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社区管理和患者的居家护理讲课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传染病的社区管理和患者的居家护理讲课教案.ppt(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常常见传见传染病的社区管理和患者的染病的社区管理和患者的居家居家护护理理n(一)病原体n 结核杆菌,亦称抗酸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阴湿处可生存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下暴晒2h或煮沸1min能杀灭。n(二)流行病学n 1.传染源n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是随着痰液排出体外而播散,因此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n2.传播途径n 肺结核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其传播途径有以下三种方式。n (1)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是肺结核的主要传播方式。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或高声说笑时喷出的带菌飞沫而感染。直径小于10m的痰滴可进入肺泡腔,或者因其重量轻而漂浮于空气中较长时间,在
2、室内通风不良环境中的带菌飞沫,亦可能被吸入引起感染。n(2)尘埃传播 肺结核也可以通过尘埃传播,但较少见。由于带菌痰滴飘落于地面或其他物品上,干燥后随尘埃被人吸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n (3)消化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也是肺结核的次要传播途径。如饮用消毒不彻底的感染牛型结核菌的牛奶,通过与患者共用餐具或食用带菌食物等引起的感染都属于消化道传播。n3.人群易感性n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对肺结核而言,属于普遍易感,尤其是生活贫困、营养不良、居住环境简陋拥挤等社会条件较差的人,以及慢性病患者。n(三)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n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咳血、发热、胸痛、疲乏
3、、体重减轻、夜间盗汗等。n 肺结核的主要诊断方法有痰结核菌检查(痰涂片检查、痰结核菌培养)、胸部X线检查、肺结核病免疫学诊断(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n肺结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n(1)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该疗法是现代结核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对控制结核病起决定性作用。合理的化疗可使病灶内细菌消灭,使患者最终痊愈。化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n(2)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n(3)休息和营养疗法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是肺结核患者的辅助疗法n(四)社区管理n 1.控制传染源n 控制传染源是预防结核病传播的最主要措施,而早期发
4、现患者和彻底治疗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因此,应建立健全社区预防体系,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及教育,提高人群对结核病的认识,使人群了解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及消毒、隔离的重要性。通过定期健康体检(肺部检查),争取在患病早期发现患者并进行规范系统的治疗。同时,实施报告、登记制度、进行规范系统的管理。n(1)对患者的管理 患者应单独居住一室,痰涂片阳性者需住院治疗,实施呼吸道隔离,保持居室通风良好,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念对他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以防飞沫传染。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可用双层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放入污物袋中进行焚烧处理。谈也必须经灭菌处理,例如,在痰液
5、中加入等量0.5%-1.0%min后弃去。n应分餐,餐具煮沸消毒或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同桌共餐时使用公筷。患者接触物(如被褥、书籍等)可直接在阳光下暴晒6h以上。患者外出时应戴口罩。n(2)对患者家属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增强防护意识,提高机体抵抗力;接触患者时戴口罩;对其进行x线检查及痰培养。n2.切断传播途径 n 加强个人及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要对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家庭消毒隔离方法,尤其重视痰液的处理。n3.保护易感人群n(1)接种卡介苗 给未受过结核菌感染的新生儿、儿童、青少年接种卡介苗,使人体产生结核菌的获得性免疫力,避免
6、感染后再发病或减轻发病病情的严重程度。n(2)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主要应用于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易发病的高危人群,如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糖尿病、HIV感染者等。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n(3)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合理营养,避免劳累,生活有规律。n(4)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居室清洁,通风换气。n(五)患者的居家护理n1.家庭消毒n肺结核治疗时间长,恢复慢,绝大多数患者急性期过后均需要在家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消毒工作,直接关系到肺结核患者及其家人的安全。n(1)居室消毒 排菌期间患者应单独居住。居室每日开窗通风是最简单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
7、,一般早晚各开窗通风1h,有条件时每天对居室用化学消毒液如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也可用食醋煮沸熏蒸消毒或用艾叶燃烧熏蒸消毒。消毒时室内人员必须离开房间,消毒后开窗通风半小时后再进入。n痰具消毒 肺结核患者绝对不能随地吐痰。痰最好吐在带盖的玻璃杯内。这样,一方面可以观察痰的颜色和量,另一方面可防止痰液中的结核菌随时向空气中播散。应急情况下把痰吐在纸上,并连同擦拭口鼻分泌物的纸张烧掉,不要随便乱扔。有条件的在痰杯内加2%的煤酚皂溶液,每日消毒1次n(2),无条件的将痰液煮沸15-20min后倒弃。痰杯用流水冲净,煮沸消毒20min,或者用含1000mg/L有效溴或有效氯的消毒溶液中浸泡30min。
8、一次性痰杯用后可焚烧处理。n餐具消毒 患者的餐具应该专人专用,定位单独放置。用过的餐具在开水中煮沸20min后晾干,剩余食物煮沸20min后倒弃。n(3)每天将洗漱用品在含有1000mg/L有效溴或有有效氯的消毒溶液中浸泡30min并冲洗晾干备用。n用物消毒 患者的被褥要经常在日光下暴晒消毒,一般每次直接日光暴晒6h才能达到消毒效果。小的物品如棉质床单、枕巾、衣服等可煮沸10-20min,或者用0.5%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0.5-1h。化纤织物只能用消毒液浸n(4)泡消毒。家具、陈设品、墙壁和地面可用含氯消毒液或碘伏溶液,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擦拭消毒。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
9、、便池等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再用洁净氺擦拭干净。n人员消毒 家属直接接触排菌患者时应戴口罩,护理患者及时认真洗手消毒,必须用流动的皂液水或碘伏溶液洗净双手。n(5)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每次接触患者后用食醋擦拭消毒双手。n 2.饮食n 患者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注意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类。饮食要有规律,不能偏食,以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患者应戒烟忌酒。n 3.复查n 坚持定期复查。n二、病毒性肝炎n 1.传染源n(1)甲型肝炎 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甲型肝炎的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甲型肝炎病毒(HIV)的量最多,传染性最强。n(2)乙型肝炎 急、慢性患者
10、和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的传染源,其中以慢者和病毒携带者最为重要。n2.传播途径n(1)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粪便污染饮用水、食物、蔬菜、玩具等可引起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可致爆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n(2)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途径。一是血液传播,如通过输血、血制品、药物注射等针刺方式传播。二是母婴传播,经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方式所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为母婴传播。三是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排出,因此性接触、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密切接触也是重要传播途径。n另外,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接触传播也应引起
11、重视。n 在临床与流行病学上,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相似,传播途径均为粪-口传播。丙型肝炎、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相似,传播途径均为血液传播。n3.人群易感性n(1)甲型肝炎 抗HAV阴性者,人类对HAV普遍易感。患者患病后可产生持久免疫。n(2)乙型肝炎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总感染率较高,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时期。n(二)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n 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食欲减退、肌肉疼痛、恶心呕吐、大便颜色变浅。查体可发现肝、脾、淋巴结增大。n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症、体征,以及抗原、抗体测定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确诊。必要时可以做肝穿刺病理检查。n 病毒性肝炎目前还
12、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方法,一般采用综合疗法,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根据不同病情辅以适当的药物,同时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和损害肝脏的药物。n(三)社区管理n 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都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可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复制活跃者应注意隔离并给予抗病毒治疗。感染者不能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不能献血。n1.管理传染源n(1)对甲型、戊型肝炎患者的管理 患者需要按照肠道传染病隔离至发病后3周。儿童密切接触者需要进行医学观察45dn(2)对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患者的管理 急性肝炎患者及处于活动期的慢性肝炎患者应隔离治疗。非活
13、动期的慢性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n并确诊有病毒复制的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传播他人。对从事食品、饮食、自来水管理及托幼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可疑患者,应立即调换工作岗位。对鲜血人员进行严格筛选,不合格者不能献血。n2.切断传播途径n(1)甲型、戊型肝炎 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工作。个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实行分餐,餐具严格消毒。n(2)乙型、丙型、丁型肝炎 重点在于防止通过学业及体液的传染。加强血制品的管理,医疗器械及污染物品要严格进行消毒,注射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食具等个人用品要专用。要加强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工作。n3.保护易感人群n 广泛开展病
14、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提高人群对传染性疾病的防范意识和能力,积极推广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n1)甲型肝炎n(1)主动免疫 在甲型肝炎流行期间,乙肝人群注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其保护率可达到65.5%。n (2)被动免疫 对甲型肝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注射入血丙种球蛋白,或者注射人体胎盘丙种球蛋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预防或减少临床病例的发生,注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不得迟于接触后7-10d,免疫效果可维持35d。n2)乙型肝炎n (1)主动免疫 接种乙肝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最关键措施,易感者均可接种。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接种按当月、1个月、6个月免疫接种程序注射3针,每次5
15、g(基因工程疫苗),起保护率约为85%,高危人群可适当加大剂量。免疫效果可维持5-8年。n(2)被动免疫 乙型肝炎特异免疫球蛋白(HBIG)主要用于母婴传播的阻断,HBsAg阳性孕妇在怀孕后期,即在怀孕的第7、8、9个月时,分别注射HBIG200U,其新生儿出生12h内注射HBIG200U,同时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使用,可提高保护率至95%。HBIG亦可用于已暴露于HBV的易感者,应及早注射,保护期约为3个月。n(四)患者居家护理n (1)家庭消毒 肝炎病毒对含氯消毒液敏感,含氯消毒液可用于患者餐具、排泄物等的消毒。家庭成员之间不要混用餐具、牙刷、剃须刀等物品。n (2)劳逸结合 患者在急性期应
16、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之后可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准。n(3)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高糖类、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增加全天摄入量。患者不宜饮酒,不宜喝含酒精的饮料。n (4)定期复诊 督促患者按时到医院复诊。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损害肝功能。n三、流行性感冒n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不同于预后良好地普通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流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呼吸到外的多种疾病。n(一)病原体n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可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亦变异,常导致局部流行,甚至大流行。n(
17、二)流行病学n (1)传染源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开始即可传染他人,发病初期的2-3d传染性最强。隐性感染者也可传播病毒。n (2)传播途径 病毒存在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也可被感染。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容易传播。n(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流感患者病预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同类型的流感不交叉免疫,因此人在一生中会反复患流感。此外,流感病毒的经常变异也是造成缺少应对流感有效措施的重要原因。n(三)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n 潜伏期1-3d,发作时骤起畏寒高热、乏力、头痛、咽痛、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疲乏、食欲不振、鼻塞、
18、流涕、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些患者全身及呼吸道症状较轻、热度不高、病程较短、呈轻型流感表现,也有患者呈流感病毒性肺炎表现,病程中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咳嗽、胸痛激烈,n咯块状淡灰色黏痰。X线可见两肺弥漫性结节状阴影,痰中易分离到病毒,抗生素治疗无效,重症可并发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n 临床上需要结合流行病史、临床症状以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确诊。需与普通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区别。n 流感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预防并发感染,对于全身酸痛、高热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抗病毒药物在发病初期有一定疗效。n(四)社区管理n 1.控制传染源n 发现流感患者应及时隔离,当社区内流感患者有增多趋势时,应立即向上级卫
19、生部门报告。n 2.切断传播途径n (1)在流感流行期间,不要在社区内组织大型聚会,以免病毒传播。n2)公共场所、室内加强通风换气,用适当浓度的漂白粉、过氧乙酸喷洒,或者用过氧乙酸、食醋熏蒸消毒。患者的食具、衣物、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暴晒2h。n 3.保护易感人群n (1)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老年人、儿童要多做户外活动,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n(2)对老年人。儿童、青少年、教师、医务工作者及社会服务人员用流感疫苗进行预防接种。n(五)患者居家护理(1)休息 患者应该卧床休息,房间注意通风,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受凉。n (2)饮食 适宜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
20、生素,鼓励患者多喝水。注意口腔卫生,做到食后清水漱口。n(3)药物护理 根据医嘱,对症抗病毒、抗感染治疗。高热者先退热。咳嗽、咳痰者吃止咳化痰药,合并细菌感染者用抗生素治疗。n (4)注意观察 要特别注意观察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高热不退、惊厥、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四肢冰凉等症状,立即到医院就诊。对原有心脏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还要注意原有疾病是否加重。n四、细菌性痢疾n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经粪-口传染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多发,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为主要特征。n1.病原体n 痢疾杆菌,属于格兰阴性菌,最适宜温度为37C,在水果、蔬菜及腌菜中能
21、生存10d左右,在牛奶中能生存24d。在阴暗潮湿及冰冻条件下生存数周。阳光直射有杀灭作用,60C加热10min即死,一般消毒剂能将其杀死。n2.流行病学n (1)传染源 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其中轻型患者、慢性患者及带菌者由于症状轻或无症状,不易被发现,故在流行病学上意义更大。n (2)传播途径 菌痢通过粪-口传播,痢疾杆菌从粪便中排除后,可直接或间接(通过苍蝇)污染食物、饮水、食具、日常生活用具和手等,再经口传染给健康人。n(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感冒,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在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的情况下易于流行。该病没有特异性的免疫接种,患病后免疫力维持短暂,因此,易重复感染或复发。
22、n3.临床表现 n(1)普通型菌痢(典型)发病急。发热、腹泻,一日可达数十次,n伴有腹痛,左下腹压痛、脓血便,重者可脱水休克。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n(2)轻型菌痢(非典型)发热、腹泻、腹痛均较轻,大便每日数次,粘液稀便。n(3)中毒性菌痢 中毒性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发病急,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甚至昏迷,迅速发生呼吸、循环衰竭,但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不明显。n(4)慢性菌痢 慢性菌痢多因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彻底所致,细菌耐药,患者身体虚弱,病程超过2个月。中毒症状轻,食欲低下,大便粘液增多,身体逐渐显瘦,预后不好。n4.诊断n 夏、秋季节有腹痛、
23、腹泻及脓血便者应考虑细菌性痢疾的可能。大便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有助于确诊。怀疑为中毒性痢疾的患儿应尽早用肛拭子或以盐水灌肠取标本做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n5.治疗n 普通型和中毒型痢疾采用对症治疗和抗菌治疗。n6.社区管理n 1)控制传染源-n 早期隔离治疗。消毒粪便。从事餐饮、托幼机构和来自自来水厂的工作人员应定期粪检,发现带菌者应立即将其调离岗位并进行治疗。在未治愈前不得从事炊事、饮食、保育和给水工作,以防疫情扩散。n 2)切断传播途径n (1)患者的食具、用具要单独使用,并按肠道传染病的要求消毒,要有专用便盆。n2)注意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工作结束洗手、外出归家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喝
24、开水,不喝生水,牢牢把住“病从口入”关。n (3)患者的粪便处理:痢疾患者的粪便要排在便盆内,要用药物消毒,可用20%的漂白粉乳剂(水100ml、漂白粉20g)或10%的优氯净或10%的来苏水或10%的石碳酸水消毒;药液要比粪便多1倍,用棍将粪、药搅拌混合均匀,n放置2H后再倒掉;便盆及搅拌棍要用同样的消毒液浸泡、刷洗;被患者粪便污染了的卫生纸也要烧掉,污染了的布、内裤要用0.3%-0.5%的优氯浸泡15min再洗涤。n(4)做好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好水源,管理好粪便,消灭苍蝇。n3)保护易感人群n 菌痢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口服痢疾减毒活疫苗,保护率可达85%-100%,免疫期维持6-12个月。n
25、7.患者居家护理n(1)休息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随着病情的缓解,可逐步增加活动量n(2)合理饮食 因回肠末端有病理损害,饮食不当,易发生肠出血、穿孔n等严重并发症。应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调整饮食。发热期,患者食欲减退,可予以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增加水的摄入量;病程2-3周时,肠壁形成溃疡,应予以少渣饮食,少量多餐,当患者腹胀、腹泻时,应尽量进食少糖、少脂肪类,少吃或不吃牛奶等胀气食物。疾病恢复期,肠壁未完全愈合,应忌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n3)用药护理 遵医嘱正确用药,全程,足量(即在症状消失后再服3d)。不要刚停止腹泻就停止服药,这样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转为慢性痢疾。n(4)肛门护理 由于大便次数增多,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肛门受多次排便的刺激,皮肤容易溃破,每次便后,应用软卫生纸轻擦后用温水清洗,涂上凡士林油膏或抗生素油膏。n(5)家庭消毒 患者的用具和食具要单独使用,要有专用便盆,粪便及便盆要进行消毒。要使用避污纸,避免手传播病菌。患者和照顾者必须做到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患者自己或家属处理完大便后,必须用消毒水(如5%的优氯净)泡手2min,然后用流动水将药液冲洗干净。社区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