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礼仪知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传统礼仪知识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礼。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中国传统礼仪学问,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爱。 书目中国有哪些传统礼仪中国传统日常礼仪中国传统用餐礼仪中国传统礼仪常识须知中国传统结婚礼仪学问 中国有哪些传统礼仪 九宾之礼 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它原是周朝天子特地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疏,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
2、”。周天子朝会“九宾”时所用的礼节,就叫“九宾之礼”。“九宾之礼”是很隆重的:先是从殿内向外依次排列九位礼仪官员,迎接来宾时则高声呼喊,上下相传,声势威历。按古礼,“九宾之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战国时代,周朝衰微,诸侯称霸,“九宾之礼”也为诸侯所用,演化为诸侯国接见外来使节的一种最高外交礼节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设九宾之礼”就是指此。 跪拜礼 早在原始社会就以产生,但那时人们仅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并无尊卑关系。进入阶级社会后,状况就不同了,特殊是在封建社会里,“跪拜”是一种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即使是平辈跪拜,也有彼此尊敬的意思。“跪拜礼”其表现形式有多
3、样,但主要有以下几种:“稽首”:是臣拜君之礼。拜者头首着地,并停留较长一段时间;“顿首”:即叩首、叩头。头一触地就起,是一种用于平辈间的,比较庄重的礼节。古人就经常在书信的头或尾书以“顿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还有“空首”、“再拜”等。 揖让礼 “揖”是作揖,双手抱拳打拱,身体向前微倾;“让”表示谦让。这是一种大众化的礼节,一般用于宾主相见时,或平辈间、比较随意的场合。“打拱作揖”即是一种引见,也表示一种寒暄问候。这一礼节,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谦让”的美德。 袒臂礼 又叫“左右袒”,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特别礼节。所谓“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拥护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于事态严峻
4、的场合,通过“袒臂”表示拥护谁,藉以解决争端。相当于今日的举手表决。这种礼节,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 虚左礼 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但乘坐车辆时,却恰好相反:车骑以“左”为尊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后来经过演化,“虚左”就表示对人的敬重。在“待客”或“给某人留下官位”时。常谦称“虚左以待”。“虚左以待”的行为,就成为敬重人的一种礼节。 <<<返回书目 中国传统日常礼仪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留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肯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
5、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行走在路中间,应当靠边行走;站立不行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看法热忱,也要落落大方。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肯定的规则。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一般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假如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
6、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庆贺、致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肯定之规,假如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子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假如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方法是听从主子支配。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子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支配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
7、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则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当立即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来宾”,后代聚餐会饮也经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很多礼节,客人需待主子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假如要表达对主子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子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子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所谓:“与人
8、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拜贺庆吊之礼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很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看法尊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 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验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围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喧闹。婴
9、儿满月时,亲戚挚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养分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担当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实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非常看重。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 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 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子要大宴
10、来宾。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起先实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最终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挚友都来吊唁喧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 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返回书目 中国传统用餐礼仪 1.宴饮礼仪 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子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客人坐定,由主子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宴
11、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肯定的规程。 “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子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假如来宾地位低于主子,必需双手端起食物面对主子道谢,等主子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现代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子右侧,其次主宾在主子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当然,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通过安排座位,中国人示意谁对自己最重要。 就坐时,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假如有什么事要向主子打招呼。主子必需留意不行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
12、大忌。 2.进餐礼仪 进餐: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 汉族人在元朝以前,多是分餐制,即每个人吃饭都有一个“案”,案上有食物和餐具,一时间传为佳话的“举案齐眉”中的案,就是指吃饭时运用的案。元朝之后,游牧民族共餐制的习俗在中原地区推行,渐渐变更了分餐的传统。 “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宴饮起先,馔品端上来时,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尊敬。主子让食,要热忱取用,不行束之高阁。 现代中式上菜依次依旧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菜,但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中国有的地方人认为,用饭时犯了禁忌会惹来衰
13、运。例如,不要把筷子插在装满米饭的碗里。 3.敬酒礼仪 酒:饮酒有德行 敬酒有讲究 中国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饮酒礼仪,是从西周时代起先。总体可以概括为4个字:时、序、效、令,要求人们饮酒要遵循严格的时令,要尊礼、适量,不能为所欲为。关于酒德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儒家思想认为,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骄奢淫逸。古人饮酒,提倡“温克”,即是说虽然多饮,也要能自持,要保证不失言、不失态。教人不做“三爵不识”,狂饮不止的人。所谓三爵,指的是适量,量足为止。 在酒宴上,主子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子叫酢,敬酒时还要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一般敬酒以三
14、杯为度,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 时至今日,中国人依旧宠爱在饭桌上畅饮,如何敬酒是一门高校问。一般状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凹凸、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肯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依次,分明主次。假如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在倒酒时要留意,拿酒瓶的手要手背向上,不行翻腕倒酒。 <<<返回书目 中国传统礼仪常识须知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间的礼节。一指禅让,即让位给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
15、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稽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 【肃拜】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先到地,然后拱手,同时头低下去,到手为止,所以又称“手拜”。 【空首】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合拢,低头到手,头与心齐平而不着地,所以又称“拜手”。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粘脚跟,以示庄重。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敬重
16、,坐法颇有讲究。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非常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务,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饮,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尚右】古代左、右所表示地位尊卑不同。周、秦、汉代以右为上。“左迁”表示降职。如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来宾称“虚左”。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
17、仪,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相互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意、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又称元旦、元正、新春等。民间有贴春联、舞龙灯、发压岁钱、拜亲访友、吃团聚饭等习俗。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夜,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这天要点灯、放灯,所以又称“灯节”。除赏花灯外,吃元宵是重要习
18、俗之一。 【清明】民间传统节日。其习俗有扫墓、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中秋】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聚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民间传统节日。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除夕】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富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闲聊,或猜谜下棋,游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19、【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天。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坐向】大堂上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尊,内室靠西面东位置为尊。史记项羽本纪中有“项王、项伯东向坐。亚文南向坐”。这里的“南向坐”的位置最尊贵,“东向坐”也是比较尊贵的位置。 【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礼节,多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主持。在泰山顶上祭天为“封”,在泰山脚下祭地曰“禅”。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 【生
20、辰八字】一个人诞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八个字。旧时迷信认为依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听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听从。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对南方;三公面对北方,以站在东方为上;卿大夫面对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对南,以东为上;大仆及大仆的属官在路
21、门左侧,面对西,以西为上。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 <<<返回书目 中国传统结婚礼仪学问 婚前礼 是在婚姻筹划、打算阶段所实行的一些仪节。 在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纳采 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双方约定进行“纳采”礼的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为贽见礼物,最初用活雁作为贽礼,即取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时,从无失信来作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飞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需长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催妆 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
22、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送妆 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也有人家为炫耀陪嫁,将嫁妆用方桌一一铺开,排成一个纵队浩浩荡荡地送至男家。 铺房 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居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宋代,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居铺设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并且备礼前来暖房。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管房中,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人。铺房人必需是福寿双全、家境富有的“好命婆”,以取祥瑞。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亲迎 是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节,也是古今婚礼中最为繁缛隆重的仪节 花轿 在迎归男家的路上,前呼后拥,好不气派:
23、最前面的是开道的,紧随的是执事的、掌灯的、吹鼓奏乐的,然后才是新娘的花轿。沿路吹吹打打,呈现出一派喜庆景象。花轿迎至男家,邻人乡亲还要索取吉利钱,谓之“拦门”:送亲者以铜钱向空中扬撒,儿童争着去抢,叫做“撒满天星”,另有一个手执花斗,将所盛之谷物、豆子以及金钱、果子等物望门而撒据说是用以禳避阻挡新妇进门的煞神称为“撒谷豆”。 下轿了,但双脚不能履地,只能履青布条、毡席或麻袋。后来也有使女家亲戚中力气较大者抱新娘下轿登床的,演化至今,已成为娘家小舅子抱新娘上轿、下轿的了。 拜堂 是新娘过门后拜见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亲戚及夫婿的仪节。 合酒 古往今来,酒筵几乎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行少的仪式,流传到今日,“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 闹房 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居接受亲友庆贺、嬉闹的仪节。 <<<返回书目 中国传统礼仪学问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