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扁形动物门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扁形动物门学习.pptx(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两侧对称出现在进化上的意义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动物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部分,这种对称形式称为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的体制:两侧对称使动物运动定向,机体各部分结构和机能分化:1 1 动物体体制分化 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 2 2 动物体各部分功能的分化 头部:神经和感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 背面:保护作用 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功能 机体的机能和效率明显提高3 3 两侧对称是动物水生向陆生进化的必要条件之一第1页/共65页二.中胚层(mesoderm)的形成 实质组织、肌肉涡虫过咽横切第2页/共65页中胚层出现在进化上的意义中胚层出
2、现在进化上的意义 具有3个胚层(triploblast):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mesoderm)。即从扁形动物开始扁形动物开始,在内胚层和外胚层之间出现了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中胚层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的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有很大的意义,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其意义表现在:1.中胚层的形成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发展和各器官生理的复杂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2.促进了新陈代谢。中胚层形成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摄取更多的食物;同时肠壁上也形成有肌肉,增强了消化能力。3.由于新陈代谢的加强
3、,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增多,因此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开始有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统。4.由于运动机能的提高,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较集中的梯形神经系统.5.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保护内脏器官、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分化和再生新器官的功能,动物可以抵抗饥饿和干旱(适应性增强)。第3页/共65页三.皮肤肌肉囊(dermo-muscular sacdermo-muscular sac)由中胚层分化形成复杂的肌肉构成,如环肌(circular circular musclemuscle)、纵肌(longitudinal musclelongitudinal mu
4、scle)、斜肌(diagonal musclediagonal muscle)。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形成的体壁成为皮肤肌肉囊。除了有保护保护功能,还强化了运动运动机能,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四.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digestive system)具不完全消化系统,即有口,无肛门。肠是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自由生活种类消化道复杂,寄生生活种类的趋于退化(如吸虫纲)或完全消失(绦虫纲)。五.排泄系统(excretory systemexcretory system):出现原肾管型(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系统。分布在身体两侧。排泄管通常有许多分支,末端是由帽状细
5、胞和管状细胞组成。管状细胞上有许多小孔,帽状细胞有若干根鞭毛不停摆动,使实质中的代谢产物和水一起进入排泄管,再由体表的排泄孔排到体外。原肾管的功能主要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废物,但大多的排泄物如含氮废物是通过体表排出的。第4页/共65页六.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nervous system)梯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前端形成脑,从脑发出背、腹、侧3 3对神经索,其中腹面的2 2条神经索最发达,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形成梯形。七.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reproductive system)和发育出现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以及前列腺、
6、卵黄腺等附属腺体。由于有外生殖器,扁形动物出现了交配和体内受精的现象。这是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大多行有性生殖,除少数单肠类是雌雄异体(少)外,其余都是雌雄同体(多)。多数经卵裂后发育为牟勒式幼虫(Mullers harvaMullers harva),幼虫呈卵形,8 8个纤毛瓣可以游动,这种发育为间接发育。因此,扁形动物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的阶段。第5页/共65页牟勒氏幼虫 第6页/共65页扁形动物门的分类扁形动物约15000余种,我国发现近1000种。分三纲:1、涡虫纲:自由生活,体表腹面有纤毛,肠道发达2 2、吸虫纲: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口吸盘、腹吸盘等吸附器官,多数为体
7、内寄生虫,少数为体外寄生3 3、绦虫纲: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的钩,大多具节片。全部营体内寄生。涡虫纲涡虫纲 吸虫纲吸虫纲绦虫纲绦虫纲习性习性自由生活自由生活寄生生寄生生活活高度寄生高度寄生消化道消化道复杂复杂简单简单无无杆状体杆状体有有无无无无吸盘吸盘无无有有有吸盘有吸盘 小钩小钩节片节片无无无无有有代表动物代表动物三角涡虫三角涡虫肝片涡肝片涡虫虫猪(牛)带猪(牛)带绦虫绦虫第7页/共65页扁形动物生物学特征身体通常背腹扁平;体壁(body wall)由表皮和肌肉层共同形成皮肌囊(dermomuscular sac)结构;消化管与体壁之间为实质;身体出现了器官系统:消化管有
8、口、无肛门;神经系统梯状神经系统多种感官;排泄系统原肾形;自由生活、寄生(内、外)。第8页/共65页 第二节第二节 涡虫纲涡虫纲一、代表动物代表动物-三角涡虫(一).外部形态体长10-15mm,身体扁平柔软,头部有耳突1对,眼点1对。背面:灰褐色腹面:灰白色,密生绒毛第9页/共65页(二二)内部构造内部构造1 1.体壁-皮肤肌肉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层:单层柱状上皮细胞,里面分布有杆状体,具防御功能 腹面上皮细胞 外表面长有纤毛。基膜:为非细胞结构,有弹性,位于表皮下面。中胚层分化形成了复杂的肌肉层:环肌:紧靠在基膜下 斜肌:位于中间,肌层薄 纵肌:位于内层,肌层厚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
9、肉共同形成了体壁:体壁包裹全身,既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又有运动的功能皮肌囊。值得注意的是:扁形动物无体腔,体壁与内部器官之间充满实质,可储存养分。第10页/共65页涡虫过咽横切第11页/共65页 这种由单层上皮细胞和多层肌肉相互连接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皮肤肌肉囊肌肉囊,具有保护和运动功能。第12页/共65页涡虫基本结构(消化、神经、生殖)第14页/共65页 2 2消化系统:由口、咽和肠道组成口:位于身体腹面近后端1/3处咽:呈长吻状,取食时从肌肉质的咽鞘中伸出肠:分三支,每一支又分出许多小支,末端为盲管,因无肛门,仍属于不完全消化系统。第15页/共65页3循环和呼吸:无专门的循环和呼吸系统循环功
10、能:由肠道和实质组织来执行呼吸功能:依靠表皮的渗透和扩散进行皮肤呼吸,厌氧生活(寄生生活的种类可以)。第16页/共65页 4.排泄系统:原肾管组成: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 特点:只有排泄孔一个开口第17页/共65页排泄系统扁形动物的原肾型排泄系统A、帽状细胞和管状细胞;B、原肾系统排泄 多数扁形动物具有原肾管系统(protonephridium system):身体两侧有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一对或数对排泄管(excretory canal),排泄管沿途一再分支形成网状。第18页/共65页排泄管每个分支末端由帽状细胞(cap cell)和管细胞(tubule cell)组成盲管:(1)帽状细胞盖在
11、管细胞上,并伸出二条或多条鞭毛悬垂于管细胞中央腔中;(2)管细胞壁具有许多微细小孔;(3)管细胞后端与原肾管分支相连,原肾管沿途有成对的肾孔(nephridiopores)开口于身体背方两侧。帽状细胞鞭毛打动似火焰,故又名焰细胞(flame cell):鞭毛打动驱动组织中水分进入管细胞,并沿原肾管流向肾孔排出。实验证明:原肾系统主要是调节体内水分,又是排泄器官,尤以淡水种类原肾管发达,海产种类不发达。第19页/共65页(1)、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出现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除原始种类):扁形动物体前端有对发达的脑神经节(cranial ganglion),由脑神经节向后发出若干纵行神经索(ne
12、ural chord),神经索间有许多横神经相连,形成梯形神经系统(ladder-type nerves system),支配全身。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第20页/共65页(2)、感觉器官 眼点(eyespot):对,体前端背侧-特点:趋弱光构造简单:色素细胞(pigment cell)视觉细胞(sensory cell)感知光线明暗,但不能成像。耳突(ear rising):一对,体前端两侧。司味觉和嗅觉。脑神经节附近有平衡囊(statocyst);体表各处分布有感觉细胞,感受触觉、化学刺激、水流等。第21页/共65页涡虫眼的结构第22页/共65页 6 6 生殖和发育生殖和发育雌雄同体雌性生
13、殖器官:卵巢,卵黄腺,输卵管生殖腔,生殖孔。雄性生殖器官: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球特点:卵囊内的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细胞供给。第23页/共65页扁形动物生殖、发育 中胚层的出现导致出现了固定的生殖腺生殖导管(输卵管、输精管等)附属腺体(前列腺、卵黄腺等)。因具有外生殖器,扁形动物出现了交配、体内受精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扁形动物大多数行有性生殖,多数雌雄同体,生殖器官构造比较复杂。涡虫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当饥饿时,内部器官(如生殖系统)被吸收消耗,惟独神经系统不受影响,一旦有食物后,器官又可以重生。脑内神经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和再生作用有关(再生过程中,神经分泌细胞的数
14、量增加)。涡虫纲具有无性生殖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横分裂),且具有极性,这可能与轴的生理学和发育的梯度有关。此外,三肠目涡虫随着饥饿虫体缩小,退行生长(degrowthdegrowth),有时从成体大小缩到孵化时的大小,再喂食又能重新生长。推测这种过程可能是组织恢复活力(rejuvenationrejuvenation),胚质不灭(immortalityimmortality)能力的表现。第24页/共65页7.7.涡虫再生第25页/共65页二.涡虫纲的主要特征1.1.多自由生活,多数生活在海洋,少数生活在淡水,也有生活在土壤中的。海洋生活的种类多栖息于潮间带石下或海藻丛中,一些种类也侵入养殖埕地,
15、成为蛤(RuditapesRuditapes)、蛏(SinonovaculaSinonovacula)等贝类的养殖敌害。2.2.适应于自由生活方式:(1)(1)体表有纤毛、皮肌囊、杆状体.(2)(2)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一般比较发达.3.涡虫类为不完全消化系统(incomplete digestive system):肠分为4类:(1)无明显肠道,咽后仅一团吞噬细胞,呈合胞体状;(2)肠呈管状或囊状,不分支,即单肠类;(3)肠管分三主干,一支向前,二支向后,各主干又有侧肓突,即三肠类;(4)无明显主干,呈多分支状肠管,即多肠类。4.排泄5.生殖 第26页/共65页三.涡虫纲的分类分类:过去一直根
16、据消化管的有无及其复杂程度分为无肠日、单肠目、三肠目及多肠目。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以生殖系统为主要依据并结合消化管的结构进行分类较为确切、合理。1.1.原卵巢涡虫亚纲 (1)(1)无肠目:旋涡虫(ConvolutaConvoluta)(2)(2)大口虫目:微口虫(MicrostomumMicrostomum)(3)(3)多肠目:平角涡虫(PlanoceraPlanocera)2.2.新卵巢涡虫亚纲 (4)(4)三肠目:真涡虫(DugesiaDugesia)、蛭态涡虫(StenostomumStenostomum)。第27页/共65页第28页/共65页第三节 吸虫纲(Trematoda)一.代表动
17、物-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第29页/共65页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寄生于人、狗、猫等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病症为消化不良、水肿、贫血、乏力、肝肿,可致肝硬化。(一)形态结构虫体柔软,扁平,透明如叶状前窄后宽,(长1025mm,宽35mm),具口吸盘、腹吸盘(位于虫体腹面前1/5处);1.1.体壁:皮层(合胞体结构)+基膜+环肌、纵肌+实质体表具有角质层,无纤毛,角质层下有环肌、纵肌,但不发达;无体腔,各种器官埋藏在中胚层形成的实质中。皮层既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气体交换、排泄、营养物质摄取等功能.第30页/共65页2.2.消化系统:口(位于口
18、吸盘中央)咽(富肌肉)食道(短)肠二支,无肛门.主要取食上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及胆管内的分泌物。以细胞外消化为主.3.3.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无,用厌氧呼吸方式。4.4.排泄系统:排泄系统为典型的原肾管系统。5.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不发达6.6.生殖系统:雌雄同体,构造复杂。自体及异体受精。雄性生殖器官: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生殖孔。雌性生殖器官:卵巢1个、劳氏管、卵黄腺、卵黄管、受精囊、成卵腔、梅氏腺、子宫、生殖孔。其中劳氏管一端与输卵管相连,另一端开口于身体背面,可能用于排出多余卵黄或精子或可能是退化的阴道;梅氏腺为一群单细胞腺体,参与卵壳形成,也有一定的润滑作用。第31页/
19、共65页(二)生活史终寄主:人 寄生部位:肝胆管笫一中间寄主:豆螺笫二中间寄主:虾、鱼生活史:毛蚴(沼螺)胞蚴尾蚴(水中)囊蚴(虾、鱼)经口感染症状:肝腹水、侏儒症(三三)防治原则防治原则雷蚴尾蚴胞蚴毛蚴第32页/共65页Life cycle of human liver fluke(Colonrchis sinensis)第33页/共65页二.吸虫纲的主要特征1.营寄生生活。原始种类体外寄生,高等种类体内寄生;2.适应寄生生活有12个吸盘(sucker)或吸钩(hook);运动机能退化,成虫体表不具纤毛和腺细胞,被有保护和兼吸收营养的皮膜(integumental membrane);神经、
20、感觉器官也趋于退化消化系统趋于退化。生殖系统趋向复杂,生殖机能发达;生活史也趋向复杂;呼吸由外寄生的有氧呼吸到内寄生的厌氧呼吸.第34页/共65页三.吸虫纲的分类(一)单殖亚纲1.外寄生,生活史简单,直接发育,不更换宿主,2.常缺少口吸盘,体后有发达的附着器官,其上有锚和小钩.3.眼点有或无,4.排泄孔一对,开口在体前端.常见种类:三代虫(Gyrodactylus)、指环虫(Dactylogyrus)(二)盾腹亚纲(三)复殖亚纲1.内寄生,生活史复杂,需要2个以上的寄主.2.成虫有吸盘1或2个,体后部无复杂的固着器,成虫无眼点,而幼虫有退化的感光器.第35页/共65页1.1.肝片吸虫(Fasc
21、iola hepaticaFasciola hepatica)又名羊肝蛭,13791379年在羊肝中发现,19601960年在人体内发现。是世界性牛、羊主要寄生虫 ,是世界上最大的寄生虫之一。生活史:终末寄主:牛、羊及其它食草动物和人的肝脏胆管内。中间寄主:锥实螺。危害:肝组织破坏,引起肝炎、肝硬化、胆管堵塞;虫体分泌的毒素渗入血液,溶解红细胞,引起贫血、消瘦、浮肿、中毒。第36页/共65页肝片吸虫生活史第37页/共65页2.2.布氏姜片虫:终寄主:人寄生部位:小肠粘膜笫一中间寄主:扁卷螺笫二中间寄主:茭白、荸荠生活史:毛蚴 (扁卷螺)胞蚴 雷蚴 尾蚴(水中)囊蚴(茭白、荸荠等)经口感染第38
22、页/共65页3.3.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Schistosoma japonicumjaponicum)在人体内寄生的血吸虫主要有3种,即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和日本血吸虫。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引起的疾病称为血吸虫病。是危害人体的重要寄生虫,已有2千年的历史,遍及热带、亚热带地区,以亚洲东部严重。世界上约2亿患者,我国在江南一带流行,在五十年代,患者1千万,受威胁者1亿以上。与其它吸虫不同,由于对血管中生活的适应,身体细长。为雌雄异体异形,常相互合抱。第39页/共65页(1).(1).形态结构雌雄异体,雄虫具抱雌沟,常雌、
23、雄合抱。具口吸盘和腹吸盘雌雄性的区别:雌体:细长,暗黑色,前细后圆。雄体:粗短,乳白色,向腹面弯曲,具抱雌沟。寄主:终末寄主:人、牛、狗、猫、鼠等哺乳动物。中间寄主:钉螺。第40页/共65页(2)(2)生活史终寄主:人和牲畜中间寄主:钉螺成虫:寄生在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卵含毛蚴胚的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成虫(3)病症 童虫在人体内,其代谢产物引起咳嗽、咯血、发热;虫卵引起肝脾肿大,虫卵钙化后引起肝硬化、腹水;使成人丧失劳动力,儿童不能发育(如侏儒),妇女不能生育,可导致死亡。(4)(4)日本血吸虫的控制和预防普查、治疗病人,消灭虫源;消灭钉螺;做好粪便、水源管理;加强防卫意识,防止感染水钉螺
24、水人第41页/共65页第42页/共65页第43页/共65页扁形动物吸虫纲(Trematoda)日本血吸虫(生活史)第44页/共65页第四节 绦虫纲(Cestoida)一、代表动物一、代表动物-猪带绦虫猪带绦虫 Taenia soliumTaenia solium第45页/共65页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一)形态结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非常普遍。成虫长28米,有7001000个节片,身体分三部分:头节:生有吸盘和小钩,以附着在肠粘膜颈部:纤细不分节片,能不断分裂产生节片。节片:身体的其余部分由许多节片组成节片依椐生殖器官成就情况分三种类型 未成熟节片 成熟节片 妊娠节片猪带
25、绦虫头节第46页/共65页 头节:球形,有2 2圈小钩,下有4 4个吸盘,顶突有小钩(2排,2550个)。颈部:纤细,1 1节,与头节无明显界限,以横分裂产生节片,称为“生长区”。未成熟节片:宽大于长,内部结构尚未发育。孕节:宽小于长,几乎被子宫充满,子宫内充满虫卵。第47页/共65页第48页/共65页生殖孔卵黄腺子宫排泄管精巢储精囊第49页/共65页1.体壁与营养体壁:与吸虫的基本相同,皮层(合胞体结构)+基膜+环肌、纵肌+实质体表具有角质层,具有很多微毛,角质层下有环肌、纵肌,但不发达;无体腔,各种器官埋藏在中胚层形成的实质中。皮层既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气体交换、排泄、营养物质摄取等功能.营
26、养:没有消化系统,没有口和肠,通过皮层直接吸收食物.绦虫体壁结构第50页/共65页2.排泄系统:原肾管型,由焰细胞和许多分支汇入身体两侧的两对纵排泄管(一对在背面,一对在腹面)组成.在每个节片的后端两条腹排泄管间有一横排泄管相连.在成熟节片中背排泄管消失.在头节2对排泄管间形成一排泄管丛,在最末一个节片的后方左右2腹排泄管汇合,并由一总排泄孔通出体外.3.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头节上的神经节不发达,由此发出的神经索贯串整个节片.没有特殊的感觉器官.4.生殖系统:最发达,雌雄同体.雄性生殖器官:精巢(150200个,泡状)、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雌性生殖器官:第51页/共65页(二)生活史
27、:终末寄主:人的小肠内。中间寄主:猪。孕节片或虫卵被猪吞食在猪小肠内孵出六钩蚴在猪肌肉中经6070天发育为囊尾蚴(此种具囊尾蚴的肉称”米粒肉”或”豆肉”)这种猪肉被人吃后在人肠内发育成熟.危害:人吃了未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米猪肉)后患病:成虫寿命最长达25年以上,每天新增10余节片,同时脱落10余片,每片含卵38万粒。引起人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失眠、乏力、头痛;猪囊尾蚴如寄生在人脑部,引起循环、呼吸紊乱,呕吐、昏迷等;寄生在眼部影响视力至失明。防治原则:第52页/共65页第53页/共65页第54页/共65页二.绦虫纲的主要特征具有高度寄生的特征,营体内寄生生活。成虫体表不具纤毛、幼虫具钩;身
28、体多数有节片;雌雄同体,每片中有雌雄生殖系统各一套;口及消化系统完全退化。第55页/共65页猪带绦虫三.绦虫纲的分类1.1.单节亚纲2.2.多节亚纲常见种类: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虫体长412米,可有10002000个节片,头节有4个吸盘,无顶突和沟。中间寄主是牛。其生活史和致病症状与猪带绦虫相似。第56页/共65页第五节 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及防治原则一、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夺取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寄生虫以寄主的血液、组织液或半消化食物等为营养,因此会夺去寄主大量营养,以致对寄主产生严重的影响。化学性作用:分泌物和排泄物,或虫体死亡和解体时放出大量异性蛋白,被寄
29、主吸收后,可使机体产生各种反应,刺激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荨麻疹、哮喘,时还会引起血相的改变;血中嗜酸性颗粒白细胞增多,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毒性作用。机械性作用:寄生虫附着在组织上或寄生于组织内,常可压迫组织和破坏组织,或阻塞腔道。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吸盘、钩等附着器官的附着,使细菌容易侵入,引起组织或器官溃疡、糜烂、感染,而产生炎症。第57页/共65页二、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人体对寄生虫具有防御机能,先天免疫(天然免疫)对于非人体固有的寄生虫表现特别明显。后天免疫(获得性免疫)一般表现为带虫免疫,即当虫体存在时,寄主对该虫保持有一定的免疫作用。虫体减少或消失时,免疫力
30、则逐渐下降,甚至完全不具免疫力。三、防治原则 总的原则是,切断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主要环节。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1减少传染源,使用药物治疗病人和带虫者,以及治疗或处理保虫寄主。2切断传播途径,杀灭和控制中间寄主及病媒,加强粪管、水管以及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3防止被感染,进行积极的个人防护(如服药预防、涂防护剂等),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等。第58页/共65页第六节第六节 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1。关于扁形动物的起源,主要有2种学说:Lang提出:认为扁形动物是由爬行栉水母进化而来。因为栉水母在水底爬行,丧失游泳机能,
31、体形扁平,口在腹面中央等特征与涡虫纲的多肠目极相似。Graff提出:认为扁形动物的祖先是浮浪幼虫样的,这象浮浪幼虫的祖先适应爬行生活后,体形扁平,神经系统移向前方,原口留在腹方,而演变为涡虫纲中的无肠目。2。扁形动物中,自由生活的涡虫是最原始的类群。吸虫纲是涡虫纲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果而演变来的。3。关于绦虫的起源有2种看法:认为是吸虫对寄生生活进一步适应的结果;认为绦虫源于涡虫纲中的单肠目,因为单肠目中有借无性繁殖组成链状群体的现象,这和绦虫产生节片的能力可能有关。因此,这一种看法比较可信。第59页/共65页涡虫纲单肠、多肠类吸虫纲绦虫纲无肠目涡虫浮浪幼虫祖先第60页/共65页寄生虫更换寄主的生
32、物学意义 有的寄生蠕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更换奇主,其开始发育阶段在外界环境中进行,如单殖吸虫。有些蠕虫需要更换寄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如复殖吸虫。因此,寄生虫普遍存在着更换寄生的现象。更换奇主一方面是和寄主的进化有关,最早的寄主应该是在系统发展中出现较早的类群,如软体动物,后来这些寄生虫的生活史推广到较后出现的脊椎动物体内去,这样较早的寄主便成为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后来的寄主便成为终未寄主。更换寄生的另一种意义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方式的一种适应。因为寄生虫对其寄主来说总是有害的,若是寄生虫在寄主体内繁殖过多,就有可能使寄主迅速地死亡,寄主的死亡对寄生虫也是不利的,因为它会跟着寄主一起死亡,如果以更换寄
33、主方式,由一个寄主过渡到另一个寄主,如由终未寄主过渡到中间寄主,再由中间寄主过渡到另一个终未寄主,使繁殖出来的后代能够分布到更多的寄主体内去。这样可以减轻对每个寄主的危害程度,同时也使寄生虫本身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但是在寄生虫更换寄主的时候会遭受到大量的死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繁殖率大的、能产生大量的虫卵或进行大量的无性繁殖的种类就能生存下来。这种更换奇主及高繁殖率的现象对寄生虫的寄生生活来讲。是一种很重要的适应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第61页/共65页总 结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三胚层、无体腔、两侧对称体壁由表皮和肌肉层共同形成皮肌囊结构;体壁和消化道之间为实质所充填;具器官系统;消化道有口无肛
34、门;梯状神经系统,有多种感觉器官;排泄系统为原肾型;无呼吸和循环系统。分为3个纲,涡虫纲为自由生活的种类;吸虫纲成虫体表不具纤毛和腺细胞,有1-2个吸盘,原始种类营体外寄生,高等种类营内寄生。绦虫纲全部营体内寄生生活,成虫体表不具纤毛,幼虫头节具钩,多数有节片,消化系统完全退化。吸虫纲和绦虫纲中有很多是人类和家畜的寄生虫。第62页/共65页几个重要的问题1.1.皮肌囊的概念及结构肌肉与表皮(外胚层)相互紧贴而形成的体壁成为皮肤肌肉囊。受制于环境的不同,扁形动物皮肌囊的结构存在着差异性。但其共性为:均由三层构成。即表皮/非细胞结构的基膜/肌肉层。而不同性在于表皮的结构。2.2.中胚层的分化,形成
35、肌肉层。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3.3.神经系统为何比腔肠动物进化?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除神经索外,有了脑的形成;既有神经细胞也有神经纤维;感觉器官的多样化与功能的复杂化。4.4.原肾型排泄系统及其结构排泄管(外胚层内陷形成)分布在身体两侧构成的系统。由帽状和管状细胞构成网状的结构。5.5.分类及特征表述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特征表述。6.6.形态结构对寄生生活的高度适应。体表裸露、幼虫具钩、多数身体有节片、消化系统完全退化等。7.7.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阶段。是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第63页/共65页思考题1.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根据什么说它比腔肠动物
36、高等(要理解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出现对动物演化的意义)。2.扁形动物门分成哪几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注意适应于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的特)?3.通过对涡虫简要特征的了解,掌握涡虫纲的主要特点。在涡虫纲哪一类涡虫是最原始的?4.比较肝片吸虫、布氏姜片虫的结构、生活史的特点,掌握对各种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5.掌握血吸虫生活史的特点及其危害、防治等,了解我国在防治血吸虫方面的成就。6.猪带绦虫的形态结构如何适应于寄生生活?掌握其生活史,并了解其危害和防治等。7.比较涡虫、吸虫和绦虫的结构、功能及生活史的特点。8.通过吸虫和绦虫,理解寄生虫与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9.理解扁形动物门的系统发展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1 1 皮肌囊的结构是怎样的?2 2 中胚层分化成为那些组织、器官?3 3 比较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4 4 何为后肾型排泄系统?结构是怎样的?5 5 扁形动物分为哪三个纲?如何区别它们?6 6 扁形动物中的寄生种类有哪些特征是对寄生生活的高度适应?第64页/共6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5页/共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