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教学文案.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77661892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教学文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教学文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教学文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教学文案.ppt(10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绪论绪论四、研究方法(一)要抓住主要线索(二)要与历史时代背景结合(三)要与中国法制史的学习结合(四)古今结合,比较理解(五)多动手,多练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土壤东亚大陆特殊的地域气候或自然环境1、地理的封闭性2、农耕文明的影响3、水利农业的特点4、北方的威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土壤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宗法社会组织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夏商时期的法律思想一、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产生原因(一)原始氏族成员对神的膜拜(二)原始氏族父系家长制血缘联系的传统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二、神权法思想神权法思想神权观念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

2、周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三、夏商的三、夏商的“天命天命”、“天罚天罚”思想思想神权法思想早在夏代即已产生神权法律思想发展到商代进入高峰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商代刻在牛骨上的文字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周文王周文王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周武王周武王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一、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德:“敬天”、“孝祖”、“保民”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二、西周的宗法“礼治”思想“礼”最初的含义是祭祀的仪式和宗教的仪节(一)“礼治”的核心宗法等级制(二)“礼治”的原则“亲亲”、“尊尊”(三)

3、“礼治”的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三、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武王死后,辅佐武王之子成王执政。周公辅成王(画像石)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三、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其一:反对专任刑罚,主张德刑并用。其二:反对重刑滥杀,主张区分主观罪过。其三:反对罚不当罪,主张罚当其罪。其四: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第二章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时间范围:公元前770公元前221特点:土地私有制确立;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

4、节儒家的法律思想儒家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个学派。儒家成立后基本经历了两个大阶段:先秦儒家和秦汉以后作为封建正统学派的儒家。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先秦儒家主要包括三大流派:春秋时期的孔子战国中期的孟子战国后期的荀子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一、孔子的法律思想生平: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人。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孔子从三十岁左右开始招收弟子,从学者甚多,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一)“仁”是孔子法律思想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最有代表性也最能概括“仁”的多种含义的一种解释,就是“爱人”。第二

5、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克己复礼为仁”孔子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纳“仁”入“礼”的思想基础上的。孔子所要恢复之“礼”已不完全是“周礼”,而是经过改造以后的新“礼”。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孟子的法律思想生平:孟子(约公元前390前305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孟子的法律思想(一)“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从孔子“仁”的思想发展而来的。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二)性善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三)“民贵君轻”说与“暴君放伐”论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三、荀子的

6、法律思想生平: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字卿,赵国人。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三、荀子的法律思想(一)性恶论(二)礼法论1、礼法起源论2、礼法统一观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道家的法律思想先秦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因其以“无为而无不为”的“道”作为万物的本源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而得名。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一、老子的生平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老子也称道德经老子道德经书影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庄子的生平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庄子书影(清光绪年间刊本)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三、“道法自然”思想(一)“道”:何为“

7、道”?(二)“道法自然”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四、“无为而治”论(一)“道常无为”(二)废弃仁义圣智(三)“弹残天下之圣法”(四)“为无为,则无不治”的“君人南面之术”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节法家的法律思想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倡导“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一、管仲的法律思想管仲(约公元前725前645年),即管敬仲,名夷吾,齐国人。代表作:管子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一、管仲的法律思想(一)“仓廪实则知礼节”的犯罪预防理论。(二)立法必须“令顺民心”。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商鞅的法律思想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出身于卫国国君的疏

8、远宗族,名鞅,故称卫鞅或公孙鞅。(一)商鞅变法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商鞅变法用的铜方升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商鞅的法律思想(1)“定分”、“立禁”的法律起源论(2)“礼法以时而定,制定各顺其宜”的变法理论(3)主张“壹赏”、“壹刑”与“壹教”(4)推行法治的三要素:法、信、权(5)“法治”与人性论。(6)“以刑去刑”的重刑理论。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三、韩非的法律思想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韩国的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与李斯同师于苟况。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代表著作韩非子韩非子书影(明万历年间刻本)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三、韩非的法律思想(一)“不

9、务德而务法”的“法治”理论(二)“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的体系1、实行“法治”必须“以法为本”2、“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3、“法”与“术”,皆不可一无之具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秦朝的法律思想秦始皇和李斯是秦王朝的主要政治代表,同时也是秦朝法律思想的集中代表。他们都推崇法家“缘法而治”的法治思想,并将法家学说加以实施和发展。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秦始皇(公元前259-210),姓嬴名政,出生于赵国京城邯郸,故又名赵政。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50岁时,病死出巡途中。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李斯(?公元前208),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

10、南)人。他与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一起师从荀子。公元前297年入秦,官至丞相,是秦始皇的主要辅佐者。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一、秦朝的法律思想“一切皆有法式”与“专任刑罚”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二、秦朝法律的得失分析得:开创了“法令由一统”的新局面失:秦朝法治的惨痛失败原因:第一:法网繁密第二:刑罚严酷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汉朝的法律思想汉朝的法律思想包括两个阶段:西汉初期的黄老思想西汉中期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一、西汉初的黄老思想西汉初期的统治者,从刘邦到吕、惠、文、景,从陆贾到贾谊、晃错,都主张以黄老思想为指导。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一)黄老学派的概

11、念(二)黄老学派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1、文武并用、德刑相济2、重视法律,要求统治者明法修身3、约法省禁、刑不厌轻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二、西汉中期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一)产生的原因:1、历史原因2、文化思想原因3、汉武帝的性格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二、西汉中期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像(石刻)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二、西汉中期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一)“王者法天”的神权法思想(二)“德主刑辅”的德、刑关系说(三)礼律融合,法有等差的立法主张(四)“春秋决狱”的司法主张(五)顺天则时的“司法时令说”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一、律学产生的社会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中国

12、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也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发展时期。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于律学的兴盛上。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律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律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集中于晋,即张斐、杜预、刘颂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三、律学家的思想(一)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继承1、礼法合一,以礼率律2、君权至上,法令划一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1、“理直刑正”的立法主张2、“随事取法”的审判原则3、“严明执法”的司法主张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唐律疏议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隋唐时期由于封建政治制度的完备,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日趋成熟,礼法

13、结合已成定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通过贞观定律及永徽作律疏而法典化,代表作为唐律疏议。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隋文帝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隋炀帝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 唐太宗唐太宗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一、隋唐时期法律思想的特点1.由于封建政治制度的完备,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日趋成熟,礼法结合已成定局。2.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形势的发展跌宕起伏,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这一时期内得了充分的补充,内容十分丰富。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唐律疏议中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唐律疏议书影(元刻本)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唐律疏议中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二)儒

14、家“三纲”思想的法律化(三)唐律疏议的等级特权思想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三、唐律疏议的得失唐律疏议之得唐律疏议之失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韩愈的法律思想韩愈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补充、发展,主要表现于其创立的“道统论”中。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 韩愈韩愈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一、“道统论”的内容“道统论”的主要内容是儒学中“仁”与“义”的综合。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二、韩愈法律思想的特点(一)“圣人”制刑的法律起源论与“代天行罚”论(二)“德礼为先而辅之以政”的德刑关系说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节白居易的法律思想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白居易的思想体系以儒家为主,兼采道、法,特

15、别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表现出崇儒尚法的倾向;其法律思想也明显地反映出以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为主,调和儒法的特点。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一、白居易的法律思想(一)刑、礼、道迭相为用(二)“法令贵一,自上行之”(三)慎选狱官,预防犯罪(四)“贫穷”犯罪论第六章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宋明之际的历史特点改革与改革家增加;封建正统思想达到空前的窒息;反对封建理学对思想文化的统治;民族矛盾加剧。第六章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宋明之际的法律特点理学与反理学的斗争发展;改革与反改革之争;第六章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一、理学的概念与发展理学又称道学,其认为“理”为万物之本,世上万物皆由“理”衍生出来。理学的主要内容是阐发义

16、理,兼谈性命,其目的在于为已衰败的封建制寻找理论上的依据。第六章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理学的创始者理学的创始者程颢程颢第六章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理学的创始者理学的创始者程颐程颐第六章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二、朱熹及其“理学”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第六章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二、朱熹及其“理学”(一)“厚古薄今”的改革思想(二)“轻立法、重人治”(三)“德刑关系”的发展(四)“执法从严”的思想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发展到明末清初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僵化的思想体系与日益发展的经济冲突愈演愈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又交错于其中。在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走到末路穷途之

17、时,启蒙思想家的产生为它敲响了丧钟。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一、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这一变化在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上皆有所反应。(一)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二)政治上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二、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首先,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其次,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是封建社会日益腐朽的产物。再次,农民起义为启蒙思想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第四、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是传统文化的产物。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黄宗羲黄宗羲(1610-1695年)年)字太冲,号南雷,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州先生。世称梨州先生。明夷待

18、访录明夷待访录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三、黄宗羲的法律思想(一)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1、“天下之法”与“一家之法”的概念2、“天下为主,君为客”3、对“一家之法”的批判4、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三、黄宗羲的法律思想(二)以“法治”限制“君权”的法治观1、加重相权,以分君权2、君臣共治,以弱君权3、地方分治,以制集权4、学校议政5、建全法治体系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王夫之王夫之(1619-1692年)年)字而农,字而农,世称船山先生世称船山先生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四、王夫之的法律思想(一)“趋时更新”的立法主张1、立法应因“势”顺“理”,“趋时更新

19、”2、立法应“相扶而成治”,综合治理3、立法必须简约,设刑严禁苛暴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二)“法治”观中的民主色彩1、法治须“循天下之公”2、法治须维护民族利益3、法治须体现尊君分权的原则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三)人法兼任、宽下严上的执法原则1、“任人而废法”为“治道之中也”2、“任法而不任人”,“治之弊也”3、“任人任法”为治之道第八章近代的法律思想中国近代,一般指1840年至1919年。第八章近代的法律思想一、中国为什么落后(一)中西方在排斥与吸收中拉开距离(二)清政府的腐败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涂炭第八章近代的法律思想二、中国的出路何在近代,中国有过三次较为深

20、刻的变革运动,其结果都归于失败。这三次变革的经验与教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第八章近代的法律思想(一)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有三点:第一,只变“皮毛”,不变根本。其次,所谓“自强”的立足点是“他强”。第三,洋务官员素质低下。第八章近代的法律思想(二)戊戌变法的失败1、主观原因是变法者政治经验匮乏,脱离人民大众。2、客观原因是中国的传统力量过于强大,而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与中国传统严重背离,无法适应、解决中国社会的矛盾。第八章近代的法律思想(三)辛亥革命的得失辛亥革命部分成功的经验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抛弃了康、梁改良派对封建帝王的幻想,将革命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制度及皇帝。辛亥革命及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与维新派有许多相似之处,诸如对西方理论的强行应用,对封建势力的妥协,对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如“均贫富”等找不到比传统更好的方法加以解决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