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ppt(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主讲:王丽娟主讲:王丽娟一、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围绕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学”而进行的策划。“生本教育”设计理念就是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思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关注学生道德生命成长为主旋律。教师要借助设计,精心营造环境和条件,以激发、支持和推动学生内在学习过程的有效发生和学习结果的达成。而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着重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二、教学设计前的准备二、教学设计前的准备l1、思想观念的准备、思想观念的准备 l 树立新的教材观、课程观、学生
2、观、学习观,树立新的教材观、课程观、学生观、学习观,懂得该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方懂得该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方式等。式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主体性学习主体性学习”、“体体验学习验学习”、“实践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互动交流式学互动交流式学习习”、“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等,都是等,都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理念。具体设计某一课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理念。具体设计某一课教学方案时,应依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方案时,应依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认知点和实际学情,思考在教学中应本班学生认知点和实际学情,思考在教学中应重点体现哪一基本理念,
3、使之作为某一课教学重点体现哪一基本理念,使之作为某一课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设计的理论支撑。l2、分析教材、分析教材l 分析教科书和教师指导用书每分析教科书和教师指导用书每册、每单元和每个主题活动,弄清册、每单元和每个主题活动,弄清课程的设计意图和思路,为自己的课程的设计意图和思路,为自己的活动设计建立理论框架。在总体把活动设计建立理论框架。在总体把握中进行教学设计。如果教材的主握中进行教学设计。如果教材的主题内容不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题内容不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要更换或借助其他活动帮助学生学要更换或借助其他活动帮助学生学习。习。l3、分析儿童情况、分析儿童情况l 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生
4、活经验;分析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家庭情况及社区的基本情况,理清本年级学生成长历程中可能遇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各种生活与品德发展问题,弄清儿童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所欲所求。并进行一些相应的学情预测,如“学生对某一问题可能会怎么反映”,“出现意外的学情反映时教师该怎样应对”,“如何科学调控和处理、驾驭课堂”等等,使教学设计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4、课程资源的准备、课程资源的准备l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的收集、课桌椅的摆放、活动的材料等与人、财、物有关的准备工作。要特别思考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地利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教学过程中与教材资源的互补作用。5、方法
5、准备、方法准备l 在设计某一课的教案时,要根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认真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为最宜。如模拟表演法,换位体验法,故事分析法,情景感化法,实例评析法等,无论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促进学生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三、教学设计的基本项目三、教学设计的基本项目 教学设计的基本项目包括三项:活动目标、设计思路、活动流程。三、教学设计的基本项目三、教学设计的基本项目 1、活动目标设计:设计活动目标要注意三点:一是要体现多维目标因素的整合,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多维目标因素的整合上去考虑、去设计。二是目标取向要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
6、展期”,所提要求应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需要,所列目标因素要实在、具体、可操作、可检验。三是要采用学生主体性陈述方式,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设计思路、设计思路l设计思路是教学设计中的理性描述部分,主要是分析设定主题活动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表达其设计创意。3、活动流程l新课程的活动流程有三大看点:新课程的活动流程有三大看点:即课首、课中、课尾即课首、课中、课尾l课首课首-活动引入活动引入:活动引入关键是要有:活动引入关键是要有磁性。有了磁性才能调动情感,满足好磁性。有了磁性才能调动情感,满足好奇心,点燃学习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奇心,点燃学习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构成
7、磁性的因素有:新颖性,参与活动。构成磁性的因素有:新颖性,奇异性、趣味性、动情性、悬念性、幽奇异性、趣味性、动情性、悬念性、幽默性、亲合性、参与性、审美性。(课默性、亲合性、参与性、审美性。(课例)例)案例 家庭的习俗与传统(1)【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习俗的意义;知道家庭的庆祝习俗和其生活密切相关。【课程设计】第1部分:课首导入我让学生们回忆在去年的十月一日都做了什么。让他们把它说出来。(看电视上的庆祝活动、看焰火等)通过问如下问题,继续节日庆祝的相关讨论:“你喜欢这个节日吗?”“你喜欢它什么呢?”课中课中l 课中-主题活动的展开与键接:一是要把一个主题活动的几个子活动键接好
8、,组构成活动教学的整体。二是设计活动要注重活动本身所附着的意义,不要过于追求表面热闹,防止形式化。三是要注意各子活动之间的联系,体现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和发展性,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注重活动有序性、讲求活动意义性、体现活动发民展性。(课例)案例 家庭的习俗与传统(1)第部分课中活动:我采用小组讨论第部分课中活动:我采用小组讨论“在这个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是否有你通常看到的一些人?里,是否有你通常看到的一些人?”“”“那天你是否那天你是否去了一些特殊的地方?去了一些特殊的地方?”“”“你在那天有没有做其他你在那天有没有做其他不同的事情呢?告诉我们大家。在十月一日那天,不同的事情呢?告诉我们
9、大家。在十月一日那天,你是否玩特殊的游戏或吃特殊的食品呢?你是否玩特殊的游戏或吃特殊的食品呢?”让学生让学生们画一幅画儿,表明与其家人和朋友在十月一日做们画一幅画儿,表明与其家人和朋友在十月一日做过的某件事情。如果他们想不起来或没有庆祝这个过的某件事情。如果他们想不起来或没有庆祝这个节日的话,让他们画他们喜欢在十月一日做的某件节日的话,让他们画他们喜欢在十月一日做的某件事。让学生自愿跟全班分享他的图画。把他们的作事。让学生自愿跟全班分享他的图画。把他们的作品做成展板。品做成展板。课尾课尾l 课尾-活动意义延伸:一是围绕课内的活动内容,延伸到课外去寻访、搜索相关的信息,以扩大视野。二是由学生课内
10、的表现扩展到让学生在课外去表现。三是将课内解决问题的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延伸至课外继续探究相关的新问题。四是把课内掌握的有关生活和社会性方面的知识,学会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去运用,去确证。(课例)案例 家庭的习俗与传统第部分课尾:第部分课尾:用展示的图画带领学生们讨论其家人共同庆祝的另一个节日。(家人的生日、农历新年、元宵节、中秋节等)鼓励学生们讲讲家人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都干些什么。在黑板上写下习俗与传统这个概念。让孩子们发这个词的音,并把它说几次。通过我们每次庆祝事件时要做的事情的方式,向学生解释这些概念的涵义。鼓励孩子们生活中的习俗与传统。【总结】在确信每个学生都理解了每个家庭都形成其各
11、自的习俗与传统的基础上,做总结。课后向家人请教自己家庭中的其他习俗与传统。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l品德与生活是活动型综合课程,主题活动是教和学的主要形式。不同的主题应当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教师在选取活动的形式时要依据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学校、家庭、社区和自然条件的实际等因素。l一、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1、讨论、讨论l 讨论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其形式有:两人,四人,个体对集体的交流、争论、辩论等。教师指导讨论时应当创设出良好的心理氛围,鼓励儿童多发言,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发言,允许
1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表达,要教育学生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尊重别人,相互支持和鼓励。2、收集资料、收集资料l 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收集资料。教师在组织资料调查活动时应当向学生交代清楚收集资料的内容、范围、途径、目的,指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按要求或自己的兴趣进行整理,充分利用资料开展交流和分享活动。3、现场调查、现场调查l 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使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现场调查之前,观的印象和更加
13、深入的了解。在现场调查之前,教师要先熟悉现场,了解现场的环境和内容,教师要先熟悉现场,了解现场的环境和内容,对学生在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心中有数,早有对学生在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心中有数,早有准备。准备。4、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角色扮演l 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让学生去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运用这一活动形式,一是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主题性,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二是要力求形式新颖,内容健康有益。三是创设的情景要有吸引力、有起伏。四是重视情与理的结合,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五是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制造适当的不确定状态,引起探索欲望。5、
14、实践活动、实践活动l 指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种植、制成长资料袋、粘贴画等。教师要提出活动要求,让学生明确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掌握活动的方式方法。要指导和鼓励学生的活动实践,随时观察,及时评价和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坚定自己的行为方式。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劳动工具,训练和掌握简单的生活劳动技能,并保存自己的劳动成果。6、游戏活动、游戏活动l 游戏的具体形式有:猜谜游戏、击鼓游戏、竞赛游戏、体育游戏、情景游戏等。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游戏的角度,使学生既玩得开心,又能受到锻炼和教育。7、参观访问、参观访问l 教师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学习、访问,以开
15、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组织这类活动要特别注意安全,并要搞好参观访问后的交流和分享,提高活动的实效性。8、欣赏活动、欣赏活动l 通过视、听、说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到精美的人文作品、自然美景、名人榜样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欣赏材料可来自教科书,报纸、杂志、课件、网络、电影、电视、绘画、照片、录像、自然景观,榜样事迹,同伴的优点和自己的成长等。9、讲故事、讲故事l 以故事情节或主人公的形象去感染和教育学生的活动方式。故事要有趣味性和教育性,能让学生激发情感,领悟道理。教师要善于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讲述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把道理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之中。10、练习与训练、练习与训练l
16、 根据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前课后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一方面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监控。它包括课前行为练习、课堂行为练习、活动之后的练习与训练。三、组织指导教学活动应注意的问题三、组织指导教学活动应注意的问题l1、教师角色定位: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l教师是主持人、导演、教练,学生是活动的主角。2、强调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全体性、全程性、强调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全体性、全程性 让每个学生自始至终都以不同方式亲身感受体验,参与活动。教师要“眼观六格,耳听八方”,关注全班每个学生,尤其要给“
17、弱势群体”一些特殊的活动机会。l3、追求活动的有效性、追求活动的有效性l“效”是指是否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和感悟,经历了过程,训练了方法或行为。有效性就要强调活动的针对性,学生的兴趣和主体性、参与性,以及活动过程的最优化。4、注意活动的生成性和不确定性,充、注意活动的生成性和不确定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l 教师不可能完全设计好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更不可能完全预料到学生的言语、行为、活动的结果和会产生的问题,使课程的实施过程具有了不确定性,需要教师能够随机应变,更好地发挥教学机智。5、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达到师生心理相容达到师生心理相容l 本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把“情感与态度”放在了第一位,要达到师生心理相容,教师一是要多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二是要尊重学生人格,形成平等、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张扬个性。三是要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去感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