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声声慢教案设计范例-.doc

上传人:海*** 文档编号:76385099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声声慢教案设计范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声声慢教案设计范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声声慢教案设计范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声声慢教案设计范例-.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高二语文声声慢教案设计范例小学教案 汇报人:XXXX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声声慢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个饱经离乱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的真实生活感受。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渲染,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人感

2、觉哀愁满纸。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声声慢教案篇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一、导入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许多诗人或词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动人诗篇,然而令人动人的便是那“见月伤心,听风落泪”的多愁善感之作。多愁善感,似乎就是女子的代名词,或许也只有女子才能拥有这样细腻的情怀。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将“愁情”写绝了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板书:标题和作者) 对于李清照这位女词人,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吧!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她的一首小令如梦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词。(全班背诵

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尽兴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少女,那么如此活泼开朗的少女为什么会成为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呢?这便与她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有那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女词人呢?(引入作者简介) 二、作者简介 (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对作者作个简要的介绍,然后教师进行明确。) 明确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后期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词风哀怨凄苦。 三、朗诵,初步感知词人的愁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这时的李清照已尝尽了颠沛流离

4、之苦、忘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所以在朗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一种哀伤、凄婉、缓慢、低沉的语气来诵读。 1、生齐读 2、师范读 让学生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也就是课本注释7来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内心难以排遣的愁绪(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生个人自由朗读,并给出自读提示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四、诗歌赏析 1、提问: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知,词人是愁绪满怀的,似乎要被愁所淹没,就如她在武陵春中所写到的“只恐双溪舴艋

5、舟,载不动许多愁”,那么是什么触动了她的愁绪,让她愁绪难耐呢?(这时我们就必须抓住诗歌中的一些重要的意象进行赏析)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并让学生从其他诗歌中去再次体会这种情感。 详析“酒”意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诗歌中有哪些是含酒的诗句呢?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人们开心的时候会喝酒,忧愁的时候也会喝酒,于是酒在

6、文学中便拥有了两层含义,一是喜,一是悲。 现在我们回到今天学习的这首词上来,在词人的眼里酒是喜的还是悲的呢?词人是怎么来描述酒的?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酒是愁的象征。 略析“秋风”意象 词人喝酒不仅仅是为了消愁,也是为了抵御晚秋凄凉的冷风。秋风会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秋风起,秋叶便会飘落),那么此时的秋风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风会渲染一种愁情。 详析“过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为什么作

7、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明确:1)雁到秋天,由北向南飞,词人亦四北方人,到南方来避难,所以是“旧时相识”,但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只能客居江南,这便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2)古有“雁足传书”之说,此刻她的相思之情将要寄托给何人呢?于是心中的那份亡夫之痛油然而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象征离愁。 略析“黄花”意象。 凋零枯萎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颜和孤苦飘零的晚境,此时的词人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此时,词人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此处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详析“雨”、“梧桐”意象。 正是因为没有了那样的闲情雅致,于是词人只好独自守在窗边

8、,消磨这无趣又悲凉的岁月。此时天空中下起了雨,滴在了院中那枯黄的梧桐上。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洒落在梧桐上,这既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词人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令人心碎。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词的一开头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悲凉的氛围。(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此处连用十四个叠字,不仅由外(部的动作和环境)到内(心悲戚的心境)、由浅到深、层次鲜明地写出了词人不能摆脱失落感和孤独感的一种心理过程,而且在音律和旋律上形成了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感受。 4、略析“乍暖还寒时候,难将息” 此句写气温骤变的感受:点明节令秋天。秋天的天气

9、变化无常,忽暖忽冷。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也睡不好,难调理休息。并非天气原因而是人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词,品味李清照别样的愁情。 六、能力迁移 让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到的方法,赏析一剪梅,体会词人前后期不同的愁情。 声声慢教案篇二 【设计理念】 全面贯彻“学引用清”课堂教学模式,即在课堂学习目标统筹下,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在教师及时、高效的引导下,师生、生生充分互动,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展示和培养,并检测出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 2、捕捉意象,品味语言,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捕捉意象,

10、品味词作语言,体会词作蕴涵的词人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 1、赏析开篇14个叠字的妙用。 2、体会作者因国破家亡而孀居沦落的的凄苦心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诵醉花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同样是写愁,她的后期作品则蕴含了更为深广的愁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习凝结了她万般愁情且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温故知新;简洁导入,设置情境。)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 2、捕捉意象,品味语言,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意向) 三、走进文本、品读鉴赏 (一)诵读感知,读出情感 出

11、示自学指导(一):放声自由诵读,并思考:请用一个字来概括本词所抒发的情感,并找出词作中直接抒情的词句。 提示:放声朗读,读出情感和滋味。期待你五分钟后的精彩展示与回答。 个读展示后,回答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以朗诵为起点,通过自由诵读、个读展示等形式,整体感知,熟读文本。从自学内容、学法指导、时间限制三个方面设置的自学指导,明确了自学的方向。) (二)品读叠词,赏析入愁。 出示自学指导(二):首句直接抒情,能否把它改成“寻觅、冷清、凄惨”?或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冷冷清清”呢? 提示:可以读一读进行比较、品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 三分钟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设计意图:教学

12、内容问题化,无疑处设疑,在问题的引领下,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展示环节,旨在培养敢于展示自我、敢于表达自己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捕捉意象,品读愁情 出示自学指导(三):为写“愁”情,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你能结合相关意象的其他诗句来说说该意象的内涵吗? 提示:你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问题:我选赏的是“”(词句)中的“”(意象),它在古典诗歌中往往代表(意象内涵),如在(作品名称)中的“”(含有选赏意象的诗句)。该意象在本词中的作用是。 请先独立思考,有困难可以互相讨论。五分钟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设计意图:用已知接通未知。通过明确的学习指导,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赏

13、析诗词的方法。展示阶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 (四)知人论世,深味结愁 出示自学指导(四):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合“清学稿”中的“背景知识”,想一想,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为何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的? 教师引入背景资料: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31年: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14、。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揭示情感主旨,深味词作蕴含的词人身世之愁和家国之愁。) 四、课堂小结 1、深情齐诵声声慢 2、回顾本课主要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归纳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巩固学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1、当堂:完成“清学稿”。 2、课外作业:课后阅读梁衡的散文乱世中的美神。 (设计意图:当堂完成“清学稿”,做到及时反馈,实现学以致用。) 声声慢教案篇三 教学目的 1.理解词上下阙的含义 2.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教学重点 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背

15、景导读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

16、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但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常常会感到一种惆怅。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只是这种惆怅常常出现她前期的词中,与温馨、喜悦相互交织。她的两首如梦令似乎正好反映出这种复杂的情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17、惊起一滩欧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表现了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的性格,后一首则流露了她对年华变迁的怅惘,似乎青春也在这暮春的风雨中被摧残而消失。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

18、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这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欢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心中郁积的哀恸。由于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如今的情怀正如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

19、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作李清照居金华时。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这一类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刻下抹不去的伤痕。她的词中这样写道: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

20、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三、全词赏析 开篇的“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它们似乎是遗失了,又似乎本来就没有。这种心情,有点近似姜爱的所谓“人间别久不成悲”。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来。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渍、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担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

21、,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开头王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紧接着写词人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乍暖”两句,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接下来,本应说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谈酒不足以敌急风。用意上含蓄,行文上腾挪。其实,这仍是开头三句的延伸。所谓情在词外。“雁过也”三句,将上文含情未说之事略加点明。正是此时,一群征雁

22、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这片直承上文。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孤孤单

23、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紧接着,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靡靡,更添愁绪。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明明是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

24、公”愁在。这结尾,能调动读者的思想活动,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大有“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 四、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课外阅读李清照的词,体现其艺术风格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 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

25、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

26、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

27、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

28、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为李清照,易安词不愧为易安词。 声声慢教案篇四 【学情分析】 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李清照的代表作,如如梦令等,但这些词作大多抒写的是一些闲情,对于她的后期词可说是初次接触,因而要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 本词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

29、代表作。相对于前期作品,本作中作者的情绪比较低沉,但在痛苦的低吟中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本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形象丰富的意象以及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宣泄。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学会抓住叠词、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感知词中凄凉意境,深入体味词人“愁”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声声慢,理解此词的思想内容,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的生活对她的创作的影响。 2.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 诵

30、读品悟法、自主鉴赏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 (配乐引领学生回忆朗读) 从如梦令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 明确:开朗活泼快乐 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因而她能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三、朗读声声慢(学生集体配乐朗读) 四、整体感知 读罢此词,

31、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 五、诗歌赏析如何写愁 (一)直接写愁 李清照起笔就哭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动作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 环境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沉痛凄厉 总结叠词作用:1.形式上:音乐美、音韵美,增强感情。 2.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二)赏意象品愁情 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李清照写愁情的时候,不仅直接抒愁,同样还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 1.李清照在词中选取了

32、哪些意象? (学生:淡酒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探讨 集体探讨 探讨明确: 酒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风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 渲染愁情 雁 离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 黄花 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 一叶知秋 牵愁惹恨 细雨 雨滴梧桐却敲碎人心哀伤愁丝的象征 3.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淡酒秋风 过雁黄花 冷清凄美的意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 梧桐细雨 拓展: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 酒:愁文化 例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风:渲染愁情 例句:秋风秋雨愁煞人 雁:怀

33、乡之思音信之盼例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黄花:憔悴的容颜 例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梧桐:牵愁惹恨例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雨:哀伤愁丝 例句:无边丝雨细如愁。 (三)因何生愁 当李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作者发出如此凄惨的悲鸣?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走进作者的人生隧道,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

34、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祸不单行孤苦飘零 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 明确: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比起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中的少女闲愁,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呀。 六、课堂总结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词人李清照又何其耀眼!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然而它们没有打垮压迫的了她,反而让她的艺术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撼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时间:XXXX2020感谢您的审阅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