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绩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绩效.pptx(10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节 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第1页/共101页市场绩效:以市场结构为基础,与市场行为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体现了一个市场实现经济运行目标的程度。市场绩效的状况及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第2页/共101页勒纳指数勒纳指数以垄断势力为基础的计算市场结构的方法。由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表示:L=(p-MC)/p0L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勒纳指数等于0;在垄断情况下,指数趋向1。L值越大,市场竞争程度越低,单个企业的垄断势力越大。第3页/
2、共101页 C-W推导了市场势力和集中之间的关系:Li=si/Li表示企业i的市场势力的勒纳指数。si为企业i在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垄断情况下:Li=1/。第4页/共101页 一个产业市场势力的总指数:L=(p-MC)/p=HHI/其中HHI为HERFINDAHL-HIRSCHMAN指数。上式表示古诺寡头模型中的利润幅度由以下因素决定:与市场集中度指数HHI成正比。与市场需求弹性成反比。第5页/共101页 勒纳指数的局限性:没有计算该企业潜在的垄断行为。无法告诉我们目前在价格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是过去还是现在。难以获得企业或产业边际成本的准确数据。第6页/共101页贝恩指数贝恩指数 贝恩提出通过
3、考察利润来确立垄断企业市场势力的大小:BI=Np/V其中,企业纯利润Np=R-C-D-iV;R为总收益;C为成本;D为折旧;R-C-D为会计利润;i为投资收益率;V为企业投资额。第7页/共101页 贝恩指数反映的是产品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程度的大小。与勒纳指数相比,贝恩指数所要求的基础数据相对比较容易取得。产生系统偏差的可能性就减少了。但高经济利润并不一定是通过垄断力量实现的。垄断企业也并不一定会获得高经济利润。如果对它的产品需求不足或者存在较强的进入威胁。即使是一个纯粹的垄断者也无法获得经济利润。故仍然不能解决准确性问题。第8页/共101页利润率指标利润率指标 利润和利润率利润的计算公式:利润
4、=收入-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资本成本其中,资本成本是资本的租金率乘以资本价值。利润率的计算公式:R=(-T)/E其中,T为税收额。E为自有资本或股本。第9页/共101页 产生超额利润的情况:垄断利润由不可预期的需求和费用变化形成的预想外的利润。在危险性大的领域进行冒险投资获得的风险利润。开发和引入新技术成功获得的革新利润。第10页/共101页 利润率指标的缺陷 计算利润率本身存在的问题:资本经常没有被恰当估计。实践中通常没有恰当地衡量折旧,使得利润率的估计值可能产生偏差。有关广告和研究开发的估计存在问题。利润率的计算可能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第11页/共101页计算的利润率可能不恰当地包括了
5、垄断利润。可能计算了税前利润率而不是正确的税后利润率。利润率可能没有经过恰当的风险调整。利润率有可能没有恰当地负债。第12页/共101页 实践中企业的运营目标并非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从社会的观点去衡量,低利润率不一定不好,高利润率不一定好。第13页/共101页托宾托宾q值值 托宾q值表示一家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这家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的比率:q=(R1+R2)/Q其中,q为托宾指数;R1为股票市值;R2为债券市值;Q为企业资产重置成本。第14页/共101页当q1时,说明企业以股票和债券计量的市场价值大于以前市场价格评估的资产重置成本。意味着企业在市场中能获得垄断利润。q值越大,企业能获得的垄断利
6、润越大,社会福利损失越大,市场绩效越低。优点:避免了利润率指标所需要的准确经济利润和勒纳指数中估计边际成本的困难。缺点:估算企业的重置成本比较难。第15页/共101页生产率指标生产率指标 生产率是某一产出指标与相应的一种或多种要素投入指标量的比率。全要素生产率(TFP):因技术进步而提高了的效率,是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A/A=Y/Y-(L/L+K/K)第16页/共101页 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要素投入的增加(劳动、资本)。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科技进步)。今后中国的劳动力增长和资本增长都很有限,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全要素生产率。第17页/共101页 第二节 市场绩效的综 合评价第18页/共
7、101页 广义广义的市场绩效不仅包括的市场绩效不仅包括经济价值经济价值的衡量,还的衡量,还包括包括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衡量。的衡量。狭义狭义的市场绩效主要是指对的市场绩效主要是指对经济价值经济价值的衡量,的衡量,表现为资源利用率的高低、技术进步的快慢、产业表现为资源利用率的高低、技术进步的快慢、产业组织的技术效率和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组织的技术效率和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在产业经济分析中,常用在产业经济分析中,常用狭义狭义市场绩效概念涉市场绩效概念涉及的有关目标,对企业的市场进行绩效综合评价。及的有关目标,对企业的市场进行绩效综合评价。第19页/共101页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利用效率指一
8、定要素投入的产出效率。企业内部效率(X效率)通过企业内部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带来的效率。企业内部效率评价是由莱伯斯坦1966年最早提出的。他认为,垄断性大企业的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小,内部组织层次多,关系复杂,机构庞大,加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难以形成利润最大化和费用最小化的共同行为,导致企业利润费用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X非效率)第20页/共101页 X非效率说明,免受竞争压力的保护不但会产生市场配置的低效率,而且还会产生另外一种类型的低效率:免受竞争压力的厂商明显存在超额的单位生产成本。因为这种类型的低效率的性质当时尚不明了,所以称作“X非效率”。第21页/共101页 在集中度高的大
9、企业普遍存在X非效率: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大企业职员和工人的劳动效率低而工资高。大企业存在信息的组织传输损失。第22页/共101页 X非效率是指成本费用超出实际所需的成本,主要表现在:购买了比所需要的更多的投入资源,即资源的闲置。员工工作的低效率。具体衡量:X非效率的后果是使实际成本超过可能的最低成本。用公式表示:X非效率=超额成本/最低成本 第23页/共101页 资源配置效率判定的基本标准:帕累托最优。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完全竞争市场才能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能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第24页/共101页社会剩余水平也可以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社会剩余=消费者剩余
10、+生产者剩余社会剩余最大化的那一点正是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即完全竞争市场实现长期均衡的均衡点。根据新古典经济学家的逻辑,只有完全竞争市场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水平最大化,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第25页/共101页根据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评价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依据是市场结构。如果市场是由较为分散的中小企业组成,可以推断资源配置效率较高;反之反是。新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由于市场中存在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所以资源配置的常态并非总是帕累托最优,而是一种次优的纳什均衡状态。第26页/共101页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反映的是动态经济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所
11、以也成为衡量经济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广义的技术进步包括除资金和劳动投入之外的所有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率的因素。狭义的技术进步包括:发明、革新和技术转移提高劳动生产率第27页/共101页技术进步是一个过程,可分为发明、革新和转移或发明、商业化和普及三个阶段。技术进步渗透于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的各个方面。但技术进步程度最终是通过经济增长的市场效果表现出来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反映了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效果。第28页/共101页衡量技术进步程度的指标:生产率和效益。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企业、政府机构、公立的研究机构、大学,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缺陷:技术进步通常伴随着高昂的成本代价。第29页
12、/共101页产业组织的技术效率产业组织的技术效率又称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经济规模和规模效率的实现程度。产业技术非效率:在一定的投入条件下可能实现的产量与实际的产量之间的差额。一般认为,技术效率水平取决于市场的竞争结构。第30页/共101页 产业组织技术效率的表现 经济规模的实现程度。在具有连续流程特点的产业或相关产业中,经济的合理的垂直结合的实现程度。产业规模能力的利用程度。包括:在某些产业,很多企业未达到经济规模,但又存在开工不足、利润低甚至有赤字的情况。多数企业达到经济规模,但开工不足,能力过剩。第31页/共101页 规模经济的实现情况:未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达到
13、和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给者。市场的主要供给者是超经济规模的大企业。经济规模的普遍实现表明:节约规模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第32页/共101页 生产能力过剩引起的技术效率问题能力过剩也是产业组织技术效率不高的表现。其原因有:存在一批非经济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利润率低,有的经常亏损,但不退出市场。具体有:企业设备早已超过折旧期,未及时报废,开工不足不会提高单位产品的固定费用成本。这类企业经营者和工人的工资都很低,提高了企业成本承受能力。第33页/共101页在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小企业的存在有利于弥补大生产的空缺,增加产业总体的灵活性。小企业主、小作坊主往往是兼营企业,忙时工作闲时停,
14、因此企业长期存在。在特定条件下有助于提高就业率或有利于就业结构调整,与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关系密切。一些有特色的传统地方工业,有市场但小而不稳定,能够生存但利润不高。与市场的不完全性、要素难以流动有关。第34页/共101页 在经济规模重要的产业,多数都是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但也可能存在长期开工不足,能力慢性过剩。发达国家出现开工不足的原因:市场资源情况发生变化,其他国家工业的发展,企业之间盲目竞争投资,政府政策的影响等。第35页/共101页第三节 市场绩效的实证研究第36页/共101页市场结构与利润率的实证研究市场结构与利润率的实证研究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学者梅森开创SCP研究方法
15、以来,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之一。一般认为,卖方市场集中度越高,大企业支配市场的能力越强,产业利润率也越高。第37页/共101页 国外对市场结构与利润率的实证研究贝恩1951年采用1936-1940年美国制造业的资料,考察了产业集中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在高集中度和高进入壁垒的产业中,利润率也较高。20世纪60年代,曼恩利用1950-196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再次印证了许多贝恩早期的结论。但其研究所选择的样本行业太少,缺乏一定的代表性。第38页/共101页布罗曾对贝恩的研究提出了批评,认为贝恩研究的产业可能处于非均衡。他认为,具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增长速
16、度要快于其他竞争者,所以会导致横向集中程度的提高。1972年,谢菲尔德根据美国231家企业从1960年到1969年间的数据证明了在利润率和单个企业的市场份额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具有统计显著性。第39页/共101页斯蒂格勒在1963年对美国68个产业20年的利润率与集中度的关系进行考察后发现,产业集中度与其利润的线形正相关关系很不明显。泰勒尔1988年认为,利润率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并非一种因果关系,而是一种“描述统计学”关系。第40页/共101页戴维斯和格罗斯基以及鲍尔温和高莱基分别对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表明,任何产业里各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变动都很大。可以得出结论:市场份额的高变动性是有效竞争
17、的标志,高集中度并不能准确说明竞争的激烈程度。第41页/共101页 中国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实证研究书中表11-7表明,中国现阶段工业市场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分散竞争特征,但还是难以发现集中度平均值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存在的统计规模或相关性。根据不同的集中度分段对表11-7进行整理得表11-8:第42页/共101页表11-8 中国工业集中度与产业销售利润集中度(集中度(%)产业个数产业个数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305022.70203032.97102093.8810以下181.95第43页/共101页从整理后的表11-8可以看出:集中度较高的产业对应着相对较高的产业销售利润率;反之反是。这反应了我国现
18、阶段工业集中度与销售利润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我国现阶段产业与利润率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但由于受特定体制、政策因素的影响,这种相关性表现得还不特别明显。第44页/共101页 二元回归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 二元回归模型: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有关观点,假设企业的利润率与其市场份额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那么就构成经济计量学模型,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项工作。第45页/共101页 具体模型为:=+MSi其中,为第i个企业的利润率;MSi为第i个企业的市场份额;、为回归系数模型参数。eg:该模型表明,企业的市场份额与企业自身的利润率呈现正的相关性,并且市场份额每提高1,企业的利润率平均增加
19、0.2%。第46页/共101页 多元回归模型:考虑了更多与利润率相关的因素,弥补了二元回归分析的不足:其中,包含了市场份额MS、企业规模S、企业广告规模A、企业的增长率E。一般情况下,市场份额、增长率和广告密度通常都是利润率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呈现出正向的积极作用。第47页/共101页 尽管经济学家对于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不少实证研究,并且从中得出了重要的经济信息和制定产业组织政策的依据,但其中很少有固定不变或毫无争议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市场份额、增长率和广告密度通常都是利润率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呈现出正向的积极作用。第48页/共101页勒纳指数与市场结构分析勒纳指数与市场结构分析在各产
20、业中,价格-成本差与HHI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企业层面上,价格成本差与其各自市场份额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美国、英国及德国的大量研究表明,在价格成本差与集中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大企业一般具有运用先进技术的能力,而且大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大,表现出来的集中度也较高。第49页/共101页1954年卡莱斯基、1985年戈登分别对美国制造业1897-1937年、1939-1982年期间的勒纳指数进行了估算,以衡量美国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变动。如表11-9。结论:从19世纪末期美国制造业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以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市场结构一直是美国工业和制造业的基本市场结构形态,并且寡头
21、垄断市场结构的垄断程度从长期看,具有缓慢提高的趋势。第50页/共101页卡莱斯基的估算卡莱斯基的估算(1897-1937年)年)戈登的估算戈登的估算(1939-1982年)年)年份年份勒纳指数勒纳指数年份年份勒纳指数勒纳指数18971.2319391.3818991.3219471.3119231.3319501.3319291.3919541.3519371.3619581.3919631.4519671.4819721.4919771.4619801.4519811.4519821.46第51页/共101页 结论:虽然在SCP范式下进行的经验研究并不完善,但其中一个结论却具有普遍正确性,即
22、价格成本差和集中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寡头理论所描述的函数关系,至于在利润率和市场结构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则值得怀疑。第52页/共101页 利润率和市场结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原因:合谋市场调节不及时不可分割性第53页/共101页 利润率和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不一定就推出市场中存在合谋,相反,如果两者之间没有正相关关系,也并不能证明垄断市场权力就不存在,只有价格成本差和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时,才能肯定地证明垄断市场权力的存在,即使此时的利润为零。第54页/共101页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组织的经验研究产业组织的经验研究 第一节第一节 美国汽车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23、美国汽车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第二节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经验研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经验研 究简述究简述第55页/共101页第一节 美国汽车业的产业组织分析第56页/共101页历史历史 汽车产业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随后的10年,是以福特汽车公司作为主导厂商的10年,亨利福特相信对新轿车的需求是有价格弹性的,其目标是要提供一种有巨大潜在市场的不昂贵的车型。20世纪20年代,汽车业的主导地位从福特转移到通用,后者是以前独立厂商的联盟。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一系列进口风潮威胁着美国国内汽车业的寡头们。第57页/共101页产业结构产业结构 美国汽车产业最重要的结构特征包括:买者需求和产品特
24、性;竞争性制造厂商的数目和它们的相对规模;规模经济;阻碍新竞争的壁垒。第58页/共101页 需求与产品特性:对汽车的需求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对新汽车的需求主要是替代性需求,并且购买一辆新汽车的消费者可能会被推迟,所以市场需求波动性大。因为购买汽车是对典型家用设备的主要投资,所以新车的需求对宏观经济条件高度敏感。需求的决定因素是价格。第59页/共101页表12-1 美国需求的构成:1998年销售量 单位:百万辆新型小汽车新型小汽车8.2小型的轻卡车小型的轻卡车 小型货车和标准尺寸的有蓬货车小型货车和标准尺寸的有蓬货车1.6 小型标准尺寸的轻型货车小型标准尺寸的轻型货车3.1 体育用车体育用车2
25、.8 所有的轻型卡车所有的轻型卡车7.5第60页/共101页 产业集中度美国国内汽车市场长期以来一直由大型厂商三大垄断巨头所支配。2020世纪8080年代,外国“移植性工厂”到来削弱了国内生产的集中度,而在过去的2020年间,进口的长期增长已经削弱了三大公司对美国汽车销售的支配地位,然而,三大厂商依然占主导地位,而这些促进竞争的作用却被削弱了。第61页/共101页 这是因为:三大巨头在政治上成功获得了政府对 外国进口的限制。美国垄断厂商与其主要外国竞争者建立的合资企业和联盟的发展。外国厂商和三大巨头的合并。第62页/共101页 集中度 通用公司依然是该产业中最大的厂商。如表12-2,通用的销售
26、额比日本两大汽车制造商中的任何一个都高出一半。福特占了国内市场的1/4。而克莱斯勒仍占有市场份额的8%到10%。第63页/共101页表12-2 199812-2 1998年世界前1010位汽车制造商排名排名公司公司生产的汽车(百万辆生产的汽车(百万辆)销售收入(亿美元)销售收入(亿美元)1通用通用7.6161.32福特福特7.3144.43丰田丰田5.399.74雷诺雷诺/日本日产日本日产4.992.95大众大众4.876.36克莱斯勒克莱斯勒4.4154.67菲亚特菲亚特2.751.08本田本田2.347.89标致标致2.337.510铃木铃木1.711.4第64页/共101页美国汽车生产的
27、集中度见表12-3,其中通用在历史上的支配地位的上升和下降很明显,外资建立的“移植性工厂”的非集中化的效应也很明显。美国汽车生产中移植性工厂占据的份额从1983年的低于1%上升到1998年的1/3多,即200万辆汽车。第65页/共101页表表12-3 1913-199812-3 1913-1998年美国国内汽车生产的集中度年美国国内汽车生产的集中度年份年份通用通用福特福特 克莱斯勒克莱斯勒其他其他三巨头的市场份额三巨头的市场份额19131240*48Na1923204623268193341212513871946-195545241912881956-19655129146941966-19
28、755427172981976-198559241349619924224925751998352283565第66页/共101页部分汽车细分市场的内部集中度如表12-5。可以看到,三大巨头在小型货车和轻型货车市场上比在中型市场上更占主导地位。而其他公司在各种汽车的细分市场上都异军突起。第67页/共101页表表12-5 199812-5 1998年细分市场内部的销售集中度年细分市场内部的销售集中度细分市场细分市场通用通用福特福特克莱斯勒克莱斯勒其他其他三巨头份额三巨头份额汽车汽车 小型经济型小型经济型3717113565 中档车中档车291984456 专业车和赛车专业车和赛车19272034
29、66 豪华车和近豪华车豪华车和近豪华车261455545轻型卡车轻型卡车 小型货车小型货车2320451288 轻型货车轻型货车3338191090 体育用车体育用车2627163169组合的组合的2925163070第68页/共101页 外国竞争美国汽车销售中的进口份额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0.4%上升到1976-1983年的21%。以日本为首的外国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给每个卖方寡头提供了一个即使不是唯一的也是重要的有效竞争的源泉。毋庸置疑,进口配额和保护政策的长期威胁,会危及来自外国的竞争在削弱美国市场集中度时所产生的正面效应。第69页/共101页 合资企业和联盟这些年在总的集中度方面存在
30、的问题,是围绕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合资企业”和“联盟”的巨大网络。进一步密切世界大型汽车公司之间的关系是美国和国外迅速出现的研究协会的“救生艇”。第70页/共101页这种程度和范围内的联盟和合伙协议是有问题的,它们促使了美国卖方寡头的彼此联合,也与主要的外国竞争对手联合,它们扩大了公司间的信息交流、协调和合作,并且因此有削弱决策制定独立性的危险。第71页/共101页 规模经济问题大规模经济尽管很重要,但并不像普遍所认为的那样是粗放型的:在汽车生产中,规模经济是有确定界限的。(表12-6)三大巨头正在通过放弃他们的零部件制造部门而降低垂直规模。通用公司不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证明了规模过大会
31、导致不经济。第72页/共101页表12-6 三大汽车制造商的组装工厂 工厂数目工厂数目年平均生产能力年平均生产能力通用通用 美国美国25184 加拿大加拿大4229 墨西哥墨西哥2152福特福特 美国美国16219 加拿大加拿大3190 墨西哥墨西哥3126克莱斯勒克莱斯勒 美国美国9205 加拿大加拿大3251 墨西哥墨西哥3129第73页/共101页 进入壁垒市场结构中的新竞争的进入在产业中相当重要:建立生产和组装工厂的成本是惊人的。新进入者不仅必须生产和组装汽车,还需将自己的新产品推销给消费者。新进入者不得不建立销售服务商业系统。因此,二战后在美国很少有新厂商开始从事国内的汽车生产,而那
32、些移植性工厂则是大型外国公司创办的。第74页/共101页产业行为产业行为 定价作为最大的销售商,通用传统上成为该产业的价格领导者。外国竞争的到来及对国内集中度的削弱已经打破了这种非竞争性定价行为。当美元日元汇率发生显著变化时,外国竞争者在推动这场定价行为的革命中在重要地位会得到进一步加强。第75页/共101页 产品竞争卖方寡头密切联合时期形成了行为相互依赖的典型模式,导致了三大巨头产品供应的趋同性,主要的区别之处在一些很表面的地方。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激烈竞争的冲击开始激发出大量的超新车型和设计。第76页/共101页 卖方寡头限制:小型车案例二战结束后
33、,便宜的小型、轻型车呗当作开发战后市场的主要手段这类似于早期福特T型车的推广。1945年5月,通用和福特宣布它们正在考虑小型轿车的生产,接着克莱斯勒发布了一项同样的计划。但三大巨头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真正在美国市场从事此种车的商业化生产。第77页/共101页 卖方寡头限制的削弱:克莱斯勒“小型货车”1983年引进的克莱斯勒很快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汽车产品之一。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小型货车”占了克莱斯勒销售总额的1/4多,并且可能占其利润的2/3。通用和福特几年前就完成了其构思的先期研发。第78页/共101页激发出的产品竞争小型货车标志着产业中真正产品竞争的开始,市场也不再严格地被划分为
34、传统的“客车”和“卡车”系列。到20世纪90年代,结构竞争引起了车型和细分市场的“大爆炸”。产品竞争的到来正将汽车产业转变为更加紧跟时代潮流的产业,其前提是具有创造性、灵活性的小型生产工厂,对买者变化偏好的敏感和善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第79页/共101页产业绩效产业绩效 生产效率表12-7测算了三大巨头的生产低效率程度,此表还描述了美国和日本汽车生产商的长期劳动生产率趋势,这些统计数据清楚地表明巨大的公司规模并不是效率的保证,并揭示了国内卖方寡头与其同阶段其它厂商尤其是日本的制造商相比效率落后的程度。第80页/共101页表12-7 每个工人生产的车辆1960年年1983年年通用811福特141
35、5克莱斯勒1116日产1242丰田1558第81页/共101页面对外来的竞争,三大巨头在20世纪80年代竭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削弱臃肿的高成本结构,它们为竞争所迫重新设计生产工序,关闭陈旧的工厂,重组管理机构,对设备和销售方式进行现代化改造及削弱了几十亿美元的成本。结果它们获得了显著的业绩。第82页/共101页 动态效率动态效率包括产品创新,在这方面,美国国内厂商的表现主要特征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产品创新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很大。随着充满活力的独立厂商的消亡和产业形成严格的卖方寡头结构之后,技术创新的节奏放慢了。第83页/共101页当国内卖方寡头停滞不前时,外国厂商将汽车技术推向了未开发领域。
36、外来的竞争迫使三大巨头在产品的每一方面都要更具竞争力。第84页/共101页 社会效率解释了产业在烟雾污染、安全和油耗率上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利益的。在烟雾污染方面,该产业起初否认这个问题:“废气在大气中消散得很快,不会造成空气污染问题。”在安全方面,20世纪20年代好30年代,公司获得了如缓冲式仪表板和轴环式方向盘的专利,但这些一直被搁置,直到政府用法令强制使用。第85页/共101页在油耗率问题上,19581958年当被问起在节约用油上采取的措施时,通用别克分公司的总经理推脱道:“我们正在帮助汽油公司,正如我们的竞争者所做的的那样。”对产业在这些方面缺少生机的一个重要解释,可以再次追溯到主导
37、公司行为的卖方寡头依附和相互限制上。第86页/共101页 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经验研究简述第87页/共101页在产业组织的哈佛学派流行时期,相当多的经验研究集中在检验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上。按照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市场结构通过企业行为或行动影响市场绩效。第88页/共101页典型的SCPSCP经验研究分为两阶段:通过直接衡量而非估计来获得市场绩效的衡量结果。结构变量被用来解释跨行业市场绩效的差异。第89页/共101页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衡量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衡量收益率:用每单位货币投资所赚得的利润来表示。价格-成本加成(勒纳指数):(p-MC)/p。托宾q,指一家企业
38、资产的市场价值与该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的比率。第90页/共101页为了检验市场绩效是如何随市场结构变动的,也需要衡量市场的结构变量。用来衡量一个产业市场结构最为常见的指标是四厂商集中比率,记为CRCR4 4。有时候也用八厂商集中比率CRCR8 8、HHIHHI等。第91页/共101页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结构与绩效的关系 收益率与产业结构贝恩假说:在高集中率和高进入壁垒的产业中,利润应比较高。贝恩提供的证据与他的假说相符。使用1950-1960年的数据,曼恩再次得出贝恩许多最初的发现。第92页/共101页韦斯作出了利润、集中率和进入壁垒间存在显著关系的结论。将利润与市场结构相关联的计量经济研究经常发现
39、,被衡量的盈利能力与广告销售比率、研究和开发费用与销售比率相关。第93页/共101页一些研究者研究了资本(从而利润)的调整速度是如何与集中度相关的。资本产出比率随集中率增大而持续增大(见表12-8),其相关的解释尚不为人所知。可能的解释有:工厂的最小有效规模相对于产业规模而言其差距是如此之大,以致当规模经济十分重要时,只有一部分厂商能适应这一产业。第94页/共101页资本强度越大,集中产业使用相对越专业化的资本。若集中产业需较长时间对需求变化作出反应,那么其它条件不变,好的经济消息提高一家在集中产业中的公司的价值较一家在非集中产业中产业中公司的价值为多。第95页/共101页表表12-8 12-
40、8 资本资本产出比率和集中率(产出比率和集中率(19631963年制造业)年制造业)四厂商集中比四厂商集中比率(率(%)平均资本平均资本-产出产出比(比(%)四厂商集中比四厂商集中比率(率(%)平均资本平均资本-产出产出比(比(%)0102655160379112026961704422130327718049831403458190518415037791100577第96页/共101页 价格-成本边际和产业结构多莫维茨、哈巴德和皮特森发现在1958年至1981年内,高集中率和地集中率产业间价格平均可变成本的差异随时间而显著降低。使用四厂商集中比率来衡量市场结构可能是一个错误。第97页/共1
41、01页柯卡和拉文斯科拉夫特发现产业增长对价格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有着显著和积极的影响。拉斯特加顿作出了增大的买方集中率有时可降低价格成本边际的结论。科莫纳和威尔逊报告说较高的广告销售比率可能提高价格成本边际。弗里曼指出工会会降低价格成本边际。第98页/共101页 托宾q和产业结构林登伯格和罗斯发现厂商的q比率在一段时间内是稳定的,而且 q比率高的厂商倾向于拥有独特的产品和生产要素,这说明了为何收益要高于吸引厂商在短期内从事生产所必须的最低收入。第99页/共101页塞林格估计了q和进入壁垒、产业集中率和工会化之间的关系:如贝恩指出的,若没有进入壁垒,市场力量没理由仅因为产业是集中的而上涨。如果集中率由于最有效厂商变大而上升,那么应该存在集中率对价格产生的负影响。工会可能获取任何垄断租金并且降低q和市场力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第100页/共10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01页/共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