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第2版-ppt课件(完整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学原理第2版-ppt课件(完整版).ppt(3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全学原理(第二版)安全学原理(第二版)PrincipleofSafetyScience安全学原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第一第一章章 安全科学总论安全科学总论 第二章第二章 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安全科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第三章 事故概述事故概述 第四章第四章 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 第五章第五章 事故的预测与预防理论事故的预测与预防理论 第六章第六章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第七章第七章 安全流变安全流变突变理论突变理论 课程内容1 安全科学总论 安全学原理安全学原理安全的概念与特征安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安全科学的定义与学科体系安全科学的基本术语安全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安全
2、学原理1 1 安全科学总论安全科学总论1.1 1.1 安全的概念与特征安全的概念与特征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认识过程 1.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v远古的石器时代 v农业经济时代 v工业时代 v无知安全认识阶段 v初级安全认识阶段 v局部安全认识阶段 v系统安全认识阶段 v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 1.1.1.2 人类对安全的认识过程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1.1.3 1.1.1.3 现代社会生产安全问题现代社会生产安全问题v环境安全问题环境安全问题 v核安全问题核安全问题 v航空、航天事故航空、航天事故 v交通运输事故交通运输事故 v矿山、工业灾害矿山、工业灾害 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
3、1.2 1.1.2 安全的概念与属性安全的概念与属性v1.1.2.1 安全的定义 v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安”字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即所谓无危则安;“全”字是指完满、完整、齐备或指没有伤害、无残缺、无损坏、无损失等,可谓无损则全。v安全通常是指免受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或引起设备、财产破坏或损失的状态。v安全的英文为Safety,指健康与平安之意;梵文为Sarva,意为无伤害或完整无损;韦氏大词典对安全的定义为“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遭受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1.2.1 1.1.2.1 安全的定义安全的定义v安全的定义:
4、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件。v这一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人的身心存在的安全状态,另一个方面是物的客观保障条件,且这一保障条件并不仅仅限于生产过程之中。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1.2.2 1.1.2.2 安全的属性安全的属性v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安全也就相应地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v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或者说由生命及生的欲望决定了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天生的,是安全存在的主动因素;v人类对天灾的无奈以及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的规律不可抗拒,使人们不得不把生命安全经常提到议
5、事日程,这虽然是被动因素,但它与前一个主动因素相结合,就决定安全是自古以来人类生活、生存、进步的永恒主题。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1.3 1.1.3 安全的基本特征安全的基本特征v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 v安全的随机性安全的随机性 v安全的相对性安全的相对性 v安全的局部稳定性安全的局部稳定性 v安全的经济性安全的经济性 v安全的复杂性安全的复杂性 v安全的社会性安全的社会性 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2 1.2 安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安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2.1 安全科学的产生 v1.2.1 安全科学的产生v科学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v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6、,它的学科体系与一般单纯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不完全相同。v安全科学技术不仅在本学科内每个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而且还与其他各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存在着密切关系。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2.1 1.2.1 安全科学的产生安全科学的产生v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要减少意外事故,保障安全、健康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急需把有关安全的科学技术从众多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与各工程学科不同的独立分支。v如:通风安全、电气安全、机械安全、防火防爆、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工业防尘、工业防毒、噪音与振动控制以及矿业、交通、建筑、化工、航空、航天、农业、林业、能源、纺织、食品等产业安全技术。课程
7、内容安全学原理1.2.2 1.2.2 国外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国外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 v20世纪是国外安全科学的迅猛发展时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v第一阶段:上世纪初至50年代。v在这一阶段,英国、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成立了安全专业机构,形成了安全科学研究群体,研究工业生产中的事故预防技术和方法。海因利希、格林伍德等学者研究了事故致因理论。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2.2 1.2.2 国外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国外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 v第二阶段: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v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新型武器装备、航空航天技术和核能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的大型化和现代化,以及重工业事故的不断发生,
8、各领域中的安全技术受到广泛重视,同时,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安全系统分析和安全技术的发展。v这一时期发展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和安全评价方法,如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operability study)、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方法、概率风险评价方法(PRA)等,提出了事故的心理动力理论,社会环境模型、多米诺骨牌模型、人机系统模型等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工程学受到广泛重视,在各生产领域中逐渐得到应用和发展。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2.2 1.2.2 国外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国外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 v第三阶段
9、: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v随着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和安全工程学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局部安全缺陷,从多学科分散研究各领域的安全技术问题发展到系统地综合研究安全基本原理和方法,从一般安全工程技术应用研究,提高到安全科学理论研究,逐步建立了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发展了本质安全、过程控制、人的行为控制等事故控制理论和方法。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2.3 1.2.3 国内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国内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 v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v1)初步建立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国家把劳动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实施,安全
10、技术作为劳动保护的一部分而得到发展。在这一时期,为满足我国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国家成立了劳动部劳动保护研究所(后改为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卫生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煤炭部抚顺煤炭科学研究所、煤炭部重庆煤炭科学研究所等安全技术专业研究机构。发展了防暑降温、工业防尘技术、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噪声控制技术、矿山安全技术、机电安全技术、个体防护用品及安全检测技术等。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2.3 1.2.3 国内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国内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 v2)迅猛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安全技术相继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建立了从事安全科
11、学技术研究的科研院所、中心等研究机构。l设立了安全科学技术及工程多层次专业教育体系。l国家对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宏观管理开始走上科学化的轨道。l综合性的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形成了初步基础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2.3 1.2.3 国内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国内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 v3)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安全科学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为:l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l3747-92)中将安全科学技术列入一级学科;2011年安全科学与工程获批增设为教育部一级学科。l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列入了安全科学技术攻关项目.l安全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单列。
12、l劳动部颁布了安全科学技术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l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安全环境管理体系(HSE)等国际先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展开研究和应用。l至21世纪初,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和专业教育的发展更趋迅猛。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挂牌是其重要标志,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及各地方都相应成立了安全科学研究院所(技术中心)。l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2月)新修订学科目录知,“安全科学与工程”(代码0837)已新增为一级学科。l截止2016年,我国开办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180多所,拥有安全类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校20多所、硕士生学位教育的高校50多所,拥有安全工程领
13、域工程硕士教育的高校50多所。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2.3 1.2.3 国内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国内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 v1.2.3.2 1.2.3.2 我国我国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展望展望v到21世纪初,我国安全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建立了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和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群体l开展了人的工作能力与机器(设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的可靠性、人体疲劳和人为失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提出了多种人的数学模型和人为失误评价与测试方法。l开展了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事故机理研究。l开展了机械装备及重大土木工程与水利
14、工程安全性研究。v21世纪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得到发展:l形成完整的安全科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l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内容继续深化和扩展。l安全管理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将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安全生产监察和管理体系为中心,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安全人机工程学理论和方法。l安全工程技术研究将以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为中心,一方面产业安全工程技术继续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将会大力发展安全技术产业,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需要。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3 1.3 安全科学的定义与学科体系安全科学的定义与学科体系 1.3.1 安全科学的定义
15、v德国学者库尔曼对安全科学作了这样的阐述:安全科学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所使用的技术危害作用绝对地最小化,或至少使这种危害作用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v比利时学者J格森对安全科学的定义是:安全科学研究人、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建立这三者的平衡共生态为目标。v1985年,中国学者刘潜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将安全科学定义为:安全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们在生产及其它活动中的身心安全(包括安全、健康、舒适、愉快乃至享受),以达到保护活动者及其活动能力,保障其活动效率的跨门类、综合性的横断科学。v“安全科学”是从人类免受外界危险、有害因素伤害的角度出发,并以在生产、生活、生存过程中创造保障人体安全的条件为着眼点,对整
16、个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安全知识体系。“安全科学”的研究,是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人身安全健康得到保障,设备、财产等免受危害,揭示安全的客观规律并提供安全学科理论、应用理论和专业理论。(第一届学科评议组 讨论稿)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3.2 1.3.2 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与对象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与对象 1.3.2.1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1)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v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人类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安全科学的哲学观是研究安全的基础,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安全观和方法论,才能正确地分析安全问题、解决安全问题,建立起安全科学的本质规律,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提供科学的指
17、导方法。(2)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v人类面临的安全问题是各种各样的,各自都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但在安全的本质问题上有其共性的规律。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应用现阶段各基础学科的成就(如动力理论、事故致因理论、安全人机工程、安全流变突变理论等),建立事物共有的安全本质规律。(3)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v研究安全科学的应用理沦与技术问题,包括研究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控制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信息工程和各专业领域的安全理论与技术问题。(4)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v研究安全经济的基本理论、职业伤害事故经济损失规律、安全效益评价理论、安全技术经济管理与决策理论等。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安全
18、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安全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安全科学技术的安全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可分为四个方面可分为四个方面:动力理论动力理论动力理论动力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人机学理论人机学理论人机学理论人机学理论l动力理论是确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方向,指导和推动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有规律发展的理论。l事故致因理论研究造成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原因和机理,寻求在什么情况下就会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规律。l人机学研究如何使人与作业环境、机器设备之间保持协调、安全、舒适、高效的人机关系。流变流变流变流变突变理论突变理论突变理论突变理论 l从“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19、出发,揭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安全与危险的矛盾的运动过程。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目前在我国已较成型的安全目前在我国已较成型的安全应用理论应用理论主要有主要有:安全工程学安全工程学安全工程学安全工程学职业健康学职业健康学职业健康学职业健康学安全管理学安全管理学安全管理学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学是针对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研究其发生原因及危害性,找出其规律性,制定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职业健康工程学是研究生产过程中危害劳动者健康因素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安全管理学研究如何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和安全责任制,制定改善劳动条件规划以及如何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进行
20、调查处理、分析与预测等。安全科学技术的应用理论安全科学技术的应用理论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安全科学技术的经济规律安全科学技术的经济规律18802003年英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死亡人数发展趋势情况 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安全科学技术的经济规律安全科学技术的经济规律日本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趋势 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安全科学技术的经济规律安全科学技术的经济规律19002002年美国煤矿死亡人数变化趋势 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安全科学技术的经济规律安全科学技术的经济规律从上述国家的安全生产状况发展变化趋势曲线来看,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应着不同的安全生产发展阶段。IIIIIIIV事故死亡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安全
21、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关系 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3.2.2 1.3.2.2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 (1)M: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2)E: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噪声与震动摔制、辐射防护、三废治理)、理化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伦理、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3)T:可靠性理论(本质安全化)、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机电安全、运输安全等);(4)MT:人机关系,人机设计;(5)ME:人与环境的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作业环境标准);(6)TE:环境检测、自动报警与监控、技术风险;(7)MET: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
22、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3.3 1.3.3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v 1.3.3.1 构成安全整体的组成部分l人,安全人体,是安全的主题和核心,是研究一切安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既是保护对象,又可能是保障条件或者危害因素,没有人的存在就不存在安全问题。l物,安全物质,可能是安全的保障条件,也可能是危害的根源。能够保障或危害人的物质存在的领域很广泛,形式也很复杂。l人与物的关系,包括人与人以及人与物,安全人与物的关系。广义上讲是人安全与否的纽带,既包括人与物的存在空间和时间,又包括能量与信息的相互联系。l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是按安
23、全事物在时间和空间定性或定量的表达。安全信息类型分为一次安全信息和二次安全信息。一次安全信息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机环境客观安全性;二次安全信息包括安全法规、条例、政策、安全科学理论、总结、分析报告等。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安全科学四要素安全科学四要素人人信息信息人与物人与物物物安全安全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3.3.2 1.3.3.2 安全科学学科体系的层次安全科学学科体系的层次 安安全全科科学学的的学学科科层层次次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社会科学基础理论 自然科学基础理论自然科学基础理论自然科学基础理论自然科学基础理论 技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科学 应用科学应用科学应用科
24、学应用科学 安全哲学(安全观)安全哲学(安全观)安全哲学(安全观)安全哲学(安全观)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安全工程学安全工程学安全工程学安全工程学 安全应用技术安全应用技术安全应用技术安全应用技术 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安全科学学科科学体系模型安全科学学科科学体系模型 哲学基础科学工程理论工程技术马克思主义哲学安全观安全学安全物质学(物质科学类)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设备工程学安全设备机械工程学安全工程安全设备工程安全设备机械工程安全设备卫生工程学安全设备卫生工程安全社会学(社会科学类)安全社会工程学安全管理工程学安全社会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经济工程学安全经
25、济工程安全教育工程学安全教育工程安全法学安全法规安全系统学(系统科学类)安全系统工程学安全运筹技术学安全系统工程全运筹技术安全信息论安全信息技术安全控制论安全控制技术安全人体学(人体科学类)安全人体工程学安全生理学安全人体工程安全生理学安全心理工程安全心理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人机工程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3.3.3 1.3.3.3 安全科学的学科分类安全科学的学科分类 v1992年11月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范畴中所有3000多个学科,按其科学性、实用性、简明性、兼容性、扩延性、惟一性的原则,分类、合并、归纳为58个一级学科,633个二级学科,2134个三级学科。v正式颁布的
26、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92),将“安全科学与技术”列为一级学科,由5个二级学科和27个三级学科组成,如图1-2所示。v其中安全法学(820.3080)、通风与空调工程(560.5520)、辐射防护技术(490.75)所属的一级学科分别为法学、土木建筑工程、核科学技术。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3.3.4 1.3.3.4 安全学科的综合特性安全学科的综合特性 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3.3.4 1.3.3.4 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4 1.4 安全科学的基本术语安全科学的基本术语l安全l危害l事故l风险l职业病l风险评价l危害辩识l危险
27、因素、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l系统安全劳动保护l劳动安全健康l安全信息l安全收益l安全目标管理l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l绩效测量l可承受风险l“四同时”原则l“四不放过”原则课程内容安全学原理1.5 1.5 安全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安全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v安全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v安全的复杂性决定了解决安全问题要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v安全的模糊性决定了安全研究必须应用灰色系统和模糊理论的方法v安全科学研究必须吸收和借鉴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v安全科学方法学是研究和发展安全学科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方法v由于安全学科的综合属性,比较研究方法是研究安全科学的最有效的途径课程内
28、容安全学原理习题与思考题习题与思考题l安全的定义是什么?结合现代社会现实,谈谈对安全重要性的理解。l安全的属性有哪些?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如何?l安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l如何理解安全的相对性?l简述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l何为“安全三要素”?何为“安全四因素”?l安全科学与其他学科有何关系?l简述危害、风险的定义。l何为OHSMS?试述OHSMS的运行模式。l什么是“四同时”原则?什么是“四不放过”原则?课程内容2 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安全学原理安全学原理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安全科学方法论安全科学基本原理安全科学数理基础安全学原理2.1 2.1 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v安全与危险
29、的统一性和矛盾性l安全与危险在所要研究的系统中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伴存在。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不论我们的认识多么深刻,技术多么先进,设施多么完善,危险始终不会消失,人、机和环境综合功能的残缺始终存在。l安全与危险是一对矛盾,它具有矛盾的所有特性。一方面双方互相反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安全度越高危险势就越小,安全度越小危险势就越大;另一方面安全与危险两者互相依存,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存在着向对方转化的趋势。安全与危险这对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推动着安全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安全学原理2.1 2.1 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v安全科学的联系观与系统观
30、l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总的特征之一。在系统中对安全与危险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安全科学若要反映其内在规律性,必须全面地分析各要素,利用各个学科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开放的大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找出安全的客观规律和实现途径。l根据安全科学自身的特点,我们必须用系统的观点进行分析。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其整体性、有机性、层次性。整体的运动特征应在比其组成要素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描述,整体的功能也不等于各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大于部分之和,它具有其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安全学原理2.1 2.1 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v安全中的质变与量
31、变l哲学中的量变与质变,在安全科学中表现为流变与突变。安全科学的流变与突变现象普遍存在。在历史上人们往往只习惯于流变,而不习惯于突变。因为流变对人的感觉不明显,而突变会对人造成严重的冲击和伤害。一般来说,流变相当于量变,突变相当于质变。由此可见,无论是量变还是质变,都可能出现流变和突变两种形式,都是流变和突变的统一流变与突变的相对性流变与突变的相对性1流变与突变的层次性流变与突变的层次性2流变与突变的相互转化流变与突变的相互转化3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安全学原理2.1 2.1 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v安全事故的必然性和偶然性l必然性就是客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不可避免、一定如此的趋势。偶
32、然性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于非本质的原因而产生的事件,它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比如,具有自燃倾向的煤在富氧和蓄热的条件下必然自燃,但条件的具备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且这种偶然性完全服从于火灾系统内部隐藏的必然性。v安全问题的简单性和复杂性,精确性和模糊性l客观世界是复杂的,同时又是简单的。安全工程学所要研究的系统也是复杂和简单的统一体。l安全科学的认识,总是从模糊走向精确,模糊和精确是辩证统一的。安全与危险之间没有精确的界限,是个模糊概念,但模糊又可用精确的数字来更好地进行解释。精确和模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模糊性可以说明精确性,适当的模糊反而精确
33、。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安全学原理2.1 2.1 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v安全哲学观l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方法,它提供了处理主观思维与客观规律的最高理论和原则。安全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分析与认识问题上一定要以它作为理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在动态中把握安全规律的方法矛盾分析法 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安全学原理2.2 2.2 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论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使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是从哲学的高度总结人类创在和运用各种方法的经验,探求关于方法的规
34、律性知识。概括地说,认识论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人类防范事故的科学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事后型的经验论到预防性的本质论,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的完善。追溯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瞻性的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知道现代安全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安全学原理2.2 2.2 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论方法论v事故经验论l经验论就是人们基于事故经验改进安全的一种方法论。哲学上反映出: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人类安全,有
35、了与事故抗争的意识,人类的安全认识论提高到精元水平,方法论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事后经验型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安全学原理2.2 2.2 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事故经验论的优缺点l从被动的接受事故的“宿命论”到可以依靠经验来处理一些事故的“经验论”,是一种进步,经验论具有一些“宿命论”无法比的优点。首先,经验论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一些常见的事故,使我们不再是听天由命的状态;其次,经验论有助于我们不犯同样的错误,减少事故的发生。即时在安全科学已经得到充分发展的今天,经验论也有其自身的价值,比如我们可以从近代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来寻求经验。l安全科学的发展证明只凭经验是不行的,
36、经验论也有缺点和不足,经验论具有预防性差、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且经验的获得往往需要惨痛的代价。安全科学基础知识v事故经验论安全学原理2.2 2.2 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事故经验论的理论基础l事故分类方法:按管理要求的分类法,如加害物分类法、事故程度分类法,损失工作日分类法、伤害程度与部位分类法等;按预防需要的分类方法,如致因物分类法、原因体系分类法、时间规律分类法、空间特征分类法等。l事故模型分析方法:因果连锁模型(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等。l事故致因分析方法: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理论、两类危险源理论。l事
37、故预测方法:线性回归理论、趋势外推理论、规范反馈理论、灾变预测法、灰色预测法等。l事故预防发发轮:3E对策理论,3P策略论、安全生产5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l事故管理:事故调查、事故认定、事故职责、事故报告、事故结案等安全科学基础知识v事故经验论安全学原理2.2 2.2 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事故经验论的方法特征l事故经验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多用“事后诸葛亮”的手段,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是论事的对策方式。在上述四项认识的基础上,事故学理论的主要导出方法是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等)、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
38、型管理模式、三不放过的原则;建立在事故统计学上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l事故经验论对于研究事故规律,认识事故的本质,从而知道预防事故有重要的意义,在长期的事故预防与保障人类安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的安全活动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仅停留在事故学的研究上,一方面由于现代工业固有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事故频率逐步降低,建立在统计学上的事故理论随着样本的局限使理论本身的发展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工业对系统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直接从事故本身出发的研究思路和对策,其理论效果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安全科学基础知识v事故经验论安全学原理2.2 2.2 安
39、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论方法论l安全系统论是基于系统思想防范事故的一种方法论。系统思想即体现出综合策略、系统工程、全面防范的方法和方式。显然,安全系统论是先进和有效的安全方法论。l上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和方法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系统论的特性l整体性l稳定性l有机联系性l目的性l动态性l结构决定功能的特性安全科学基础知识v安全系统论安全学原理2.2 2.2 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论方法论系统论的理论基础l系统分析理论:事故系统要素理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FTA故障树分析理论、ETA事件树分析理论、FMEA故障及类型影响分析理论方法等;l安全评价理论
40、:安全系统综合评价、安全模糊综合评价、安全灰色系统评价理论等;l系统可靠性理论:人机可靠性理论、系统可靠性理论等;l风险分析理论:风险辨识理论、风险评价理论、风险控制理论;l隐患控制理论:重大危险源理论、重大隐患控制理论、无隐患管理理论等;l失效学理论:危险源控制理论、故障模式分析,RBI分析理论和方法等。安全科学基础知识v安全系统论安全学原理2.2 2.2 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论方法论安全系统要素及结构安全科学基础知识系统论的理论基础v安全系统论安全学原理2.2 2.2 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论方法论安全系统论的方法特征l安全系统论建立了事件链的概念,有了事故系统的超前意识流和动态认识论。确认
41、了人、机、环境、管理事故综合要素,主张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综合措施,提出超前防范和预先评价的概念和思路。l具体的方法如预期型管理模式;危险分析、危险评价、危险控制的基本方法过程;推行安全预评价的系统安全工程;“四负责”的综合责任体制;管理中的“五同时”原则;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四查工程”科学检查制度等。l安全系统理论即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指导下的方法,其特征体现了超前预防、系统综合、主动对策等。但是,这一层的理论在安全科学理论体系上,还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综合性。安全科学基础知识v安全系统论安全学原理2.2 2.2 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论方法论本质安全的概念及内涵l20世纪50年
42、代到世纪末,由于高技术的不断涌现,如现代军事、宇航技术、核技术的利用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本质论阶段,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哲学的主要特征,这样的安全认识论和方法论大大推进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安全科学技术和人类征服安全事故的手段和方法。l定义1(狭义-设备):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本质安全是从根源上消除或减小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本质安全方法与传统安全方法不同,即不依靠附加的安全系统实现保障。l定义2(广义-系统):本质安全是指安全系统中人、机、环境等要素从根本上防范事故的能力及功能。本质安全的特征表现为根本性、实质性、主体性、
43、主动性、超前性。l定义3(广义-企业):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的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险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恒久型安全目标。安全科学基础知识v本质安全论安全学原理2.2 2.2 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论方法论v本质安全论本质安全论的理论基础l安全的哲学原理l安全系统论原理l安全控制论原理l安全信息论原理l安全经济性原理l安全管理学原理l安全工程技术原理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安全学原理2.2 2.2 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论方法论本质安全论的理论基础本质安全的技术方法关键词关键词技术方式方法技术方式方法最小化最小化减少危险物质的数量替代替代
44、使用安全的物质或工艺缓和缓和在安全的条件下操作,例如常温、常压和液态限制影响限制影响改进设计和操作时损失最小化,例如装置隔离等简化简化简化工艺、设备、任务或操作容错容错使工艺、设备具有容错功能避免多米诺效应避免多米诺效应设备、设施有充足的间隔布局,或使用开放式结构设计避免组装错误避免组装错误使用特定的阀门或管线系统避免人为失误明确设备状况明确设备状况避免复杂设备和信息过载容易控制容易控制减少手动装置和附加的控制装置安全科学基础知识v本质安全论安全学原理2.2 2.2 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论方法论本质安全管理方法l人的本质安全。它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核心,即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和生产工作人员,
45、都具有正确的安全观念、较强的安全意识、充分的安全知识、合格的安全技能,人人安全素质达标,都能遵章守纪,按章办事,干标准活,干规矩活,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到群体的本质安全。l物(装备、设施、原材料等)的本质安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始终在安全运行的状态,即设备以良好的状态运转,无故障:保护设施等运行正常,动作灵敏可靠;原材料优质,符合规定和使用要求。l工作环境的本质安全。生产系统工艺性能先进、可靠、安全;高危生产系统具有闭锁、联动、监控、自动检测等安全装置,如企业有提升、运输、通风、压风、排水、供电等主要系统及分支的单元系统,这些系统本身应该没有隐患或缺陷,且有良好的配合,在日常生产过程中,
46、不会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事故。l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并规范地运行,实现管理零缺陷,安全检查经常化、时时化、处处化、人人化,使安全管理无处不在,无人不管,安全管理人人参与,变传统的被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安全科学基础知识v本质安全论安全学原理2.3 2.3 安全科学安全科学基本原理基本原理l第一公理:生命安全至高无上l第二公理:事故是安全风险的产物l第三公理:安全是相对的l第四公理:危险是客观的l第五公理:人人需要安全v安全科学公理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安全学原理第一公理:生命安全至高无上第一公理:生命安全至高无上v公理涵义:指生命安
47、全在一切事物中,必须置于最高、至上的地位;要树立“安全为天、生命为本”的安全理念。v公理释义:可从个人、企业、社会三个角度来认识此公理。v公理启示:个人、企业、社会均应建立安全至上的道德观、珍视生命的情感观和正确的说明价值观。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安全学原理第二公理:事故是安全风险的产物第二公理:事故是安全风险的产物v公理涵义:事故及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取决于安全风险因素的形态及程度,或者说,事故灾难是风险因素函数,风险因素是事故灾难发生及其后果严重度的变量。v公理释义:安全风险是事物所处的一种不安全状态,在此状态下可导致某种事故或一系列损害或损失事件的发生。v公理启示:这一公理让我们认识到:安全的本
48、质是风险而非事故、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的是风险而非事故、安全就是风险能够被人们所接收的一种状态等;明确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风险,实现“高危低风险”或曰“存在客观的危险,但不一定要冒风险”(如核电安全等);如何实现对事故的有效预防:理论上讲,消除安全风险即可消除或防范事故,而风险是可控的,因此,事故是可预防的。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安全学原理第三公理:安全是相对的第三公理:安全是相对的v公理涵义:安全相对性是安全社会属性的具体表现,是安全的基本而重要的特性。v公理释义:绝对安全是一种理想化的安全,是不存在的;相对安全是客观现实。v公理启示:这一公理让我们认识到:要建立发展观念。通过加强安全技术与管理,
49、逐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追求“零事故”目标;要树立过程思想。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作业都会存在人、机、环方面的危险因素;要具有“居安思危”的认知。安全是相对的,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安全状态亦不同,因此,安全工作就需要“天天从零开始”的认知,需要具有“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忧患意识。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安全学原理第四公理:危险是客观的第四公理:危险是客观的v公理涵义:是指社会生活、工业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v公理释义: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所有过程均需要能量,决定了危险的客观性,辨识、认知、分析、控制危险是安全科学技术最基本的任务与目标。v公理启示:这一公理告诉我们,首先充分认识危险,并弄清危险与
50、事故的关系;只有在充分认识危险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危险,进而控制(驾驭)危险。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安全学原理第五公理:人人需要安全第五公理:人人需要安全v公理涵义:每一个自然人,无论职位高低、财富多少,都需要和期望自身的生命安全健康,因此,安全在任何社会具有普适性。v公理释义: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安全需求排在人类生存本能之后,可见其重要性。v公理启示:人类社会发展是物质财富积累与经济增长的过程,安全问题是生产活动的伴随品,安全生产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安全具有否决权”原则;“三同时”原则;“五同时”原则: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