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之_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之_基础知识.ppt(17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培训基础知识培训2007-4-16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n劳动经济学n劳动法n现代企业管理n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学n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n n题型:单选,多选n n分值:助理15,管理师102 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重点内容重点内容劳动力资源稀缺性劳动力资源稀缺性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弹性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弹性劳动力市场平衡劳动力市场平衡均衡价格理论与工资形式均衡价格理论与工资形式失业类型与调控措施失业类型与调控措施收入调控政策收入调控政策3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劳动经
2、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经济学概念一、劳动经济学概念一、劳动经济学概念一、劳动经济学概念 1.1.劳劳劳劳动动动动经经经经济济济济学学学学概概概概念念念念:研研研研究究究究市市市市场场场场经经经经济济济济制制制制度度度度中中中中的的的的劳劳劳劳动动动动力力力力市市市市场场场场现现现现象象象象和和和和劳劳劳劳动动动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n n 资源资源资源资源 特性特性特性特性 政府政府政府政府 干预干预干预干预资源配置:资源配置:资源配置:资源配置
3、: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政府干预:供给供给供给供给 需求需求需求需求微观微观微观微观 宏观宏观宏观宏观 n n主要研究劳动力资源特性、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政策等。主要研究劳动力资源特性、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政策等。主要研究劳动力资源特性、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政策等。主要研究劳动力资源特性、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政策等。n n关键概念:劳动力商品、劳动力市场、关键概念:劳动力商品、劳动力市场、关键概念:劳动力商品、劳动力市场、关键概念:劳动力商品、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需、就业与失业。劳动力供需、就业与失业。劳动力供需、就业与失业。劳动力供需、就业与失业。例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例题:劳动经济
4、学的研究对象是(例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例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劳动力市场现象劳动力市场现象劳动力市场现象劳动力市场现象 B 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C C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 DD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 E E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劳劳 动动力力 商商品品劳劳动动经经济济学学42.2.劳动资源的劳动资源的劳动资源的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稀缺性稀缺性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三个属性三个属性三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相
5、对稀缺性、绝对性、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的稀缺的稀缺的稀缺的稀缺3.3.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n n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个人和企业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个人和企业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个人和企业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个人和企业;n n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的满足。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的满足
6、。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的满足。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的满足。n n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即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即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即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即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利润收入成本利润收入成本利润收入成本利润收入成本个个人人追追求求的的目目标标是是效效用用最大化,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最大化。矛盾矛盾讨论:新劳动法的争论讨论:新劳动法的争论2008.5 助理助理 86、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包括、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包括()。(A)暂时的稀缺性
7、暂时的稀缺性 (B)绝对的属性绝对的属性(C)相对的稀缺性相对的稀缺性(D)永久的属永久的属性性 (E)消费劳动资源支付手段的稀缺性消费劳动资源支付手段的稀缺性54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n1.市场功能: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市场功能: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社会的基本课题。n2.劳动力市场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n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n一种特殊的产品(服务)市场一种特殊
8、的产品(服务)市场-交换的是交换的是劳动力劳动力;n居民户是供给者,企业是需求者;居民户是供给者,企业是需求者;n3.劳动力市场功能劳动力市场功能n从生产投入的角度看,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从生产投入的角度看,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置;n从收入的角度看,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从收入的角度看,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n就业量与工资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基本功能。n2008.5 管理师管理师 26、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nA调节资源的配置调节资源的配置B决定就业量与工资决定就业量与
9、工资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D解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决如何生产的问题6二二 任务与方法任务与方法1.1.任务任务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在研究现象本身确的知识的方法,其
10、重点在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是什么”的问题。它试的问题。它试图图超越和排斥价值判断超越和排斥价值判断。其特点是:。其特点是:其一、目的在于人是客观现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其一、目的在于人是客观现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其二、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其二、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予以检验。事实予以检验。实证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实证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 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设定假设条件;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设;提出理论假设;验证。验证。7规范研究规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种方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想
11、象为基础,说明经济想象“应该是什应该是什么么”的研究方法。的研究方法。市场经济:万能的手市场经济:万能的手VS政府参与(亚当斯密政府参与(亚当斯密VS凯恩斯凯恩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三种障碍: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三种障碍: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因此规范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因此规范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2008.11.助理助理/管理管理 86、阻碍互惠交换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阻碍互惠交换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A)体制障碍体制障碍(B)市场缺陷市场缺陷(C)诚信障碍诚信障碍(D)经济滞后经济滞后(E)信信息障碍
12、息障碍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的问题。)的问题。A是什么是什么 B怎么样怎么样 C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D本质本质实正研究方法步骤有(实正研究方法步骤有()。)。A确定和分析研究对象确定和分析研究对象 B设定假设条件设定假设条件C提出理论假说提出理论假说 D验证验证 E反馈反馈8n2008.5 三级三级 26、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是认识客观现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n(A)观察研究方法观察研究方法(B)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
13、C)对比研究方法对比研究方法(D)规规范范研究方法研究方法n2009.5 助 ce9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重点掌握供给与需求弹性的涵义)重点掌握供给与需求弹性的涵义)重点掌握供给与需求弹性的涵义)重点掌握供给与需求弹性的涵义)一、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供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例 题:劳 动 力 参 与 率 是 衡 量、测 度()程 度 的 指 标
14、。A.人 口 密 度 B社 会 劳 动 强 度C 人 口 参 与 社 会 劳 动 D参 加 工 作 人 口 比 例总人口率参率 劳动力 100 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 某年龄(性别)劳动力 100 该年龄(性别)人口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指在一定工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社会、家庭的经济因素10劳劳动力供给弹性:动力供给弹性: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比率,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比率,即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即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设Es为劳动力
15、供给弹性,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Ess/sw/w3、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5类:类:Es0供给无弹性,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供给量固定不变,供给无弹性,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供给量固定不变,A表表示示 Es供给无限弹性,工资率不变,劳动供给量无限,供给无限弹性,工资率不变,劳动供给量无限,E表示;表示;Es1单位供给弹性,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与劳动供给量百分比相单位供给弹性,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与劳动供给量百分比相同;同;这
16、是供给曲线是一条与供给量成这是供给曲线是一条与供给量成45度向上倾斜的线,用度向上倾斜的线,用C表示;表示;Es 1供给富有弹性,用供给富有弹性,用D表示;表示;Es 1供给缺乏弹性,用供给缺乏弹性,用B表示。表示。2007.5 2007.5 师师 /助助2626、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A)劳动力需求量劳动力需求量 (B)(B)劳动力需求增长量劳动力需求增长量 (c)(c)劳动力供给量劳动力供给量 (D)(D)劳动力供给增长劳动力供给增长量量 11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发展趋势: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发展趋势:
17、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2、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3、老年人口劳动率下降。4、2555岁男性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程度,没有什么变化。例题:对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A青 年 人 口 劳 参 率 下 降 B女 性 人 口 劳 参 率 上 升 C 女生人口劳参率下降 D 老年人口劳参率上 E 老年人口劳参率上升12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n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更替,劳动力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更替,劳动力参与率也随之发生波动。参与率也随之发生波动。两种假说的前提两种假说的前提:男性成年人
18、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反应性。一级劳动力:成年男性一级劳动力:成年男性二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中年女性,在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中年女性,在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 n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由于经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由于经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收入,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收入,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寻找工作。寻找工作。二级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二级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
19、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参与率提高。n悲观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一级劳动力失业率上升,同时二级悲观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一级劳动力失业率上升,同时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劳动参与率下降。在经济衰退时,劳参与率普遍下降,因此悲观性劳动力效应更强。在经济衰退时,劳参与率普遍下降,因此悲观性劳动力效应更强。2009.5.管理师管理师 26.()是指经济运作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是指经济运作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A.经济规律经济规律 B.经济交替经济交替 C.经济周期经济周期 D.经济变动经济变动13二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三1.概念: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
20、劳动量(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四 劳动力需求的理论是关于生产的理论。增加雇用能带来更多总收入的情况下,企业才愿意增加雇佣。五2.在在假假设设其其他他条条件件不不变变的的情情况况下下,劳劳动动力力需需求求与与工工资资率率的的关关系:工资率上升,劳动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劳动需求增加。系:工资率上升,劳动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劳动需求增加。六六3、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用Ed表示劳动力需求弹性,用D/D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用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则:EdD/DW/W,劳动力需求弹性有5种情况:Ed0需求无弹性,工资率变化
21、,劳动需求量不变,A表示;Ed需求无限弹性,需求无限弹性,劳动工资率不变,需求量无限,B表示;Ed1单位需求弹性,单位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相同,是一条正双曲线,用C表示;Ed1需求富于弹性,需求富于弹性,用D表示;Ed1需求缺乏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用E表示。14n n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1.1.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当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当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
22、投当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当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量开始递减,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量开始递减,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量开始递减,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分三阶段: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分三阶段: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分三阶段: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分三阶段:第
23、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设产量为设产量为设产量为设产量为QQ,则总产量为,则总产量为,则总产量为,则总产量为TQTQ,可变劳动要素投入为,可变劳动要素投入为,可变劳动要素投入为,可变劳动要素投入为L L,平均总产量平均总产量平均总产量平均总产量APAP,边际总产量,边际总产量,边际总产量,边际总产量MPMP,总产量,总产量,总产
24、量,总产量TPTP之间的关系见图之间的关系见图之间的关系见图之间的关系见图1-41-42.2.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工资工资工资工资 企业短期劳动力的需求要结合成本和价格来分析。企业短期劳动力的需求要结合成本和价格来分析。企业短期劳动力的需求要结合成本和价格来分析。企业短期劳动力的需求要结合成本和价格来分析。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其它生产要素如资本等要素可以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其它生产要素如资本等要素可以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其它生产要素如资本等要素可以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其它生产要素如资本等要素可以
25、看成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即可变成本是工资。成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即可变成本是工资。成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即可变成本是工资。成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即可变成本是工资。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MRP=VMP=MP.P=MC=WMRP=VMP=MP.P=MC=WMRPMRP边际产品收益边际产品收益边际产品收益边际产品收益=VMP=VMP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MP=MP边际产量边际产量边际产量边际产量*P*P产品价产品价产品价产品价格格格格=
26、边际成本边际成本边际成本边际成本MC=WMC=W工资。工资。工资。工资。15n n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阶段。阶段。阶段。阶段。A AMPMP递减递减递减递减 B BAPAP递增递增递增递增 C C总产量绝对减少总产量绝对减少总产量绝对减少总产量绝对减少 DD总产量绝对增加总产量绝对增加总产量绝对增加总产量绝对增加 E E总产量不变总产量不变总产量不变总产量不变
27、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A A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APAP递增递增递增递增 B B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APAP递减递减递减递减 C C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MPMP递减递减递减递减 DD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MPMP递增递增递增递增E E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第三阶段MPMP为负
28、值为负值为负值为负值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则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个阶段,判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则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个阶段,判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则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个阶段,判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则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个阶段,判断正确的是(断正确的是(断正确的是(断正确的是()。)。)。)。A AAPAP递减递减递减递减 B BAPAP递增递增递增递增 C CMPMP递减递减递减递减 DDMPMP为负值勤为负值勤为负值勤为负值勤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
29、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 AMRP=VMPMRP=VMP B BMRP=MP CMRP=MP CVMP=MP DVMP=MP DMP=MCMP=MC16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广义广义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的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狭义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介意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介意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的资
30、源优化的机制和形式机制和形式。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市场的主体主体是劳动劳动力的所有者即劳动者和劳动力是劳动劳动力的所有者即劳动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企业;的使用者即企业;劳动力市场的内容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劳动者的智力和体力劳动力市场的内容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劳动者的智力和体力的总和。的总和。客体客体:劳动能力:劳动能力劳动力市场的性质:劳动力市场的性质: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2、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3、劳劳动动力力市市场场的的交交换换决决定定了了劳劳动动力力的的价价值值工工资资。工工资资是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
31、手段。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4、通通过过劳劳动动力力市市场场的的交交换换,实实现现劳劳动动要要素素和和非非劳劳动动要要素素的的最最佳结合。佳结合。四、四、劳动力市场均衡劳动力市场均衡17 二)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 经济均衡:既可指均衡状态,也可指均衡分析方法经济均衡:既可指均衡状态,也可指均衡分析方法 均衡状态:经济中各对立的变动的力量处于一种相当的、稳定的、均衡状态:经济中各对立的变动的力量处于一种相当的、稳定的、不再变动的状态。不再变动的状态。2009.5.助理助理18n两种均衡分析方法:两种均衡分析方法: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局部均衡
32、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 马歇尔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L 瓦尔拉。瓦尔拉。例题:例题: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亚当斯密斯密 B希克斯希克斯 C马歇尔马歇尔 D瓦尔拉瓦尔拉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亚当斯密斯密 B希克斯希克斯C马歇尔马歇尔 D瓦尔拉瓦尔拉n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 n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3、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例题:例题: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A充分就业充分就业 B同质劳动力有同样的工资同质劳动力有同样的工资 C劳动力资源的最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优分配 D体现工资差异体现工资差异 E增大工资总额增大工资总额 n 19n n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n n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n n1 1、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劳动力供给增加;人口
34、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劳动力供给增加;n n2 2、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通过劳动年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人口年龄结构通过劳动年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n n3 3、人口城乡结构;、人口城乡结构;、人口城乡结构;、人口城乡结构;n n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n n人口、资本存量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人口、资本存量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人口、资本存量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人口、资本存量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
35、。n n2007.5 2007.5 助理助理 8787、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n n(A)(A)就业人口总量就业人口总量 (B)(B)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n n(C)(C)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 (D)(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n n(E)(E)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n n20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完全市
36、场竞争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重点掌握工资结构重点掌握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新古典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家A.马歇尔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提出均衡价格理论提出均衡价格理论商品的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商品的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均衡价格是运用供求理论来说明局部均衡价格形成过程,而非价均衡价格是运用供求理论来说明局部均衡价格形成过程,而非价值理论值理论工资即劳动力的均衡价格,由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互工资即劳动力的均衡价格,由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互作用形成。作用形成。均衡价
37、格论是由(均衡价格论是由()提出的。)提出的。A马歇尔马歇尔 B希克斯希克斯C亚当亚当斯密斯密 D瓦尔拉瓦尔拉21三三 工资形式(工资形式(重点重点)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劳动报酬),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劳动报酬),资本(利息),企业家才能(利润)。资本(利息),企业家才能(利润)。工资形式:基本工资福利工资形式:基本工资福利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供的劳动数量。基基本本工工资资是是以以货货币币为为支支付付手手段段,按按照照时时间间或或产产量量计计算算
38、的的报报酬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工资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工资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实际工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价格指数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合格产品数量例例题题:货货币币工工资资的的影影响响因因素素有有()。A货币工资率货币工资率 B工作时间长度工作时间长度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数量 D价格指数价格指数 E工资制度工资制度 2007.5.27实实际际工工资资计计算算公公式式是是()(A)货币工资价格
39、货币工资价格 B)货币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货币工资价格价格 D)货币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价格指数22n福利是工资的转换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是工资的转换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n福利特征:福利特征:n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大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大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n实物支付:工作餐,优惠商品和服务等实物支付:工作餐,优惠商品和服务等n延期支付: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延期支付: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n福利和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福利和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
40、)。)。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 B法定性法定性C企业自定性企业自定性 D灵活性灵活性 E公平性公平性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A当期支付当期支付 B实物支付实物支付C延期支付延期支付 D支票支付支票支付 E现金支付现金支付 23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 一一 就业总量的决定就业总量的决定就业就业所所谓谓就就业业或或劳劳动动就就业业一一般般是是指指有有劳劳动动能能力力和和就就业业要要求求的的人人,参参与与某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就业
41、条件:社会有益劳动,就业者,报酬就业条件:社会有益劳动,就业者,报酬就业者:就业者: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者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者 2009.5.三级 24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n1、总供给、总供给n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价值总量。n总供给等于一定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总供给等于一定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n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n
42、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润)n 消费储蓄消费储蓄例题:例题:2008.11 2008.11 二二二二/三级三级三级三级 、(、(、(、()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A)(A)总需求总需求总需求总需求 (B)(B)总需求价格总需求价格总需求价格总需求价格 (C)(C)总供给总供给总供给总
43、供给 (D)(D)总供给价格总供给价格总供给价格总供给价格总供给等于(总供给等于()之和。)之和。A消费消费+储蓄储蓄 B投资投资+储蓄储蓄C投资投资+收入收入 D消费消费+收入收入 25n2、总需求、总需求n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总需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总需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的需求。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的需求。n总需求消费品的需求投资品的需求总需求消费品的需求投资品的需求3、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n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n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
44、总需求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n 消费储蓄消费储蓄n 消费投资消费投资n设均衡国民收入为设均衡国民收入为Y,消费为,消费为C,储蓄为,储蓄为S,投资为,投资为I,则:,则:nYCSCI例题:均衡国民收入等于(例题:均衡国民收入等于()。)。A总供给总供给 B总需求总需求 C投资投资+储蓄储蓄 D消费消费+储蓄储蓄E消费消费+投资投资264.4.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准确说取决于总需求水平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准确说取决于总需求水平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准确说取决于总需求水平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准确说取决于总需求水平2009.5.2009.5.管理师管理师管理师管理师
45、86.86.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A.A.总总总总需求水平需求水平需求水平需求水平 B.B.总供给水平总供给水平总供给水平总供给水平 C.C.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D.D.劳劳劳劳动力数量动力数量动力数量动力数量 E.E.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27二二 失业(重点,掌握各种失业的概念)失业(重点,掌握各种失业的概念)1.1.概概念念: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与与劳劳动动力力需需求求在在总总量量或或结结构构上上的的失失衡衡所所形形成成的的,具具有有劳劳动动能能力力并并有有就就业业要
46、要求求的的劳劳动动者者处处于于没没有有就就业业岗岗位位的的状态状态2.失业的种类失业的种类 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活的就业岗位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活的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转换之间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转换之间的失业,是供给与需求均衡状态下的正常失业。的失业,是供给与需求均衡状态下的正常失业。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
47、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称为技术性失业。技术性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称为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解决的办法是强化职业培训,失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解决的办法是强化职业培训,实施职业技能开发。实施职业技能开发。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在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在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对策是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衡所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对策是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以及的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职业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以及的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
48、等。计划等。28n 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n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大变化对生产、消费所产的失业生称为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大变化对生产、消费所产的失业生称为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n2008.5管理管理 86、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BCDE)。)。n(A)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B)是一种正常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n(C)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D)是一种岗位交换之是一种岗位交换之间的失业间的失业n(E)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n2007.11.助理助理 86、失业类
49、型分为、失业类型分为()。(A)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季节性失业业 (E)阶段性失业阶段性失业n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引进结构上的失衡所引到的失业称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引进结构上的失衡所引到的失业称为(为()。)。A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293 3 需求不足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概念:由于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接受市场现行工资率,有就业要求概念:由于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接受市场现行工资率,有就业要求概念:由于总
50、需求不足造成的,接受市场现行工资率,有就业要求概念:由于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接受市场现行工资率,有就业要求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需要而引起的失业,就是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需要而引起的失业,就是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需要而引起的失业,就是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需要而引起的失业,就是需求不足性失业。需求不足具体表现:需求不足具体表现:需求不足具体表现:需求不足具体表现:n n其一增长差距性失业;其一增长差距性失业;其一增长差距性失业;其一增长差距性失业;n n增长差异性失业是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增长率,增长差异性失业是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