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理论概述.ppt(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代管理理论概述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 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组织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管理活动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管理活动的出现促使人们对其进行经验总结,形成一些朴素、零散的管理思想。然而这些管理思想仅是浅显的,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直到19世纪末,随着近现代经济的发展,管理才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研究。这时的管理思想才逐步形成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理论。一、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的发展史19世
2、纪以前,早期管理思想,包括国内和国外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欧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新古典管理理论,继承了古典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管理理论遍地开花,形成很多学派20世纪80年代以后,现代管理理论新发现,伴随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产生二、现代管理理论丛林概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进步,早期管理理论的局限性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为了克服这些缺陷,管理理论开始逐步向科学化与人际化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由于研究侧重点不同,管理理论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共同构成了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管理理论丛林的说法是由哈罗德孔茨首次提出的,他指出60年代以后西
3、方管理理论涌现,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相互盘根错节的一片丛林。1961年12月,他对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各种学派加以分类,发表了管理理论丛林论文,概括出六个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管理过程论、经验或案例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学派、数学学派。1980年孔茨又发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将管理理论发展成为11个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学派、数学(管理科学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理论丛林继承和发展了古典管理理论、新古典管理理论,它囊括了先前的管理理论观点。三、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主要学派及代
4、表人物 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法约尔被认为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人物是孔茨、奥唐奈里奇等。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合著的管理学,是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另外,哈罗德孔茨从1941年始陆续出版了二十几本书和发表了八九十篇论文,主要代表著作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理论丛林、再论管理理论丛林等。经验学派,又称案例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著有有效的管理者,大企业的顾问,大学教授;欧内斯特戴尔,大公司的董事、大企业的顾问,著有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书;威廉纽曼,大学教授,著有经济管理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技术等书;艾尔弗雷德斯隆,曾长期担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
5、长。该学派以向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 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2、经验或案例学派3、人际关系行为学派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论;1960年麦克雷戈提出“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理论;布菜克和莫顿创立了管理方格图理论;阿吉累斯的成熟与不成熟理论;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场论”与“守门人”理论等等,从而不断丰富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内容。该学派以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及人类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强调用观察和实践的方法去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控制,探求行为与需要、动机、目标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的行为的规律,以提高对组织成员行为的预见
6、性和有效控制,试图为管理者提供领导和激励组织成员的有效方法。4、群体行为学派这个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就是梅奥和霍桑试验。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这个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有人把这个学派的研究内容称为“组织行为”(Organizational behavior)研究,其中“组织”一词被用来表示公司、企业、政府机关、医院以及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5、社会系统学派 创始人:巴纳德(C.I.Barn
7、ard,18861961年)。巴纳德是美国的经济学家,他以最高经营者的经验为基础,从社会学和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管理问题,并以组织理论为研究重点,在管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地位。他的代表作是1938年出版的经理的职能一书,该书被称为美国管理文献中的经典著作。6、决策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赫伯特西蒙,他的代表作是管理决策新科学(1960年出版)。西蒙原属于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后又致力于决策理论、运筹学、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丰硕成果,所以另成一派。决策学派的学者是从一个完整的过程来理解决策,从而得出管理就是决策这个结论。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量学派,或
8、计量学派,也称数量管理科学学派,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主要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然而正式的成立于1939年由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运筹学小组。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威廉兰彻斯特、希尔、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霍勒斯卡文森。美国的伯法是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代表著作有现代生产管理。这个学派认为管理工作是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分析的,他们反对凭经验、凭直觉、凭主观判断来进行管理,主张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或最优的方案,以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7、管理科学学派8、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理论的
9、代表人物:此学派早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特里斯特。其代表著作有长壁采煤法的某些社会学的和心理学的意义、社会技术系统的特性等。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的主要理论有:要解决管理问题,只分析社会协作系统是不够的,还必须分析研究技术系统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个人的心理影响。管理的绩效,以至组织的绩效,不仅取决于人们的行为态度及其相互影响,而且也取决于人们工作所处的技术环境。9、系统学派系统理论学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它是在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系统理论为理解和综合各种专门领域的知识提供了基础。他们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10、两人的代表作是合著的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方法(1973年出版)。系统管理理论是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10、经理角色学派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是最具原创性的管理大师,对管理领域常提出打破传统及偶像迷信的独到见解,是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著作管理工作的性质、组织的结构、组织内外的权力斗争、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这个学派着重研究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和管理任务。11、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是继系统理论之后,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另一个试图综合各个管理学派的理论。可
11、划归权变学派的管理学家及其理论观点很多,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莫尔斯和洛什的“超Y理论”;罗伯特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菲德勒的领导方式权变理论以及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等。美国尼布拉加斯大学教授卢桑斯也是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是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权变理论具有整体化优势,集中融合了各个不同学派的观点,强调应在不同的环境下提出不同的管理对策和措施,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这种强调随机应变,主张灵活运用各学派学说的观点,为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管理理论之霍桑试验和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会计学 孙杏芝)梅奥(George Elton Myao)梅奥(George Elt
12、on Myao,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美国行为科学家,任美国哈佛大学工业心理学教授,是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代表著作有组织中的人和管理和士气。一、霍桑试验 从1924年到1932年,梅奥和一批有从事管理实际经验的经理及理论工作者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考察和实验,其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著名的霍桑试验是梅奥负责在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真正揭开了作为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霍桑试验(四个阶段)(1)工作场所照明实验()工作场所照明实验(1924.
13、11-1927.04)实验目的:通过改变照明度来观察环境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明显影响。(2)继电器装配室实验()继电器装配室实验(1927.04-1929.06)实验目的:查明福利待遇(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施的改变、休息时间的增减等)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实验结果: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原因也说不清楚。原因分析:1、参加实验的光荣感(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3)大规模访谈实验()大规模访谈实验(1928-1931)实验目的:想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
14、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做出回答。实验结果:通过延长访谈时间,多听少说,工人产量大幅提高,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因分析: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1931-1932)实验目的:通过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实验结果: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的报告产量。原因分析: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的利诱。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非
15、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霍桑试验的结论(1)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没有直接关系;(2)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3)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总结: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对这种“传统假设与所观察到的行为之间神秘的不相符合”,梅奥做出了如下解释:(1)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参加实验的工人意识到自己“被注意”,
16、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因而怀有归属感,这种意识助长了工人的整体观念、有所作为的观念和完成任务的观念,而这些是他在以往的工作中不曾得到的,正式这种人的因素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在决定工人工作效率的因素中,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和安全感较之奖励性工资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二、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1)工人是)工人是“社会人社会人”而不是而不是“经济人经济人”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资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在非正式团体中,人们形成共同的感情
17、,进而构成一个体系。在该组织中,以感情逻辑为其行动标准,这是出于某种感情而采取行动的一种逻辑。作为管理者的一方,要充分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和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搞好平衡。(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系 梅奥认为,职工的满足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生产效率也就越高,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不但要考虑职工的物质需求,还应该考虑职工的精神需求。三、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贡献梅奥人际关系理论克服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管理
18、方法的变革指明了方向,导致了管理上的一系列改革,其中许多措施至今仍是管理者们所遵循的信条。当时出现的管理措施大致归纳为以下六点:(1)强调对管理者和监督者进行教育和训练,以改变他们对工人的态度和监督方式。(2)提倡对下级参与企业的各种决策,以此来改善人群关系,提高职工士气。(3)加强意见沟通,允许职工对作业目标、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提出意见,鼓励上下级之间实行意见交流。(4)建立面谈和调解制度,以消除不满和争端。(5)改变干部的标准,重视管理干部自身的人群关系以及协调人群关系的能力。(6)重视、利用和倡导各种非正式组织。四、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局限性(1)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
19、,组织内人群行为强烈地受到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可是实践证明,非正式组织并非经常地对每个人的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经常起作用的仍然是正式组织。(2)过分的强调感情的作用,似乎职工的行动主要受感情和关系的支配 事实上,关系好不一定士气高,更不一定生产效率高。(3)过分否定经济报酬、工作条件、外部监督、作业标准的影响 事实上,这些因素在人们的行为中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理论之孔茨的管理过程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 姜亚芳)管理过程学派一、一、学派综述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这一学派的特点是把管理学说同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就是同管理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过程联系起来,因此,称为“管理过程学
20、派”。管理过程学派的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他们认为,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这一理论是在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法约尔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后来经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人的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学丛林中的一个主流学派。二、孔茨及其著作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管理过程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从1941年始陆续出版了二十几本书和发表了八九十篇论文:1941年,企业的政府控制1956年,私人企业的公共控制(与加勃合著)1960年,他对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各种学派加以分类,发表管理理论丛林论
21、文,概括出六个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1978年,经营的实践入门(与福尔默合著)1980年,孔茨又撰文再论管理理论丛林,把流行的管理理论学派划分为十一大学派,并分析了学派林立的原因哈罗德孔茨 管理学是孔茨与奥唐奈合著的一部著名管理学著作。这部著作是西方企业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作之一。1955 年初版时原名为管理原理,1980年第7版时改书名为管理书,由美国麦格罗-希尔科加库沙出版公司出版。这部著作奠定了孔茨作为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学术地位,从而在西方管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主流思想及贡献 孔茨继承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并使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孔茨把管理揭示为通过别人
22、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至于管理的各项职能,应划分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五项。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一起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控制。管理职能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者管理职能,但侧重点则因管理的级别不同而不同。管理应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另外,1961年12月,孔茨的论文管理理论丛林将管理理论分为六个学派。1980年孔茨有发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发展成为11个学派 由此,孔茨又被称为“穿梭在管理丛林中的游侠”。四、理论存在的缺陷 1、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通用性有限,对静态的、稳定的生产环境
23、较为合适,而对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难以应用。2、管理被看成一些静态的不含人的性的程序,忽略了管理中人的因素。3、在管理者日常管理中,一定是先有了目标和组织,然后进行管理,而不是先有一套典型的职能,能够到处运用到不同的组织中去。管理理论之权变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王小丽)王小丽)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在美国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权变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权变管理就是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来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
24、式。有的管理学者还把权变学派称为因地制宜理论或权变管理,即权宜管理和应变管理的合称。权变理论以系统观点为理论依据,从系统观点来考虑问题。以往的理论有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二是以往的管理理论大都带有普遍真理的色彩,追求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和最合理的原则、最优化的模式,但真正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时,却常常显得无能为力,而权变理论的出现意味着管理理论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前进了一大步。权变理论概述权变理论概述理论来源和基础理论来源和基础经验主义学派超Y理论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伯恩斯斯托克 革新的管理、机械式和有机式的系统钱德勒 战略与结构
25、琼伍德沃德 工业组织:理论与实践劳伦斯、洛希 组织和环境卢桑斯 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 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弗莱德E菲德勒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领导方式与有效管理研究内容:计划制定的权变,权变理论的组织论,权变理论的控制论,结合不同的环境和条件采用不同的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技术弗雷德弗雷德卢桑斯卢桑斯 弗雷德弗雷德卢桑斯(卢桑斯(Fred Luthans)是美国尼勃拉斯加大学教授,1973年 发表了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一文,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系统介绍了权变管理理论,提出了权变理论可以统一各种管理理论的观点。卢桑斯是权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主要观点:1
26、.权变理论把管理和环境妥善地联系起来,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2.权变管理理论就是考虑到有关环境的变数同相应的管理现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能有效地达到目标。3.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卢桑斯在论述权变学说时指出,如果从“Contingency”的字面意义来理解,很可能把权变管理看成一种紊乱的、非科学的、凭感官判断的学说。实际恰恰相反他认为,权变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数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权变管理就是考虑到有关的环境变数同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能有效达
27、到目标。他把权变关系看做是一种“如果那么”的函数关系,“如果”是自变数,“那么”是因变数。在权变管理中,通常的情况是,环境是自变数,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数。权变管理 如果如果环境变数那那么么 管理变量(过程的、计量的行为的、系统的)1、环境变数: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个方面。、环境变数: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又分一般的和特有的两种。外部环境又分一般的和特有的两种。一般的外部环境是由社会的、技术的、经济的和政治、法律的力量所组成。它们对正式组织系统的影响一般不是直接的,但却是巨大的。特有的外部环境包括供应者顾客。竞争者。他们也在正式组织系统的外面;却直接影响它。内部环境基
28、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它的各变数间,以及它与外部环境各变数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主要的内部变数包括组织结构、决策、交流和控制过程,以及工艺的组织状态。2、管理变数:主要是指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系统学说、管理变数:主要是指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系统学说等所主张的管理观念和技术。其主要内容如下:等所主张的管理观念和技术。其主要内容如下:过程的管理变数有计划、组织指挥、交流和控制;计量的管理变数有基本的计量方法、决策模式运筹学;行为的管理变数有学习、行为的改变、动机的形成、集体动态、组织行为;系统的管理变数有普通系统理论、系统设计和分析、信息管理系统
29、 3、权变关系:是独立的环境变数同从属的管理变数间的函数关系。、权变关系:是独立的环境变数同从属的管理变数间的函数关系。它是权变管理的核心,这正是权变学说不同于其他学说的地方,但是,它是权变管理的核心,这正是权变学说不同于其他学说的地方,但是,确定权变关系是很复杂的。确定权变关系是很复杂的。权变理论的理论贡献权变理论的理论贡献 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将管理理论有效地指导管理实践,它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成功架起了一座桥梁。它反对不顾具体的外部环境而一味追求最好的管理方法和寻求万能模式的教条主义,强调要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领导模式及其他管理技术等。权变理论的出现意味着管理理论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前进了一大步。该学派出现时,受到西方一些管理学者的高度评价,认为它比其他管理理论有更大的前途,是解决在环境动荡不定情况下进行管理的一种好方法,能使管理走出管理理论的丛林。权变理论的局限性权变理论的局限性 权变理论的出现,对于管理理论有某些新的发展和补充。主要表现它比其他一些学派与管理实践的联系更具体一些,与客观现实更接近些。但是权变理论在方法论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主要问题是仅仅限于考察各种具体的条件和情况,而没有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来进行概括;过度强调特殊性,否认普遍性;强调个性,否认共性。这样研究不可避免地滑到经验主义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