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7735472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 一、基础知识(25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7分) 怒而飞()志怪者也() 子固非鱼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虽有嘉肴()选贤与能() 女有归()教学相长() 不独亲其亲()一食或尽粟一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执策而临之() 长夜沾湿何由彻()系向牛头充炭直() 2下面句中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弗食,不知其旨也 C其此之谓乎D弗学,不知其善也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虽有嘉肴(即使)B不知其善也(代指“道理”) C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

2、)D然后能自强也(句末语气词)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大道之行也(大道理)B选贤与能(同“举”) C讲信修睦(培养)D是谓大同(指理想社会) 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盗窃乱贼而不作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故外户而不闭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是谓大同是鱼之乐也 D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也 6下列各句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2分) A策之不以其道B不足为外人道也 C虽有至道D说不清,道不明 7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8下

3、列对卖炭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9指出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

4、踏里裂。()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二、文言文阅读(50分) (一)(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2)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3)策之不以其道() 11用“/”为下面的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2第段中用“_” 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千里马的最终遭遇;第段画横线部分刻画了“食马者”_的形象特点。(2分) 13全文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 _ _ (二)(9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

6、句子。(2分)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 15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写在下面,并解释。(4分) (1)_同_解释:_ (2)_同_解释:_ 16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的?简单地描述一下。50字左右。(3分) _ _ _ _ _ (三)(13分) 【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

7、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人不学,不知道()(2)弗食,不知其旨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 _ (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_ _ 19【甲】、【乙】、【丙】论述的重点各有侧重,请概括各段论述的重点。(3分) 【甲】_ 【乙】_ 【丙】_ 20举例说明选文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4分) (1)_ _ (2)_ _ (四)曾子易箦(10分) 曾子寝疾,病

8、。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选自礼记.檀弓上) 【注释】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箦(z):床席。寝疾:卧病在床。乐正子春:乐正,公室乐官。子春,曾参的弟子。曾元、曾申:曾参的儿子。隅:墙角。睆(hun):光滑。大夫之箦:古代社会

9、等级森严,不同等级的人所用的器物、车马、衣饰,所居的建筑物都有不同的形制、装饰、色彩、质料。若有违反,即是违背了礼。大夫之箦,是大夫这一等级才能享用的竹席。曾参不是大夫,是不能用的。季孙:鲁国大夫,当时执掌国政。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童子隅坐而执烛()(2)我未之能易也()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吾何求哉? _ (2)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_ 23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0字以内)(2分) _ 24根据原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请敬易之”一句中的“请”“敬”都是敬辞,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B“反席未安而没”一句中的“没”是“

10、去世”的意思。 C本文反映了曾子对礼法制度的重视和认真。 D全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曾子的形象,真切生动,栩栩如生。 (五)(8分) 蚹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注释】卬(ng):高举着头。踬(zh)

11、仆:跌倒。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人或怜之()(2)苟能行() (3)又不艾()(4)亦以病矣() 2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厚其室B为去其负 C日思高其位D大其禄 27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 _ _ 三、作文(25分) 28【漫画评论】这幅漫画的创作是从哪则熟语中获得启发的?它批评了现实中的什么现象?请你对这种现象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评论字数在40字左右。(5分) _ _ _ _ _ 29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 请以“渴望得到_”为

12、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字数不得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20分)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测试 一、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记载本来迁徙虽然同“举”,选举女子出嫁促进以为亲吃完犹,尚且面对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同“值”,价钱2.C3.A4.A5.C6.BD7.D8.D9.(1)对偶(2)夸张(3)比喻 (4)借代 二、(一)10.(1)同“饲”,喂(2)等同,一样(3)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1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愚妄无知 13.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

13、表示强烈愤慨。 (二)14.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15.(1)“与”“举”推举(2)“矜”“鳏”老而无妻16.开放性试题,不作统一答案。 (三)17.(1)明白道理(2)味美18.(1)因此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2)善于学习的人,(教他的)老师(通常)比较安闲,但(取得的)效果是双倍的,(而这些成果)又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19.教学为先。教学相长。进学之道。20.(1)比喻论证: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2)对比论证: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甲文

14、参考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设国家,领导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 【丙文参考译文】善于学习的人,(教他的)老师(通常)比较安闲,但(取得的)效果是双倍的,(而这些成果)又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教他的)老师(通常)比较费力,但(取得的)效果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下手,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

15、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四)21.(1)拿着(2)更换22.(1)我还要求什么呢?(2)我能够坚守正礼而死,这就足够了。23曾子临终前不顾病危把大夫用的席子撤换了下来。24.D 【参考译文】曾子卧病在床,病情危急。乐正子春坐在床边,曾元、曾申坐在脚边,童仆手拿蜡烛坐在角落。童仆说:“华美而光滑,(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吧?”子春说:“住口!”曾子听见这话,惊惧地说:“啊!”(童仆又)说:“华美而光滑,(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吧?”曾子说:“是的。那是季孙赐(给我)的,我没有把它换下。曾元,(扶我)起来换竹席!”曾元说:“您的病非常严重了,经不起挪动,希望能等到天明,再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曾子说:“你爱我(的程度)不如他(指童仆)。君子爱人按照道德标准,小人爱人以无原则迁就。我还要求什么呢?我能够坚守正礼而死,这就足够了。”(大家)扶起(他的身体)然后更换竹席,(他)回到席子上还没躺安稳就去世了。 (五)25.(1)有的人(2)如果(3)停止,悔改(4)疲惫26.B27.讽刺了当时官吏好贪财货、向上爬的社会现象。 三、28.略。29.略。(122.240.198.2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