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鹤壁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河南省鹤壁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渺远mio明晰x 羁绊jpnB恬静tin 蓦然m烧灼zhuC淋漓ln n 瞳仁tng颤栗zhn lD冗杂rng耳畔bn 磅礴png 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B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撞击地球的结果。C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D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帏幕的一角而已。3、下列成语中的典故不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项是 ()A刮目相看B鸡鸣狗盗C鞠躬尽瘁D三顾茅庐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
3、了大量的“低头族”。B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C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名句默写_,在河之洲。_,君子好逑。_,左右流之。求之不得,_。_,白露为霜。_,道阻且长。_,宛在水中沚。关雎中“_,_”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蒹葭中“_,_”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蒹葭中描写露浓霜重的秋景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庄子与惠
4、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乙】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注释】 意:意愿
5、,愿望。奚:怎么,哪里。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安知鱼之乐(2)请循其本(3)予尝步自横溪(4)乙竟日亡所获也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B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C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D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2)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4甲文中庄子“知鱼之乐”和乙文中“甲得鱼至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大自然的语言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
6、,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
7、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下面对选文第段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四季变化B物候现象C自然规律D气候变化2下面对选文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作比较列数字B下定义列数字C作比较举例子D下定义举例子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自然现象称为物候。B物候学就是一门利用
8、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中的“许多”一词,措辞严谨,用语准确。D“传语”“暗示”“唱歌”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中丰富的物候写活了。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B诗中的“伊人”,可
9、以理解为意中人,也可认为象征着理想。C蒹葭创造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D“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从时间的推移,写出主人公不畏险阻地追寻、求索,也暗示了“伊人”难以寻觅。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为历代文人所推崇,请赏析它的妙处。六、语言表达(共10分)翻译下列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_(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_七、作文(共40分)请以“做最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要求: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