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测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蘸酒(zhn)咸享(hng)颓唐(t)B舀出(yo)笔砚(yn)羼水(chn)C哄笑(hng)蒲包(p)拭擦(sh)D门槛(ki)木屑(xi)阔绰(chu)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且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宫阙驽钝玉帛(b)废寝(qn)忘食B峰峦嚷除干戈(g)所向披靡(m)C寥落诽谤期(q)年妄自菲(fi)薄D裨益顷覆臧(zng)否夙(s)兴夜寐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看群情激愤,小偷只好在大家众目睽睽之下,拿出钱包,低头认错。B“中国梦”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应为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而奋斗。”C随
3、着最新证据的出现,原来已经比较明朗的案情又变得扑朔迷离。D老李头最终还是决定进城去和儿孙共同生活,只为了享受天伦之乐。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B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D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填空。(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诗人目送友人离去、流露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4、写在军营里设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来增添苍凉悲壮豪气的诗句是:_,_。(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潼关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4)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_,_”,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5)十五从军征中更加深刻地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_,_。(6)十五从军征中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曹刿论战,回答下面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成
5、,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都,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故逐之。”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间:参与)B齐人三鼓(鼓:击鼓)C再而衰(再:再见)D难测也(测:推测,估计)2下面加点词在句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B齐师败绩。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远谋”是全文的关键。B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C文章有两条线索: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和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论战参战释疑)。D本文运用中国传统史家笔法,语言简洁精炼,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7、,充分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荞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
8、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
9、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
10、“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有删改)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好读书,不求甚解(2)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2结合全文,分析第自然段的作用。3文章第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来代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种读书法与文章中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阐述理由。五、诗歌鉴赏(共5分)品读【甲】【乙】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
11、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街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甲】诗和【乙】诗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情感,有什么异同?六、语言表达(共10分)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
12、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_,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_;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七、作文(共40分)作文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走过,其间我们欣赏过人生的阴晴圆缺,经历过成长的喜怒哀乐,品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读书的滋味、获奖滋味、失败的滋味、成功的滋味、当家的滋味、淋雨的滋味将会镌刻在我们的心里。请以“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