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1(可编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1(可编辑.ppt(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1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2.体味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战争意味着城市毁灭,战争着意味田园荒芜,战争意味着百姓无家可归,战争意味着人民妻离子散一代诗圣杜甫对战争的罪恶有深切的体会,在唐王朝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中,诗人杜甫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创作出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 1.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读音、把握节奏和重音、读出感情。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男女生对读,也可
2、以小组合读,也可以选择一部分读。3.播放录音朗读。听完朗读请学生给故事另取一个题目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1.用原文中的一句诗来概括一下。(有吏夜捉人)2.请以“从“”(字、词、诗句)中,我读出了(官吏、老妇、作者)的。”的方式走进文本,品读诗文。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1.为什么这首诗能够以非常少的语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呢?2.为什么诗人要用“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手法呢?直接写官差是怎样抓人的、怎样逼问的,不是更能反映官差的凶暴、从而更突出老百姓的痛苦吗?诗人又为什么不这样写呢?3.全诗是通过什么展开情节的?你从诗歌中感受到什么?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
3、研细读精研细读1.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复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2.诗人看到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内心是痛苦的,但他毕竟身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认为唐朝统治者平息那场战争是正义的。他既同情百姓又觉得唐朝政府“捉”人没错,可以说作者的心情是极其矛盾的,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战争。3.主要人物:老妪、石壕吏。过对话描写描写展开情节。全诗内容的核心:一家人的悲惨遭遇。在普通的七口之家中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妪夜往。父子、兄弟、祖孙、婆媳,无一不受到残酷战争的迫害。安史之乱
4、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在诗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危亡,诗人的情感煎熬,这一切都是战争“惹得祸”。时至今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还有许多的战争正在继续着。然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带给人们的永远都是灾难!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让我们珍惜和平,让石壕吏的故事不再重演!结构图示结构图示石壕吏有 吏 夜 捉 人 虚实相生 暴 苦杜甫忧国忧民以小见大课时训练课时训练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5、)。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5.为什么夜间出动?主题概括主题概括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无能黑暗的批判。课时训练课时训练答案答案1.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2.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课时训练课时训练答案答案3.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4.“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5.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