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四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四单元第四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第四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四单元第四课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第四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四单元第四课教案 第四册第四单元教案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第四单元第四课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学情说明】这是必修4的古代人物传记单元。通过必修13的文言学习,以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观赏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文言阅读的阅历,积累了较多的文言相关学问。加上学生的教辅资料优化探究上面有具体的文言学问的归纳和课文译注,因此本教案仅供参考。 【教学目的】 1.驾驭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别句式。 2.领悟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相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行;培育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化
2、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 【教学重难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别句式;学习辨析词义,推断文言特别语法现象、特别句式的方法。 2.观赏文中特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归纳法。 3.“引导探究”学习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宏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解说:从介绍司马迁及其著作切入,旨在
3、加深学生对这一重要文学常识的印象。) 二、解题 1.文体简介: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中的12本纪、30世家、70列传都属于传记文。 2.时代背景:廉颇、蔺相如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在当时“七雄”并峙的形势下,各诸侯国都想以武力统一中国。因此,各国之间常常发生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赵惠文王时代,秦强而赵弱,两国时战时和,本文就反映了这个时期秦赵争斗的一个侧面。 (解说:了解文体,便于驾驭文体特点;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加深对廉颇、蔺相如性格品质的相识。) 三、熟识课文,归纳学问点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找诞生字难字和难断之句,并自己动手解决。 (2)老师范读,学生整
4、体感知文章大意和思想情感,并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解说:此步骤反复诵读,旨在让学生自己发觉难点、找出问题,为自主性学习打下基础。) 2.查阅探讨,归纳重难点。 (1)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相互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2)老师结合导学案的“学问梳理”,归纳重、难点。 A.通假字 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来宾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细致。
5、1 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 B.一词多义 负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反)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担当)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访)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白白地) 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 以志气闻于诸侯(凭) 愿以十五城
6、请易璧(用,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C.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忧)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请指示王(指给看) 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布衣之交(平民) D.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乃使从者衣褐(穿) b.名词作状语: 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
7、路) 2 c.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使完整) 秦王恐其破璧(使破裂)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当) 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愧)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重)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 E.特别句式 a.推断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我为赵将 b.被动句: 而君幸于赵王 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 c.倒装句: 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解说: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订正错误,强调重点,帮助学生坚固驾驭这些基础学问。) 其次课时 一、研习课文
8、1.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探讨归纳人物思想性格。 2.分析文章选材特点。 (1)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许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 明确: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冲突,后一件反映国内冲突,人物性格就在冲突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 (2)作者对于已选材料又是怎样精当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 明确:作者依据主旨的须要,对于已选材料,分别实行了明写、暗写、详写、略
9、写的方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 表现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但文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二人的性格同样显明、突出。“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渑池会面”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灵果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加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气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的爱国行动。“将相交欢”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 在事务经过的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如“完璧归赵”部分,对秦决策写得详,入秦经过写得略;对秦斗争写得详,斗争结果写
10、得略。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 (1)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明确:以蔺相如为例,作者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段刻画人物形象。 3 侧面描写。如缪贤举荐蔺相如,从他的举荐中,可见蔺相如的胆识与智谋。 正面描写。如干脆描写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在正面描写时,有时集中笔力写一个人;有时同时写两个人,通过比照,表现蔺相如;有时用环境气氛烘托,如蔺相如献璧时,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其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显示了秦廷的威历气氛,烘托出蔺相如不为威势所慑的机灵英勇的性格。 在冲突冲突中刻画人物。以“完璧归赵”为例,出访秦国之前,摆在赵国面前的是“予璧”和“勿予”的冲突。在赵国君臣一筹莫展、久计不决
11、的状况下,蔺相如一番恳切有礼的分析点醒了赵王,表现了蔺相如处事坚决机灵的性格特征。出访秦国后,强秦和弱赵之间“夺璧”和“保璧”,“杀蔺”和“保蔺”的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在秦廷之上,蔺相如审时度势,巧设妙计保住和氏璧。并能慷慨陈词,怒斥秦国君臣不守信用。在这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中,蔺相如最终以他有礼有节,机灵英勇的特性魅力折服了秦王。在这一个又一个以弱对强、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的冲突冲突中,蔺相如机灵英勇的特性和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解说:这一步骤老师只以举例的方式加以分析,帮助学生驾驭刻画人物的多种手段和方法,其余两个故事的分析由学生完成。) (2)特性化的对话描写。 在三个事务
12、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很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先说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示意对方;有时怒不行遏,盛气凌人。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酷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交欢事务中,他从前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特别符合武将廉颇的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 (
13、解说:对话描写的分析,宜以学生为主,老师必要时适当点拨。) 二、难点探究 1.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理由有二: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连接自然;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你认为可删吗?理由是什么? 2.文章用大量篇幅写蔺相如却简写廉颇,这种布局合理吗?请阐明理由。 3.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叙述完整,可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两句话,是否累赘?为什么? 4.叙史贵简。文中“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改成“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
14、如勇而有谋,宜可使。”文中“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改成:“于是舍人相与谏相如,欲辞去。”何如?请阐明理由。 (解说:这些题目均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三、布置作业 四、课文板书 苏武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 苏武传是人教版中学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的其次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人物传记,要在读懂本课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留意传记作品多样的叙事手法,学习传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苏武传节选近2000字,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已有肯定的文言
15、文学习基础,但是要面对这么长的文言文,的确有肯定的困难,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也不能很到位。 三、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目标: 学会精确把握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其脉络。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看法目标: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新课标强调: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实力。因此我把学习独特的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分析多个人物形象,及其所采纳的细致入微地描写,体会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 四、教法学法 为了能顺当完成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纳: 1.启发式教学。子
16、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学生学习。 2.分角色朗读法。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苏武的人物形象。 3.表演式教学。引导学生从表演中体悟苏武的人物形象。 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 依据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教学。 2.小组合作探讨法 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总结学习阅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瞬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
17、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颂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闻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溢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检查课前自主合作预习课文状况 (一)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作者及汉书。 1作者简介 5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闻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
18、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说明,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许,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最终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
19、,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二)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苏武出访背景。 秦末汉初.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气,不断扩大限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实行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渐渐增加,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成功后,转而重视结盟,希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逼.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访与匈奴修好。 (三)由四人学习小组提出借助字典,通读课文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字词读音以及重难点的文言字词句,以练习的形式落实有关文言语言学问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稍迁至栘中厩( ji
20、)监; 数(shu )通使相窥(ku)观; 汉天子,我丈人行(hng)也; 既至匈奴,置币遗( wi )单于; 后随浞野侯没( m)胡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nzh )归汉; 置煴(yn)火,覆武其上; 拥众数万,马畜( ch )弥山;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 ); 2通假字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保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
21、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3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6 武等实在古义:的确存在。今义:诚恳、醇厚。 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慢慢。今义:略微。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值、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4
22、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倒戈。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倒戈。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倒戈。 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
23、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5特别句式 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推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四)检查特别句子的翻译 题目即是上一题中的倒置句、推断
24、句和被动句。 其次课时 一、新课导入,从说文解字知节 说文解字,一课一字。节,繁体字節,形声字,从竹从即,左形右声。本义:竹节。 这一环节,我将以“节”的说文解字来导入新课,通过剖析“节”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爱好,同时为下个环节以“节”为线索梳理全文做铺垫,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文本,从文章梳理知节 (1)承接上文的“节”字,引导学生围绕“节”来梳理全文,小组探讨,师明确。 明确:文章大致可分三段 第一部分 1、2自然段持节出访 其次部分38自然段两次守节求死 两次为节拒降 一次护节求生 第三部分 9、10自然段不辱使节,白发归国 进而让学生总结:“节”不仅是使者出访的凭证,也是一国
25、尊严的象征。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其自主学习探讨,不仅解决本课的学问目标,而且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 三、品读课文,从人物形象析节 在文章其次部分中,苏武的守节护节英雄事迹,使其人物形象得以彰显,下面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1)先从两次为节拒降入手,引导学生找出与苏武形象截然相反的三个反叛人物:张胜、卫律、李陵,再逐一分析。张、苏二人对比的内容较短,可一带而过;分析苏、李二人,可点派两名学生来分角色声情并茂地朗读这一段,再由学生自评,从人物的言语对话中感受人物形象。 A.张胜面对卫律逼降作何反应? 请降 B.卫律劝降苏武,运用何种手段,苏武作何反应? 软硬兼施,威逼利
26、诱不动,不应 C.李陵劝降苏武,运用何种手段,苏武作何反应? 晓之以理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动之以情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这一环节,主要是运用探讨法和诵读法,对比来分析人物形象。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探讨中剖析人物形象,在诵读中感受人物形象,达到深化剖析人物形象的目的。 (2)在这一环节,我将设置问题,通过让学生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文中曾提到苏武两次舍身求死,从容就义,一次被阻挡,一次被救活。后面囚禁在海上时,又极力求生,这是什么缘由,前后是否冲突? A.组织学生演一演两次苏武求死的内容,表演后,组织学生说一说,谁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可
27、以表演得更好。 (可引导学生从对话、动作等细微环节描写方面,来点评分析。在这一演一说的过程中,让学生更精确更全面地体悟人物形象) B.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苏武求生的缘由,经过上一环节的一演一说,学生不难分析出:苏武为守护大汉的尊严,忍辱偷生,如此便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目的。 四、迁移拓展,从古今故事谈节 苏武是一个感动古今的人物,他的民族气节千古流传。让学生说说古往今来,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及其事迹。 五、课后作业,从颁奖词中论节 为苏武写一份颁奖词。 六、板书设计 苏武传 班固 张胜请降 节 苏武卫律逼降 李陵劝降 张衡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状
28、况;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学问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化全面的相识。 实力目标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意社会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凝炼简洁的语言。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张衡独创地动仪的相关状况导入。 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多年,是测量地震的仪器。张衡开创地震学之先河。1956年10月,郭沫若:“如此全面
29、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二、作者与作品简介 (可先让学生介绍,后老师补充) 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人。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 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前四史”之一。 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 留意注音、断句等。 2.学生集体朗读。 3.提示读音。 属文 (zhu) 璇机(xuan) 算罔论(wang) 蟾蜍(chanchu) 4.疏通字句。 要求:依据下文注解,学生同伴互译,老师赐予提示。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
30、虚心谨慎) “从容淡静”“举孝谦不行” (淡泊名利) 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 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善政事,为政机灵坚决,不畏权贵。 2.除此之外,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 有归田赋四愁诗等。地动仪比西方要早1700多年。数星星的孩子一文可见其对天文的爱好。 3.全文共六段,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文学成就(第一段) 科技成就(第 二、 三、四段) 9 治国才能(第 五、六段) (学生归纳,老师板书) 4.明确: 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的成就。 其次部分(2-3)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成就。 五、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1.张衡为什么有
31、如此高的文学才华?(重点看第一段) 天资聪慧,勤奋好学。 谦逊持重,鄙视名利。 执著专一,治学严谨。 2.引导学生自读第四段。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翻译。 1)集体朗读。 2)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详细的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运用: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材料、尺寸、形态、装饰,机件、内部构造,功能和作用,精确程度和效果,实践证明灵敏度和精确性,交代仪器的正式运用。 3)张衡为什么要造地动仪? 不计名利,为民造福。 3.引导学生学习 5、6段。 1)学生自读,疏通字句。 2)这两段写了哪儿几件事情?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 一件是交代思玄赋的来历,突出张衡的心思细密,当心谨
32、慎。一件为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的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才智。 六、学问提升归纳字词 1)通假字 员径八尺 通“圆” 形似酒尊 通“樽” 2)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 “方向” 现指相近的几个人物事情之一。 衡下车 “初到任” 现为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大将军奇其才 (意动用法) 4)文言句式 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 果地震陇西 (状语后置) 讽议(于)左右 (状语后置、省略句) 视事三年 (省略主语) 七、课堂小结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一个真实的人,宏大的人。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 二 课 时 教学
33、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作者是如何将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展示给读者的。 二、总结要领,引导思维: 1.从传记中可以看出张衡一生中经验了几位皇帝? 四位皇帝:东汉章帝 和帝 安帝 顺帝。 不难看出,写人物传记多按时间依次组材,本文也是以时间为经线来写的,时间虽长,但叙事清楚。 2.对于张衡的博学多才,传记中是如何反映出来的? 突出科技成就,详写候风地动仪,文学成就较略。 3.小结人物传记的写法: 1)以时间为依次组材,概括人物的一生。 2)突出人物重要活动,详略支配得当。 4.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突出特点,请同学找出这样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尝
34、,然后与大家“奇文共观赏,疑义相与析”。 (重点看第四段,主要由学生完成) 5.学习本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思索探讨后发言) 如: 1)品德和人格是在学业上胜利的基础。 2)要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必需要有民族自信念。 3)学习要注意社会实践。 4)一个人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三、拓展延长: 为了巩固大家对人物传记写作技巧的相识,并且帮助大家将课内的文言学问有效迁移,我们一起完成一道文言阅读题。 曹植失宠(参见发的资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结合课文的特点,总结了人物传记的写法,希望同学们细致体会,以便今后在传记的写作中借鉴。 五、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35、 张 衡 传 写作特点: 1、善属文 1、按时间依次介绍人物。 2、善机巧 2、剪裁得当。 3、善政事 3、语言凝练平实而又不乏情致。 第四册音乐教案 第四册音乐教案第一课 每天好心情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每天好心情。2、能主动参加小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3、能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生活的欢乐、学习的快. 第四册 美术教案 画家眼中的儿童【教学目的】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 小学音乐第四册第四单元漂亮家园 周次:第七周 第四单元:漂亮家园教学内容: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36、我的家在日喀则倾听:祥瑞三宝我是人民小骑兵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蒙古族民. 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案 2、谁来告知我,在你的印象中狼和羊的本性是什麽?小结:大家都说的特别好,狡猾、凶残的狼,和善、和顺的羊,它们会发生什麽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请大家翻开书本132页.二.初. 第四册语文教案 第1课时课题 路漫漫其修远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学目标认知 略读课文把握本文思路,驾驭本文中心论点 技能学习略读文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培育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1页 共31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