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NO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课件NO2.ppt(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 血 液 生 理生理学学习目的了解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和血型的遗传。掌握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生理意义,血细胞的生理功能,输血及交叉配血试验。熟悉血细胞的正常值,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章节概述第一节血 液 概 述第二节血浆第三节血细胞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第一节血 液 概 述一、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混悬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见图2-1和图2-2)。上层淡黄色透明的液体为血浆;中间是一薄层灰白色不透明的物质,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是深红色不透明的红细胞。第一节血 液 概 述一、血液的组成第一节血 液 概 述二、血液的理化特性3 3黏滞度1 14 42 2 颜色
2、 比重 酸碱度第一节血 液 概 述三、血液的功能3 3调节功能1 14 42 2 运输功能 防御免疫功能 生理止血功能第一节血 液 概 述三、血液的功能运输功能:机体各组织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都需通过血液进行运输,以满足细胞代谢活动的需要。第一节血 液 概 述三、血液的功能防御免疫功能:在血液中,与机体防御和免疫功能有关的成分,如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各种免疫抗体和补体系统,可对抗或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参与各种免疫反应。第一节血 液 概 述三、血液的功能调节功能:血液可吸收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并随血液循环输送至皮肤等散热器官散发到外界,从而有利于维
3、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第一节血 液 概 述三、血液的功能生理止血功能: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在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可防止小血管破裂时发生大量出血。第二节血浆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血浆是血细胞的细胞外液,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沟通机体内、外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浆由水和溶解在水中的各种溶质组成,其中溶质包括电解质、血浆蛋白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各种调节作用使血浆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第二节血浆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3 3血浆电解质1 1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血浆蛋白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及其成分4 42 2第二节血浆二、血浆渗透压渗透压(os
4、motic pressure)是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而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方向和量则取决于膜两侧的渗透压差。单位体积溶质颗粒越多,其渗透压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渗透压的单位通常为mOsm或kPa。第二节血浆1.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正常值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00 mmol/L,即300 mOsm/L,相当于770 kPa。在临床或生理实验中使用的各种溶液,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称为等渗溶液;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第二节血浆2.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细胞膜和毛细
5、血管壁是具有不同通透性的半透膜,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可表现出不同的生理作用(见图2-3)。第二节血浆2.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第二节血浆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晶体渗透压是形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主要由NaCl等小分子物质构成。血浆中大部分晶体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而水分子能自由通过。第二节血浆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第二节血浆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构成。其中,白蛋白的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小。白蛋白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第二节血浆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血浆蛋白分子量较大,难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而且血液中血浆蛋白浓度远高于组织间液。因此,血浆胶体
6、渗透压明显高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能够吸引组织间液的水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维持血容量。血浆胶体渗透压对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平衡和维持血浆容量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第三节血细胞血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第三节血细胞1)红细胞的数量细胞(red blood cell,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第三节血细胞2)红细胞的形态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盘状,直径为7.28.4 m,周边最厚处为 2.85 m,中央最薄处约为0.45 m(见图2-5)。第三节血细胞2)红细胞的形态第三节血细胞3)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O2和CO2,并缓冲血液的酸碱度变化。第三节血细胞2.红细
7、胞的生理特性悬浮稳定性Your Text here 渗透脆性可塑变形性第三节血细胞3)红细胞的功能第三节血细胞3)红细胞的功能第三节血细胞3.红细胞的生理功能红细胞的生理功能胞的生理功能第三节血细胞4.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在电镜下,细胞膜可分为三层:内、外两侧各有一层厚度约为2.5 nm的电子致密带,中间夹有一条厚约为2.5 nm的透明带,细胞膜总厚度为7.5 nm左右。第三节血细胞4.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生成部位,生成原料,成熟因子,生成调节 破坏生成破坏红细胞第三节血细胞三、血小板血小板(platelet)是从骨髓内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上脱落下来的碎片,体积小,无细胞核,在血液中呈圆盘形或椭圆形
8、,在体外与物质表面接触时可伸出伪足而变成不规则状。第三节血细胞1.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健康成年人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10 万30 万/mm3)。第三节血细胞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释放释放 黏附黏附 聚集聚集吸附第三节血细胞3.血小板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的生理功能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 参与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简称凝血。1.凝血因子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2.血液凝固过程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1)内源性凝血过程内
9、源性凝血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形成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2)外源性凝血过程外源性凝血的具体过程是:损伤的组织释放出凝血因子(组织凝血激酶),与血浆中的因子、Ca2+共同形成复合物,并激活因子成为因子a。随后的反应与内源性凝血过程完全相同。外源性凝血过程简单,用时短。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2)外源性凝血过程3.抗凝系统 肝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蛋白C系统抗凝血酶4 43 32 21 1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4.血液凝固的加速与延缓在临床工作中,常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外科手术常用温热的盐水纱布等进行压迫
10、止血就是利用了纱布是异物,可以激活因子和适当加温使酶促反应加速而加快凝血过程的原理。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二、纤维蛋白溶解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损伤后所形成的止血栓在完成止血使命后将逐步溶解,从而保证血管通畅,血液循环正常,也有利于受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止血栓的溶解主要依赖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2)纤维蛋白的降解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2.抗纤维蛋白溶解血浆中存在许多对抗纤维蛋白溶解的物质,统称为纤溶抑制物。纤溶抑制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称为抗活化素;另一类抑制纤溶酶的活性,称为抗纤溶酶。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第五节
11、血量、血型与输血一、血量人体内血浆和血细胞量的总和,即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blood volume)。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一、血型 ABO血型系统 血型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Rh血型系统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1)ABO血型的分型依据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2)ABO血型的遗传ABO血型系统中控制A、B、O凝集原生成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的复等位基因同一位点上,一对染色体上只可能出现上述三个基因中的两个。A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而O基因是隐形基因,如来自父亲的是A基因,来自母亲的是O基因,则此人的遗传型为AO,表现为A,即A型。O型血的人必须是两个染色体都是O基因。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3)ABO血
12、型抗体ABO血型抗体(凝集素)属于天然抗体,有抗A和抗B两种,在个体出生半年后逐渐出现在血液中。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3.Rh血型系统红细胞膜上含有多种Rh抗原,与临床关系密切的有D、E、C、c、e五种抗原,其中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凡红细胞膜上含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无D抗原者称为Rh阴性。因此,在Rh阴性率较高的民族地区,对Rh血型须加以重视。Rh血型系统的分型Rh血型系统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3.Rh血型系统临床上给患者重复输血时,即使输同一供血者的血液,也应重新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避免由Rh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意外。Rh血型系统的特点及临床意义Rh血型系统三、输血做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前必须鉴定血型同型血输血 输血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