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江苏省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模拟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朴刀(p)怨怅(chng)岔气(ch)面面厮觑B恁地(rn)禀请(bng)桑梓(z)经事奇才C聒噪(gu) 腆着(tin)商酌(zu)单食壶浆D谮害(jin)发怔(zhng) 筵席(yn)如雷惯耳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绸缎游戈强聒不舍自吹自擂B灰烬惊骇以意孤行矫揉造做C佝偻旁骛相得益彰富丽堂惶D自持遗憾形销骨立断章取义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赣剧剧目丰富多彩,文辞俚语质朴,曲调粗犷激越,表演朴实细腻。赣剧有着500多年的历史,曾经轰动京华、风靡上海、声震金陵、唱响
3、春城。新中国成立以来,赣剧更是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专家做过统计,赣剧对后来的湘剧、川剧、婺剧、京腔等全国11个省市近40个剧种的形成都产生过深远影响。ABC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近期的各类口罩生产量,除了满足中国市场以外,还销往海外各国。B通过展示具体的5G信号使用范例,让人们能更清楚地了解5G可以为日常生活带来改变。C穆旦于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一举创作了智慧之歌停电之后冬等近30首作品。D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用诗文原句
4、填空。(1)谁言寸草心,_。 (孟郊游子吟)(2)无可奈何花落去,_。 (晏殊浣溪沙)(3)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4)浊酒一杯家万里,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举杯邀明月,_。 (李白月下独酌)(6)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予独爱_,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8)野芳发而幽香,_。 (欧阳修醉翁亭记)(9)暮春时节,落花缤纷,虽溶入泥土,却催生着另一轮的绽放,这种死而不已的精神正如龚自珍己亥杂诗里所说:“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
5、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而乐亦无穷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D醒能述以文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下列对文
7、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由远及近,从面到点,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给人移步换景,身临其境的感觉。B第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突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无限苦闷。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及提笔成文的自得。D本文突破了传统的游记散文模式,融入了大量议论和抒情成分,语言简洁流畅,委婉有致,创造了游记体散文新的审美意境。4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两者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链接材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
8、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刻露:鲜明地显露。本:根据。上:皇上。刺史:古代官名,这里指作者。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9、。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
10、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乙)这来
11、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加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
12、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我问问他的情况。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
13、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1以上两篇文章皆出自我国伟大的现代文学家鲁迅笔下。甲文是他创作的_(文体)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乙)文是一篇_(体裁),选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闰土。2甲文“他信力”“自欺力”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3甲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乙文语言深刻而含蓄,请分别赏析。(1)甲文第一段加横线词“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加以赏析。(2)乙文“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
14、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4乙文用什么方法塑造了闰土的什么形象?反映出当时社会什么现状?5甲文批驳敌方的论点后树立的正确观点是:_。作者论证时举了古今事例来论证。仿甲文举出的“从古以来”的事实论据写出一段话。_,_,_,_,_,_,_,_。举出“现在”的事例是:_。6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的主将”,学习他的文章,我们看他无论是用犀利的语言批 驳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还是用小说婉曲的揭露社会的弊病,都无愧于这个称号和革命家的精神。所以今天来看,鲁迅也是中国的脊梁。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有何种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五
15、、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阅读行路难,请对划线句子做简要赏析。(2)阅读满江红,展开想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词语解释。【嘶哑】_【汹涌】_【激怒】_【温柔】_【腐烂】_【深沉】_七、作文(共40分)(1)话题作文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微笑、自信、诚信、知识、叮咛而这一切都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请以“出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半命题作文题目:展翅向高飞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要求: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