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太仓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江苏省太仓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试卷.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奴隶(l)槽枥(co)食不饱(sh)B祗辱于(r)尽粟(s)一石(sh)C骈死(pin)其真无马邪(y)不以千里称也(chn)D食马者(s)才美不外见(jin)策之不以其道(c)2、选出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A中考和高考都提出了对字迹工整、书写清楚的试卷酌情加分。(修改:在句末加上“的要求”。)B习近平主席主持并出席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关活动。(修改:删去“相关活动”。)C只有真正做到尊师敬教,就能赋予教师荣誉感和自豪感。(修改:把“就”改为“才”。)D学校抓不抓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建设事业后
3、继有人的大事。(修改:在“后继有人”前加“是否”。)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B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C一提起小微,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D纪录片汉江一桥,精美的画面与地道的襄阳话相得益彰,情趣横生。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上网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B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C对于为什么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D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去提出问题、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2)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3)我国古代散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佳句。陶渊明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描写出桃花林之景;柳宗元用“潭中鱼可百许头,_,日光下澈,_”描写出小石潭之景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5、,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
6、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3)便扶向路()(4)处处志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4文中描绘了陶渊明
7、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链接材料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注: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甘:美味,以为甜美。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小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
8、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
9、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
10、避免。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1阅读第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11、2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3结合第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4阅读第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在颔联中,有版
12、本认为“曲”应该写作“竹”,你认为是“曲径”好还是“竹径”好,为什么?六、语言表达(共10分)【2016年中考贵州安顺卷】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已升至国家层面。实际上“互联网+”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请你根据下图内容解释“互联网+”的含义。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题材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青的,也是绿的。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