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要求【模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要求【模板】.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件 3:山西省 2020 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实施要求一、目标任务一、目标任务在项目县区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不少于 50 学时,其中实践应用不少于 25 学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二、实施方式由教师远程培训机构(以教育部文件公布的推荐名单为准)牵头组织实施,项目区县为
2、项目实施提供相应支持:1.1.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服务教育教学改革。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服务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国家示范、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针对我省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和不同学校发展水平,以学校为单位整体抓、选拔骨干带动抓,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机制、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模式,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全面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2.2.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针对偏远薄弱学校,按照“区县统筹、示范引领、联姻结对、
3、注重实效”的思路,通过名师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优质校教师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3.3.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未来教育方向。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未来教育方向。遴选部分校长和骨干教师开展引领性培训,包括促进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加强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培养措施,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融合创新团队。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校长、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
4、创新的能力。4.4.全方位升级支持服务体系,保障融合创新发展。全方位升级支持服务体系,保障融合创新发展。提升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创新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机制、构建成果导向全程监测评价体系等措施,分别从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研修资源的适用性以及测评助学的精准性等方面,保障工程实施。三、培训对象36 个项目县(市、区)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四、主要内容四、主要内容1.1.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组建校长、教务主管、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开展不少于 5 天(30 学时)的专题研修。围绕学校信息化
5、教学发展规划与管理创新,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等内容,通过集中研修和线上线下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校管理团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的实施能力,为打磨形成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和混合式校本研修计划,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提供有力支撑。2.2.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推进试点项目。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推进试点项目。遴选有条件的学校,设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提升试点区县和项目学校,按照骨干引领、全员参与、学科联动、团队互助等要求,推进本地本校教师完成不少于 50 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 5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在培训团队指导下,采取区域教研
6、、校本研修、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全面促进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3.3.开展各级项目实施管理团队专项培训。开展各级项目实施管理团队专项培训。省、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从电教、教研、高等院校、中小学校中遴选教育信息化专家和具有丰富的培训、教研、评估考核工作经验的骨干人员,组成各级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管理团队。采用集中研修和实地观摩的形式,以工程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创新应用、评估考核为主要内容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各级培训团队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跟进指导能力。4.4
7、.开展学校培训团队专项培训。开展学校培训团队专项培训。遴选教学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种子”教师、教研员,组建校级培训团队,采用专题讲座、工作坊研修、案例分析及主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期 5 天的集中培训和不少于 25 学时的网络研修。使学科“种子”教师理解“提升工程 2.0”标准及相关政策要求,了解“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变革及教研组织方式,掌握教师信息化教学评估与指导、研修活动设计与组织等方法。提高培训团队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5.5.开展整校推进创新研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展整校推进创新研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坚持
8、“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原则,根据学校信息化应用发展规划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以学校为单位申报研修主题和培训需求,在学校培训团队指导下,组建“骨干引领、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学科课程标准,利用线上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结合线下教学研讨、课堂实践等方式,整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实现“所学为所用”,助力学校教学创新。6.6.开展联姻
9、结对双师教学行动。开展联姻结对双师教学行动。发挥优质学校的引领作用,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双方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进行集体备课、研课交流,远程授课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精准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及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7.7.开展领航名校长名师培养行动。开展领航名校长名师培养行动。面向全省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以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智慧教育为主题,开展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和名教师培养行动。帮助校长提升领导力、优化管理能力,凝练教育思想、生成标志性成果;帮助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塑造教学风格。打造一批具有
10、鲜明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领航名校长和名教师。8.8.开展跨学科教学示范校建设行动。开展跨学科教学示范校建设行动。整合高校、电教、教研、教师培训机构及企业等优质资源,对信息化条件较好、跨学科教学经验丰富、成果突出的中小学校进行专门培养扶持,建成本地跨学科教学示范校。为推进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探路子”、“建模子”,为山西省未来 35 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推进提供样板,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引领未来教育方向。9.9.开展软件编程专项培训。开展软件编程专项培训。为对接开展中小学编程教育需求,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编程能力,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信息技术骨干教
11、师,以程序设计的基本理念、抽象与建模、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编写与调试、数据分析与组织、APP 应用开发、系统开发、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以及教学方法为主要内容,开展软件编程专项培训。培养一批熟练掌握软件编程基本技能的“种子”教师,为中小学编程教育实施及信息技术教师软件编程能力提升普及培训奠定基础。10.10.开展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专项培训。开展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专项培训。为适应后疫情时代中小学在线教学常态化,提升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面向我省网络教学环境较好、在线教学创新意愿较强的学校开展教师在线教学能力专项培训。遴选覆盖城乡和不同学段在线教学试点校,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创新
12、实践,探索在线教学常态化的管理和教学新模式。11.11.开展幼儿园园长专项培训。开展幼儿园园长专项培训。采用线上专家授课与线下实地观摩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幼儿园园长信息化领导力专项培训。提高幼儿园园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和管理水平,明确教育信息化在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作用和适用范围,促进幼儿园教学模式改革和管理模式创新。12.12.创新本土资源建设机制,创新本土资源建设机制,实现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扩充。实现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扩充。创新本土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利用网络研修平台伴随式地收集研训期间的生成性资源(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微课程等),以及一线优秀教师日常研发的课程资源;同时面向社会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支持的实物情景和实训操作等培训资源,尤其是职业教育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相关资源,建成本土教学资源库。在资源平台按照资源使用率及用户评价进行优胜劣汰,使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优化和扩充。五、培训经费向中标的机构按所承训项目区县拟参训教师约 145 元/人的标准拨付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