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案【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科学教案【优秀9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幼儿园科学教案【优秀9篇】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在操作活动中有规律地绘画图案,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熊的图片一张 3、幼儿领域的操作用书 活动过程: 一、感知规律。 (一)出示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小熊搬新家了,它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去做客,看看它们是谁呀?(小兔,小猫,小狗) 师:去小熊家有三条不同的路,三位好朋友各走了一条小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走的是怎样的小路呢? 小兔:不同颜色一隔一的排序 小猫:不同大小一隔二的排序 小狗:不同
2、形状一、一、一的排序 (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 二、出示PPT,引导幼儿体验学习不同排序方法。 (一)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列。 师:三个好朋友都到小熊家了,小熊可开心了,为小动物们准备了它们最爱吃的食物呢!可是想吃这些食物可没那么容易哦!小熊还为小动物们提供了没有装饰完的盘子呢,我们只要把小熊的盘子装饰完,最爱吃的东西就会出现了。 小兔:不同实物一隔一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萝卜) 小猫:不同大小一隔二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小鱼) 小狗:不同形状一、一、一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骨头) 三、幼儿动手操作。 (一)简单介绍活动内容。 师:小熊还要请我们小朋友去做客呢,但是小熊为小朋友出了一道题
3、,闯关成功的小朋友才可以到他家做客。小熊出的题在老师手上,叫按规律画。画对的小朋友才可以到小熊家做客。 (二)教师的示范讲解。 (三)幼儿动手操作。 提出制作要求: 按一定规律排序 保持安静,完成后举手告诉老师。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风的形成,知道空气流动就形成风。 2、通过实验知道风的作用,体验大自然的神奇,热爱大自然。 3、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材料准备 皱纹纸、硬纸板、普通A4纸等不同质地的纸、塑料袋、吸管、扇子、风车、记录表、笔。 指导要点 1、猜测风的形成。 2、尝试用不同的纸张、物体造风。 3、尝试形成风来吹动风车,让其转动,探索风车转速与风力的关系。
4、 4、自己制作简单的风向仪,测试风向和风源的关系。 5、在记录表上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实施步骤 1、猜一猜。在实验之前,先请幼儿猜猜风是怎么形成的?风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从哪里知道起风了?风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2、造风。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纸、材料想办法制造出风,比如用纸扇、用吸管吹等等,并说说你从哪里看的出有风了。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3、风的作用。感受风的存在,想办法制造出风让风车转起来,探索不同物体产生出来的风力不同,越是硬,表面积越是大,靠物体越是近,产生的风力就越大。知道风力越大,风车转的越快。 4、制作风向仪并记录。用皱纹纸制作简单的风向仪,从不同方向制造风,探索风向和风源
5、的关系。 5、讲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内,并与同伴分享探索结果,交流,遇到问题继续探索解决。 反思分析 这个探索活动是在组织语言活动风在哪里后我向孩子们提出的延伸问题,孩子们都知道了从花、草、衣服等东西被吹动后,可以知道风的存在,但是风是怎么来的呢?我把这个问题留给孩子探索。孩子们先纷纷猜测,然后通过我提供的材料开始探索、实验。我发现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非常投入,他们尝试用不同材料制造出风,有的孩子还发现同一种材料能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出风。制造出风以后,我通过风车转动来让幼儿发现风力的问题,通过风车转动的速度不同,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了风力与风车转动的关系,知道同一种材料用力大,就能转的快。但是这
6、个要教师指导,因为不同材料产生的风力是不同的。这里有两个维度,孩子会弄不清。最后风向与风源的研究也是比较简单的,我让孩子用箭头表示风源,用小旗表示风向,孩子们都能很清晰的表示出来。我觉得还能再延伸一点,比如教师可以收集更多材料,让孩子讨论风的利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大自然的影响等等。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三 活动过程 1、 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果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 讨论记录的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呢?
7、 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 记记花生的颗数。 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幼儿活动材料上。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 交流分享。 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品尝自己剥的花生。 活动建议 1、 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 方法进行记录,并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记录结果。 2、 可在区域活动中将花生外壳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
8、花生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组两盒彩笔、两只空盆,幼儿活动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感知花生的特征 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收获了很多果实,今天,他们有份果实要送给大班的小朋友,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礼物?瞧,这是礼物的影子,你们有新的想法了吗?说说你的理由。究竟是不是呢?请你们打开看看。请每位小朋友从盘子里拿一颗花生和她做朋友,一起玩一玩。教师启发性提问: (1)你们手里的花生是什么颜色的?(黄色) (2)我们用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感觉?(硬硬的) (3)我们来摇一摇,听听
9、有没有什么声音?怎么会有声音呢?(哦,原来是花生宝宝住在里面) 2、用手剥花生,并记录每个花生的房间和花生米的数量。 (1)师:有的花生有一个房间,有的有2、3、4个房间(有谁手里的花生和我一样?) (2)那你们想知道花生宝宝住的房间是什么样的吗? (3)请小朋友想办法剥开看一看,并且把每个花生里住着几个花生宝宝记录在记录卡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记录卡应该怎样记录呢? (4) 教师巡回指导:与个别幼儿交流剥花生的方法,指导幼儿记录 (5)将完成的记录卡贴在黑板上, 提问:你们有没发现什么秘密?(花生房间的数量和里面花生宝宝的数量相等) 有没有有的花生一个房间里有两个宝宝,有的房间里是空的?呆
10、会有机会的时候你们再去找一找。 (6)集体交流剥花生的方法 提问:老师想问问你们刚刚是用什么方法把硬硬的花生剥开的?(用手剥,用嘴咬,在桌上敲) 剥花生时遇到什么困难? 3、用工具剥花生 (1)尝试用工具剥花生 师:刚刚我发现小朋友们很费劲才剥开一个花生,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把花生剥开?(幼儿相互讨论剥花生的好方法) 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特别的工具,瞧,这是什么?呆会你们可以用工具试试剥花生,看看能不能帮到你们。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用的什么工具,你是怎样完成的? (教师总结各种工具的用法) 你们觉得用工具剥花生好,还是手剥好? (2)使用工具和用手剥花生进行比赛,体验使用工具又快又省劲。 师
11、:用工具剥是不是比用手剥的更快,下面我们进行比赛,两组用手剥,两组用工具剥,老师给你们相同数量的花生,看看用工具剥花生的小组是不是比用手剥的快。剥花生的时候,同一组的小朋友可以相互合作。 总结:原来使用工具剥花生的确更方便!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用做工具帮助我们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我们小朋友一定要多动脑筋去发现哦!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小兔的基本特征。 2、喜欢和小兔做朋友并学会爱护小兔。 活动准备: 1、自然角中饲养着小兔、小兔图片。 2、青菜、萝卜、青草、鱼、肉骨头图片若干。 3、画纸、印泥、手工纸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趣。 1、听谜语“小兔”,看图片。
12、2、根据藏在大树后面小兔的特征,猜猜它是谁,并学念谜语。 二、可爱的小兔。 1、跟老师一起观察自然角中的小兔,分辨其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等明显特征。 2、在青菜、萝卜、青草、鱼、肉骨头等中挑选食物喂小兔,并轻轻地抚摸小兔。 三、喂小兔。 1、在画有小兔的纸上,用海绵或用手指(可用左手手指或右手手指分别尝试)印出萝卜、青菜等形状,喂小兔。 2、用红、绿色手工纸撕撕贴贴,做成喂小兔吃的青菜和萝卜。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五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天然“胶水”水 二、活动目标 通过周围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使幼儿感知身边湿的物品与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养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三
13、、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盘子、水、树叶、花瓣、小纸片、熊猫纸片、布、毛线、塑料布、地毯、吹塑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手套、盘子、用布剪成的各种面具、画好的大灰狼等。 五、活动过程 试一试:哪张纸片能吹动起来? 方盘子里放干纸片,圆盘子里放湿纸片。 (1)干的纸片容易被吹起。 (2)湿的纸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问题。 (1)熊猫能站在指尖上吗? 在手上蘸点水就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干的熊猫纸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湿两种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湿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脱。 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脱。 幼儿讨论:生活中的现象。 (1)裤
14、子尿湿后不易脱下来。 (2)下雨淋湿衣服后也不易脱下来。 (3)洗澡后马上穿衣服会很难穿。 画一画:把自己探索的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六、拓展思路 雨后让幼儿做值日生,感知湿的落叶粘在地上不好扫,也不容易吹走,请幼儿提出解决的办法。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六 【设计意图】 拇指妈妈放假了是一节非常有趣的活动,但教材的内容设计的比较少,我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用,对其进行了重新整理。大班的孩子正是锻炼手指发展协调能力的时候,她们对操作活动充满了兴趣,竞赛类游戏更是她们喜欢的活动。这节活动主要通过他们感兴趣的闯关游戏感受手指相互合作的作用。本意是通过利用四指和五指分别闯关,体验大拇指“放
15、假”后闯关的不易。通过情感教育,有初步爱惜双手的愿望。这节活动不仅仅是以游戏收场,还设计了一张闯关记录单,把幼儿两次的闯关结果直观地反映在记录单。结果的对比性更强烈。而且通过讲述记录单的结果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实验活动,探索手指的作用。 2、能报告“大拇指放假了”的实验结果。 3、鼓励幼儿勇于参与挑战,大胆验证自己的猜测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糖果、木珠、盘子、各种豆子、花生、印泥、毛线、手绢、空瓶子、毛巾、记录单、展览板。 【活动过程】 一、
16、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 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感受手指游戏带来的快乐及手指的作用。 2、提问:我们的除了能玩游戏还能做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讨论) 二、进行小手闯关游戏 1、出示记录单,幼儿猜测实验结果 提问: 小手闯关游戏有几关?有哪些游戏?让我们做什么? 两张记录单有什么不一样? 你们认为两次闯关哪次速度快。(幼儿自由选择) 2、幼儿进行第一次闯关游戏,闯过一关贴一个过关标记。 3、教师随机指导幼儿,适时给与帮助。 4、幼儿闯关结束后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都闯关成功了吗? 你们都闯了几关?你都是怎么做的? 小结:看来在几根指头的合作下你们很快就闯关成功了,你们真能干。
17、 三、进行第二次闯关游戏 1、师:小朋友们刚才的闯关游戏都完成的太轻松,看来啊是难不倒你们,好,老师给你们出一个更难的任务。现在把大拇指收起来,看看还能闯几关?记住闯关的时候不能用到大拇指。 2、开始第二次闯关游戏,闯过一关贴一个过关标记。 3、教师随机指导幼儿,适时给与帮助。 4、闯关结束后提问: 小朋友们闯关成功了吗?闯了几关? 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四、总结游戏 1、请幼儿对比两次闯关记录。 提问: A.两次闯关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认为那次闯关更容易? B.那光用拇指或者光用四指能不能做好事情? 师:对,小朋友们要手指配合起来才能发挥手的作用。 五、情感教育 1、观看残疾人的小故事,教育幼儿
18、要爱惜我们的双手。 2、总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做很多事情都离不开我们的双手。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因为疾病、意外事故而失去了双手,这些人没有害怕,经过锻炼也能正常工作。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爱惜我们的双手。 六、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到各区角进行小手真能干的游戏 【活动评价】 “拇指妈妈放假了”是一节非常有趣的探索活动,教师巧妙地运用闯关游戏,激发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为幼儿设计的记录单不仅为幼儿进行两次操作对比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还让幼儿知道了做记录是进行经验总结的好方法。通过猜想-实际操作-验证结果等,鼓励、支持幼儿主动参加科学小实验,喜欢猜想与动手操作尝试。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自主学习
19、的环境,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养成细心、专心、耐心、坚持、不怕困难等品质。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丰富和自由的语言环境和活动场地,小手闯关的游戏形式也激发了幼儿极高的参与性。通过两次分别利用大拇指闯关和不利用大拇指闯关的活动,体验闯关的不同感受。从而探索双手的作用。两次的闯关活动分别准备了不同的记录单,通过记录单的形式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通过对比讲述记录单,更直观地体现两次闯关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有双手做事情是更方便的,体验双手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爱护双手的初步愿望。活动的整过过程都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探索,学习、交流,梳理活动结果。 幼儿园科学活动
20、教案 篇七 一、活动目的: 1、知道两种颜色混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和对颜色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薄手工纸、装有红、黄、蓝、绿、紫等眼力的盘子。 三、活动一: 1、出示红、黄、蓝的玻璃纸,让幼儿说出颜色的名称,在说一说活动室里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哪些东西的颜色和这些相同。 2、幼儿自由摆弄、重叠色纸相互交谈自己的发现。 3、师以变魔术形式把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出另一种颜色,激发幼儿兴趣和好奇心。 4、组织幼儿自己动手将两种颜色混合,倒在一起,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混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四、活动二:喷焰火。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介
21、绍玩法。 3、请幼儿与教师合作喷焰火让幼儿说一说喷的焰火有什么颜色?颜色混在一起是有什么变化? 4、指导幼儿自由选择颜色喷焰火,提醒幼儿不弄脏衣服、桌面。 五、自由观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八 科学意图: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材料准备: 大小相同的小碗若干、温度计、糖块、咖啡、砂糖、盐、勺子、杯子、饮用水。 实验操作: (1)将盛满水的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碗放进冰箱把水冷冻成冰块,如果在冬季可在户外自然冷冻。 (2)将若干个冰块同时拿出,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让冰块融化,比较融化速度的不同。比如,放
22、在室内任其自然融化、加热融化、放在阳光下融化等。 (3)让幼儿分别舀一勺咖啡、一勺砂糖、一勺盐以及一块糖块,然后把它们同时放在不同温度但水量相同的水杯中,并用勺子搅拌,观察溶解现象。 (4)溶解后请幼儿品尝,会有甜、咸、苦的味道,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溶解现象。 指导建议: 在观察融化现象时,注意让幼儿比较温度对冰块融化的影响。 在观察溶解现象时,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些物体容易溶解、哪些物体不容易溶解,让幼儿比较水的温度和搅拌速度的不同对溶解的影响。 指导大班幼儿学会使用温度计,让他们尝试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和温度记录下来。 拓展与替代: 建议幼儿在饮料中加入冰块,制作一杯可口的冷饮。 在幼儿自制冷饮时
23、,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冰块与水温之间的关系:随着冰块的融化,饮料逐渐变凉,冰块越多,水温越低。 鼓励幼儿在家中选择多种材料自制饮料,如奶粉、咖啡、桔子粉等,进一步感受溶解现象。 科学小知识: 固体受热化成液体的过程,被称为融化。通常情况下,体积相同的冰块,温度越高,融化的速度越快。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被称为溶解。比如,食盐或蔗糖溶解手水而咸水溶液。溶解的速度与溶质的性质、溶质在溶剂中的被搅拌的速度以及溶剂的温度等因素有关。通常情况下,颗粒状的溶质比块状的溶质容易溶解;搅拌的溶液比没有搅拌的溶液,其溶质容易溶解;温度高的溶剂比温度低的溶剂,其溶质容易溶解。 活动
24、反思: 幼儿对知识点的了解是一个操作感知的过程,能否说出知识点(科学原理),并不是活动的最终目标。幼儿科学主要是调动幼儿参加科学活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喜欢探索和动手操作。 2、在游戏中获得关于影子现象产生和变化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1、白色幕布、提线木偶、灯、音乐课件。 2、小玩具、手电筒若干个。 3、和幼儿一起做定位测量记录(量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在早、中、傍晚的长短和方向)。 活动过程: 一、游戏活动:大家一起来跳舞。 1、引起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教师操纵提线木偶在有灯光的白色幕布后面表演,幼儿观看木偶的影子跳舞。 2、幼儿分批尝试,观察自己和小朋
25、友的影子,体验有影子的乐趣。 二、观察活动:为什么有影子? 1、小朋友站在幕布后,把灯关掉,看看幕布上有没有影子?为什么影子不见了? 2、 把灯打开,看看幕布上有没有影子?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幕布上才能有影子? 3、小结:物体挡住了光就有影子。老师刚才就是利用影子表演了木偶跳舞。 三、 实验活动:影子会变吗? 幼儿操作实验:每个幼儿拿一把手电筒和一个小玩具,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位置不同时,影子有没有变化,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讨论活动:有趣的影子。 1、讲一讲:刚才发现了什么? 2、 想一想:早上和傍晚人的影子是怎样的?为什么?中午影子又是怎样的?为什么?什么时候的影子最长?什么时候的影子最短? 3、 观看课件,小结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4、 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什么影子? 活动延伸: 与幼儿一起到室外玩踩影子和藏影子(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影子藏起来)的游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