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细则最新7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663776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细则最新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细则最新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细则最新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细则最新7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细则最新7篇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细则 篇一 1.生产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合格者方能上岗。 2.生产人员进入车间前,须穿戴整洁工作服、工作(书包范文)帽、工作鞋、口罩等防护用品后方可上岗。 3.生产人员进入车间前要提前开紫外线灯消毒60分钟后关闭,经洗手消毒。即先用肥皂洗手,再经消毒水浸泡3-5分钟方可进行操作。 4.包装、生产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不准长发外露,不准留长指甲、涂指甲油。 5.生产人员严禁携带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进入生产岗位。禁止在生产区域内吸烟、吃零食不厌精、随地吐痰和做与工作

2、无关的事。 6.生产人员要临时外出或上厕所等,必须脱去工作衣帽,待再次进入车间内需要重复上述卫生消毒程序才能上岗。 7.生产人员班后对车间内的设备、工具、计量器具、案板必须每日进行消毒、清洗。工作完毕后,彻底清洗消毒工作场地。 工厂卫生管理制度 篇二 一、公司男、女卫生间管理由办公室及车间人员负责。 二、卫生间必须保证设施完好,标志醒目,上下水道畅通,无跑、冒、滴、漏现象,如有损坏要及时报修。 三、全天保洁,做到各种设施干净无污垢,地面无积水、无痰迹、无异味、无烟头,一处不合格罚款10元。 四、便后及时冲洗,做到手纸入篓,当天清理,便池内严禁丢弃报纸和杂物,以免造成管道堵塞,违者发现一次罚款2

3、0元。 五、卫生间墙壁上严禁乱写乱画,对故意损坏卫生设施者,将根据情节轻重罚款50100元。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细则 篇三 一、经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工作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给予充分保障,并合理安排使用。经费包括处理突发事件所需的仪器设备、交通通讯工具、药品、医疗用品、防护用品、事件受害人的紧急救治费用、急救人员防护费以及医疗废水废物处理处置费用等。 二、物资保障 (一)建立镇政府常规储备及临时应急储备库。镇政府常规储备库由财政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储备物资数量应满足我镇较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暴发流行时的需要,由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统一调拨使用;临时应急储备库应能满足

4、疫情发生时三天内我镇疫点处理应急物资需求,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以供紧急调拨使用。具体物资储备数量由镇卫生院、财政所共同确定。 (二)各村(社区)要根据镇应急预案,科学合理地制定各自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储备计划,参照镇级储备情况并结合各自实际,做好本辖村、社区物资储备工作。 (三)储备物资 1、消毒器械: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碘伏、杀虫药品、喷雾器和流行病调查人员、消毒专业人员现场防护设备(猴服、隔离帽、防护眼镜、16层口罩、雨靴、一次性隔离衣、裤、帽、鞋套及口罩、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手电筒、一次性污物袋;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泄漏防护用品、防化服、氧气桶、防护面具等); 2、中毒现场调查

5、常备用品:注射器、消毒棉签、消毒纱布、勺子、夹子、镊子、酒精灯、酒精、灭菌塑料袋、广口瓶、灭菌试管、样品冷藏设备、温度计、毒物快速分析设备、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中毒诊断试剂(包括各类化学及生物标准品、诊断试剂盒)、特效治疗药物(抗毒素以及特效解毒药等) (四)物资供应 指定具备法定资质的若干骨干企业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物资生产基地,优先保证各种生产要素供应和供水供电等外部条件。 工厂卫生管理制度 篇四 xx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生产车间的现场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管理生产流程控制,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车间的日常卫生清理,维护和管理工作。 3、职责 车间主任及各

6、组组长负责车间卫生工作的实施,负责对人员健康状的监控,质检员负责对车间卫生状况的检查和监督。 4、管理要求 4、1卫生包干制 4、1、1车间主任及各组组长负责对卫生工作分区承包,车间员工对自己负责的区域每一天进行日常清洁,整理归位,每周五进行一次彻底清理清洁,车间主任协同质检员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1、2清洁标准可参考本规定和其它专项规定,整理按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原料按车间定置规定摆放。 4、2现场卫生管理 4、2、1地面、墙面、固定物清洁。 4、2、1、1地面清洁、无灰尘、无垃圾、无污痕、无积水、无死角。 4、2、1、2墙壁(角)天花板清洁、无污染、无蜘蛛网、无死角。 4、2、

7、1、3门窗明亮干净、无积灰、无污痕、无蜘蛛网。 4、2、1、4照明灯、紫外灯、插销盒、消防箱、电箱等持续清洁、无灰尘积压。 4、2、1、5所有的台面、设备表面、排风排汽罩表面持续清洁,无灰尘积压。 4、2、1、6水池及下水道持续清洁,排水顺畅、无堵塞现象。 4、2、1、7现场所有标示牌持续清洁,无污迹。 4、2、1、8所有通道通畅,无杂物堆积各通道软帘门持续清洁,表面污污迹。 4、2、1、9车间四周职责区清洁,无垃圾、无烟蒂。 4、2、1、9厕所更衣室洗手消毒间持续清洁,地面无积水、墙面无污迹。 4、2、2设备清洁 4、2、2、1设备使用前后都务必清晰消毒,持续其清洁。 4、2、2、2设备持续

8、干净无油污,计量器具内外持续清洁,无污渍。 4、2、2、3不经常使用设备器具定期清洗,持续其清洁,无污渍和异味。 4、2、2、4设备管路每月要做一次日常保养,包括清理清洁,做到表面目视无灰尘油渍污渍等异物。 4、2、2、5各车间内所有冷库都为专用不得混用,操作调试由专人进行,其他人不得随便调试,冷库要持续清洁、必要时要消毒,不能有异味,冷库内原料产品半成品要分库分区摆放有续、整齐、堆垛合理、离墙离地。 4、2、3工具材料清洁整理 4、2、3、1工具容器衡量器械搬运工具指定位置摆放整齐,持续清洁。 4、2、3、2操作工具容器使用前要清洗消毒、无污渍和异味。 4、2、3、3未用的原料辅料及时清理、

9、摆放整齐。 4、2、3、4各种搬运成品半成品的周转箱搬运平板车及垃圾桶持续清洁定位放置,不得混用造成交叉污染。 4、2、3、5产品包装材料持续清洁,使用前应有计划消毒,摆放应整齐。 4、2、3、6卫生洁具使用前清洗、清理、指定位置摆放整齐。 4、2、3、7饮水机持续清洁、水杯定点定位摆放整齐。 4、2、3、8配料表生产单等相关资料定点、定位摆放或悬挂。 4、2、4废品垃圾清理 4、2、4、1废弃物、残次品按指定地点存放整齐,及时清理或处理(二小时一次)。 4、2、4、2生产中产生的垃圾,务必放入车间内的垃圾桶,及时清理出车间,垃圾桶清洗干净、消毒后再使用,不得于车间外垃圾桶混用。 4、3人员卫

10、生管理 4、3、1健康检查及培训 4、3、1、1新入职员工务必到疾病防治中心或指定医院,做体检取得健康证、卫生学培训证、理解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在职员工务必每年定期体检。 4、3、2个人行为规范 4、3、2、1员工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勤理发、勤剔须,勤剪指甲,勤换洗工衣。 4、3、2、2员工工作期间不得佩带手表、戒指、耳环等物品,不得化妆,不得喷香水。 43、2、3员工正确着装,头发不能外露、衣帽整洁、工鞋持续干净,勤洗勤换。 4、3、2、4生产人员上班务必在更衣间换好工作服,戴工作帽、洗手消毒(清水皂液清水干手消毒液消毒)后进入生产车间。 4、3、2、5在工作中,持续工作

11、服和双手卫生、车间生产人员和进入车间的其他有关人员遇下列状况之一时务必洗手: 、开始工作之前 、上厕所以后 、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之后 、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之后 、在从事操作期间也应勤洗手 4、3、2、6员工进出车间办事,应脱掉工作服、工作帽、鞋等,回车间重新着装,洗手、消毒后风淋方可进入。 4、3、2、7未经允许非加工人员不得进入加工车间;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务必到达加工人员的要求后方可进入。 4、3、2、9工作期间不得做与生产无关的事,不得对着产品大声说话、大喷涕,不得串岗。 43、2、10禁止将个人物品带入车间,禁止在生产车间抽烟,吃东西。 4、3、2、11严禁随地吐谈、吐唾液,严禁随

12、地扔纸巾杂物。 4、4生产流程卫生控制 4、4、1车间领料人员再仓库领取原料要把好卫生关。 4、4、2车间所有设备、操作台面、容器在使用前务必清洁、消毒。 4、4、3软官出口端不得接触地面,管道和阀门清洁,无污渍。 4、4、4蔬菜、擒肉、豆制品、水产等加工时必须要完全去除不可食部分,以及有毒有害部位,浸泡,清洗消毒彻底确认无误再进行后续加工。 4、4、5在生产过程中任何原料、成品、半成品不得着地贴墙摆放。 4、4、6车间加工过程中与成品接触务必戴口罩、手套并持续其干净卫生,与赃物接触及时更换。 4、4、7包装时必须要清洁、消毒彻底,保证包装物干净卫生,标签加贴准确无误,字迹清晰。 4、4、8原

13、料成品半成品务必加盖放置,使用的空桶空箱等及时放入暂存区域或退回到上一工序。 4、4、9生产过程中的台面工具器皿要要定时清晰消毒,手部,鞋部消毒水要及时监控其浓度,异常及时更换。 4、5检查与考核 4、5、1车间主任负责对卫生工作的内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质检员负责对车间卫生的监督检查,不合格不及时改正的处罚。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细则 篇五 1 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352号令20xx),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有效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员工健康,促进本公司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

14、司职业卫生安全与职业病管理。 本制度所称职业病,是指在本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 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公司各部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本制度。 4 内容与要求 4.1 公司以安全环保部、行政办公室为基础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配置兼职管理人员。 组长:郭xx 副组长:汪xx、于xx 组员:仲民、翟泉林、房瑞刚、陈令堂、唐跃武、于雪艳、刘彦军 4.1.1 督促各部门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健康档案,并对从事能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发放职业病危害告知,进行上岗前培训,做好职业卫生的预防和防护工作。

15、4.1.2 每位新进厂员工必须提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无职业病史健康证明。 4.1.3 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在册员工,应由安全环保部负责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全员工健康监护台帐。 4.1.4 对从事接触性有毒、有害物质及腐蚀性较强化学品作业的人员,应加强预防措施。 4.1.5 对已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4.1.6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并积极协助调查处理。 4.2 生产作业场所运用先进技术或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改善劳动条件,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3 涉及有害作业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的项

16、目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并按规定做到“三同时”,涉及有害作业项目应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进行职业卫生审查验收。 4.4 涉及有害作业场所必须符合: 4.4.1 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4.4.2 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隔离。 4.4.3 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4.4.4 涉及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区域警示线,配备有效的应急防范设备的救护、抢险用品,并设置通讯报警装置。 4.4.5 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4.5 按照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发放管理

17、制度及时足额落实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并督促员工合理正确的使用,对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进行经常性维修、检修,定期检测,确保正常使用。 4.6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4.7 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作业场所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向职工公布。 4.8 需对有毒物品的生产装置进行维护和检修时,应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制订职业中毒防护措施,确保检修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9 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安排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将体检结果告知员工。涉及危害作业的人员,离开企业时,企业应将职业健康档案复印件无偿提供给员工。 4.1

18、0 对职业病患者、观察对象、职业禁忌症按规定复查,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4.11 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上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备案。 厂区卫生管理规章制度 篇六 管理内容: 1.除尘设备、吸尘装置、通风设施,必须按要求加强检查与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按国家标准严格控制。 2.用于环境设备的灭菌药剂,空气中允许浓度不得高于国家标准,必须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3.通风设施必须保持经常完好有效。必须认真检查、经常保持安全有效。 4.作业人员应正确佩带和使用防护用品,必须正确维护发放的防护用品,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制

19、度样例 1.目的和依据 1.1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1.2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车间、部门、合作合资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3定义 3.1职业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3.2职业病: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

20、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名单的疾病。 4机构设置 公司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主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车间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组员;安全保卫部为职业卫生的日常管理机构。 5职责 5.1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职责: 5.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并将此工作列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5.1.2审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并定期监督检查方案的落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关系协调、所需资金落实等问题。 5.2安全保卫部职责: 5.2.1宣传、贯彻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21、,并监督实施。 5.2.2确定公司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协助烟台市工业卫生监测站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公示;对超标场所,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监督整改。 5.2.3负责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负责企业劳动卫生档案的建立工作; 5.2.4负责组织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查体和应急时的健康检查工作;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职工办理职业健康监护证; 5.2.5负责组织进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5.2.6负责在职员工职业病档案的归档工作。 5.2.7会同人力资源部联合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工作,普及和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5.3人力资

22、源部 5.3.1负责新入厂员工上岗前的健康查体和员工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查体工作。 5.3.2负责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5.3.3负责退休退养职工的职业病管理工作。 5.4各单位(各车间、部门、合作合资公司)职责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预防工作。 6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6.1安保部根据公司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时如实地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6.2申报的主要内容有: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7职业防护(防尘、防毒、防噪)管理制度; 7.1劳动者享有

23、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7.1.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力; 7.1.2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的权力; 7.1.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权力; 7.1.4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的权力; 7.1.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力; 7.1.6有权拒绝违章指挥、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的权力; 7.1.7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权力。 7.2尘、毒、噪

24、场所规定 接触石棉绒场所,生产、储存、使用氯气场所,产生酸、碱雾场所,产生噪音的场所。 7.3职业防护(防尘、防毒、防噪) 7.3.1预防措施 7.3.1.1对存在尘、毒等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进行卫生预评价。卫生预评价的全过程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的卫生审查,施工过程中的卫生监督检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验收中对卫生防护设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价。 7.3.1.2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有防尘防毒设施,实行“三同时”管理,即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投产使用。 7.3.1.3要根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

25、原则,编制防尘、防毒、防噪规划,并纳入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逐步消除尘、毒、噪危害。 7.3.1.4进入有毒有害岗位作业人员,必须事先进行防毒知识教育,掌握有毒物质的毒性、中毒急救互救知识、防护器材的使用知识,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7.3.2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7.3.2.1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应采用密闭的设备和隔离操作,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毒害大的物料,革新工艺,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 7.3.2.2对作业场所散发出的有害物质,应加强通排风,并采取回收利用、净化处理等措施,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7.3.2.3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

26、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7.3.2.4若改变产品原材料或工艺流程,可能使尘毒等危害增加者,要采取可靠的预防性措施,按照变更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 7.3.2.5防尘防毒设施,必须加强维修管理,确保完好和有效运转。 7.3.2.6对尘毒危害严重、测定超过国家规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应当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理。有害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维护、检修,定期检测防护效果,确保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7.3.2.7要认真做好防尘、防毒、防噪声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噪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7.

27、3.2.8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7.3.2.9为接触尘、毒、噪等有害因素的员工配备适宜有效的个体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使用。 7.3.2.10在具有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或化学烧伤危险的场所应设冲洗设施。 7.3.3职业卫生管理 7.3.3.1必须贯彻执行有关保护妇女的劳动法规,安排工作要充分考虑妇女的生理特点。 7.3.3.2对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工作场所各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7.3.3.3对疑似职业病的员工需要上报职防机构诊治的,由安全保卫部和人力资源部提供职业接触史和现场职业卫生情况,到具有职业病诊疗资格的职防部门进行检

28、查、诊断。 7.3.3.4对接触尘毒等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医学监护,包括上岗前的健康检查、在岗时的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离岗及退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没有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的员工不得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不得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7.3.3.5工作场所发生危害员工健康的紧急情况,应立即组织该场所的员工进行应急职业性健康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7.3.3.6存在职业危害的岗位要制定出相应的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专兼职安全卫生管理人员严格监督岗位操作人员按章操作。 7.3.3.7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的醒目位置应设置有毒有害因素告示牌,注明岗位名称、有毒有害因素名称、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

29、监测结果、预防措施等。 7.3.3.8除按要求对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进行报告外,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书面现场调查报告书,报告书内应有分析、有结论、有改进措施。 7.3.3.9定期进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培训和实际演练,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时,按照应急救援程序实施现场救援。 8生产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制度。 8.1安全保卫部进行检测的项目为作业场所毒物(氯气)指标和噪声指标,检测点的分布见氯碱公司危害因素分布表,检测频次为每月一次。 8.2卫生监督部门对公司确定的危害因素分布点进行监测,监测频次每半年一次。 8.3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标时,安全保卫部与超标单

30、位应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立即整改。 8.4安全保卫部建立企业劳动卫生档案,并保存工业卫生监测记录。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工厂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细则 篇七 一、 监测网络建设 (一)建立健全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以现有信息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农村财务管理网、计划生育信息网等,完善区、乡镇、村三级报告网络。 (二)以镇为单位,建立村监测点。依据人口分布合理布局,镇级政府所在地医院、车站、企业、学校设4个,村和社区设17个,每个监测点指定信息网络通讯员,具体承担监测点的监测报告工作任务,并实行定期零病例报告制度。 (

31、三)在现有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扩展监测范围,扩展疾病监测种类。对未纳入监测系统的相关疾病,如天花、沙门氏菌病等纳入监测系统管理。对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霍乱、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实行重点管理。 (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网络和食物中毒监测网络,要加强生物毒素和化学毒素的监测。对有化学毒品储存和运输的厂矿、企业,易造成环境污染及人体危害和社会恐慌的重要场所进行卫生学评价,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五)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信息网络的基础平台,形成微机网络化管理;加强疫情监测、相关资料分析交流,尽早发现和识别异常现象。 (六)参与全

32、国联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料库,加强常规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重点传染病报告系统、疾病监测、职业危害因素和食物中毒报告系统的管理,保证监测系统的完整性、及时性、灵敏性、特异性。 二、预警系统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全镇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立健全预警报告制度,根据预警情况,制定监测计划。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召开镇、村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专家联席会议,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并及时发出预警;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易发季节到来之前,收集监测和报告资料,全面分析预测,作出预警报告,提出防范性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跟踪监测,掌握其变化情况,对可能出现的趋势和问题及时

33、进行预警。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一)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第一、必须报告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第二、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 2、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总结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二)报告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准,总结报告要全。 (三)报告时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卫生所、个体诊所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卫生院、县卫生局报告;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四)报告方式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和基层监测点的报告人均为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它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以最快方式向县疾病控制机构报告。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