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pptx(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三)血压血压定义:定义: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侧压强)。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侧压强)。测血压时,用高于大气压的数值来衡量血压的高低。单位:测血压时,用高于大气压的数值来衡量血压的高低。单位:kPa 或或 mmHg。从动脉到静脉,血压逐渐降。从动脉到静脉,血压逐渐降低。低。Department of Physiology,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第1页/共51页形成血压的因素形成血压的因素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血液停止流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血液停止流动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该数值动时,
2、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该数值的高低取决于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的高低取决于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的相对关系。心脏射血心脏射血 动能动能-推动血液流动推动血液流动 压强能压强能-血管壁的侧压并使血管壁血管壁的侧压并使血管壁 扩张扩张Department of Physiology,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第2页/共51页三、三、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和动脉脉搏(一一)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二二)动脉脉搏动脉脉搏*Department of Physiology,F
3、ujian medical University第3页/共51页1.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动脉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强。动脉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强。第4页/共51页动脉血压的动脉血压的形成因素形成因素一个前提:一个前提: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二个必要因素:二个必要因素:1)1)、心脏收缩射血:、心脏收缩射血:提供血液流动的势能和动能。提供血液流动的势能和动能。2)2)、外周阻力:、外周阻力:主要指小、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与动脉血压成正比主要指小、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与动脉血压成正比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4、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第5页/共51页血管顺应性血管顺应性指血管内压力每改变指血管内压力每改变1mmHg时血管容积的变化值。时血管容积的变化值。C=V/P影响动脉血压,影响动脉血压,C与与P成反比关系,即顺应性愈高,则增加一定血量引起成反比关系,即顺应性愈高,则增加一定血量引起的血压增值就愈小。的血压增值就愈小。Department of Physiology,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第6页/共51页2.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正常值(青年人青年人)收缩压:收缩压:心室收缩心室收缩(中期中期)时动脉压达到的时动脉压达到的 最高值。最高
5、值。正常值正常值(100120mmHg)舒张压:舒张压:心室舒张心室舒张(末期末期)时动脉压降到的时动脉压降到的 最低值。最低值。正常值正常值(6080mmHg)脉脉 压: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正常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正常 值值(3040mmHg)平均平均A压: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 血压的平均值。血压的平均值。Department of Physiology,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第7页/共51页12010080mmHg收缩压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脉压pulsepr
6、essure 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 =舒张压舒张压 +1/3+1/3脉压脉压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正常值第8页/共51页Department of Physiology,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第9页/共51页3.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动脉血动脉血压压形成影响一个前提两个因素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血管顺应性主、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Department of Physiology,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第10页/共51页(1)(1)心脏每搏输出量心脏每搏
7、输出量搏出量收缩期射入主A A血量管壁承受张力收缩压血流速度舒张期存留血量略舒张压略脉压Department of Physiology,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第11页/共51页(2)(2)心心率率心率舒张期舒张期血外流舒张期存留血舒张压收缩期收缩期血外流收缩期存留血收缩压脉压Department of Physiology,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第12页/共51页(3)(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外周阻力舒张期血外流舒张期存留血舒张压脉压收缩压略收缩期血外流收缩期射血动脉血压Department of Physiology,Fujian me
8、dical University第13页/共51页(4)(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缓冲作用缓冲作用(贮贮存势能存势能)血管弹性收缩期管壁可扩张性舒张期管壁回缩力血液对管壁张力血流快、存留少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第14页/共51页(5)(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血管容量体循环平均充盈压血压Department of Physiology,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第15页/共51页动脉血压影响因素动脉血压影响因素SpSpDPDP脉压脉压BpBp搏出量搏出量(明显)(明显)心率心率(明显)(明显)外周阻力外周
9、阻力(明显)(明显)有效血量有效血量(明显)(明显)(明显)(明显)大大A A弹性弹性(明显)(明显)第16页/共51页(二)血压(二)血压 概念概念 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不流动时的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不流动时的侧压力称体循环平均压(充盈压);流动时的侧压力侧压力称体循环平均压(充盈压);流动时的侧压力称血压(分动、静脉血压)。称血压(分动、静脉血压)。公式公式 P PQRQR第17页/共51页 各段血管各段血管的压力梯度:的压力梯度:主主A:100mmHg A:100mmHg 小小A:85mmHgA:85mmHg Cap:30mmHg Cap:30mmHg V V始始:10m
10、mHg:10mmHg 心房心房(大大V):V):0 0第18页/共51页第19页/共51页三、三、动脉血压和脉搏动脉血压和脉搏(一)动脉血压(一)动脉血压 1.1.正常值与测量正常值与测量 收缩压(收缩压(SpSp)室缩中室缩中期动脉血压升高到最高值期动脉血压升高到最高值(12.0(12.018.7Kpa)18.7Kpa)舒张压(舒张压(DpDp)室舒末期室舒末期动脉血压降低到最低值动脉血压降低到最低值(8.0(8.012.0Kpa)12.0Kpa)第20页/共51页2.2.生理变异生理变异 (1 1)年龄年龄1010岁岁Bp1mmHg(Bp1mmHg(血压随年龄增加而血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升高
11、,Sp,Sp升高比升高比DpDp升高更明显升高更明显)(2 2)吸气呼气)吸气呼气BpBp:吸气负压抽吸,血贮于肺中:吸气负压抽吸,血贮于肺中回心血量回心血量射血量射血量BpBp (3 3)活动安静)活动安静;站位卧位站位卧位 右臂左臂(右臂左臂(1.33kPa or 10mmHg1.33kPa or 10mmHg)上午下午上午下午(8(81111时最高时最高,0,08 8时最低时最低)高原平原高原平原;男性女性男性女性 第21页/共51页 3.3.形成机制形成机制 前提前提 足够的血液充盈足够的血液充盈 闭合的血流环路闭合的血流环路 条件条件 心室射血心室射血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室舒张心室舒
12、张心室收缩心室收缩射血入主射血入主A A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大大A A回弹回弹(势能释放)(势能释放)推血继续流动推血继续流动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降低到最小值降低到最小值=舒张压舒张压 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上升到最大值上升到最大值=收缩压收缩压推血(推血(1/31/3)流动)流动 大大A A扩张(扩张(2/32/3)(动能消耗动能消耗)(势能贮存(势能贮存+缓冲力)缓冲力)第22页/共51页(1)(1)每搏出量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心缩期射入A A血量血量管壁侧压力管壁侧压力 (2)(2)心率心率心舒期心舒期心舒末期心舒末期A A血量血量管壁侧压力管壁侧压力 4.4.
1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心舒末期心舒末期A A血量血量(不明显)(不明显)DPDP(不明显)(不明显)SP(SP(明显明显)血流速血流速 DP(DP(明显明显)搏出量搏出量SPSP(不明显)(不明显)回心血量回心血量第23页/共51页(3)(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心舒期A A血量血量 心缩期血流速心缩期血流速 SPSP(不明显)(不明显)(4)(4)大动脉弹性大动脉弹性缓冲缓冲SPSP维持维持DPDP (5)(5)循环血量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 如:如:大失血大失血循环血量循环血量BpBp(显著)(显著)过敏休克过敏休克血管容积血
14、管容积回心血量回心血量BpBpDPDP(明显)(明显)管壁侧压力管壁侧压力SPSP(明显)(明显)DPDP脉压脉压体循环平均压变体循环平均压变BpBp变变第24页/共51页一一神神 经经 调调 节节(一一)心心血血管管的的神神经经支支配配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25页/共51页(1 1)心脏的心脏的N N支配支配 心交感心交感N N 心迷走心迷走N N 起源起源 脊髓胸段脊髓胸段T T1 1T T5 5 延髓的迷走神经延髓的迷走神经 侧角神经元侧角神经元 背核和疑核背核和疑核 分布分布 右:窦房结、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房室肌前壁 右:窦房结右:窦房结 左:房室交界、束
15、支、左:房室交界、束支、左:房室交界左:房室交界 房室肌后壁房室肌后壁 房室肌少量房室肌少量 递质递质 NE AChNE ACh 受体受体 1 1 阻断剂阻断剂 心得安心得安 阿托品阿托品1.心心 脏脏 的的 N N 支支 配配 和作用和作用第26页/共51页(2 2)交感)交感N N和迷走和迷走N N对心脏的作用对心脏的作用第27页/共51页 生理作用生理作用 心交感心交感N N 心迷走心迷走N N 变变 时时 IfIf自动去极速自动去极速 3 3、4 4期期K K+外流外流最大舒张电位最大舒张电位(自律性自律性)自动去极速自动去极速 (正变时)(正变时)自律性自律性 (负变时)(负变时)自
16、律性自律性变传导变传导 0 0期期CaCa2+2+、NaNa+内流内流 0 0 期期 0 0期期CaCa2+2+内流内流 0 0 期期(传导性传导性)去极速幅度去极速幅度 去极速幅度去极速幅度 (正变传导)(正变传导)(负变传导)(负变传导)传导性传导性 传导性传导性 变变 力力 2 2期期CaCa2+2+内流内流肌浆网释放肌浆网释放CaCa2+2+期期K K+外流外流3 3期复极化速期复极化速(收缩性收缩性)生成生成 APAP时程(时程(2 2期)期)CaCa2+2+内流内流(正变收缩)(正变收缩)(负变收缩)(负变收缩)收缩力收缩力 收缩力收缩力 (等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变兴奋变兴
17、奋 阈电位阈电位NaNa+Ca Ca2+2+通道激活率通道激活率 期期K K+外流外流膜电位距阈电位远膜电位距阈电位远(兴奋性兴奋性)兴奋性兴奋性 兴奋性兴奋性第28页/共51页2.2.血管的血管的N N支配与生理作用支配与生理作用(1)(1)缩血管缩血管N N(=交感缩血管交感缩血管N N)中枢中枢 延髓的缩血管中枢延髓的缩血管中枢 分分布布 绝绝大大多多数数血血管管(几几乎乎所所有有血血管管平平滑滑肌肌都都受受交交感感缩缩血血管管N N支支配配,绝绝大大多多数数血血管管只只接接受受交交感感缩缩血血管管N N的的单一支配)。单一支配)。递质递质 N N节前纤维节前纤维ACh,NACh,N后纤
18、维后纤维NENE 受体受体 (主)、(主)、作用作用 受体受体血管缩血管缩受体受体血管舒血管舒 特点特点 调节血压作用大调节血压作用大 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紧张性紧张性血管缩,紧张性血管缩,紧张性血管舒血管舒 第29页/共51页(2)(2)舒血管舒血管N N 交感舒血管交感舒血管N N 副交感舒血管副交感舒血管N N 脊髓背根舒血管脊髓背根舒血管N N 中枢中枢 皮质运动区皮质运动区 脑干副交感核脑干副交感核 分布分布 骨骼肌血管骨骼肌血管 软脑膜、消化腺软脑膜、消化腺 递质递质 ACh ACh PACh ACh P物质或组胺物质或组胺 受体受体 作用作用 血管舒血管舒 血
19、管舒血管舒 局部血管舒局部血管舒特点特点 不参与血压调节不参与血压调节 不参与血压调节不参与血压调节 轴突反射轴突反射 平时无作用平时无作用 参与调节局部血流参与调节局部血流 与情绪、运动有关与情绪、运动有关外生殖器血管外生殖器血管S S2 23 3外侧核链外侧核链第30页/共51页 部部 位位 特特 点点脊脊 T T、L L、S S段段 活动受上级中枢控制活动受上级中枢控制髓髓 缩血管中枢缩血管中枢 是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是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延延 (头端腹外侧)(头端腹外侧)始终有紧张性,且交感紧张性始终有紧张性,且交感紧张性 心交感中枢心交感中枢 相互间有突触联系相互间有突触联系 (尾端腹外
20、侧)(尾端腹外侧)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髓髓 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 呼吸可改变其紧张性呼吸可改变其紧张性(迷走背核、疑核)(吸气迷走紧张(迷走背核、疑核)(吸气迷走紧张交感紧张交感紧张呼气:相反)呼气:相反)延延 下丘脑、下丘脑、髓髓 大脑边缘系统大脑边缘系统以以 大脑新皮层运动区大脑新皮层运动区上上 小脑顶核小脑顶核.(二二)心心 血血 管管 中中 枢枢下丘脑是皮层下的一高位整合中枢下丘脑是皮层下的一高位整合中枢越是高位越是高位N N元其整合功能越复杂元其整合功能越复杂第31页/共51页 1 1颈颈A A窦和主窦和主A A弓压力感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受性反射(1 1)压力感
21、受器)压力感受器 部位部位 颈颈A A窦和主窦和主A A弓血管弓血管外膜下的神经末梢。外膜下的神经末梢。适宜刺激适宜刺激 血管壁的牵张血管壁的牵张度度血压的变化。血压的变化。(2 2)传入神经)传入神经 窦窦N N 弓弓N N(3 3)中枢联系)中枢联系 其传入冲动先到达孤束其传入冲动先到达孤束核再与心血管中枢联系。核再与心血管中枢联系。(三三)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第32页/共51页(4)(4)反射效应反射效应第33页/共51页心迷走中 枢心交感中 枢缩血管中 枢心 脏血 管窦弓压力感受器+血 压交交感感缩缩血血管管N N心心交交感感N N心心迷迷走走N N心跳V舒张A舒张回心血量外周阻力每搏
22、输出量每分输出量血 压+孤束核第34页/共51页血压突然血压突然窦、弓感受器受到牵拉兴奋性窦、弓感受器受到牵拉兴奋性窦、弓窦、弓N N孤孤 束束 核核缩血管中枢缩血管中枢(-)心交感中枢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交感缩血管交感缩血管N N(-)心交感心交感N N(-)心迷走心迷走N N(+)阻力血管舒阻力血管舒容量血管舒容量血管舒心心 脏脏 活活 动动外周阻力外周阻力V V回流量回流量心输出量心输出量血压血压第35页/共51页(5)(5)反射特点反射特点 具双向性作用具双向性作用 BpBp,BpBpBpBp,BpBp 缓冲神经缓冲神经 感受器敏感性感受器敏感性 :Bp:Bp的阶
23、梯突变敏感性缓慢持续的变化。的阶梯突变敏感性缓慢持续的变化。:Bp:Bp在在8 824Kpa24Kpa范围内变化,敏感性高范围内变化,敏感性高。高高血血压压情情况况下下,其其工工作作范范围围可可重重调调定定血血压压维维持持在在较较高高的的水水平平(压压力力感感受受性性反反射射功功能曲线右移)能曲线右移)。第36页/共51页2.2.心肺感受器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机械牵张:血压机械牵张:血压、血容量、血容量化学物质:化学物质:PGPG、缓激肽、药物(藜芦碱)、缓激肽、药物(藜芦碱)心肺感受器兴奋心肺感受器兴奋迷走迷走N N交感紧张交感紧张 迷走紧张迷走紧张肾血流量肾血流量 垂体后叶释放垂体后叶释放A
24、DHADH心率心率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外周阻力肾重吸收水肾重吸收水GFR R-A-A-SR-A-A-S肾排钠和排水肾排钠和排水血血 压压第37页/共51页3.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POPO2 2 H H+PCO PCO2 2 等等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窦、弓窦、弓N N孤孤 束束 核核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心率心率、冠脉舒冠脉舒心输出量心输出量皮肤、内脏皮肤、内脏骨骼肌血管缩骨骼肌血管缩 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输
25、出量心输出量血血 压压呼吸加深加快呼吸加深加快间接间接第38页/共51页动脉血压动脉血压水重吸收水重吸收动脉血压动脉血压二、二、体体 液液 调调 节节(一)全身性体液调节因素(一)全身性体液调节因素第39页/共51页循环血量循环血量等适宜刺激等适宜刺激1.1.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RAAS)(RAAS)(1)(1)刺激肾素刺激肾素分泌的因素分泌的因素 (2)(2)血管紧张血管紧张素素(A(A、AA、A)A)的作用的作用注注 AA:不具有不具有活性活性,AA:主要:主要;A;A:A A 第40页/共51页(1)(1)刺激肾素分泌的因素刺激肾素分泌的因素:循环血容量
26、循环血容量肾动脉压肾动脉压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牵张感受器致密斑感受器致密斑感受器肾动脉压肾动脉压肾血流量肾血流量 肾肾 近近 球球 细细 胞胞 肾交感肾交感N N兴奋兴奋GFR远曲小管远曲小管NaNa+、ClCl-负荷负荷NENE和和E EPGEPGE2 2循环血容量循环血容量心房容量感受器心房容量感受器动脉压力感受器动脉压力感受器肾肾 素素反射性反射性+NE第41页/共51页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肾素肾素(2)(2)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的作用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收缩微收缩微AA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27、)+(收缩收缩VV回心血量回心血量)Bp)Bp;作用于脑内一些作用于脑内一些N N元元交感缩血管活交感缩血管活动动外周阻力外周阻力BpBp,引起渴觉;,引起渴觉;刺激刺激ADHADH、ACTHACTH释放;释放;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心率心率;交感缩血管交感缩血管N N末梢末梢,使其释放使其释放NENE;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释放;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释放;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刺激近曲小管重吸收刺激近曲小管重吸收NaClNaCl。醛醛 固固 酮酮转换酶转换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水、NaClNaCl重吸收重吸收细胞外液量细胞外液量第42页/
28、共51页 2 2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E E)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ENE)来来 源源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髓质、交感肾上腺髓质、交感N N节后纤维节后纤维 共共 性性 兴奋兴奋 、受体,强心、缩血管、受体,强心、缩血管、BpBp、平滑肌舒张、平滑肌舒张、个个 性性 强心剂强心剂 升压剂升压剂 心脏心脏 结合结合1 1受体受体 基本同基本同E E 正变时、正变力、正变传导作用正变时、正变力、正变传导作用 但在体心率但在体心率 心率心率心缩力心缩力心输出量心输出量SP SP(窦弓反射效应所致)(窦弓反射效应所致)血管血管 结合结合2 2
29、受体受体 除冠脉外除冠脉外 全身各器官血管缩全身各器官血管缩 骨骼肌、心、肝血管舒骨骼肌、心、肝血管舒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DPDP平滑肌平滑肌 胃肠道、支气管血管舒胃肠道、支气管血管舒 较较E E弱弱 第43页/共51页 3.3.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VPVP)=(=(抗利尿素抗利尿素 ADH)ADH)适宜刺激适宜刺激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血浆晶渗压血浆晶渗压 血容量血容量BpBp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容量感受器容量感受器-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VP)(VP)下丘脑下丘脑-垂体束垂体束垂体后叶垂体后叶血管收缩、抗利尿效应血管收缩、抗利尿效
30、应(+)(+)来来 源源第44页/共51页VPVP作用作用 正常时(少量正常时(少量VPVP)抗利尿效应,抗利尿效应,只有血浆浓度明显高只有血浆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时;于正常时;大量大量VP,VP,提高压提高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缓冲升压效应;缓冲升压效应;是缩血管(除脑是缩血管(除脑血管外)最强烈的一血管外)最强烈的一种体液因素。种体液因素。第45页/共51页4.4.心房钠尿肽(心房钠尿肽(ANPANP)适宜刺激适宜刺激 来源来源 作用作用 心血管活动心血管活动心率心率、每搏出量每搏出量血管舒张、外周阻力血管舒张、外周阻力 水、盐重吸收水、盐重吸收 细胞外液量细胞外液量 抑制
31、抑制ADHADH的释放的释放抑制肾近球细胞释放肾素抑制肾近球细胞释放肾素抑制集合管对抑制集合管对NaClNaCl的重吸收的重吸收抑制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抑制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舒张出、入球小动脉舒张出、入球小动脉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和和GFRGFRBP血容量血容量、内皮素、内皮素、VPVP心心 房房 肌肌合成释放合成释放心心 房房 钠钠 尿尿 肽肽第46页/共51页5.5.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1 1)舒血管物质)舒血管物质 前列环素(前列环素(PGIPGI2 2)内皮细胞内的内皮细胞内的PGIPGI2 2合成酶可合成酶可合成合成PGIPGI2 2;
32、血管内的搏动性血流对内皮产生的切应力可血管内的搏动性血流对内皮产生的切应力可使内皮细胞释放使内皮细胞释放PGIPGI2 2 血管舒张血管舒张。内皮舒张因子(内皮舒张因子(EDRFEDRF)NONO刺激刺激 低氧、缩血管物质低氧、缩血管物质(NENE、VPVP、A A等等)血管内的搏动性血流对内皮产生的切应力血管内的搏动性血流对内皮产生的切应力 能激活内皮细胞膜受体的物质能激活内皮细胞膜受体的物质第47页/共51页(2 2)缩血管物质)缩血管物质 内皮缩血管因子(内皮缩血管因子(EDCFEDCF)有多种有多种,其中其中内皮素内皮素是是最强烈的缩血管物质之一。最强烈的缩血管物质之一。生理情况下生理
33、情况下可能与可能与内皮素内皮素也可引起也可引起内皮舒张因子内皮舒张因子的释放有关的释放有关BP BP 先先,后持续,后持续 BPBP外周阻力外周阻力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内皮素血流对内皮的切应力血流对内皮的切应力第48页/共51页 6 6阿片肽(吗啡样活性多肽)阿片肽(吗啡样活性多肽)种类种类 -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等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等 来源来源 纹状体、杏仁核、下丘脑前区(垂体)纹状体、杏仁核、下丘脑前区(垂体)强刺激(内毒素、失血)强刺激(内毒素、失血)纹状体、杏仁核、下丘脑前区(垂体)纹状体、杏仁核、下丘脑前区(垂体)-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等内啡肽、脑啡
34、肽、强啡肽等交感中枢紧张性交感中枢紧张性迷走中枢紧张性迷走中枢紧张性交感缩血管交感缩血管N N纤维末梢纤维末梢突触前受体的突触前调制突触前受体的突触前调制心率心率心缩力心缩力NENE释放释放心输出量心输出量血管舒张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外周阻力作作用用主主要要为为中中枢枢性性作作用用BpBp第49页/共51页(二二)局部性体液调节因素局部性体液调节因素 1.1.激肽系统激肽系统 种类种类 缓激肽、血管舒张素缓激肽、血管舒张素 来源来源 局部组织损伤、抗原抗体反应、炎症、胰蛋白酶局部组织损伤、抗原抗体反应、炎症、胰蛋白酶 唾液、汗液、胰液激肽释放酶唾液、汗液、胰液激肽释放酶 (激活)(激活)血浆血浆 2 2球蛋白球蛋白血管舒张素血管舒张素缓激肽缓激肽 作用作用 (1)(1)最强烈的舒张血管,调节局部血流量;最强烈的舒张血管,调节局部血流量;(2)(2)增毛细血管通透性,局部水肿;增毛细血管通透性,局部水肿;(3)(3)远曲小管水钠重吸收;远曲小管水钠重吸收;(4)(4)刺激刺激N N末梢产生痛觉。末梢产生痛觉。第50页/共5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1页/共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