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ppt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足球比赛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队员之间的配合,配合要靠信息的传递。讨论:1、队员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队员通过眼、耳获得信息后,自身是如何处理信息,并迅速作出反应的?3、队员要有良好的表现,身体的各个器官同样需要协调配合,这又是如何实现的?第1页/共61页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细胞体树突轴突髓鞘轴突末梢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内含细胞核)突起轴突树突第2页/共61页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非条件反射:先天性的,不消失,可遗传,由低级中枢控制2)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可消失,不遗传,有大脑皮层的参与3、反射的结构基
2、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末梢,可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并发出指令传出神经:将兴奋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与之相连的肌肉或腺体,可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第3页/共61页注:1)反射弧必须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一个反射例: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B2)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有两个神经元。第4页/共61页4、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
3、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电信号图1:未受刺激时,处于静息状态,ab两侧无电位差,均为正电位图2:刺激a侧,电流表向a侧偏转,a处变为负电位图3:后电流表指针向b侧偏转,a侧恢复正电位,b侧变为负电位图4:电流表恢复零电位差,两侧都恢复为正电位第5页/共61页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原理:外正内负静息电位:此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大量外流形成原因: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形成原因: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大量内流电流方向:膜外:膜内: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
4、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如A)。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而邻近部位电位仍保持不变。从而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第6页/共61页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注:1)电流方向:膜外:膜内:兴奋传导方向: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的形式传导电信号1)神经纤维必须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保持完整性,才能传导兴奋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时,所产
5、生的兴奋可以向神经纤维的两侧传导3)非递减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的大小和传导速度 不会因距离兴奋点渐远而减小4)绝缘性:一条神经元包含着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互不干扰第7页/共61页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 实现突触轴突末梢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组成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排出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上有特异性的受体,可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内含神经递质)突触小体第8页/共61页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的形式: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突触传递的特点:1)单向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
6、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得多。第9页/共61页3)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从感受器传到效应器的时间主要是在突触部位消耗;4)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胞吐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应立即分解,否则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注:1)在一个反射弧中,至少有1个突触;2)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是单向传导的,因为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是单向的;第10页/共61页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
7、必要中枢,如呼吸中枢五、人脑的高级功能: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中枢是:大脑皮层。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第11页/共61页第二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第12页/共61页第13页/共61页一、激素的发现:促胰液素的发现1、法国学者沃泰默:胰腺分泌胰液胰腺不分泌胰液胰腺分泌胰液3)稀盐酸 切断神经的狗的小肠肠腔注入2)稀盐酸 狗的血液中注入1)稀盐酸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注入沃泰默的解释: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2、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假设:这不是神经反射而是化学调节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
8、,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胰腺分泌胰液小肠黏膜混合稀盐酸用砂子磨碎获得提取液同一条狗的静脉注入结论:假设正确,并称其为促胰液素第14页/共61页二、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1、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2、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第15页/共61页内分泌腺垂体下丘脑甲状腺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促激素的释放(作用于垂体)生长激素(本质:蛋白质)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与骨的生长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激素(本质:含碘的氨基酸)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9、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肝糖原分解(即可升血糖)皮质:分泌醛固酮(本质:固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对K+的排出生理功能第16页/共61页内分泌腺激素生理功能胰岛胰岛素 (本质:蛋白质)胰高血糖素(本质:多肽)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即可以降血糖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即可以升血糖卵巢或睾丸性激素 (本质:固醇)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雌激素还可以激发并维持雌性的
10、性周期;孕激素可以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着床和泌乳做准备第17页/共61页三、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的来源与去向(正常情况下)正常血糖范围:0.81.2g/L(或80120mg/dL)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最主要)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的去向氧化分解供能(最主要)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第18页/共61页2、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升血糖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血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降血糖促进细胞吸收和氧化分解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
11、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细胞吸收、利用和转化葡萄糖第19页/共61页3、血糖调节的过程:血糖升高血糖降低胰岛B细胞胰岛素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下丘脑副交感神经下丘脑交感神经肾上腺肾上腺素(+)(+)(+)(-)(+)(+)(+)(+)(+)(+)(+):促进(-):抑制1)血糖调节的调节方式:2)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拮抗作用关系协同作用关系第20页/共61页3)其他激素之间的关系:在生长发育中,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关系;在代谢过程中,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为协同作用关系4)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中:胰岛素是唯一一种降血糖的激素
12、;而升血糖的激素却不只一种,如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实例二:激素分泌调节的方式:反馈调节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反馈注: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所以下丘脑是激素调节的枢纽第21页/共61页4、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例: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4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常通过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
13、是这种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第22页/共61页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因此,激素是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第23页/共61页四、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常用方法:处理方法异常反应结论用甲状腺激素制剂饲喂蝌蚪摘除蝌蚪的甲状腺摘除小狗的甲状腺短时间内,变成小型青蛙发育停止(小蝌蚪变为大蝌蚪,但不变态);身体臃肿发育停滞;呆笨萎靡说明分泌物能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说明分泌物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说明分泌物
14、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割除睾丸移植卵巢雄性第二性征逐渐消退逐渐出现雌性第二性征性激素能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切除幼年动物垂体注射生长激素生长停滞逐渐恢复生长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第24页/共61页五、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1、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会得肢端肥大症2、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幼年时:分泌不足或不分泌会得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低下)成年时:分泌过多会得甲亢;分泌过少会得黏液性水肿3、胰岛素分泌异常:分泌不足时会得糖尿病产生原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诊断糖尿病:验血和验尿糖尿病的症状:“三多一少”:多食、多饮
15、、多尿,体重减少防治:控制饮食加上药物治疗第25页/共61页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讨论:1、既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加速呢?2、在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第26页/共61页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组织胺、H+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2、比较:
16、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反射弧迅速准确、比较局限短暂体液运输较缓慢较广泛比较长第27页/共61页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一:体温调节第28页/共61页说明:1)体温调节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2)温度感受器有两类: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等3)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4)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5)体温恒定的机制:机体通过其完善的体温调节结构和功能,使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6)产热的主要器官:肝脏和骨骼肌;主要通过细胞呼吸产热散热的主要器官:皮肤;主要通过皮肤汗
17、液分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途 径第29页/共61页实例2:水盐平衡调节:第30页/共61页注: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2)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激素:抗利尿激素该激素由 合成,但由 释放。其作用是:下丘脑垂体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4)体内水的来源:饮水和食物物质代谢第31页/共61页补充:下丘脑在机体调节中的作用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1、感受:有渗透压感受器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3、分泌: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如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18、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分泌抗利尿激素。4、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第32页/共61页第4节 免疫调节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病毒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无处不在,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不感到不适。讨论:神经系统能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靠反射对病原体作出反应吗?激素能杀灭病原体吗?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第33页/共61页一、免疫:1、概念:机体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2、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第34页/共61页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
19、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发挥免疫(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作用的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迁移至胸腺中成熟)(迁移至胸腺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位于淋巴液、(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血液和淋巴结中)第35页/共61页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第36页/共61页三、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37页/共61页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
20、第一道防线.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第38页/共61页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39页/共61页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抗体第40页/共61页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种类项目区别来源对象特点基础联系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遗传得到的,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所有病原体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无特异性,作用弱,应答时间短有特异性,作用强,应答时间长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21、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第41页/共61页四、特异性免疫的两种类型: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原决定簇:在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或糖蛋白)等物质抗原的特性: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癌细胞除外一般分子量大于10000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T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第42页/共61页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的化学本质:球蛋白球蛋白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少量抗体第43页/共61页体液免疫过程1 1)感应阶段:)感应阶段:抗原抗原吞噬细胞吞噬细胞(识别识别识别识别和和和和处理处理处理处
22、理)T细胞细胞B细胞细胞(识别识别识别识别)呈递呈递呈递呈递抗原抗原抗原抗原呈递呈递呈递呈递抗原抗原抗原抗原使抗原隐使抗原隐藏的抗原藏的抗原决定簇暴决定簇暴露露少少少少数数数数直直直直接接接接呈呈呈呈递递递递第44页/共61页记忆细胞记忆细胞2)反应阶段:)反应阶段:B细胞细胞增殖增殖增殖增殖和和和和分化分化分化分化受抗受抗原刺原刺激激浆细胞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第45页/共61页3)
23、效应阶段:)效应阶段:+抗原抗原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合成合成合成和和和和分泌分泌分泌分泌抗体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抗体与病菌结抗体与病菌结抗体与病菌结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其繁合,抑制其繁合,抑制其繁合,抑制其繁殖或对宿主细殖或对宿主细殖或对宿主细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胞的黏附胞的黏附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抗体与病毒结抗体与病毒结抗体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合,使其失去合,使其失去合,使其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侵染和破坏宿侵染和破坏宿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主细胞的能力主细胞的能力主细胞的能力抗体与抗原结合,抗体与抗原结合,抗体与抗原结合,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其形成沉淀或细使其形成沉淀或细使其形成沉淀或细
24、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胞集团,进而被吞胞集团,进而被吞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噬细胞吞噬消化噬细胞吞噬消化噬细胞吞噬消化第46页/共61页抗原(细菌)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原抗体结合抗体第47页/共61页细胞免疫过程1)感应阶段:)感应阶段:抗原抗原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摄取摄取摄取摄取和和和和处理处理处理处理)T细胞细胞(识别识别识别识别)呈递呈递呈递呈递抗原抗原抗原抗原使抗原隐使抗原隐藏的抗原藏的抗原决定簇暴决定簇暴露露第48页/共61页记忆细胞记忆细胞2)反应阶段:)反应阶段:T细胞细胞增殖增殖增殖增殖和和和和分化分化分化分化受抗受抗原刺原刺激激效应效应T细胞细
25、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产生细胞,产生更强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第49页/共61页3)效应阶段:)效应阶段:效应效应T细胞细胞释放释放释放释放靶细胞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被抗原入侵的被抗原入侵的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宿主细胞宿主细胞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密切接触密切接触密切接触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白细胞介素、
26、干扰素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被激活,使其通酶被激活,使其通透性改变,渗透压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裂解死变化,最终裂解死亡。亡。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如诱导产生更效应。如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多的效应T细胞,增细胞,增强其杀伤力等强其杀伤力等第50页/共61页第51页/共61页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其裂解释放出抗原;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增强
27、相应细胞的作用联系都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由体液免疫阻止其扩散,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且细胞免疫释放出的抗原仍需由抗体消灭第52页/共61页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种类来源功能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物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识别、呈递抗原,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B细胞或 记忆B细胞分泌抗体T细胞或 记忆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并能分泌淋巴因子B细胞或 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第53页/共61页五、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自身免疫病2
28、、过敏反应3、免疫缺陷病第54页/共61页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的现象常见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酿脓链球菌表面的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决定簇心脏瓣膜上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一种物质相似相似相似相似抗体抗体心脏受损心脏受损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进攻进攻进攻进攻进攻进攻进攻进攻第55页/共61页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物质的刺激所发生的反应特点:发生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过敏原:能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预防措施
29、:1 1)找出过敏原)找出过敏原2 2)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第56页/共61页过敏原过敏原机机 体体抗抗 体体某些细胞某些细胞过敏原过敏原释放组织胺释放组织胺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全身过敏反应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呼吸道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消化道过敏消化道过敏(食物过敏性食物过敏性肠胃炎肠胃炎)皮肤过敏皮肤过敏(荨麻疹、湿疹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血管性水肿)刺激刺激产生产生吸附吸附再次再次刺激刺激导致导致第57页/共61
30、页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能力先天不足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导致免疫功能不足的现象例:艾滋病 艾滋病(艾滋病(AIDS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俗,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HIV致病机理:HIV会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T细胞细胞,导致人体丧失一切免疫机能,使人体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第58页/共61页六、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第59页/共61页七、免疫学的应用:3、器官移植:1、免疫预防:2、免疫治疗:疫苗的生产和应用根据抗原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解决器官移植过程中供体器官短缺和免疫排斥反应的问题第60页/共6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1页/共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