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78546804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1熟悉个生字,会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沟通。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奇妙壮丽,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预备 词卡 四、教学时间 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板书课题,比拟“观”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 2题目中,消失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消失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

2、找。(板书:天下奇观) 3比拟:“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根底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订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留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敞、覆盖、薄雾、若隐若现、仰头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照旧、恢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

3、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八月十八最正确的观潮日 、盐官镇最好的地方 、观潮人最多 、响声最大 、浪潮最壮丽 、人的心情最高涨 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指导朗读:()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突出它是天底下漂亮而罕见的”景象。 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预设:学生很简单地从第三、第四、第五

4、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非常壮丽的语句。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展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板书:潮来时,潮过后。再启发: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板书:潮来前。) 6在这篇课文中,是根据什么挨次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朗读全篇,感受“天下奇观” 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挨次,分三大组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其次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是怎样说的? 2是根据什么挨次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 1翻开书,专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后来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这篇课文所表现出

5、的一是大潮的模糊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教学实际学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汹涌澎湃之美。) 2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 、哪局部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宏伟、最壮丽? 、你来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 指导朗读: 、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 这响声洪亮吗?(不洪亮。)为什么似乎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洪亮? 、有人告知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 、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了,人群怎样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 提示:

6、人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隆隆响声,看到了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了。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沸腾了,刚刚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人声鼎沸。 一个人读,明显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得大家一起读。 、气概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读出你内心中的感动。 、多么壮丽啊!读出大潮这澎湃之美来。 、谁来读,让大地抖动起来。 4听读段落,感悟的表达挨次。 、我们把精彩的段落打乱了挨次去朗读,实际上在描写大潮时是有挨次的。你听我来读一读,认真听,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 、你知道是根据什么挨次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 (由远及近地观看,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

7、5自读三、四自然段,感受“变化”。 、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时由于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 ()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犹如山崩地裂 ()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潮势(越来越猛):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 6当大潮奔腾西去后,照旧描绘出了它的变化?两丈来高,大约是、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对话文字,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模糊之美 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

8、钱塘江风光的句子。 2品尝“横卧”。 、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 、看看“卧”字,左边一个“臣”,又边一个“卜”,表示“人”。“臣”像什么呢?(上下排列着两只眼睛。)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么什么时候人的眼睛才是上下排列的?(趴或是躺。)“卧”是什么意思? 、说,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动不动,没有动静。)与后面哪个词语是照应的?(安静。) 3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理解“矗立”,来了解“古塔、中山亭、观潮台”的特点:高耸,稳固 、小山:若隐若现 4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矗立在宽敞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模糊、漂亮、和谐、壮丽) 5此时此刻,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覆盖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敞的、安静的钱塘江被覆盖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覆盖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幅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