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5课)(2022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5课)(2022秋).doc(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六三制)第一单元 遗传和变异1.细胞【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知道细胞的构成,并了解动物细胞和植物植物细胞的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能学会使用显微镜,并借助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装片。2.能在探究活动引导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借助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装片。【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学生知道了身边常见的生命体并对生命形式,对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学生通过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完成探究任务,辅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
2、过程】一、情境提示,发现问题1.PPT 1出示出示课题细胞。2.PPT 2出示出示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模式图,橡皮泥的图片。3.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这个什么生物吗?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回答,这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二、教学过程活动一:PPT 3出示出示草履虫的细胞模式图。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什么,并补充草履虫相关的知识。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并补充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2.PPT 4出示出示植物细胞模式图。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细胞,并介绍植物细胞相关的知识。学生回答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补充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3.PPT 5出示出示胡克的照片。1、指导学生认识胡克,知道胡克自制显
3、微镜并观察到木栓细胞。2、PPT 6出示出示施莱登、施旺照片。3、教师指导学生指导学生认识施莱登、施旺两位科学家,并让学生知道这两位科学家创立细胞学说。4.PPT 7出示小结: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活动二:观察生物体的细胞。PPT 8出示活动二,观察生物体的细胞。1.PPT 9出示出示显微镜的结构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认识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等重要部件。2.PPT 10 11 12 13 14出示出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PPT 15出示出示血细胞、肌肉细、叶子的薄壁细胞图片。PPT 16出示口腔上皮细
4、胞、鸭跖草的下皮细胞、水蕴草细胞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以上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让学生观察以上细胞的不同。PPT 17出示出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对比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并对比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让学生知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记录,得出结论。三、总结拓展1.PPT 21出示拓展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细胞是怎样生长的。【教学后记】2.像与不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人、动物、植物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异同。2.知道什么是遗传和变异。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所学知识,用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自己的体貌特征与家人的异同。2.能在思维导航的引导下,养成科
5、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观察并发现人、动物、植物的后代和亲代之间外形特征的异同。【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青少年生长发育主要特点及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基础上,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学过程】一、情境提示,发现问题1PPT1 出示出示课题我像谁。2.PPT2出示出示活动准备。3.PPT3出示出示2幅全家福照片。提出问题:同学们,自然界有很多神奇的现象,有些现象就在我们身边!请看这两家人是谁?你感到神奇的地方是什么?学生提出疑问。4.谈话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围绕着他们一家,
6、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静下心来,仔细的观察和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长得这么像自己的父母。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找一找自己身体特征和家人的异同。出示问题:你与家人的体貌特征有什么异同? 谈话: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在家里观察自己与爸爸、妈妈身体特征的异同。下面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调查的?调查结果是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做出评价。教师总结:对,我们的长相都是有的地方像父母,有的地方与父母有差异,即使双胞胎之间也有不同。在科学上,我们与父母长相相似的现象叫什么吗?(板书:遗传)科学家研究表明,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7、。活动二:研究动植物中的遗传与变异现象。1PPT 15出示动植物有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提出问题:是不是只有我们人类中存在遗传、变异现象,动植物中有没有呢?2、学生猜想、举例。让学生尽可能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以上对动物的研究,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动物也有遗传和变异现象。)三、自由活动:比较相同与不同1.PPT 18出示出示小结。提出问题:前面,我们分别对人、动物、植物进行了研究,现在谁能把我们以上的发现进一步概况一下? 学生回答: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板书:生物界普遍现象)【教学后记】3.灭绝的生物【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体验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
8、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中对证据、落实推理以及运动想象建立假设的理解的重要性;能运用已有知识对恐龙灭绝原因作出假设性解释。科学知识知道观察和研究化石是了解古代生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化石为依据认识恐龙及恐龙的灭绝;了解恐龙灭绝原因仍是未解之谜。【教学重点】以化石为依据探究恐龙的发现过程及恐龙的灭绝;【教学难点】能运用已有知识对恐龙灭绝原因作出假设性解释。【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学生通过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完成探究任务,辅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一、情境提示,发现问题同学们,大约两亿年前,恐
9、龙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它们自由自在,盛极一时,称霸地球长达1亿5千万年之久。1、展示恐龙图片资料谈话: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关于恐龙的图片,哪位同学想展示一下你所搜集的成果呢?(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图片)二、教学过程(一)播放微课程恐龙。谈话:我们知道恐龙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在大约6500万年前,也就是人类出现以前,恐龙就灭绝了,没有人见过活恐龙,那么我们要去研究已经灭绝的生物,是通过什么研究的呢?板书:化石科学家们根据恐龙化石的研究,推测出恐龙生活的年代以及恐龙的生活习性,科学的再现了恐龙生活的场景,老师这里有一些片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教师广播教学,播放微课程恐龙) 交流
10、想法,引出探究主题谈话:大家看了同学们搜集到的图片以及科学家形象的恐龙的生活场景,有什么问题和想法?(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或是说出想法)设计意图: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探究,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引导学生选择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都比较有研究价值,受课堂时间限制,我们只选择“恐龙是怎样被发现的”和“恐龙是怎么样灭绝”的这两个问题重点研究。今天就让我们借助现代最快捷、内容最丰富的网络开始研究吧!同时将问题板书出来2、以网络为途径,展开自主探究活动。谈话:请大家看电脑屏幕上的网页。恐龙的发现一栏中收藏不少
11、有关恐龙发现的小故事和恐龙化石的图片;恐龙的灭绝栏目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假说,如果你觉着老师网页上的资料不够多,你可以在“我们的发现”栏目中利用因特网进行搜索。在探究的过程中,注意将资料的关键字、来源、关键词进行记录,有助于同学们进行汇报与交流。3.灭绝的生物与当今某些生物有哪些相似之处?三、总结拓展1.PPT 出示拓展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恐龙等生物灭绝的原因。【教学后记】第二单元 微生物4.细菌和病毒【教学目标】1.指导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2.通过观察、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式获取细菌和病毒的信息。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流感和痢疾等疾病与微生物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4.
12、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能做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疾病预防中。【教学重点】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学生对细菌和病毒不陌生,但认识上很模糊,对它们的大小、分类、与人类关系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认识,有一定难度,教师要通过实践活动和直观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探究任务。【教学过程】一、情境聚焦,发现问题1.单元导读,整体感知。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微生物?哪里有微生物?为什么称之为微生物?2.发现本单元中主要学习的几种微生物。3.师:谈谈你对细菌和病毒的认识。引入并板书课题细菌和病毒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细菌和病毒1.资料展示:细菌和病毒的资料
13、。(学生展示、教师点评)2.认识细菌指导学生观察细菌的形状、颜色、分布等。小组讨论、交流。组织学生模拟细菌繁殖,体会细菌繁殖速度之快。教师引导根据细菌的形状,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类。师生总结:细菌很小,繁殖很快,细菌分三类。3.认识病毒指导学生观察病毒的形状、结构等。比较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病毒结构的异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根据病毒的寄主,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三类。师生总结:病毒极小,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分三类。(二)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探究:细菌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按照细菌对人类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进行分类:食品发酵、增加
14、土壤肥力、生物制药、生产沼气、生物制药属于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使人致病和食品腐败属于有害的一面。2.探究:病毒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按照病毒对人类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制成疫苗生物制药属于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使人致病属于有害的一面。三、拓展活动,探究延伸教师安排活动指向: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去一部分鸡或鱼的内脏埋入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全方位总结本节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这节课你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方法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收获
15、?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教学后记】5.蘑菇和木耳【教学目标】1.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一类微生物;知道平菇和香菇等食用菌有食用和药用价值。2.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蘑菇和木耳的信息。3.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蘑菇和木耳的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培养创新精神。4.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重点】蘑菇和木耳都是食用菌,都属于微生物。【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学生对蘑菇和木耳都属于微生物会有疑惑,观察的规范性上也需要教师指导帮扶,本课活动内容不多,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和总结,发挥好活动手册的应有作用。
16、【教学过程】一、导学发现,问题聚焦1.安排学生分组整理自己带来的蘑菇和木耳,适时点评小组表现和课堂准备情况。2.教师导学,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发现总结2个问题(PPT出示):观察蘑菇和木耳,他们也是微生物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多种多样的食用菌,有什么用处?3.板书课题,引入新课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一)观察蘑菇和木耳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内观察、讨论、交流蘑菇和木耳的特征,完成活动手册p18“我观察到的蘑菇和木耳”,2.小组汇报、交流。3.师生总结:可以采用看、摸、闻等方式,可以借助放大镜全面细致的进行观察,可以借助镊子撕开蘑菇和木耳,观察其内部结构。4.对学生表现组织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和引导
17、。(二)探究生活中还有哪些多种多样的食用菌,又什么价值?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总结,然后完成活动手册p18“我认识的食用菌”,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和点评。2.师生总结:平菇、香菇、猴头菇、银耳、虫草菌都是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食用菌,都属于微生物。三、拓展活动,探究延伸拓展探究活动指向:我了解的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全方位总结本节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这节课你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方法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教学
18、后记】6.发霉和防霉【教学目标】1.知道馒头发霉的条件,了解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2.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馒头发霉条件的方案,初步具有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只有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3.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探究物体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霉。4.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认识到人类与微生物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重点】馒头发霉的条件和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教学难点】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馒头发霉条件的方案。【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小学生对于发霉现象一般熟视无睹,没有深入思考发霉原因和防霉措施,教法上
19、要从学生身边的馒头、衣物发霉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进而设计方案探究发霉条件,顺利完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一、导学发现,问题聚焦1.教师导学,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发现总结3个问题(PPT出示):发霉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馒头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霉?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一)探究发霉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1.教师出示发霉的馒头等其他食品、衣物的图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发霉的原因。 2.教师提出问题:物品发霉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霉菌是否存在对生活有利的方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甜面酱、酱油、豆腐乳、豆瓣酱等图片视频,引导学生
20、发现霉菌对我们有利的一面。学生思考、交流、汇报。3.师生小结:发霉是一种因霉菌生长而使食品、衣物等变质、变色的自然现象。但是,人们也可以利用霉菌制作面酱等食品,所以说,霉菌与我们的生活有功有过。(二)探究馒头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霉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交流、汇报。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馒头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霉探究实验方案。3.教师出示方法指导:控制好实验条件,每天按时观察,把馒头发霉的情况记录下来(出示活动手册p19)4.学生开展实验探究。5.师生总结:温暖潮湿的空气中馒头容易发霉。(三)探究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1.引导学生根据馒头容易发霉的情况进行思考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
21、法。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3.教师出示防霉措施的图片4.师生总结: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隔绝空气等可以防止食品、衣物等发霉。因此,防止发霉可以采用加干燥剂、低温保存、真空包装等技术。三、拓展活动,探究延伸1.教师给出活动指向:搜集资料,了解生活中有哪些防霉新技术。2.教师提示学生可以采取不同方式搜集资料。3.提醒学生及时完成活动手册。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全方位总结本节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这节课你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方法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分享?
22、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教学后记】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7.秋季星空【教学目标】1.知道秋季星空与春季星空不同;知道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2.会使用活动星图,能用已知的星座或活动星图找寻并认识星空中的更多星座。3.对星空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进行中长期的观测活动,培养中长期科学探究的意识。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观测星空的动力。【教学重点】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教学难点】用已知的星座或活动星图找寻并认识星空中的更多星座。【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春季和夏季星空,对中长期观察已经有了基础,对大熊星座北斗七星、小熊星座北极星、狮子座、天鹰座、天蝎座、天琴座
23、等星座有了认识,对制作使用观星箱观测星空也有体验。以此为基础,迁移至秋季冬季星空的观测、交流、归纳总结星空运动规律。【教学过程】一、情景聚焦,发现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春季星空和夏季星空主要星座和观测方法。 2.师出示星空图及电子课本图PPT。3.生总结问题,聚焦主要问题,引出秋季星空并板书课题。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一)交流我们的发现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秋季星空图,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观察记录。2.学生分组讨论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3.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4.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有些星座春夏星空能出现,但在秋季星空中看不到。有些星座在三个季节都能看到。(二)认识秋季星空中的
24、显著星座1.教师出示仙后座的亮星组成、星座范围与星座图绘等图片,学生将仙后座的神话故事传说。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仙后座的亮星组成,描述仙后座的外形特点,熟悉仙后座亮星的排布。3.展示秋季北极星附近的星图,引导学生观察北斗七星与仙后座的位置关系,发现通过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找到仙后座位置的方法。(三)利用活动星图,认识更多星和星座1.学生小组内观察活动星图,交流活动星图的结构和特点。2.师生认识活动星图各部分的正确名称。3.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并尝试使用星图。4.播放活动星图的使用教学视频,学习活动星图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5.教师提出后用活动星图惯性的任务,并引导学生交流记录的方法,在横
25、线上填写星座的名称。三、拓展活动,探究延伸1.提出观察星空的活动指向:对照活动星图观察夜空,认识更多的星座;选定星座,继续利用观星箱观测一个月,做好记录。2.引导学生制订简单的观星计划。3.观测要求:观星箱的位置不能改变、每天固定位置、固定观测时间、认真记录在与惯性相匹配的方格纸上等。4.引导学生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全方位总结本节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这节课你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方法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计入课堂分组
26、评价表。【教学后记】8.冬季星空【教学目标】1.知道冬季星空与春季秋季星空不同;知道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了解制作星座放映器的方法。2.能基于所学知识,学会寻找猎户座与天狼星的方法;会使用制作星座放映器介绍自己了解的星座。3.对星空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进行中长期的观测活动,培养中长期科学探究的意识。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观测星空的动力,认识到大气污染、光污染会影响星空观测,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冬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会寻找猎户座与天狼星。【教学难点】能基于所学知识,学会寻找猎户座与天狼星的方法;会使用制作星座放映器介绍自己了解的星座。【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春夏秋季星
27、空,有了基础。以此为基础,迁移至冬季星空的观测、交流、归纳总结星空运动规律。【教学过程】一、情景聚焦,发现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秋季星空主要星座和活动星图使用方法。 2.师出示冬季星空图及电子课本图PPT。3.生总结问题,聚焦主要问题,引出冬季星空并板书课题。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一)交流我们的发现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冬季星空图,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观察记录。2.学生分组讨论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3.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4.教师引导学生将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二)认识冬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1.教师展示猎户座图片,学生讲解猎户座的神话故事传说。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猎户座的亮
28、星组成,描述外形特点,熟悉亮星排布。3.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汇报。4.通过视频了解天狼星,以及我们目前常用的命名星星的方法拜耳命名法。5.师生交流利用猎户座的亮星寻找天狼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猎户座的同时,关注天狼星的位置,观察天狼星。(三)做个星座放映器,介绍自己的星座1.认识星座放映器。2.制作星座放映器。学生交流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选做一个星座,设计制作星座放映器。3.展示汇报。三、拓展活动,探究延伸1.继续利用观星箱观测猎户座,记录观测结果。2.引导学生完善观星计划。3.观测要求:观星箱的位置不能改变、每天固定位置、固定观测时间、认真记录在与惯性相匹配的方格纸上
29、等。4.引导学生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全方位总结本节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这节课你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方法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计入课堂分组评价表。【教学后记】9.变化的星空【教学目标】1.知道星空的周年运行规律。2.能基于所学知识,对观星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能对星座多日相同时间位置变化的记录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星空运行的规律。3.对星空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树立中长期的观测活动。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观测星
30、空的动力,认识到大气污染、光污染会影响星空观测,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星空的周年运行规律。【教学难点】能对星座多日相同时间位置变化的记录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星空运行的规律。【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春夏秋东四季星空,对星空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也对中长期观察有了经验和基础,本节重在归纳整理、总结规律,交流、归纳总结星空运动规律,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观测星空的动力,认识到大气污染、光污染会影响星空观测,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情景聚焦,发现问题教师出示四季星空的图片,引导发现问题:春夏秋冬,美丽的星空都在发生变化着,你知道有哪些变化规律吗。二、活动探究,
31、解决问题(一)根据观察记录,找出星座的位置变化规律1.学生初步交流一年来在每天相同时间观察星座的记录。2.师生交流,分析星空的运行规律。3.学生分组讨论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4.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星座的年运行规律将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6.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了解北斗七星斗柄指向的规律。(二)预测未来星座的位置、方向1.教师提出一个月后北斗七星的斗柄方向有什么变化?2.观察不同季节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引导学生判断未来星座的位置、方向。3.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汇报。4.针对一个熟悉的星座,推测另一个时刻这个星座的方向。三、拓展活动,探究延伸1.了解古人对恒星的认识
32、。2.完善观星计划。3.继续观星,观测要求:观星箱的位置不能改变、每天固定位置、固定观测时间、认真记录在与惯性相匹配的方格纸上等。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全方位总结本节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这节课你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方法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计入课堂分组评价表。【教学后记】第四单元 自转与公转10.白天与黑夜【教学目标】总体目标1.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
33、等。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能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想象昼夜交替的各种可能情形并设计、完成模拟实验,对昼夜交替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3.对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敢于大胆想象,乐于合作交流。4.了解到人类对日地运动关系的好奇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分层目标1.发展性目标:会做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适用学生:A、B级2.基础性目标: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适用学生:C、D级【教学重难点】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
34、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教学准备】手电筒、地球仪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导学生找出明暗的部分,引出“昼、夜”,描述昼夜交替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交替出现呢?二、鼓励猜想,提出假设1.教师提问:白天黑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什么天体有关系呢?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画太阳和地球。什么情况下是白天,什么情况下是黑夜呢?假如与太阳、地球有关,它们怎样运动才会出现白天黑夜的交替现象呢?把你们的想法写出来或者画出来。2.学生讨论交流。3.学生汇报交流假设性解释,教师用示意图归纳整理。(1)太阳不动,地
35、球自转。(2)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并围着太阳公转。(3) 太阳不动, 地球不自转但围着太阳公转。(4)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4.教师小结:要证明哪种假设是正确的,人类现在可以用哪些方法对地球进行观察研究呢?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到地球外面去看看、用望远镜观察、模拟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三、设计实验方案1.教师谈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先进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人了太空,可以到太空对地球进行观察。但是这些方法在课堂上都不能实现,我们不能把地球和太阳搬到课堂上来研究,怎么验证我们的想法呢?2.教师小结:用手电简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这种实验方法叫作模拟实
36、验。现在有了“太阳”,也有了“地球”,说明我们相当于站在了什么位置?教师提问:你们准备怎样做这个模拟实验呢?请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假设讨论下实验方法。3.学生讨论方法后汇报。四、 模拟实验,汇报交流。1.学生实验,教师巡视。2.学生分小组汇报。教师汇总小组的结论,将有争议的提取出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存在争议的假设,并请同学上台模拟演示有争议的假设。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航,排除不合理的假设,得出结论: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五、了解地球自转1.教师引导学生先结合教科书中的思维导航进行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方式,再结合文字结论、地球自转图示或昼夜交替现象相关微视频,进一步明
37、确地球是怎样自转的。2.教师结合傅科摆实验资料卡,播放微视频傅科摆,使学生理解人类探索地球自转的历史。六、拓展延伸查找资料,了解每天的白天和黑夜时间是否样长,查找关于昼夜长短的资料,并记录来源。【教学后记】11.四季更替【教学目标】总体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纳总结出四季更替形成的原因;能设计并完成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3.对四季更替与地球公转的关系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进行四季更替模拟实验时,愿意沟通交流。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分层目标1
38、.发展性目标:能设计并完成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适用学生:A、B级2.基础性目标: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适用学生:C、D级【教学重难点】难点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纳总结出四季更替形成的原因;能设计并完成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教学准备】4个地球仪、白炽灯【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提出问题教师播放短视频:春夏秋冬的四季美景。提出问题: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四季更替的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四季更替的秘密。设计意图唤醒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二、探究地球公转的特点(一)提出假设。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四季更替形成原
39、因的猜测。师生小结:四季更替与地球的自转、地球距太阳的远近没有关系。可能与地球公转有关。教师提出问题:地球是怎样公转的?地球公转的特点有哪些?(二)探究地球公转。1.根据北斗七星一年四季斗柄指向图、猎户座逐日西移图,引导学生利用相对运动观点,围绕以下3个问题推测地球公转的特点:一年中,许多星座逐日西移,说明什么?一年后,星座会回到原来的位置,说明什么?北极星的位置基本不变,说明什么?2.教师让学生利用身边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问题,对问题做出大胆猜测。3.教师出示地球公转视频资料并总结: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设计意图帮助学
40、生进一步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对地球公转形成系统认识,为研究四季更替的形成做好铺垫。三、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四季更替的成因(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太阳直射与斜射的不同。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四季最大区别是温度的不同,而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的照射。2.教师演示:用手电筒直射在黑板上和斜射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比较黑板上的光斑,认识到直射时光斑小,斜射时光斑大,同样多的光线分布在大小不同的平面上,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的量就不一样。3.师生总结:太阳斜射时光线弱,太阳直射时光线强。(二)设计四季形成模拟实验。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模拟地球公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教师提示: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到地球上同地点绕
41、太阳公转一周,是否产生直射、斜射、冷热交替、四季变化,可以在地球仪上先找到我们家乡的位置,在这个位置竖立一根标杆,再在同经度的赤道上竖立根标杆,让“地球”围着“太阳”公转,“地轴”方向保持不变,这样观察起来会更方便。3.教师课件出示“方法指导”,学生按方法指导的步骤开始实验观察。(三)分组实验,交流共享。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当地球运行到A、B、C、D位置时,从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判断太阳光线直射与斜射的变化,做好记录。2.学生交流四季更替的主要原因。3.教师用微视频再现四季的成因: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
42、全相同,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形成。(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地球上还会出现四季吗?学生分组用排球做地球公转模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总结:如果地球的地轴不是倾斜的,就不会出现四季。四、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学后记】12.影长与季节【教学目标】总体目标层1.知道一年四季中,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做好探究影长与季节关系的观察活动,并用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3.对影长变化与季节变化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大胆质疑,愿意合作与交流。4.了解古代人们为认识季节变化规律所做
43、的努力,意识到圭表发明、使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分层目标1.发展性目标:能做好探究影长与季节关系的观察活动,并用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适用学生:A、B级2.基础性目标:知道一年四季中,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适用学生:C、D级【教学重难点】难点知道一年四季中,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能做好探究影长与季节关系的观察活动,并用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教学准备】找一根竖直固定的细长杆,正午12时测量影长,每周一次,连续4周。【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1.师生谈话:我们观察过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也观察过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
44、。那么,你们测量过自己影子的长度吗?昨天和今天的同一时刻,阳光下自己的影子的长度是一样的吗?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自由发表意见。3.教师提出问题:不同的季节,同-物体正午影子的长度是一样的吗? 接着板书课题:影长与季节。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影子长度变化的问题,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二、研究实践,探索问题活动一:探究正午影长与季节的关系。1.教师提出问题:不同季节,同-物体正午影子的长度-样吗?2.学生小组交流。主要内容为:(1)课前4周,在不同日期正午12时同一地点测量、记录的铅笔影长变化情况。(2)交流生活经验:夏天站在教室门口(北向的)能被晒到,冬天就
45、晒不到了。(3)交流资料,发现夏至的影子比冬至短。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4.教师出示北半球某-地区“二分二至”正午时旗杆影长的统计表。5.学生根据统计表,制作统计图。6.结合统计图,师生交流不同季节的影长变化规律:每天正午时的影长变化一夏 至最短,秋分居中,冬至最长,春分居中。7.教师播放-一年四季影长变化规律的视频。8.师生小结:一年四季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在北半球,夏至影子最短,过了夏至影子由短变长;冬至影子最长,过了冬至影子由长变短。这种变化每年循环一次。9.教师总结:像这种“通过分析、比较-年中同物体正午影长的数据,将一年中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来,就是在得出结论。”设计意
46、图引领学生通过生活经验、课前观察与测量等不同的途径获得第一手材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分析,从而得出物体影长变化的规律。活动二:利用圭表识季节。1.教师提出问题:“在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季节的?”2.学生阅读资料,认识圭表的作用。3.学生借助课本图片和阅读探究资料全面认识圭表。4.师生小结:圭表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组成。圭平卧在正南正北的方向,上面有刻度,表立在圭面南端。根据圭面的刻度,可以知道表影的长度。5.根据圭表影长,判断季节。设计意图借助各种手段将古人研制圭表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并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拓展活动尝试制作圭表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