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绯红(fi)解剖(pu)匿名(n)不逊(xn) 粗制滥造(ln)B禁锢(g)滞留(zh)椽子(chun)溺爱(n)翻来覆去(f)C诘责(ji)宽恕(sh)黝黑(yu)眼翳(y)文绉绉(zu)D浅薄(b)畸形(q)责罚(f)麦穗(su)深恶痛疾(w)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要塞(si)颁发(pn)羞愧粗制滥造B屏息(bng)黝黑(yu)吹嘘杳无消息C滞留(zh)沥青(l)宽恕单精竭虑D烂漫(mn)不逊(xn)妯娌振耳欲聋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3、白居易曾在此居住十八年余,他经常乘一木舟,从建春门出发,逆流而上,或低吟,或长啸。“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那香山的一草一木,该是他抚摩过的吧?那山风萧萧,该是曾洗其耳目的吧?如今,松木已然老朽,山风却依旧恋恋不舍。伊河像一条长长的玉带,缠绕着香山。ABCD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冯小刚导演电影芳华,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好评,该片用纯粹、美丽、残酷的方式告诉人们青春年华十分宝贵。B隐形战机歼20入列,首艘国产航母海试成功,不仅让中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还让世界瞩目和惊艳。C“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引发超过15亿人次以上关注,是今年春节最暖心的活动之一。D就中国军机飞入韩国所谓
4、的“航空识别区”一事,韩方无理要求中方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词默写。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古文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峰
5、,互相缀发。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节选自李流芳游西山小记,有删改)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解衣欲睡(2)怀民亦未寝(3)相与步于中庭(4)欣然起行2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战于长勺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所欲有甚于生者C相与步于中庭D万钟于我何加焉3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B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C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D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4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相与步
6、于中庭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余因得遍观群书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通过写庭中赏月,议论抒情。寥寥数语,意味隽永。既有贬谪的悲凉,又有赏月的欣喜,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B【乙】文通过描写西山的建筑、湖泊、树木、山峰等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西山美景的赞美以及依依不舍之情。C【甲】文“积水空明”正面写出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侧面描写月光的澄澈,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D【甲】【乙】两文都借用描写、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但仍然旷达、乐观的复杂心情。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顾而乐之,殆不能去。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苏州园林叶圣陶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
8、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
9、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
10、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游览者必然
11、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
12、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链接】苏州园林原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编入语文课本时略有删减。1细读文本,填写下表。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体现苏州园林设计理念的方面(1)园中景物的布置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2)(3)色彩的使用2第段画波浪线句中,加点字“绝大部分”不能删去,请加以分析。3结合【链接】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暗含着作者写作时是按照游览者的游览顺序来写的。B暗含
13、作者意在让游览者用艺术的眼光鉴赏苏州园林。C从游览者的感受印证苏州园林处处是一幅完美图画。D增加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使文章读来更加充满情趣。4下面这段文字如插入上文中,你认为放入第段哪两句之间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小园树多落叶,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园树适当补常绿,则旷处有物。放入第段第 句和第 句之间。理由: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体会诗人借历史故事所抒发的感情。2这首诗是一首咏史绝句,立意新奇,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六、语言表达(共10分)指出下边的句子中哪些是主谓句,哪些是非主谓句,将它们的序号分别写在下边的横线上。(1)不要掉队呀!(2)这本书多少钱?(3)快看,有人家了。(4)人都到哪里去了!(5)不知道!(6)他觉得浑身轻松了。(7)我们顶着天啦!(8)好大的山呵!(9)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10)我的老天爷!主谓句非主谓句七、作文(共40分)按要求作文。以“我们的_(学校、村庄、小区、街道)”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要求: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运用说明方法,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