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一轮复习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明理学一轮复习课件.ppt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春秋 儒家、道家思想应运而生儒家、道家思想应运而生战国 百家争鸣,道家义理深奥,“非儒即墨”学术格局,儒家蔚然大宗,法家主导变法运动秦朝 以法为教,儒家遭到打击儒家遭到打击两汉 西汉初奉黄老之学,儒学逐渐复苏,汉武帝西汉初奉黄老之学,儒学逐渐复苏,汉武帝“独尊儒独尊儒术术”,儒学成为主流,儒学成为主流魏晋 占主流的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佛教流行,道教也成为占主流的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佛教流行,道教也成为统治工具,三教相互渗透统治工具,三教相互渗透隋唐 儒释道三教并重,产生三教合归儒和复兴儒学的主张宋明 儒佛道结合形成程朱理学,又发展为陆王心学明淸之际 反思儒学,反封建民主思想萌生。李贽“异端”学说、
2、黄宗羲“天下为主”、顾炎武经世致用、王夫之“天下惟器”单元要点单元要点第1页/共24页魏晋南北朝儒学面临严重挑战;魏晋南北朝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动荡不安;佛教盛行。佛教盛行。佛教认为宇宙万物原本为空,人经过修行,佛教认为宇宙万物原本为空,人经过修行,排除欲望,领悟并达到空的境界,即可成佛。排除欲望,领悟并达到空的境界,即可成佛。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同时,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人民要寻求精神
3、上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道教在民间的传播。道教在民间的传播。道教认为世界由道而派生,人经道教认为世界由道而派生,人经过返朴归真的修炼,与道合一,即可成仙。过返朴归真的修炼,与道合一,即可成仙。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
4、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备”,要么是,要么是“不明不明”。第2页/共
5、24页1 1、理学的产生、理学的产生(1 1)原因:)原因:社会政治根源:社会政治根源: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秩序的政治需要;魏晋以来,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道有益成分,发展魏晋以来,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为更为理性、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儒学的复兴和疑古惑经的环境儒学的复兴和疑古惑经的环境 。宋朝建立,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宋朝建立,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
6、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2 2)条件:)条件: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少干涉,学术活跃。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第3页/共24页含
7、含 义义 理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宇宙自然和和人生命运人生命运,又继承又继承孔孟正宗孔孟正宗,并能,并能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的新儒学新儒学。道、佛道、佛儒(根本)儒(根本)(目的)(目的)第4页/共24页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最重要的命题是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理的本质理的本质: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普遍原则。这就把儒家传统的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用思想,用“天人一理天人一理”的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
8、哲学中“天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现在开始用“理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者,天理人伦者,天理也也”。认识论:通过认识论:通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的方法把握“理理”。1、二程理学、二程理学 第5页/共24页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二程遗书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性即是理。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进
9、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朱子语类第6页/共24页2 2、朱熹思想:“理气论理气论”。认为理和气浑然一体,主张理先而认为理和气浑然一体,主张理先而气后。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仁、气后。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仁、义、理、智等道德准则,也是天理的反映。义、理、智等道德准则,也是天理的反映。心性论:心性论:“心有体用心有体用”、“心统性情心统性情”。所谓心,指精神作用;所谓性,指普通的理性;所谓情,指普通的情操。“心统性情”是指人的精神作用包括
10、理性和情操。认识论:认识论:朱熹说:朱熹说:“致,推极也;知,犹识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至也;物,犹事也。格,至也;物,犹事也。”推尽吾之知识,穷致事物推尽吾之知识,穷致事物之理,是为之理,是为“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修养(功夫)论:修养(功夫)论: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为,“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第7页/共24页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朱熹提出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其中“天理天理”主要是指主要是指A A天体运行法则天体运
11、行法则 B B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C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 D“天人感应天人感应”理论理论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人之作孽,莫甚于口;言语尖刻,必为人忌。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第8页/共24页1 1、陆九渊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陆九渊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心即理”,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发明本心”。与格物致知不同的是,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第9页/共24页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学能变化气质。闻善而慕,知过而惧。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
12、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天覆地载,春生夏长,秋敛冬肃,俱此理典礼爵刑,莫非天理,古所谓宪章、法度、典则者,皆此理也。爱其亲者,此理也;敬其兄者,此理也 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第10页/共24页2 2、王阳明对心学的发展:、王阳明对心学的发展:背景: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内容:“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人固有的善性)。“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知”是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阳明思想体系的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核心“知行合一”。知行是
13、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知是心之本体的良知;良知充塞流行、发而为客观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就是行。特点: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第11页/共24页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攻吾之短者是吾师。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言论第12页/共24页“光不仅在烛上”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
14、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第13页/共24页朱熹: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陆九渊:让弟子们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著名作家曹聚仁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如果敌机来了,该怎么办?第14页/共24页坛经记载
15、:时有风吹旗动,一僧日风动,地僧曰旗动,议论不一。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旗动,仁者心动”程门立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zu)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吸收融合佛、道思想,也体现求学心切和吸收融合佛、道思想,也体现求学心切和尊师重道的精神。尊师重道的精神。第15页/共24页扇子之理.月印万川 朱熹的“扇子之理”说,扇子之物出现之前,已有扇子的道理;据此制作扇子。物物有一太极,人人有一太极,事事有一太极,时时有一太极,他又说:月印万川,洒在江湖,则随处可见。”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不
16、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宇宙万物产生之前,它们各自的理都已宇宙万物产生之前,它们各自的理都已经存在,经存在,“理理”体现在万物之中。体现在万物之中。第16页/共24页 其一其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王守仁回答:“你不来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看此花时,此花颜色
17、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第17页/共24页 其二其二 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问王守仁。王问:字问王守仁。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王说:杨答:分得清是非。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人人可为圣贤,体现人人可为圣贤,体现“心即理
18、心即理”的思想。的思想。第18页/共24页 其三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良知是人的本性第19页/共24页 王阳明的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现在,王阳明的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现在,世人都明知对父母应该孝顺,对兄长应世人都明知对父母应该孝顺,对兄长应该尊敬,但往往都做不到,这是为什么该尊敬,但往往都做不到,这是为什么?王阳明回答说:王阳明回答说:“我们讲某人懂得孝顺我们讲某人懂得
19、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父母,尊敬兄长,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和敬了,才能称他知道孝和敬,而不孝和敬了,才能称他知道孝和敬,而不是他只说些孝顺、尊敬之类的话,就可是他只说些孝顺、尊敬之类的话,就可以说他知道孝顺、尊敬了。以说他知道孝顺、尊敬了。”第20页/共24页汉代儒学汉代儒学汉代儒学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引证,训诂引证,训诂诠释义理诠释义理五经五经诗诗书书礼礼易易春秋春秋四书四书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大学大学中庸中庸政治哲学政治哲学人生哲学人生哲学第21页/共24页积极积极消极消极崇尚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和自崇尚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和自我约束;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我约束;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历史使命 压抑人性;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人性;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我们应如何评价宋明理学?我们应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第22页/共24页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第23页/共24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4页/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