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5课)(2022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5课)(2022新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022六三制)师:你说的很准确。那你见过露吗?这些小水珠是在哪出现的?在什么时间才会出现呢?师:为什么?师:你的意思是比较冷的天气才会出现是吧?解释露出现的时间。2.露是怎样形成的?师:那露是怎样形成的呢?猜想一下。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怎样知道呢?生:实验验证。师:怎么实验验证呢?师:你想怎么制造露”?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图片中的实验器材讨论一下你们的想法,形成一 个方案。师:大局部小组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也都遇到了一个问题:怎样使温度降低呢?生:用冰块。师:对了,可以把冰块放到小水桶里降温,但要注意实验前先将小桶外壁擦干净,不要保存 水珠。请小组长组织自己组员开始实
2、验吧,记得及时记录。师:实验结束,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了?师:怎么出现的小水珠?师:还有补充或问题吗?师:是啊,哪来的呢?桶渗透出来的?师: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师:你知道的真多,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桶外壁上形成的 露。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师:对了,你很会联想,你的眼镜片在室外变得冰冷,一回到教室,教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 遇到冰冷的镜片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你的镜片上,镜片就会变得很模糊,很不方便。(二)认识霜。1 .观察霜的图片,说一说霜的形态。师:其实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我们一起来欣赏-下。教师出示多幅霜的图片。 你认识霜吗?
3、你能描述一下霜是什么样的吗?师:你说的很准确。这就是霜。(板书:霜)提问:那你见过霜吗?在哪出现的?在什么时间才会出现呢?师:那霜为什么是在冬天的早上出现呢?师:你的意思是霜和露一样是在比较冷的天气才会出现是吧?解释霜的形成时间。2 .霜是怎样形成的?师:那霜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师:这仅仅是你们的猜想,要获得正确的结论还是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想制作“霜” 吗?PPT15出示师:怎么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验证呢?师:多放点冰块就一定能成功吗?师:怎样才能制造更低的温度呢?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往冰块上加些盐,可以让温度更 低。注意实验前先将小桶外壁擦干净,不要保存水珠。请小组长组织自己组员开始实
4、验吧,记得 及时记录。师:你们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了?师: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你觉得霜是怎样形成的?师:对了,这就是霜的形成。3 .比照试验,得出结论。师:我们来看两个实验,你觉得露和霜有什么关系?师:那你知道形成露和霜的温度有什么要求吗?师小结:对了,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C)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 或靠近地面的物体外表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在温度降到0。C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外表上形 成小冰晶,这就是霜。三、总结、拓展师:今天我们通过模拟露和霜的形成实验,知道了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形成的条件是 什么,还知道了它们都是空气中的水蒸
5、气遇冷变来的,但温度要求不一样。出示雾淞图片,教师提问:那这种自然现象你们认识吗?师:你们知道的真多,雾淞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课后进行猜想雾松的形成条件,并查 阅资料,了解雾淞是怎样形成的。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试着设计一个实验制造雾淞”。生:雾和云。生:好像是露水。生:露其实就是一粒一粒的小水珠。生:它们一般是在早晨会出现,我在早晨见过。生:它是在秋天的早上出现的。生:我还知道为什么在秋天的早上出现。生:因为秋天的早上比较冷。生:可能是早上下了点毛毛雨,就落在了草叶上。生:可能是天冷了,草叶上的水蒸发不了就留在了草叶上形成了露。生:空气中有水蒸气,可能是天冷了就变成了水滴,在草叶上形成了露
6、。生:我们也制造点露出来就可以看出怎么形成的了。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小水珠。生:温度低了。生:我有问题,水肯定不是桶外壁上原来就有的,因为我们擦干净了,那水是哪儿来的?生:是空气中的水分,也就是水蒸气碰到冰冷的桶外壁变出来的。生:冬天我从寒冷的室外到室内的时候,我的镜片上就会有很多小水珠,应该也是这个道 理。生:霜不是小水滴,是固体的。生:霜像小雪花,像冰。生:它们一般也是在早晨会出现,而且是冬天的早上。生:因为冬天的早上也比较冷。生:也是空气中有水蒸气,遇到更冷的天气形成的。生:像刚才那样,多放点冰块。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霜。生:是
7、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更加冰冷的桶外壁变出来的。生: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来的。生:形成霜的温度比形成露的温度更低。生:一个零上一个零下。生:雾淞。【教学后记】107.雨和雪【教材分析】本课以探究“雨和雪的形成”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雨、冰雹、雪。能通过模拟实验制造出 雨,并通过“假设”这一探究技能推理出“雪”的形成。最终推理解释大自然中雨和雪的形 成,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材由三局部组成:第一局部活动准备。教材给出任务卡指导学生关于雨和雪的资料。 同时提出问题“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引发学生思考,为后续的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局部活 动过程。由两局部组成,第一个环节: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引
8、导学生先猜想雨是怎样形成的以 及雨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模拟实验。同时了解探究技能:假设。把模拟实 验与自然界中的真实场景对应起来,通过实验推想真实的雨是如何形成的。在雨的形成原因探究 之后,拓展到冰雹的形成原因。第二个环节:推想雪是怎样形成的?根据雨形成的原因推想雪形成 的原因。引导学生先思考雨和雪的形成与温度有关,从而推想出雪形成的原因。第三局部拓展活 动。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是怎样进行人工降水的。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人工降水的 原理以及意义。【教材目标】1、知道雨和雪的形成原因。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 对观
9、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制 定简单的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计划,并运用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 与假设是否一致。3、能够表现出对雨、雪的成因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了解人工降雨的技术,体会到人 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教学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装半杯水的烧杯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 .提出问题师:你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是由于水的变化引起的?师:你能说一说露和霜、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你知道还有哪些天气现象与水的变化有关系吗?2 .教师播放下雨和下雪的图片。3 .老师小
10、结师:是呀,自然界中还有不少跟水的变化有关的自然现象,其中就有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下雨 和下雪,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雨和雪的知识。板书课题雨和雪。二、探究新知1 .指导学生认识雨的成因(1)提供材料师:同学们,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雨的资料和大家提供一下吧。(2)提出问题师:大家提供的材料真丰富,在这些关于雨的材料中你发现了哪些共同点?师:是的,冬天很少会下雨,而同样的,春季、夏季和秋季又基本上不会下雪,这是为什么 呢?你觉得跟什么有关系?(3)对雨的成因进行猜想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有道理,要寻找某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相同的现象中去发现规 律。大家都经历过很多下雨的天气,想一想,下雨前的天气有什么
11、共同特点?师:同学们的回答互相补充之后,我们有共同的发现,在下雨之前天上都会出现厚厚的云 层,说明雨的形成跟云有关系。云是由什么构成的?师:你能推想出雨滴可能是由什么变成的吗?11师:同学们的推想很有道理,在生活中大家看见过类似下雨的现象吗?师:想一想,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再来推想雨是怎样形成的?可能会与什么有关系?师:刚才同学的回答中包含着对雨形成原因的推测和假设。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 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一种推测性的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有了大胆的猜想和假设,我 们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来验证一下吧。完成记录单中记录园地第一局部。(4)做雨的模拟实验:师:刚才,我们讨论了雨的成因
12、,并做了大胆的假设,你能根据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模 拟雨的形成过程吗?师:你能说说实验的各局局部别对应着自然界中的哪些现象吗?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进行实验吧。要注意平安使用酒精灯。师:在实验中看到“降雨”现象了吗?你们组的实验是怎样的?教师小结:要设计模拟某种自然现象的实验,首先要思考这种现象与什么物体有关系,是 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然后思考怎样才能得到这些物体,怎样创造所需的条件。由于雨是水蒸气 受冷凝结成的,因此就要思考如何得到充足的水蒸气,怎样使水蒸气受冷?可以考虑加上冰袋或 者冷水袋使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不断增多汇成水滴降落下来。(4)学生交流,通过实验现象猜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5)
13、教师总结讲解:雨的成因。(对照课件进行讲解)。(6)教师播放视频片段:雨中夹着冰雹。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为什么有时候下雨 时还会出现冰雹呢?你能用刚才学过的知识说一说吗?(7)教师通过资料卡片和图片总结冰雹的形成原因。2 .探究雪的形成过程。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知道了雨的形成过程,你能推想下雪是怎么形成 的吗?(1)教师出示提示:雨和雪的形态有什么不同?下雪时和下雨时气温有什么不同?它在形 成过程中与雨有什么共同点?(2)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雪的形成过程。师:是的,下雨和下雪其实都是一种降水现象,它们形成的原因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温 产上。3 .雨和雪与人们生活
14、的关系。(1)交流材料师: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与雨雪有关的生活体验。请同学们将课前的资料来交流一下 吧。(2)观看视频师:同学们交流得很好,降水对我们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呢?(3)教师总结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根据生活经验和科学的理论对雨和雪的现象进行了合情推理以及了适量 的降水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影响。三、课堂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雨和雪的成因,通过实验模拟了降雨现象,还知道人们 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干早少雨的季节,实施人工降水和人工降雪。四、课后作业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人们如何进行人工降水和人工降雪,并完成记录表拓展探究内 容。【教学后记】128.小水滴的旅行【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初步认
15、识了雾、云、露、霜、雨、雪等自然现象的基础上,以“水滴旅行”为线 索,通过水蒸发、形成云、遇到冷空气凝结成雨雪降落回地面等现象,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 程。教材由三局部组成。第一局部活动准备,通过描述雾、云、露、霜、雨、雪等自然现象,让 学生充当小水滴,描述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初步建立大自然界中水循环过程的整体路线 图,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第二局部活动过程,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地球上的 水是怎样循环的? 通过观察水循环图,进一步分 析和概括自然界中水不同存在形态进行交流, 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得出“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的结论;第二个活 动“水循环对我们的
16、生活有什么意义? 通过理解水的循环过程进而深入思考水循环给人类生活 带来的影响,从而认识到水循环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第三局部拓展活动,通过了解人类活 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完善对水循环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认识,知道水循环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影响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材目标】1、描述水循环的过程,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认 识到水循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说出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雾、云、雨、雪、露、霜等天气现 象。3、对地球上的水循环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愿意合作交流,培养集体观念。树立科学 利用水资源的观念,增强节约用水
17、的意识。【教学准备】水循环大通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文字:假如我可以变成一滴水,我可以是黑海的波浪,终将驰骋于地中海;可以化为阿尔 卑斯山的彩虹,驾着西风,变成西伯利亚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被老松树的根吸收。教师提问:从中你能找出水有哪些形态吗?这些不同形态的水存在于哪里呢?请同学们仔细观 察。播放不同形态、形式的水的图片。板书课题22.小水滴的旅行。二、活动过程1 .出示水循环图,假如你是小水滴,请结合图片描述自己是怎样旅行的?我是小水滴,住在大海里。一天,太阳放射出万道金光,照得我们浑身暖烘烘的。不一会 儿,我们的身体变轻了,慢慢地离开了大海,向空中飞去。飞呀飞呀,我们觉得有点
18、冷了。三五 成群,紧紧地抱在一起。一会儿,都变成了一颗颗很小很小的小水滴。风带着我们在空中飘来飘 去,人们把我们叫做白云。过了好一会,我们想到大地上玩玩,刮起风来。这时,我们里面有些 大胖子,冷得缩成一-团,还来不及和我们告别就落下去了。有的落到了山上变成了冰雪,有的 落到江河又回到大海,有的落到了田野滋润着禾苗,有的钻入泥土隐藏在地下玩起捉迷臧。最 后,我们大伙排着队又流进了大海。2 .结合水滴旅行记,自己动手绘制一个简单的水滴旅行图。完成在活动手册的“记录园地” 中。3 .小水滴的旅行反映了水循环都在哪里进行循环?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相 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补充,假设再
19、次讨论仍不能回答,教师解答,完善知识概念,并教会学 生方法。4 .总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的循环。5 .认识了水循环,那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136 .学生交流讨论。如果学生交流的都是有利的一面,教师要适时引导水循环还有对人类不利 的一面,例如洪水淹没房屋”,引导学生来分析。7 .师生总结: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既有对人们生活、生产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我们要合理的利用水循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8 .完成活动手册“记录园地”水循环对我们生活的意义。重点关注一下 是否全写的有利或 全写的不利方面,要综合来完成。三、拓展活动1 .刚才我们了解了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
20、意义,人类活动又对水循环产生了什么影响呢?2 .水是可再生资源(可更新),是不是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展示生活中的不合理做法导致 出现的水资源短缺、污染等现象的图片。3 .如何节约、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4 .完成活动手册“拓展探究。四、总结升华我们通过对水资源的学习,明白了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过度使用也会出现短缺、污染等 问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种资源。请同学们从身边做起, 形成热爱家乡、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学生思考交流。【教学后记】第三单元热的传递9.热传导【教材分析】热或者可以说热能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盛热水的杯子会变热,做饭时锅盖会变热,锅把 会
21、变热,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但它们是怎样变热.的?本课引领学生认识热是怎样在固 体中传递的,不同材料传热的本领不一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树立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本节课教材有三局部内容。第一局部活动准备。首先提出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把金属勺 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勺柄会变热。这是为什么呢?”目的是启发学生针对“勺柄为什么会变 热”进行思考,为课堂探究做准备。教科书还呈现了材料包:杯子、蜡烛、火柴、凡士林、铝片 或铁片等,旨在提示学生自己身边容易得到的、便于上课进行活动的材料,带到课堂进行探 究学习。第二局部活动过程。活动一:倒入温水
22、后,杯子是怎样变热的?让学生回顾生活经验,通 过讨论交流,提出对热传递过程的猜想:温水的热是通过杯子壁从内向外传递,继而引入课堂探 究活动。活动二: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制订探究方案。根据方案展开探 究实验。根据探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交流,总结结论,认识到热在固体中的传播,总是从温 度高的局部传向温度低的局部。活动三:生活中有哪些热传导现象?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热传导 现象,如装有热水的杯子变热、熨衣服时电熨斗将热传递到衣服上等,了解热传导在生活中的应 用。第三局部拓展活动。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热传导的快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与科学的关 系,初步了解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
23、体,把对热传导的研究延伸到课外。【教材目标】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2、能基于所学知识,对热传导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热传导14 的探究实验计划,并展开探究活动。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实验结果。能提出探究热传递的 途径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3、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 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了解热传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教学准备】蜡、圆形铁片、铁盘、火柴、铁架台、盛有热水玻璃杯、塑料杯、纸杯、金属 杯、酒精灯、塑料棒、铜丝、铁丝
24、、竹筷、热传导的视频资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PPT 1出示出示课题:杯子变热了2. PPT 2出示PPT 3出示活动准备(教师出示一杯装有热水的杯子,让学生摸一摸杯子的外壁。)PPT4出示师:你有什么感觉?师:你有什么问题吗?师:大家想不想研究这些问题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杯子变热了(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PPT 5出示活动一: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1)讨论探究方案。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组讨论一下,利用这些材料,你们小组准备怎样 研究?(2) PPT 6出示学讨论后交流汇报。师:谁来说说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师:给铜棒加热时,可以使用酒精灯。下面我们来学习
25、一下酒精灯的使用方法。PPT7出示PPT8出示(教师出示酒精灯,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本卷须知。)师:你们认为做这个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生:凡士林不要太多,每次要匀一点。生:使用酒精灯时要按要求点燃酒精灯。(3)进行探究实验。师:请各小组按照既定方案,各显神通,验证猜想,同时要注意实验平安,以免烫伤。(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PPT 9-14出示学生交流汇报。PPT 15出示师生小结:热是沿着物体传递从物体温度较高的局部传到温度较低的局部。这 种传递热的方式叫热传导。PPT 19出示活动三:生活中有哪些热传导现象?(
26、播放视频资料: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如锅、勺等。)学生交流这些用品的材料,并根据固体中热传递的特点,讨论、阐述其中的道理。三、拓展活动PPT20出示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热传导的快慢?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哪些地方 需要传热慢?你想不想亲自来力查一下?课下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并写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我们再来展示交 流,好吗?(将研究活动拓展到课后。)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到:杯子为什么是热的?热是怎样传到手上的?等等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探究方案。生:我们小组设计了给铜棒加热,观察热的传递是怎样传递的。我们打算利用热传导实验装 置,用凡士林把火柴棒粘到15铜棒上,然后给铜棒一头加热,观察火柴棒会
27、怎么样。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并交流汇报。【教学后记】10.热对流【教材分析】本课借助煮稀饭、烧水的生活经验,通过研究木屑在水中的游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对流 的概念,并由水的对流推想到空气的对流,学会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本节课教材由三局部组成:第一局部活动准备。教科书提出要探究的内容:“烧水时水温会上 升,一段时间后水会被烧开。水是怎样变热的?”引导学生观察烧水这个常见的生活现象。学生 即使没烧过开水,也见过烧开水,这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提示没有烧过开水的同 学,课前去观察、思考烧开水时水变热的过程,为课上探究做好准备。教科书还呈现了材料包提 示学生准备木屑等,为课
28、堂上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局部活动过程。活动一:热在水中 是怎样传递的?提示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借助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轨迹,推想水变热的过程,从而 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一实验探究-分析现象-提炼结论”等系 列探究活动,借助木屑在水中运动的轨迹,发现热在水中的传递路径,认识热对流的特征。活动 二:暖气片是怎样使整个房间变热的?让学生根据暖气片的安装,分析暖气片的热在房间中是怎样 传递的,也就是热在房间是怎样对流的。第三局部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了解 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教材目标】1、知道液体、空气热
29、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认识热对流传递热的特点。2、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变化及相互关系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知识,通 过观察水受热流动的现象,获取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能大胆质疑,从 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并完成探究。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 题。3、在进行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从暖气 片的安装与开展,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开展的动力。【教学准备】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火柴、小铁盘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 PPT 1出示出示课件,水变热了师: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
30、水还是热水里?生回答。PPT 2出示师: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 PPT3出示师:事实胜于雄辩,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播放视频)师引导学生发现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 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2. PPT 4出示活动准备二、学习新知PPT 5出示活动一: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做出猜想假设。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稍停)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师: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应该怎么办?16PPT 6出示活动二: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制定实验方案师: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稍停)让我们先
31、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师提 供的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师: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可以吗?那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 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师:看来,大家都想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这个方法很好。但你们想过没有, 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要想直接观察水受热后是否上升,现象会不会很明显呢?师: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该怎么办呢?生回答: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呢?这个方法好不好?为了同学们实验方便,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一些木屑。实验过程中的本卷须知。师:都拿到实验用品了?你们认为在实
32、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PPT 7出示温馨小提示:L注意平安:加热后的三脚架太热,不要用手直接触摸。2 .规范使用酒精灯。3 .小组合作研究。4 .注意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5 .将实验过程使用“学乐师生”拍照,提供给全班同学。6 .做完实验后,要整理收拾好实验器材。汇报交流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拔,引导学生总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 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的循环运动。师:为什么加热之后就出现了水中物体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循环运 动的现象呢?这种现
33、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师:非常正确。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就形成了水的相对流动,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请看大 屏幕。PPT 8出示课件展示。(旁白: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 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板书:对流PPT 9出示师: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 高,水就变一变热了。(板书课题)小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师: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除了
34、液体主要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的,还有哪些物体主要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的?视频中是在物体的 什么位置进行加热的?视频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同学们能解决吗?PPT 10出示活动三:暖气片是怎样使整个房间变热的?师:同学们想一-想:冬天我们主要以什么方式取暖的?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能推想出:暖气是 怎样使房间变暖的?PPT 11出示教师小结:靠近暖气片的空气先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 充,又受热上升,这样,整个屋子的空气在不断的流动过程中逐渐变暖。原来热在气体中也是以 对流的方式传递的。PPT 12出示总结17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热在液
35、体和气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加热 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我们还知道了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对流是它传热的主要方式。造成对流的原因是气体受热 后密度变小,质量变轻而上升,周围较冷的气体密度大而下降。这样就形成了气体上升、下降的 相互流动。三、拓展活动PPT 13出示PPT 14出示找一找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1 .怎样让稀饭热得更快?2 .怎样让炉火更旺?3 .冷冻食品时应该把冰块放在食品的哪个位置?为什么?将你的研究结果,拍照,提供给全班同学。学生提出问题:应在水的下方进行加热,水才能变热?【教学后
36、记】11.热辐射【教材分析】本课以“太阳的热传递”为切入点,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猜想和验证、表达与交流 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使学生能利用科学道理解释身边的生活现 象,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本节课教材由三局部组成:第一局部活动准备:“冬天洗澡时,翻开浴霸很快就会感到热。这 是为什么?”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问题意识,激发研究兴趣。材料包提示了准备 黑纸、白纸、易拉罐等物品,材料简单易得,目的是为探究实验做相应的准备。第二局部活动过 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太阳的热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让学生通过示意图,结合已有的生 活经验,初步认识太阳的光和
37、热传递到地球外表的方式。利用“小太阳电暖气体验热传递的感 受,体会热辐射的传热特征。活动二: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相同吗?通过设计比照实 验,结合思维导航”的提示,选择比照材料要注意白(浅)色、黑(深)色的比照。引导学生设计 实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使学生知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在探究的基础上,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归纳实验结论: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热辐射的能力不一 样。一般来说,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强。活动三:了解热辐射在生活中的应 用。引领学生了解生活中利用热辐射的科技产品,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第三局部拓展活 动:找一找自己家中有哪些不
38、同的热传递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家中的热传递方式,认识到发生 热传递时,并不是某一种热传递形式的单独存在,往往是三种方式同时存在。【教材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一天的气温是会变化的,能根据生活经验,大胆地猜想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的时间段。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连续记录一天中的气温变化。科学概念目标:3 .知道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传递地球上来。4 .知道热辐射是-种热传递的方式。5 .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18第一单元光1 .认识光【教材分析】认识光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的第一课时。本节课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认识光源,接下来让学生
39、经历观察一一猜想一一实验验证的过程,认 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最后通过交流探讨,感受光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首先从观察生活现象入手认识光源,再研究光源发出 的光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最后回归生活,研究光在生活中的作用,充分表达了 “科学来源于 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教材目标】1、认识光源,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能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假设性解释,并能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3、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直纸筒、弯曲的纸筒、蜡烛、手电筒、记录单、激光笔、纸屏、带孔的纸板、 课件、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 . PPT 3出示美
40、丽的城市夜景图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感受光对生活的重要意义。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光。板书1 .认识光。二、活动过程活动一:PPT 4出示生活中有哪些能发光的物体?1 .教师提出问题: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呢?2 . PPT 5出示日光、萤火虫光及灯光图片。认识这些物体可以自己发光。3 . PPT 9出示月光图片。学生交流月亮能否自己发光。4 .师生总结光源的概念。PPT 10出示我们看到的光,有的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如太阳光、灯光,发光的物体叫作 光源;有的不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如月光。5 动二:PPT 13出
41、示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1 . PPT 14出示阳光穿过丛林的光束及夜晚直升机射出的光束图片,引导学生猜想光在空 气中是怎样传播的。2 .师生总结:这些现象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3 . PPT 15出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活动场景图片:用激光灯沿着桌面照射、用直纸筒 和弯曲的纸筒分别观察蜡烛发出的光及用手电筒、纸屏、三个带孔的纸板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方式,以及实验提示:不要用激光笔照射别人的眼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 传播的。4 .开展实验。5 .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PHT 17出示光照射在桌面上、纸筒中及通过纸板的小孔时的传播路线示意图。6 .师生总结。PPT
42、18出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7 动三:PPT 20出示利用光可以做什么?1 . PPT 21出示灯光照明、激光切割金属、浴霸及太阳能发电图片。2 .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光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PPT 23出示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光具有能量。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 量的实验方案。科学态度目标1.能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2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
43、开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的开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 开展。【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教学难点】根据假设做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器材准备】教师温度计、凡士林、火柴、教学课件等。学生木板、镜子、黑白颜色手套、各色纸、空易拉罐、墨汁等。【教学准备】记录表,温度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PPT 1出示谈话:夏季,站在阳光下,人会感到很晒,热得很厉害。热是从哪儿来的?是通 过哪种方式传递过来的?PPT 2出示太阳的热到底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来的,有没有其他热传递的方式呢?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课PPT3出示1.通过分析“太阳的热传递到地球的过程”认识什么是热辐
44、射。(1)讨论:太阳是一个巨大热气球,它距离地球15000万千米,而地球周围的空气只有2000- -3000 千米,地球与太阳之间很大一段距离是没有空气的,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物质,那么太阳的热向 地球传递时具备热传导和热对流条件吗?热传导时,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热对流时,热可以在空气或液体这些物体的相对流动中 传递。那么太阳的热是怎样地传递过来呢?太阳的热不依靠任何物体,又如何传递呢?(出示幻灯片3、4o )看一看这两幅画面,对你有什么启示?PPT4出示(2)讲解: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太阳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 射它的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热辐射”。(板书:热辐射)2 .通过比照
45、实验,研究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1)谈话:_太阳的热不停地向地球辐射着,那地球上任何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少一样吗?(出示幻灯片 5画面)夏季,在阳光下,人们会感觉穿深色衣服比穿浅颜色衣服热,这是怎么回事?PPT5出示(2)讨论:怎样证明我们的推想是否正确?PPT6出示PPT7出示(在讨论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灵活地做如下提示:为了 比较出深色物体和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是否相同,可以用比照实验的方法一深色和浅色物体的吸 热比照。)PPT8出示讨论时可以分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相结合。通过讨论,希望学生设计出多种形式 的比照实验来,比方:用温度计测量深色、浅颜色铁筒的水温;比较在深色、浅
46、色铁片(或玻璃片) 下冰融化的快慢;比较深色、浅色烧瓶内空气受热膨胀的程度;用同样厚的深色、浅色纸(或塑 料、布)各做一个手套,分别戴在左右手上,站在阳光下,比较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3)分组实验(尽可能按学生设计的方法进行)。19(4)汇报实验结果。(5)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6)小结:通过比照实验证明了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PPT10出示3.指导学生认识热辐射的应用(1)讲解:除了太阳的热能以辐射的方式传递过来,其它许多物体也能以同样的方式传递热 (出示幻灯片6)。(2)提问:人在火炉上烤手,手心、手背受热是否相同?为什么?(可以让学生用手感觉一下蜡 烛或酒精灯火焰的辐射热。)(3)人们利用炉子辐射的热还能干什么?(出示幻灯片一火炉烤衣服)(4)还有什么地方应用了热辐射?PPT12出示三、巩固应用L教师概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太阳的热传递方式知道了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向 周围直接“发射,这叫热辐射;通过比照实验知道了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了解 了热辐射在生产、生活、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2.解释问题.(1)你知道冬天雪后人们用什么方法让雪尽快融化吗?(2)冰棍箱为什么总涂成白色的,而且里边大多用白色被子盖上?(四)布置作业观察:在周围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热辐射?估计学生大多都知道地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