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太仓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江苏省太仓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棱角(lng)黧黑(l)冻疮(chung)B虔诚(qin)蠕动(r)腈纶(jn)C骤然(zhu)漫溢(y)懈怠(di)D敦实(dn)蜿蜒(yn)演绎(y)2、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绚丽驰骋振耳欲聋五彩斑斓B浮燥演绎历历在目名副其实C狡辩瞭望轻歌曼舞袖手旁观D诀择膏药垂珠联笼九省通衢3、选出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帆风顺靠运气,鹏程万里靠志气。B只有天下为公的时候,人们才能各得其所。C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教学相长,学生能学得更好,老师教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D由于他喝醉了,昨晚夜不闭户,结果
3、家里的贵重物品被偷了个精光。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B银河补习班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读课文核舟记,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日方下舂,竟止坞中曹家店。
5、(节选自徐霞客游太和山日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缘溪行缘:(2)屋舍俨然俨然: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请用“”给语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4两个语段中画波浪线部分写作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这两部分内容看似相近,但作者的写作意图却不同,请结合两个语段简要分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
6、,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
7、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
8、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
9、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
10、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
11、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1选文段说明的对象是()A物候规律B气候变化C物候现象D四季景色变化2本文所运用的说明顺序是()A时间顺序B逻辑顺序C空间顺序D总分总3物候现象的来临取决的因素是()A纬度和经度。B高下和古今的差异。C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4判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是物候。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
12、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颈联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2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向张丞相表达了自己_的心愿,希望_。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1)策之不以其道()(2)才美不外见()(3)一食或尽粟一石()(4)食马者未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祗辱于奴隶人之千 ()七、作文(共40分)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请以“不该丢失的”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抒发你的感情等。提示与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