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活动的构成.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742447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21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活动的构成.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学活动的构成.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活动的构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活动的构成.ppt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文学和世界v(一)世界的含义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思想情感超验世界第1页/共25页一、文学和世界(二)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艺术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古希腊两位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希奥斯比赛的故事。中国古代“画蛇添足”的故事。第2页/共25页一、世界v(三)艺术模仿论(反映论、再现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立论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立论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v中西模仿论传统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柏拉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达达芬奇、芬奇、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别别林斯基、林斯基、奥尔巴赫奥尔巴赫班固班固、刘勰、刘勰、荆浩荆

2、浩、叶燮叶燮、白居易、王夫之、白居易、王夫之 第3页/共25页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柏拉图:模仿的模仿模仿的模仿v宇宙间的三类事物理式理式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艺术艺术v艺术与理念世界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柏拉图柏拉图 Plato 公元前公元前427427公元前公元前347347 第4页/共25页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亚里士多德:诗比历史更真实诗比历史更真实v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v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生的事

3、,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诗学诗学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Aristotle 公元前公元前384384公元前公元前322322 第5页/共25页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莎士比亚: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自然照一面镜子演戏的目的,从前也好,现在也好,都是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演戏的目的,从前也好,现在也好,都是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第6页/共25页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4、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德)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Erich Auerbach)一个(一个(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匀,各部分连接紧密,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匀,各部分连接紧密,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一目了然,在历史发展和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另一个一目了然,在历史发展和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另一个(圣经圣经)是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离破)是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离破碎,未完整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含义碎,未完整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的要求、历史观念的形成及模糊,需

5、要诠释,世界历史的要求、历史观念的形成及问题的深化。问题的深化。论模仿:西方文学中所再现的现实论模仿:西方文学中所再现的现实第7页/共25页v汉书艺文志v自自孝孝武武立立乐乐府府而而采采歌歌谣谣,于于是是有有代代、赵赵之之讴讴,秦秦、楚楚之之讽讽。皆皆感感于于哀哀乐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艺术模仿论之中国传统艺术模仿论之中国传统第8页/共25页荆浩五代大画家荆浩说: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叶燮叶燮原诗原诗中说:中说:“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艺术模仿论之中

6、国传统艺术模仿论之中国传统第9页/共25页二、文学与作者v(一)艺术表现论v在文学活动中,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受和感情,并试图以此唤在文学活动中,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受和感情,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第10页/共25页(二)中国文论的表现说1 1、先秦两汉的“言志”说尚书尚书:“诗言志诗言志”毛诗序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第11页/共25页(二)中国文论的表现说2、六朝的“缘情”说文赋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而绮靡。”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情者,文之经。情者,文之经。”诗品诗品:“

7、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第12页/共25页(二)中国文论的表现说3 3、唐宋的“不平则鸣”说韩愈韩愈送孟东野序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亦然,人之于言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其皆有弗平者乎!”陆游陆游淡斋居士诗序淡斋居士诗序:“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诗,不然无诗矣。”第13页/共25页(三)西方文论的表现说1 1、亚里士

8、多德的“音调感和节奏感”诗学:诗的起源有两个出于人类的天性原因,一是出自模仿的诗的起源有两个出于人类的天性原因,一是出自模仿的本能;二是同样本能;二是同样“出于我们天性出于我们天性”的的“音调感和节奏感音调感和节奏感”。2 2、席勒的“精力过剩”说4 4、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3 3、弗洛伊德的白日梦理论第14页/共25页(四)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

9、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第15页/共25页(五)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v日常表现是率性而为。v文学表现要经过深思熟虑v唐代苦吟诗人贾岛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贾岛第16页/共25页三、文学与作品(一)传统文学观念,将文学语言工具化。1、传统文学观念对文学语言的重视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陆机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文赋

10、)亚里士多德:“仅仅知道我们应该说什么还不够,还必须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这样会大大有助于演说取得应有的效果。”(修辞学)第17页/共25页三、文学与作品2、传统文学观念对文学语言的要求:易经:“修辞以立诚修辞以立诚。”孔子:“辞,达而已矣辞,达而已矣。”亚里士多德把“明晰”、“准确”视为优良文体的基础。(修辞学)但丁提倡“优美、清楚、完整、流畅”的意大利俗语。(论俗语)第18页/共25页三、文学与作品(二)现代文学观念,将文学语言独立化。什克洛夫斯基:“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兰塞姆创

11、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结构主义注重叙事文学结构和叙事话语的研究。第19页/共25页四、文学与读者v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诗无达诂”“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第20页/共25页四、文学与读者(一)传统的文学观念,注重读者的存在,但往往置于被动的地位。1 1、强调文学对读者的陶冶、影响和教化作用。毛诗序:“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12、,移风俗。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2 2、强调读者如何把握作品内容及思想情感。孟子:“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3)注重文学对读者的接受效果贺拉斯:“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第21页/共25页四、文学与读者(二)现代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1、只有读者,才使作品获得了生命。尧斯:“只有阅读活动才能将作品从死的语言材料中拯救出来并赋只有阅读活动才能将作品从死的语言材料中拯救出来并赋予它现实的生命。予它现实的生命。”2、阅读

13、活动是读者的再创造活动。3、读者影响作家的创作。伊塞尔:“隐含的读者”。第22页/共25页五、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1 1、四要素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没有世界,文学活动就不会存在。没有作者,就没有作品,就没有文学接受和消费。没有作品,作者也就不成其为作者。没有读者,作家的文学创造就失去了意义。第23页/共25页五、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2 2、四要素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世界客观基础作家创作主体作品中介环节读者接受主体在整个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在整个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对象化,另一方面又是对象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一方面是主体对象化,另一方面又是对象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交互运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特有的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交互运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第24页/共2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5页/共2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