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学习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学习培训课件.ppt(269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劳动经济学ll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第二节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导论l l第一节 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l l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l一、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的含义l二、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的关系l三、劳动经济学的地位l四、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l五、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l六、发达国家研究劳动经济学的方法生产要素供给生产要素供给居民户企业生产要素收入生产要素收入收入循环流程收入循环流程货币支出货币支出商品和劳务供给商品和劳务供给四、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l1.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l2.效用最大化与选择l3.劳动力市场五、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
2、法l1.实证研究方法l2.规范研究方法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l一、发达国家的劳动经济学l 1.过程 2.对象 3.研究内容l二、中国的劳动经济学l1.历史过程及评价 l 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章 劳动力需求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第二节 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第三节 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需求第四节 动力需求弹性第五节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第六节 短期劳动力需求与长期劳动力需求第七节 政府的特殊政策与劳动力需求第八节 中国劳动力需求的演变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一、劳动力的含义二、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三、劳动力需求的分类四、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五、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
3、线一、劳动力的含义(一)劳动力的概念(二)劳动力相关的概念(一)劳动力的概念资本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个定义说明什么呢?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在生产使用价值的活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力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二)劳动力相关的概念1.劳动2.人口3.劳动适龄人口4.劳动力资源劳动劳动是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实现以劳动力
4、的使用为前提条件之。劳动是人类独有的活动,劳动的起因和动力在于人类自身的需求。人口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从本质上说,人口是全部社会行为的主体,是一切社会生活的起点和基础。人口和经济、政治、文化论理、宗教、地理、生态、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人口包括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和无劳动能力的人,而不管他们的年龄大小、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参加社会劳动。人口是向国民经济提供劳动力的源泉。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劳动力资源及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劳动适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是指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并不是任何人都是劳动力的承担者,只有在一定成熟程度范围内的人才是劳动力的承担者,这种成熟程度的基
5、本标准就是年龄。人出生后经过发育,成长到开始具备了劳动能力的年龄,是劳动年龄的下限下限。而当人继续成长到逐步衰老,开始丧失劳动能力的年龄,是劳动年龄的上限上限。处于劳动年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人口即是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力资源l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l劳动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所以判断一国劳动力资源量的大小。不应只考虑它的数量,还应考虑劳动力人口所具有的平均素质。二、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
6、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等一起构成生产要素。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1.边际生产率理论的核心是要对某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效益和它的边际成本做比较,以便做决策。2.边际生产率理论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即假定生产的其他要素不变,惟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收入。3.边际生产率理论还以雇主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个前提为基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1.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2.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尺度就是工资水平。三、劳动力需
7、求的分类(一)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劳动力需求是本行业企业劳动力需求之。市场劳动力需求是劳动力市场上所有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之和。(二)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l长期和短期的划分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界限,所谓短期需求是指在资本存量,不变惟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时,即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l长期需求则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工资、资本价格或产品需求等因素对长期劳动力需求所产生的影响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更大、更复杂。可见短期与长期都是功能多面的定义,而非计时性质的定义。四、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1.生产技术的假设或假
8、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假设技术条件可变。2.组织目标的假设3.市场环境的假设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五、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注:此表数据是依工资率与劳动力需求的实际关系虚拟的工资率W(元/小时)劳动力需求量L(人)组合2.02400a2.51850b3.01450c3.51150d4.0900e4.5700f5.0550g劳动力需求表ag劳动力需求量L(人)O工资率W(元/小时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曲线第二节 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一、利润最大化原理的应用二、生产函数三、边际生产递减规律四、收入与成本五、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六、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七、边际收入八、边际成本九、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9、下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十、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一、利润最大化原理的应用l=R C=QP-(Lw+Kr)lR:一定时期的收入(销售额)C:成本lQ:销售数量P:单价lL:生产所需的劳动投入量lK:资本投入量lw:工资 r:资本价格 二、生产函数l投入量和产出量的技术性关系,经济学称之为生产函数,数学表达式为:lX=f(L,K)在资本固定的条件下,劳动投入量与产量关系。劳动投入量L(人)0102030405060708090100产量X0250353433500559612661707750791三、边际生产递减规律l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增加引起的变动可分三个阶段:l1
10、.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l2.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l3.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劳动投入量LMPAPTPOab产量Q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关系lAP=QLMP=Q/LQ:总产量L: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AP:平均产量MP:边际产量四、收入与成本l产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总收入曲线是一条直线。伴随每一单位X的增加,总收入的增加部分(RX)称为边际收入,由总收入曲线的斜率表示。Q当产品价格P一定时,边际收入就是P。l总成本由资本成本(Kr)与人工成本(Lw)构成。利润生产量X总收入R总
11、成本C/固定成本X*CR总收入曲线与总成本曲线总收入曲线与总成本曲线平均成本l用总成本除以产量可以得到平均成本(CX),如果令点A代表总成本曲线上的一点,由于平均成本是CX,连接原点O与点A的直线的斜率表示此点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在到达点B前这个斜率趋小,超越点B之后趋大。ABED生产量X总成本CO(a)B生产量XO(b)平均成本C/X边际成本R/XC/XR/X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劳动经济学第讲主讲教师:潘淑琴学时:48学时五、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l =R-C =0X XX六、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利润固定成本L*O劳动量LCRA总收入R总成本
12、C 总收入曲线与总成本曲线总收入曲线与总成本曲线七、边际收入(一)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如果考察的对象是小企业,同时有许多企业在生产同样的产品,那么某个企业增加其产品的供给量,与整个市场的供给量相比不过是区区小数,产品价格不会因此而发生什么变化。这样的市场被称为完完全竞争的市场全竞争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上,价格由整个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单个企业只能依照市场的价格决定自己的产量。这样的企业是作为价格接受者开展经营活动的。在资本固定的条件下,劳动投入量与产量关系。lP=10,L=5060边际收入=10612-10559=530(元)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劳动投入量L(人)01020
13、30405060708090100产量X0250353433500559612661707750791(二)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在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上,市场价格随垄断企业产品供给量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垄断企业大幅度增加产品供给,市场整体的供给量随之大幅度增多,产品价格相应地受到影响而下降。企业必须考虑这种情况决定自己的产品供给量。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的原价格-供给量价格降低的部分八、边际成本(一)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如果市场中的企业都可以忽略其劳动力需求的增减对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的微不足道的影响,那么,这些企业作为单个企业时,其劳动者数量的增减对市场的工资率的影
14、也可以忽略。这样单个企业可以依据整个市场的劳动力供需状态所决定的工资率来考虑自己的劳动力需求量。如果某工种的市场工资为每天100元,增加一个该工种的劳动者每天就需要增加100元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边际成本等于工资。c=lwc=w(二)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在有因其劳动力需求量变化而对市场工资造成影响的大型企业存在的劳动力市场,或者虽然无大型企业,但却是一个微小的劳动力市场,因有影响力的企业增加劳动者数量造成以最便宜的工资也无法雇用到劳动者时,企业为获得所需的劳动者不得不提高工资。反之,如果减少雇用量,则工资下降。在这样的劳动力市场中,企业决定劳动力需求量时必须考虑对市场工资的影响。增加
15、劳动者的边际成本,需要在过去的工资中加上上涨的部分.l例如,原某工种雇用50人的时候,每天支付每人100元的工资,每天需支出总人工成本为100X50=5000(元);如果雇用人数增加到60人,受此影响,市场工资上升到每人每天110元,那么有l边际成本=1106010050=1600(元)九、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利润最大化时的劳动者数量将是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相等时的劳动者数量。C/XR/X边际收入R/X/边际成本C/X劳动量L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OA 与劳动投入量增减相关的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与劳动投入量增减相关的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名义工资W劳
16、动力需求量LOABDC产品价格的变化与劳动力需求曲线产品价格的变化与劳动力需求曲线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利润达到最大利润时ll(名义)工资l产品的边际生产力=l产品价格l十、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市场中所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的总和就是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量。假定市场上只有两个企业存在。现在把第一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设定为图中的曲线A,把第二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设定为图中的曲线B。当工资率高于w1时,第二个企业从利润角度考虑就不再雇人了,这时整个市场上的劳动力需求量只是第一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然而,当工资率低于W1,第二个企业也要进入市场雇用劳动者,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量就成为第一、第二个
17、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总和。市场上存在着众多企业时的情况与只存在两个企业时的情况相同,市场中所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的总和就是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量。劳动力需求量LA第一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B第二个区也劳动力需求曲线市场整体劳动力需求曲线工资Ww1w2O 个别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和市场整体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个别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和市场整体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第三节 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需求l在讨论短期劳动力需求时,假定前提是资本固定不变,劳动是惟一可变的生产要素。在这样的条件下,产量决定以后合理的劳动投入量将通过生产函数自动显现出来。l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资本成为可变的生产要素。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的
18、产量决定后,节约资本、多雇用劳动力的生产方法,或是节约劳动力、多使用资本的生产方法都是可以选择的。一、资本的变化与总成本的变化二、成本最小化与劳动力需求三、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一、资本的变化与总成本的变化一、资本的变化与总成本的变化 假定资本假定资本K从从1增加到增加到2,3时的总成时的总成本变化状况。本变化状况。在Kl的情况下,增加产量,必须增加劳动力数量,因此,可变成本工资便随之增多。而在大量使用机器设备的K=2的情况下,产量的增加并不需要劳动力数量像K=1时增加得那么多。因此,可变成本的增加速度比K=1缓慢,当产量增加到一定量x1时K=2的总成本变得低于K1。与K1,K=2,K=
19、3的各自产量相对应的最低成本相联系的长期成本曲线成为点ABEH的连线。总成本C生产量XBECFHOADGK=1K=2K=3伴随资本量变化的总成本曲线的移位伴随资本量变化的总成本曲线的移位X1与K1,K=2,K=3的各自产量相对应的最低成本相联系的长期成本曲线长期成本曲线成为点ABEH的连线。从生产函数式X=f(L,K)能够导出为了生产一定的产量X所需要的劳动与资本的组合。经济学称这个组合为等产量曲线。资本与劳动相同,是可以连续变化的,因此从生产函数式能够导出为了生产一定的产量X所需要的劳动与资本的组合。经济学称这个组合为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Q2Q1资本量K劳动量劳动量LOab等产量曲线和等产
20、量面等产量曲线和等产量面lalbkakb在KOL的整个坐标面上,充满着等产量曲线,每一条等产量曲线对应着不同的产出水平,整个面称为等产量面等产量面,也叫做企业生产要素的组合系统。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marginratetechnologysubstitution)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保持相同的产出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之比。所以有ldKlMRTS=|-|ldL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它是一个负值,但为了分析方便,一
21、般用其绝对值表示。l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品有密切关系,所以它可以用两个可变投入要素各自变动所引起的边际产品之间的比例来表示。以MPL为劳动的边际产品,MPK为资本的边际产品,dL和dK分别表示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微量变动,那么,在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由劳动投入增量与其引起的产出增量MPL的乘积,必然与资本投入负增量与其所引起的产出负增量MPK的乘积的绝对值相等,即lMPL*dL=|-MPK*dK|dKMPLlMRTS=|-|=dLMPK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也等于两个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二、成本最小化与劳动需求二、成本最小化与劳动需求企业以什么标准来选择劳动与资本投入的组合?在
22、由销售量决定的产量给定,总收入也被决定以后,利润最大化就是成本最利润最大化就是成本最小化小化。CLwKrl构成总成本的劳动与资本的不同组合称为等成本曲线等成本曲线。横轴为劳动者数量L,纵轴为资本量K。在劳动力的工资w与资本价格r给定的条件下,构成成本C0的劳动与资本的组合为:lK=C0/r-w/rLlL=C0/w-R/wK劳动量L资本量KABDEOC0/w等成本曲线等成本曲线C0/rw/r在要素价格给定的前提下,等成本线表明用一定的资金可以购买到的生产要素投入的最大数最大数量界限。应从等产量曲线上的点量界限。应从等产量曲线上的点中,尽可能选择离原点近的等成中,尽可能选择离原点近的等成本曲线。本
23、曲线。劳动量L资本量KFGOw/r劳动量L资本量KOFGH(a)(b)资本量K劳动量LOK*L*IFG劳动量LOL*K*资本量KIFG(c)(d)不同的等产量线不同的等产量线选择点F还是点G,由工资与资本价格的相对比以及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大小决定。wr的值大的场合,在等产量曲线FG中点F可以做成最小的成本,这就意味着仅仅依靠资本,无需任何劳动力便可进行生产。但是在现实中企业必须同时使用劳动与资本,所以这样的等产量曲线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技术系数企业生产一定量某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投入的组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技术系数分为可变技术系数与固定技术系数两类。要素投入的组合比例能够改变的,称为可变技术系数;要
24、素投入组合比例不能改变的称为固定技术系数。劳动量L资本量KOabc固定投入生产要素比例的等产量曲线固定投入生产要素比例的等产量曲线lalblckckbka如果企业进行产出水平为Q2的生产,资本和劳动投入的组合以点b最佳,两种投入量分别为kb和lb,满足不了这一要求就达不到Q2的产量。在此种投入组合水平上,只增加劳动或是只增加资本投入,产出水平不变,只能是浪费,也就是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为零。从图中可以看到,产量由最小限度必要投入要素决定最小限度必要投入要素决定。例如,kb不变,使劳动投入由b增加到c,产出水平仍为Q2。反之b不变,资本投入由kb增加到kc,产出水平也是Q2。但是按照kb与lb的确
25、定比例均衡地增加两种投入,要素组合由b点到C点,则能实现Q3的产量。劳动量L资本量KOabc固定投入生产要素比例的等产量曲线固定投入生产要素比例的等产量曲线lalblckckbka在固定技术系数的条件下,企业劳动需求根本上取决于产出水平。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上图d的情况下,等产量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劳动量每增减一个单位时为保持一定的产量所必须增减的资本量。随着劳动量的增加,边际技术替代率即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替代率(KL)递减。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替代率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资本价格/工资=R/Wl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等价于企业生产的均衡条件:劳动的边际产量与
26、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价格之比。第四节 动力需求弹性l一、概念及类型l二、劳动力需求有弹性与无弹性的相对性l三、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l四、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l五、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要素五、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要素l(一)要素替代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l(二)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l(三)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l(四)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第五节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l一、技术进步的类型l二、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一、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l1.希克斯技术进步l2.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l3.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技术
27、进步二、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l两方面表现:l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l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增加第六节 短期劳动力需求与长期劳动力需求l一、短期劳动力需求与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l二、结论:l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与短期比较,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多;l反之,工资率下降时,长期与短期比较,劳动力需求增加得更多.第七节 政府的特殊政策与劳动力需求l一、对特殊社会群体采取特殊就业促进政策的经济效果l二、对特定劳动者发放工资补贴的经济效果二、对特定劳动者发放工资补贴的经济效果l首先,考虑一下企业支付的工资中
28、的一部分由政府承担的情况l其次,受到这种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影响,雇用得到工资补贴的劳动者的雇主所负担的工资额降低第八节 中国劳动力需求的演变:理论与实证l一、中国劳动力需求l二、中国城市企业的劳动力需求l三、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劳动经济学第四讲主讲教师:潘淑琴学时:16学时第三章劳动力供给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第四节 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第五节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第六节 不同时期的劳动力分配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二、劳动力供给假设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l质上;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l量上:一个经济体在某
29、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一)个体决策(二)个体意愿(三)时间要素:愿意提供的时间和强度。l在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的讨论中,完全没有涉及劳动时间,所有说明都是在抽去了劳动时间以及劳动强度之后的劳动者人数为劳动投入量这一假设前提下进行的。l有效供给标准供给标准供给l所有劳动力供给都是满足社会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要求的供给。l把劳动力供给等同与劳动效率。二、劳动力供给假设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2.市场环境的假设3.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一、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二、人口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三、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四、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
30、与率假说一、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人口的年龄结构在不断变化,从而从两个方面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l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l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劳动力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的市场性劳动愿望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二、人口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三、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一)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从动态上看,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会相应减少就业的时间,从而降低劳动力参与率,反之亦
31、然。(二)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工资收入脑体倒挂,并且工龄因素对工资影响过大,导致人们教育投入不足,提前就业以及家庭劳动供给规模扩大。(三)工资水平工资水平越高,劳动力参与率越高。(四)个人非劳动收入(五)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六)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劳动者只有就业才能享受保险、各种福利等诸多待遇,其结果必然会刺激劳动力供给。(七)宏观经济状况(八)其他因素四、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两种假说的前提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这个劳动力群体不管短期工资和劳动力市
32、场条件如何发生变化,不管是处在就业状态还是处在非就业状态,总是停留在劳动力市场中。他们的流动表现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间的流动,而不表现为劳动力与非劳动力的流动。这个劳动力群体被称为一级劳动力。与此相对的劳动力群体被称为劳动力市场的二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灵敏的反应性。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
33、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劳动经济学第五讲主讲教师:潘淑琴学时:16学时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一、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供给函数lS=f(X1,X2,X3,Xn)lS表示劳动力供给lXi(i1,2,n)表示影响因素S=f(W)l如果只考虑劳动力供给与市场工资率之间的关系,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市场工资率作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惟一因素,以W表示市场工资率,则可以把劳动力供给函数表示为:S=f(X1,X2,X
34、3,Xn)2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l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即劳动力供给弹性。lEs=SS/WWl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3.劳动力供给弹性分类l通常在考察市场劳动力供给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值分布在零到无限大之间。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类。AECDBO劳动力量L工资率W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1)供给无弹性,Es=0,图中A。(2)供给有无限弹性,Es,图中B。(3)单位供给弹性,Es1,图中C。(4)供给富有弹性,Es1,图中D。(5)供给缺乏弹性,Esl
35、,图中E。二、劳动力供给曲线二、劳动力供给曲线1.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移动。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移动。Sabc劳动量LO工资率W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w2w0l1l0l2w1当工资率由w0提高到w2时,劳动力供给量由l0增加到l2,在供给曲线S上则是从点a向右上方移动到点b。工资率由w0下降到w1时,劳动力供给量由l0减少到l1,在供
36、给曲线S上则是从点a向左下方的点c移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位移。2.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量LO工资率WacbS2S0S1w0l2l0l1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第四节 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前提l期间l效用最大化原理人们在一定期间内是以满意度,即效用的最大化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的。这个期间是取一周,还是取一年,甚至取人的一生,在实际的分析中将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过,此处不把这个期间特定化。每一个人是否总是有意识地以效用最大化作为行为标准也是有疑问的。
37、一、效用理论二、时间的效用三、收入约束与无差异曲线四、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家庭劳动力供给 一、效用理论一、效用理论(一)效用效用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的满足程度。(二)效用函数U=f(q)消费量为qU表示效用量若消费者消费n种商品,则效用函数为:U=f(q1,q2,q3,qn)(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或满足总和。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边际效用是总效用的变化对商品消费量变化的比,即总效用的改变量边际效用=商品消费
38、量的改变量消费量qOO消费量q边际效用MU(a)(b)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四)基数效用论l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行为是要通过购买时的选择,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条件下,用既定的货币收入购买到最大效用。l前提?每个人都是合乎理性的人,即“经济人”;每个人都具备完全的信息;每一个消费者都具有一定的收入。在如此假设条件之下,作为有理性的人,消费者行为是用有限的货币收入通过在市场上的购买以获得最大满足或最大效用的行为。基数效用论除了上述三个假设条件之外还需增加两个假设条件。第一个假设条件是假设效用和重量、长度等一样,是可以衡量的l基数效用论的第二个假设条件是边际效用递减。
39、l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行为是要通过购买时的选择,在货币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边际效用不变的条件下,用既定的货币收入购买到最大效用。消费者的均衡l当消费者所购买到的各种数量的商品能使他获得最大满足时,此时的最大满足就是消费者的均衡状态。“均衡”即不变。l条件?消费者购买n种商品时,任何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的比都等于货币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货币所购买到的任何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并且都等于这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lMU1MUnl=lP1PnMU1和MU2顺次代表第1种商品和第2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代表货币的不变的边际效用。这一均衡条件的经济学含义是消费者用最后一个单位货币购买的商品1和商品2必须
40、带来同等的边际效用,都等于一个单位货币的被假设为不变的边际效用。(五)序数效用论l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无从知道效用的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l前提?(1)消费者对两种消费品的任意两个组合A和B,能够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偏好。(2)消费者对品种相同而数量不同的消费品组合,永远偏好数量多的组合。(3)消费者的偏好有明确的单向性。如果消费者对消费品甲的偏好大于乙,对乙的偏好大于丙,那么,其对甲的偏好必然大于丙。或者,如果消费者对甲和乙的偏好相同,对乙和丙的偏好也相同,则其对甲和丙的偏好也必然相同。对消费品的组合也是如此。二、时间的效用二、时间的效用如果劳动已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满意的事,那么,人
41、们希望减少劳动量、减少劳动时间就是天经地义的了。此时,余暇时间可以带来效用。如果不必支出任何补偿,可以实现减少劳动的愿望,大概人们会用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是,在现实中,减少劳动是要付出收入下降的代价的。对人们来说收入也是一种效用。这样,人们就面临着是牺牲收入增加余暇时间,还是增加劳动时间以提高收入的选择。三、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三、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l单位时间的工资,即工资率。l工资率为W,劳动时间为h,收入为Y,即收入约束式:lY=W劳动时间T余暇时间收入Y*YebcdBCD工资率lh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lA代表单位时间的全部时间(设定单位时间为一天,
42、全部时间为24小时)。lh=Al选择劳动时间h选择余暇时间ll则Y=W(Al),即WA=Y+Wl余暇时间越长,收入Y越高,人们的效用越可得到提升。假设效用水平为U,则U是l与Y的函数。lUf(l,y)时间H劳动余暇Oa收入约束线是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人的最大组合线线。在约束线内内的任何一点所示的余暇和收入的组合,均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约束线外外的任何一点所示的组合,在既定的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的条件下是不能达到的。时间HO收入Yh1h3y3y4y2y1h2收入约束线的决定收入约束线的决定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分别为h1,h2,h3,劳动能力相同,从而工资率相同,则在纵
43、轴的截距分别y1,y2和y3。显然,三条约束线平行;由于h1h2h3,所以收入约束线h1y1在横轴与纵轴的截距离原点较近,而h3们则较远。如果个人可支配的时间相同,假设同为h1,但劳动能力有差异,因而工资率不同,则工资率低者,收入约束线在纵轴的截距即收入为y1,工资率高者,收入则为y4,显然y4y1。由此可见,收入约束线的形状决定于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及劳动能力状况,即决定于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状况。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种组会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
44、将与A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只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以纵轴为劳动收入Y,横轴为余暇时间H,点a的组合为(ha,ya);点b的组合为(hb,yb)。点a与点b的组合不同,但对主体的效用相同。把与点a效用相同的所有组合连接起来,所得到的曲线U0称为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余暇时间H收入YOU0U1baa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hahahbybya它表明,在U0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带给主体的效用一样,均使它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选择顺序在前。在U0曲线外的任何一点,例如,处于点a右侧的点a它表示的组合中,收入不变但余暇却为h
45、a,点a的组合与点a相比较,效用的评价必定地点a高,选择顺序也必定优先于点a,因而也不可能与点a无差异。但从点a同样也可以确定另一条无差异曲线,如U1曲线上所有的点所示的收入与余暇组合的效用,都比U0曲线上的组合的效用高,也就是具有优先的选择顺序。这样的曲线实际上有无数条,每一条曲线对应于不同的效用水平,这些曲线的全部称为主体的选择主体的选择偏好系统。偏好系统。Uba时间HO收入Y 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ybyahahbhhyy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曲线上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离原点
46、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高,即选择顺序在前;反之,则效用低,选择顺序在后。(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因为如果相交,那么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表示相同的效用,则与前述特征相矛盾。(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斜率为负值,表明主体为了保持或得到相同的效用,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两种物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凸向原点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关于边际替代率将在下面讨论。(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比率。例如,某人放弃1小时余暇从事劳动获得10元收入感到很满足,而别人则用能对此不
47、屑一顾。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与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也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边际替代率替代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主体保持相同效用(效用序列数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减少)一些余暇时间需要减少(增加)多少劳动收入。h为余暇时间变动量,y为收入变动量。设MRS为边际替代率,则有收入的边际效率yMRS=余暇的边际效用h余暇时间微小单位增加所引起的效用增加叫做余暇的边际效用,收入增加时的效用的增加叫做收入的边际效用。从左上向右下移动,无差异曲线的切线由比较陡峭变得比较平缓。这说明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也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三)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三)主体均衡:约束条
48、件下的最大效用余暇一收人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说明了个人的主观愿望,收入约束线则反映了个人的现实条件,从主观愿望和个人偏好而言,个人可以做出各种效用水平的选择。不考虑其他因素,任何个人都愿意选择离原点较远的无差异曲线,以获得更大的满足。但是,个人能否做到这一点,还要受现实条件的限制。从现实条件来说,个人效用水平又必须受资源状况的限制,这种限制由收入约束线来表示。较多的可支配时间和较高的劳动能力使收入约束线远离原点,较少的可支配时间和较低的劳动能力使收入约束线靠近原点。如何使主观愿望与现实条件结合起来,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或者说,如何在受到限制的资源条件下,在余暇与劳动时间从而在收入之间作最佳配置
49、,以求最大效用,是主体均衡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主体均衡的分析工具,主要是利用余暇一收入无差异曲线和收入约束线。时间H收入YYHbacOU3U2U1haya 主体均衡主体均衡 只有在点a,即收入约束线HY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才能实现主体的均衡。点a就是主体在既定资源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点。如果点a沿无差异曲线U2向在上或右下移动,其余暇收入的组合因在HY的右侧而无法达到。在点a上,余暇时间为ha,收入为ya。收入约束线的斜率是个人放弃余暇从事劳动从而获得收入的比率(即工资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余暇替代劳动收入的边
50、际替代率。所以,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均衡的条件(即主体在资源约束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即WMRS。(四)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四)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个人在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中个人的资源约束条件是给定的。如果约束条件改变,个人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以取得最大效用,如何实现新的均衡?1.纯收入效应。纯收入效应。在上图中,可得到主体最佳选择的时间结构为点a,其资源约束条件以收入约束线HY来表示。个人面临一种新的条件:个人获得与其本人劳动力供给时间量无关的非劳动收入y,此时如何实现新的均衡?由于非劳动收入增加,使预算约束线平行向右方移动,得到一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