一种注意,事先是有目的的,但是在进行时又不需要意志努力。它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这是指( C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10人的心理活动也体现着周期性的变化,如白天工作,夜晚睡觉,这是活动与休息的一日循环。这些节律被称为( A ) A生物节律 B状态节律 C情绪节律 D体能节律11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所造成的失眠,如:亲人去世、离婚,或者考试到来、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等引起的失眠属于( A ) A情境性失眠 B假性失
17、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12有一些人经常对外宣传自己饱受失眠之苦,但其状态良好,神采奕奕,细问之下,原来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少于常人,他们自认为自己在失眠。这是一种( B ) A情境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13如果改变生活程序,习惯性的生物钟又无法在短时间做出调适而影响睡眠,这种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被称为( C ) A情境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14.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心理咨询师诱导形成的,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指的是( D ) A梦 B幻想 C。失眠 D催眠15有一种能使人产生欣快感,增强感觉的敏感性,并且使时
18、间知觉错乱。有些人更能产生深度做梦般无法描述的神秘感,觉得自己整个身体成为外界环境的一部分,这种物质是( C ) A.镇静剂 B兴奋剂 C迷幻剂 D麻醉剂16生物节律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存一个( A ) A.生物钟 B计时器 C.模板 D记忆钟17人的无意识中的内容虽然无法意识到,但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泄露出来,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 D )A遗失 B遗忘 C失误 D梦二、名词解释1. 意识2. 注意3. 不随意注意4. 随意注意5. 随意后注意6. 生物节律三、简答题1简述意识的内容2简述在自然条件下人类意识的几种状态3. 简述特
19、殊条件下人类意识的状态4简述注意的特点与功能5. 简述注意的种类6简述睡眠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脑电波的特点7简述失眠的种类8简述催眠状态下人的心理特征9. 简述意识与注意的关系10.简述几种不同注意产生的原因四、论述题 有时,当我们在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时,会集中全部注意力、认真地完成它,整个过程都在我们清醒的意识的控制下,直到任务圆满完成。但有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动作是怎样一步一步完成的,比如我们骑自行车上班,没有有意识地注意怎样协调手、眼、脚等各个动作完成,往往是不知不觉就到了单位。有的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听报告或听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正在想昨天
20、发生的事,也可能想着将来的美好前程,正当你想入非非的时候,忽然有人叫你的名字,你又回到了现实的场面上。当我们真正睡着的时候,就不清楚周围发生的事了。 (1)请用心理学中有关意识状态的知识,分析以上的情况。(2)简单描述意识的不同状态。l 整体解析:此题属于较为简单的材料分析题(也叫做材料式简答题)。这种题目比较简单而且考点也比较清晰,因此得分率也较高。(只要清晰理解意识的状态这个知识点就应该得满分)l 解题思路(审题定位联系组织):首先,审题之后我们发现材料描述了四种意识的状态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把此题的考点定位在第二章“意识的状态”这个知识点。然后,我们以“意识的状态”这个知识点“向上”和“
21、向下”联系:“向上”联系有“意识的定义”、“意识的内容”;“向下”联系有“意识的四个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的意识状态和睡眠)”、“意识与注意的关系”等。最后,在联系的基础上再组织语言,形成答案。l 答题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总结/评价/反省/启示。l 参考答案:(1)请用心理学中有关意识状态的知识,分析以上的情况。答: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是个体对刺激的觉知,觉知的内容包括外部事物、内部刺激和自身。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正常条件下,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一般而言,意识具有四种状态:一是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二是自动化意识状态;三是白日梦的意识状态;四是
22、睡眠状态。上述材料所描述的正是意识的四种状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有时,当我们在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时,会集中全部注意力直到任务圆满完成”所描述的是意识的第一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的去完成一件事。“但有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动作是怎样一步一步完成的,比如我们骑自行车上班,没有有意识地注意怎样协调手、眼、脚等各个动作完成,往往是不知不觉就到了单位”所描述的是意识的第二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楚,是人的行为变成自动化了具体表现。“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听报告或听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
23、忽然有人叫你的名字,你又回到了现实的场面上”所描述的是意识的第三个状态:白日梦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注意参与的程度极少。“当我们真正睡着的时候,就不清楚周围发生的事了”描述的是意识的第四个状态:睡眠状态,一般认为睡眠状态下注意停止。(为什么) 意识是是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它是我们认识内外世界的基本心理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作深入的研究,多了解一点与意识状态相关原理,对调节自我以及调节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关系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怎么办及启示) (2)简单描述意识的不同状态。答案略。(把第一题答案中的第二段摘取出来即可
24、)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一、单项选择题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部分属性的反映是 ( A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表象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叫做 ( B ) A反映 B知觉 C感觉 D直觉3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蠢,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4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 C )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心理量5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 D )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7刚刚能引起差别
25、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 C )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觉能力8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 A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联觉9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B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10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 A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11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 C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26、12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像不变的特性,这是 ( D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13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知觉的哪一个特性 ( D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14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 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15当认知者对一个人某种性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往往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性。这种社会知觉偏差称为 ( C ) A首因效应 B定势作用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16古人
27、日:“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B )A实践活动的影响 B感觉适应 C感觉对比 D感觉的相互作用17电影开映后,走进电影院起初什么也看不清,等一段时间后慢慢能看清了,这种现象叫视觉的 ( B ) A明适应 B暗适应 C感受性 D。恒常性18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 C ) A顺应 B选择 C提高 D降低19有的人听觉能力特别好,能够听出远处的轻微声音,这说明他的听觉 ( C ) A差别阈限高 B差别阈限低 C绝对阈限低 D绝对阈限高20常看到有人对老年人讲话要放大声音,这说明老人的听觉的 ( D ) A差别阈限高 B差别阈限低
28、C绝对阈限低 D绝对阈限高21感觉阈限和感受性成 ( B ) A正比 B反比 C没有关系 D平行关系22在视觉后象中,所保持的形象与原有的刺激性质相反时,这种后象被称作为 ( B ) A正后象 B负后象 C后象 D遗觉象23人的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中类型: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 ( A ) A内部感觉 B外部感觉 D超感知觉 E颜色感觉24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个临界值。它包括绝对刺激量和 ( A/D) A差别刺激量 B绝对感受性 C绝对感觉阈限 D.差别感觉阈限25视觉的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 ( D ) A明适应 B暗适应 C大小适应 D明适应和暗适应26
29、颜色感觉的属性有色调、饱和度和 ( C ) A冷色 B温色 C亮度 D. 彩色27声音感觉的属性有音强、音色和 ( A ) A音高 B音域 C音量 D. 音调28人在社会知觉的信息整合过程中会产生 ( D ) A. 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以上效应都会产生二、名词解释1. 感觉2. 知觉3. 感受性4. 感觉阈限5. 社会知觉6. 首因效应7. 近因效应8. 社会刻板印象三、简答题1简述颜色感觉的三种属性2简述主要的色觉理论3简述声音的属性4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5简述知觉的格式塔原则6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哪些方面7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8简述形成社会刻板印象的主要原因9简述社会知觉有哪些独
30、特性四、论述题1论述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l 参考答案: 答:(1)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来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从晕轮效应的界定来看,其在教育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是什么)(2)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根据学生的整体实际情况,而是受到学生的外貌、衣着或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就不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具体来讲,晕轮
31、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负面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影响学生的社会认知,因为老师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总以某一个点去概括全面,就会给学生对行为结果的归因产生偏差。比如某个老师总是赞赏外向、活泼的学生而因此认为他们是最为优秀的,这必然会对学生认识何为优秀造成负面影响。其二是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老师对一个学生的不公正评价将会影响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的发展。其三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寻求成长性发展的动力。学习兴趣的维持需要一个好的、公正的评价环境。晕轮效应会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得不
32、到全面、公正的评价,其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3)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负面作用直接影响到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晕轮效应的负面作用。以学校教育为例,首先是要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氛围,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价机制,从制度上防止教师根据个人好恶评价学生。其次是教师本身要提高理论素养与人文素养,深刻理解人的发展与教育理论,树立积极的教育观,力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最后是家长也应形成民主的教养方式,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的 。(怎么办)总之,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巨大,表现的形式复杂。在教育实践中,身为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综合素质与能力来弱化晕轮效
33、应在个人社会认知中的作用。(启示)2通常人们会对不同职业、性别、民族、地区、国家等群体的人们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比如:人们通常觉得英国人有绅士风度、聪明、因循守旧、爱传统、保守;美国人民主、天真、乐观、友善、热情;日本人善于模仿、进取、尚武、有野心;法国人爱好艺术、轻率、热情、开朗。我国大多数人认为,北方人直率、豪放、粗扩、大方、但缺乏灵活性和耐心等;南方人精明、心细、开放、思维灵活、但有点斤斤计较等等。 请用心理学中有关社会知觉的理论知识分析以上现象,并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l 整体解析:此题的考点十分明了:一是简述社会知觉的理论知识;二是分析题中现象。两个点有内在逻辑关系,先是要有理论知
34、识,才有指导实践一说。所以答题的方向已定(先简述一下社会知觉的理论知识有哪一些,然后看材料对号入座)l 解题思路(审题定位联系组织):审题之后,发现此题考的是第3章(感觉与知觉)中的“社会知觉”这个知识点,考点定位在“社会知觉”。进而以此点“向上”和“向下”联系(向上有知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分类;“向下”有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的过程(一、信息的搜集与选择;二、信息的整合过程),其中整合过程中受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社会刻板效应”的影响。继续往下联系就有各个效应产生的原因(此题就要考社会刻板效应产生的原因:5点原因)。联系完之后就要组织语言形成答案。l 答题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
35、么办总结/评价/反省/启示(有时候“怎么办”和“总结/评价/反省/启示”综合形成一点)l 参考答案:答:(1)心理学研究认为,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应,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从而形成完整映像的过程。作用于人的信息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界中的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种种现象的信息;另一类是由人的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信息。由于第一类刺激信息产生的知觉统称为物知觉,由第二种刺激信息产生的知觉统称为社会知觉。其中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的产生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二是信息的整合过程。在信息的整合过程中常
36、常受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社会刻板效应等影响。上述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正是社会知觉受到社会刻板效应影响的具体体现。(是什么)(2)社会刻板效应是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材料中所描述的“英国人怎么样;美国人怎么样;日本人怎么样;法国人怎么样”正是人们对不同国家的群体形成的固定看法。“北方人直率、豪放、粗扩、大方、但缺乏灵活性和耐心等;南方人精明、心细、开放、思维灵活、但有点斤斤计较等等”是人们根据不同地区形成的固定印象。这些现象正是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受到社会刻板印象影响的具体表现。社会刻板印象之所以形成,主要的原因有五点:一是认知者总是希望
37、根据较少的信息作出全面的推论;二是每一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相似之处;三是接触机会的限制,人们通过间接的信息形成了刻板,又缺乏直接接触的机会,因而印象难以改变;四是社会刻板印象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刻板印象常常与人们的利益或价值发生关系,而且还可以快速补充社会认知过程中的缺失信息;五是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为什么)(3)社会刻板印象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们提取信息,加快信息加工的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填补社会认知者搜需要的信息。但它又往往造成社会知觉中的以偏概全和固着反映模式,使社会知觉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全
38、面的去了解认知的对象,谨慎对待头脑中对认知对象的固定看法,防止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怎么办与启示)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1.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 ( D ) A识记和保持 B接受和储存 C储存和提取 D编码、储存和提取2. 从向脑内存储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 ( D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记忆3. 人们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这种记忆的第一基本过程被称为 ( A ) A编码 B保持 C储存 D提取4. 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等知识,这种记
39、忆是 ( D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5. 记忆的内容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又可称为技能记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等情况,这种记忆是 ( B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6. 托尔文认为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可以称为 ( C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7托尔文认为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的记忆可以称为 ( D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8. 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
40、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 C ) A瞬时记忆表现 B感觉记忆表现 C.短时记忆表现 D长时记忆表现9. 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又被称为 ( A ) A.瞬时记忆 B情景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10.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是以怎样的编码形式储存 ( D ) A语义编码 B视觉编码 C情景编码 D听觉编码11.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数量是( C ) A五加减二 B六加减二 C七加减二 D八加减二12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有一种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这是 ( B ) A.保持性复述 B精细复
41、述 C形象性复述 D注意性复述13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网络结构,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 A ) A图式 B命题 C内化 D建构14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D A.冯特 B弗洛伊德 C巴甫洛夫 D艾宾浩斯15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完全消失,这是( B ) A干扰理论 B消退理论 C强化理论 D抑制理论16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信息的影响。这种理论是( A ) A干扰理论 B消退理论 C.强化理论 D抑制理论17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属于( A ) A前摄
42、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 D强化18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遗忘主要是由干扰造成的,被干扰所破坏的主要是( C ) A编码能力 B存储能力 C提取能力 D保持能力19一般来说,环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象被称为 ( A )A情境依存性记忆 B状态依存性记忆 C情绪依存性记忆 D形象依存性记忆20同外部环境一样,学习时的内在心理状态也会被编入长时记忆,作为一种提取线索,这种记忆叫做( B )A情境依存性记忆 B状态依存性记忆 C情绪依存性记忆 D形象依存性记忆21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 ( D )A再认和回忆 B保持和遗忘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22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这是一种 ( A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23学习者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学习过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