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题.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时间 : 90分钟 满分 : 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阅卷人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名句填一填。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教导后人:“克勤于邦,_。”魏征劝告人们:“居安思危,_。”司马光告诫人们:“由俭入奢易,_。”朱用纯提醒我们:“一粥一饭,_,半丝半缕,_。”2我还记得这样一句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_,_。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句。(1)我要把朱用纯的名言“一粥一饭,_;半丝半缕,_”读给
2、同学听,教育同学们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2)“历览前贤国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于国家而言,勤俭节约是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尚书中就曾提到:_,_。魏征也说:“居安思危,_。”(3)司马光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袭,曾写下这样的家训:_,由奢入俭难。3、感知内容。文章搭石借_、_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_、_的可贵品德。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在按要求完成练习。一如()往失()落魄人山人()()耳欲聋戒()以俭千()万化迫不()待酷()炎夏(1)“”词语的意思是_。像这样带有“一”字的成语还有_、_。(2)选词填空。我有点_,想让父亲立刻看到我写的诗。他_地坐在那里,原来是期
3、中考试成绩不理想。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按_的顺序描写了_、_、_和_等不同时间的景致。本文通过对_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_和_的热爱之情。6、读拼音,写词语。1hung hn()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n hu()。那是qng chng ()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2母亲总会说:“我送y lu()给胡家老爷爷,他家go bng ()做得多。”3桂花盛开的的时候,xing pio sh l(),前后十几家邻居都 jn()在桂花香里。二、书写题7、看拼音写词语,完成相关练习。qinlngd lsh ynbin jingch tiy xi wng yngy
4、y hung hung三、信息匹配8、选字填空汛讯迅()速()息()期()雷不及掩耳嫌 谦 兼 歉()职()让道()()贫爱富四、现代文阅读9、课内阅读。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
5、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1本文节选自课文_
6、,这段选文讲的是“_”的故事。2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3请再说出两个与蔺相如有关的故事。_4找出文中蔺相如不畏强权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五、语言表达10、句子加工厂。(1)王母娘娘十分愤怒。织女私自下天庭和牛郎成亲。(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_(2)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仿照这一段的构段方式,以下面的句子为中心句写话)老师对我们的关怀无微不至。_11、按要求写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1.改为感叹句:_2.改为反问句:_3.改为双重否定句:_六、书面表达12、习作。缩写牛郎织女,把课文缩写成一个简短的故事,然后与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