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乘法评课稿【最新8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665781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乘法评课稿【最新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认识乘法评课稿【最新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乘法评课稿【最新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乘法评课稿【最新8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认识乘法评课稿【最新8篇】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篇一 2、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体现的不太明显。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没有太多的体现。 3、在语言上要多强调是几个几相加,不要光说是几个几。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篇六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要落实到让学生理解这样几个问题上: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3、怎样用乘法表示。纵观这节课,我认为杨老师在课堂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一、 在教学中善于引发

2、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有效的教学 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老师在出示了10个6用加法计算后,怎么办?然后教师适时介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师生互动中提炼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课的最后教师让学生看图,列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乘法算式54。平时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的

3、练习,往往比较关注学生会不会列乘法算式,而杨老师把练习反过来,让学生逆向思考,这样的练习比重复机械地列乘法算式更能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三、 教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 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往往都是一闪而过,但林老师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林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学习了10个6的乘法算式后,教师提出:黑板上哪些算式和它很像。学生回答:3+3+3+3+3。教师追问: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是直白朴实的:因为都有许多一样的数字。这时林老师及时用数学语言加以提炼:是啊!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加数相同

4、。“加数相同”这几个字并不一定非要从学生嘴里说出来,学生只要理解就可以了。教师这句简单的评价,既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又提升了学生的回答,恰到好处。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篇七 听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如何训练学生的复述、分析、评价等口头表述能力”,谈几点收获 1、利用好玩的生活情境,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课堂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情境游乐园入手,直接把学生松散的心紧紧抓牢。通过让学生观察游乐园中活动项目,发掘数学信息,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 2、师生互动交流,共同体验乘法意义 整节课学生

5、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打开了,争着回答黑板上几个加法算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展示着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的利用学生的发言小结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对乘法的读写法作了明确的点拨示范,给了学生很好的榜样作用。 3、练习形式丰富多彩,及时巩固了乘法的意义 练习的形式有看图填空、判断(我来当小老师),方式有动手摆学具、抢答、小组比赛等,通过多种练习手段,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全方位的巩固了乘法的意义。 4、课堂中对学生的复述、分析能力方面训练到位 建议: 1、在得出乘法意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如4+4+.+4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解决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

6、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 2、练习题中可以适当的进行拓展,比如利用5+5+5+6可以写成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3、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评,教师的评价比较欠缺。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篇八 施老师的课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那儿童般的语言和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环节设计。本节课的亮点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 在导入阶段,教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 2、在新知的教学中能突出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乘法的

7、来历,在教学时,施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当学生列出了几个加法算式后,教师出示了4+4+4+4+4=?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然后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乘法的来历就很明了了。 3、在练习中突破难点。 施老师设计的练习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尤其是后面的第4题,每竖行合作写算式时,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活跃的去做题。而老师在学生的反馈中也引导学生注意先想想是几个几,然后再列式,第六小题的判断题中,涉及到了有加数不同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了不同的加数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只是时间关系,要是再让学生说一说就更好了。 建议:1、在乘法的引入环节上。施老师引导大家列出了很多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算式,然后又出示了几个算式去观察是几个几,最后由4+4+4+4+4=?引出了可以写成一个比较短的算式,从而介绍乘法。我觉得可以列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后,直接就介绍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再说说这是几个几,可以写成几乘几,这样会节省出后面练习的时间。 2、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体现的不太明显。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没有太多的体现。 3、在语言上要多强调是几个几相加,不要光说是几个几。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