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78545622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_运算定律四年级教案 四则运算 一、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把握四则运算中各局部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学问进展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2.熟悉中括号,把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能进展简洁的四则混合运算。3.让学生经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力量,养成仔细审题、独立思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 解决问题 三、编排特点1.增

2、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2.突出对学问的梳理和总结。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三步运算的运算挨次并能正确计算。2.会解答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2.解决实际问题。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仅供参考,教师们可依据学生状况进展调整)六、教学建议1要留意在实际问题中进展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由于本单元是将解决问题和四则混合运算有机结合起来编排的,因此,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留意在实际问题中进展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要留意加强审题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有哪些数量?这些数量分别表示

3、什么? 哪两个数量之间有关系,有什么关系?(2)帮忙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依据问题选择分析方法: 从条件入手 从问题入手 从关键句入手 (3)帮忙学生把握思维的外化形式。 示意图 线段图 枝形图 (4)在训练课中要留意补充相应的习题进展训练。由于关于整数的三步的实际问题在本册中已到达最难的程度,进入了收尾。2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挨次有机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挨次规定的必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即在解决问题时可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在综合算式中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与运算挨次结合起来。但教师要明确,在解决问题中

4、并不要求学生肯定列综合算式解答。3教学中为学生供应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情境和空间。针对每个例题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生活情境,或现实生活创设现实情境,(学问点要保存)放手让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并在合作沟通中研讨。在每层的教学中要留意遵循研讨的六环节。4关于计算方面的训练。(1)加强口算的训练。(2)培育学生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一审运算符号。 二审数据特点。 三定计算方法。 (3)要培育学生仔细书写的好习惯。(4)教给学生抄题、抄数的方法。(5)做题时速度适中,一步一回头。(6)关于作业的批改问题。(7)练习要常常化。(8)坚持弃九验算法。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例1)教学目标:1从实例

5、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育学生发觉数学学问和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例如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依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

6、学生依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争论) (依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学问争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4)说明加法各局部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依据学生的答复,出例如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依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争论)(依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学问争论

7、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局部名称。二、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看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索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展争论。(小组争论。个别汇报)2依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观看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出

8、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看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局部的关系吗?观看这组算式争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三、练习1.“做一做” 2.练习一 1题四、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圃板书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和 加数 加数 减数 被减数 差被减数 减数 差作业布置A层:练习一2、3、4、5 B层:练习一2、4、5 C层:练习一2、4其次课时(例2、例3)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当留意的问题。2学生自己总结

9、乘、除法各局部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展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推理、概括力量。4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乘、除法各局部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展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理解0不能做除数及缘由。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学问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学问根底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理解乘法的意义。出例如1(1)用加法

10、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争论) (依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学问争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局部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例如2(2)(3)(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争论)(依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学问争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

11、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局部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看: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乘除法各局部间的关系。(1)引导学生依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局部间的关系。(2)教师引导学生进展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引导学生观看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局部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4)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

12、系?(5)练习:做一做三、0的运算1.计算:6+0、6-0、60、602.引发学生争论:60=?为什么?争论:0不能作除数。60不行能得到商,由于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6。争论:00不行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由于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小结:归纳全部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3.练习二7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观赏谁? 板书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0不能作除数 作业布置A层:练习二2、4、9、11、12B层:练习二2、4

13、、9、11C层:练习二2、4、9 第三课时(例4)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并能娴熟习的进展运算。2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挨次计算?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挨次计算?举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挨次计算?举例4.今日我们学习“四则运算”,究竟什么是四则运算呢?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二、新知探究出例如4:9612+421.说说运算挨次。2.

14、假如在9612+42的根底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挨次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62=123.假如在96(12+4) 2的根底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挨次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12+4) 2=96 162=96 32=34阅读“你知道吗?”5总结:运算挨次: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挨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

15、里面的。三、稳固练习1.做一做2.选择题:(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C、750-2520+13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观赏谁?板书 四则运算先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先。作业布置A层:练习三1、2、3、6、7 B层:练习三1、2、3、6 C层:练习三1、2、3第四课时(例5)教学目标:1情境创设,敏捷运用有

16、余数除法的有关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进展应用意识。2在合作沟通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胜利的喜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悦耳的歌曲.伴着严厉的春风!今日教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1出例如5:(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觉了什么信息呢?(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教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教师解决。依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出示

17、问题)2解决问题分析:假如都租小船30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假如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共花:120+35=155(元)3.回忆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三、稳固练习练习三4题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观赏谁?板书租般问题(无铺张,则)作业布置A层:练习三5、自己出一道“租船问题”B层:练习三5、自己出一道“租船问题”C层:练习

18、三5 第五课时(复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把握四则混合运算挨次,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2.培育学生观看比拟类推的力量3.培育学生养成仔细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对本单元学问形成体系。教学预备:课前学生对本单元学问进展梳理。教学过程一、梳理学问体系。谁来说说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不能用图来表示出来。 加减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乘除混合运算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两级运算 四则运算 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先算小括号 有关0的运算 0不能做除数 二、本单元学问重难点你认为本单元中,比拟重要

19、的学问是什么?把握起来比拟难的学问是什么?在学问运用中,你觉得要留意什么?那些简单错?四则运算的挨次是什么?三、四则运算什么是四则运算?有哪几种四则运算?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加减乘除混合、含小括号每种运算都要留意什么?在脱式计算中要留意什么?四、小组合作,查漏补缺。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观看物体(二) 观看物体(二) 一、 单元教学内容 学问前后的联系二年级上册 从不同角度观看实物,从不同角度观看立体图形(积木)。四年级下册 从3个不同的位置观看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外形不同。从3个位置观看3个不同的几何体的内容,让学生发觉在某一个位置可能看到3个物体的外形会一样,为以后学习逆向思索作铺

20、垫。五年级下册 依据给定的观看到的一个面的外形,摆出4个、5个小正方体的立体拼搭外形,使学生感受到:从一个角度观看到的外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外形;随着所用小正方体块数的增多,拼搭出的不同外形的立体图形数量也增多。给出三个方向观看到的图形,让学生摆出所观看的图形。使学生感受到从三面观看才能确定立体的外形。 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外形。2.熟悉到从同一位置观看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外形可能一样也可能不同。3.通过观看、操作、想象、推断等活动,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力量。4在观看、操作和验证等过程中,能进展有条理的思索,能在“搭一搭”的详细活动中,用拼摆小正方

21、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索过程与结果。5在观看物体的过程中,经受与他人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用连一连、画一画、摆一摆等形式解决问题6在学习的过程中,培育合作沟通的力量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念。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使学生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外形。2.熟悉到从同一位置观看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外形可能一样也可能不同。难点: 通过观看、操作、想象、推断等活动,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力量。 五、单元教学安排观看物体(二)。2课时学情分析: 第1课时 观看物体 一、教学内容:观看物体p13p14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实物,熟悉到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可能是

22、不同的。2通过观看实物,能正确识别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看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外形。3在拼摆、观看等数学活动中,提高推理力量、进展空间想象力量。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能正确推断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看到的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外形。难点:当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的外形时,体会看到的面数与物体的个数的不同。四、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若干个一样的小正方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一座庐山,为什么世人看到的却是“远近凹凸各不同”的风光呢? 师生沟通后明确:由于观看的位置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光。这里,诗人是从不同位置对实物进展观看。2出示

23、由若干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图形。 请学生猜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假如用若干个一样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立体图形,在观看中又会存在哪些特点?今日,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观看物体。(二)探究发觉1教学例1 (1)以46人为一小组,每小组有四个一样的小正方体。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小正方体,再在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小组成员分别从前面、上面 和左面进展观看。 (2)各自用小正方形卡片摆出从三个角度观看到的平面图。 (3)小组沟通,让学生自主探究发觉,归纳结果。 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来观看,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 小组

24、沟通后,概括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看,观看到的结果各不一样。 (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 3页 做一做。 学生独立连一连,并沟通反应。2教学例2(1)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2的三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分小组分别摆出这三组立体图形。(2)摆好后每位同学从不同的位置去观看,把看到的外形记录下来。提问:从上面看3个物体,外形一样吗?从左面和前面看呢? 小组沟通后,指名汇报。 小结:从上面看这3个物体,外形一样,从左面看,外形也一样。但从前面看,外形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从同一位置观看不同外形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一样,也可能不同。 (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

25、4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 提问: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外形一样?从哪面看到的外形不同?小组沟通后,反应总结。 (三)稳固发散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 (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内拼摆图形,沟通反应。(四)评价反应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沟通后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看,观看的结果各不一样;从同一位置观看不同外形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一样,也可能不同。 (五)板书设计观看物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看,观看的结果各不一样; 从同一位置观看不同外形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一样,也可能不同。 第2课时 练习四一、教学内容:

26、练习四p15p16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到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可能是不同的。2依据观看到的外形推断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外形。3通过练习,在操作与沟通等过程中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物体的外形有可能是不一样的。难点: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体会一组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四、教学预备 实物投影、课件、小正方体。五、教学过程(一)根底训练1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你知道如何观看物体吗? 今日,我们将通过练习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板书课题:练习四。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516页第15题。(1)完成教材第15页

27、第1题。让学生先理解题意,然后用小正方体搭一搭并连一连。(2)完成教材第15页第2题。用一个小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摆成教材所示的图形,让3名学生从不同位置观看,并让学生描述所看到图形的外形,然后连一连。(二)指导练习1完成教材第15页第3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用小正方体按教材的图形摆一摆,搭一搭。 让学生把观看到的外形画下来。全班观看,想一想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并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第1516页第4、5题。(1)课件出示第4题的3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分小组分别摆出这3组立体图形。摆好后,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看,把看到的外形记录下来。师:从左面看3个物体,外形一样吗?从上面和前面看呢? 小组

28、沟通后,指名汇报。小结:从左面看3个物体,外形一样,但从上面、前面看外形不一样。(2)出示第5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后,集体订正。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第67题。(1)完成教材第16页第6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图形的拼摆。 小组沟通后反应。 (2)完成教材第16 页第7题。 要求学生动脑想一想,然后数一数。 小组沟通后,可以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进展验证。 (三)检测评价 请把每个正方体摆成的模型与从模型左面看到的相应图形连线。 (四)评价反应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练习四 同一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看,观看的结果各不一样。 从同一位置观看不同外形的立体图形

29、,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一样,也可能不同。 六、教学后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挨次。2. 让学生经受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仔细审题、独立思索等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主题图 引入观看主题图,依据条件提出问题。(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洁地问题直接解答。(2)依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

30、解决?通过补充条件,连续提问。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估计接待多少人?等等。先小组沟通,再全班沟通。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展条件的补充。二、新授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展安排解答。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展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展脱式计算。2. 小组内相互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察并对学生的表达进展指导。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展汇报,并且相互补充,留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表达。(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

31、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状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其次种方法,由于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忙理解。教师要留意这种方法的表

32、达,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把握,主要把握运算挨次。4.稳固练习 (1)依据教师供应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削减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展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教师依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挨次的)运算挨次为已有学问根底,让学生进展回忆概括。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一)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

33、算,6天估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挨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挨次计算。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有关0的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第13页例6 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把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力量2、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把握四则运算的特征。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34、把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教学预备:主题图 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口算卡片150+0= 43-0= 25-25= 0 +50 = 0135= 012=1、让学生快速口算。2、同桌相互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学问动身,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数学情境,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索,为新知的学习奠定根底。)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1、回忆以前所学学问,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1)小组合作沟通并举例。(2)全班沟通。教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一个数加上0,

35、还得原数。例: 5+0=5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 5-0=5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5=00除以任何数都得0 05=0(设计意图: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头学习加减法,就熟悉了0,把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随着年级的增高,学问的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熟悉了0在乘除法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受了许很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这一环节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学时,采纳小组合作形式,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然后在全班沟通,从而

36、得出结论。)2、质疑(1)教师提出问题: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或想说的吗? 假如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板书: 50= 00=小组沟通、教师补充板书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设计意图: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假如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 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学生亲身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从而不但把握结论,而且理解结论的算理。)三、稳固应用,内化提高。1、算一算。01= 00= 680= 230= 4560= 780= 00= 781= 056= 1

37、000=2、填一填(1)一个数加上0,还得( );(2)被减数与减数一样时,差是( );(3)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 );(4)0除以一个( )的数,还得0;(5)0不能作( )。3、先说说运算挨次再计算。5820 01463724(7567) 99994、列式计算(1)98加42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2)840减去140的差,再乘上0,积是多少?(3)87减87的差除以78加22的和,商是几?5、课本p15(1)练习二第7、8题。(设计意图:围绕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目的是帮忙学生稳固学问,形成技能。同时留意培育学生此文转于范文资讯网 应用学问的敏捷性和制造性,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38、和借鉴,教师要准时鼓舞和提升,正确对待学生暴露出的学习的缺乏和疏漏,加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诊断矫正。)四、回忆整理,反思提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0的运算你最想提示自己或同伴些什么?你认为自己或同伴的表现怎样?(设计意图: 对课堂学习进展全面地回忆总结。在回忆学问的同时,对情感态度进展回忆总结。)板书设计:关于“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 : 5+0=5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 5-0=5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 05=00除以非0的数都得0 。 05=0留意:0不能作除数。教后反思:本节课是让学生将有关0的运算学问系统

39、化,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关0的运算,学生在小组内沟通并举例,再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要板书的内容,如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在此根底上,学生还必需举出例子来进展验证。教材中特殊强调0不能作除数,那么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假如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如有学生发觉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0的积都等于0,00的结果有很多个。学生能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一文,盼望“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我们还为您精选预备的运算定律四年级教案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