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论语十则教案_论语十则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论语十则教案_论语十则的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论语十则教案_论语十则的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论语十则的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则教案 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di)。”(为政) 子曰:“由,诲女(r)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ng)也。”(里仁
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n)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一、教学目标: (一) 学问目标: 1、了解孔子的基本资料,了解论语的有关学问,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驾驭常用的文言实词,能读会写“愠、殆、矣、诲、弘、凋、恕”等字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词语。 (
3、二) 实力目标: 1、能精确流畅地朗读并娴熟背诵、默写全文; 2、理解、运用论语中名言警句; 3、德育目标: (1) 吸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2) 体会课文丰富的内涵,端正学习看法,改进学习方法。 二、 三、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的意蕴 四、教学方法: (一)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则语录。 (二)探究法。在教学中,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质疑释疑并加以评点,调动学习主动性。 五、课时支配:1课时,40分钟 六、教学过程 (一) 导语(从孔子对教
4、化的贡献、对世界文化的深刻影响入手,3min) 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他的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日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孔子。今日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和做人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珍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日,它照旧光线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骄傲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
5、十则。(投影显示孔子以及论语的介绍) 孔子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被尊为圣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见,他主见仁义,主见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怜悯人民疾苦,具有肯定的开明看法。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写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化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
6、的整理,探讨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资料: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化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很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看法和处世方 2 法.。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叫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对象。 (插入一个小故事:清朝时有一个故事,文学家毕沅在陕西当巡抚,有一天到庙里住宿,听
7、见一位和尚在念经,就问他:一部法华经共有多少个阿弥陀佛?和尚说:我是一个蠢人,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聪慧的很,肯定知道一部论语有多少个子曰。毕沅也答不出,因为子曰太多了,谁也没有统计过。) 课文第一至第第九则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第十则属于这种体式;叙事体,其中多少有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高校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 朗读正音(2min自由朗读+3min指误=5min) 1、自由朗读一次课文; 2、然后让5个同学每位同学读两条,先问同学们有没有发觉其中的错误,然后老师再指出错误; 3、介绍一种记音方法(简略)运用声符
8、。 (三) 释词(以提问的方式进行5min) 引入:刚刚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整篇课文怎么读,但是我看到许多同学都露出了不解的神情。所以我们要音义结合来理解课文。 1、说(yu):通假字,通“悦”,意思是开心。(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但由于语言的演化,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朗读中要读本字的音) 2、女(r):同“汝”,人称代词“你”。 3、知(zh):通假字,通“智”,聪慧。 4、愠(yn):生气,发怒。 5、省(xng):察看,检查。(有两处) 6、传(chun):老师传授的学问。(会与动词混淆) 7、罔(wng):迷惑。意思是感到
9、迷茫而无所适从。 8、殆(di):有害。(“歹”字是声符) 9、弘(hng)毅:强毅。 10、凋(dio):凋谢。 11、矣(y):语气词。 (四) 翻译(让同学们尝试着来翻译一下,再指误15min) 翻译时留意事项:必要时可用意译,不必字字计较;补充省略部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欢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兴奋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曾子曰:“吾(w)日三省(xng)吾(w)身:为(wi)人
10、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chun)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不遗余力了呢?跟挚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学问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三省(x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说明: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子曰:“温故而
11、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学问,可从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索,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索而不学习,就会怀疑而无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育你对待知与不知的看法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慧的。” 之:代词,代孔子教的东西;诲:教,传授。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翻译:孔子说:“望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
12、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望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特长来学习,假如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8、曾子曰:“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
13、理想的人不行以不胸怀宽广,刚毅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志向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弘毅:胸怀宽广,刚毅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4 已:停止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bi)是最终落叶的。”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说明的。然,这样。后,以后。 士:有理想的人。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14、”孔子说:“那也许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爱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一言:一个字。 其恕乎:其:也许,或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其:也许 (五) 研习课文,深层体悟(10min) 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纳每则内容大意,结合学生的理解,老师对每则内容点评。 (1) 第一则介绍学习方法: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学问,“学”只是一个相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学问,必需“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情,并且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看法。“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15、,可译为“我”或“自己” (2) 其次则为人处事 (3)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 (4) 第四则讲了学习与思索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行偏废。 (5) 第五则,学习看法: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学问和本事。要有诚恳、虚心的看法,不要不懂装懂。 (6) 第六则,学习看法: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留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7) 第七则,学习看法 (8) 第八则,修身做人 (9) 第九则,修身做人: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方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行! (10) 第十则,
16、修身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情愿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日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主动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2、问题设计: (1) “学而”一则: 5 三个反问,尽得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状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还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验,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2) “温故”一则 有些老师知道世上很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好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子曰:“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在驾驭旧学问的同时有所发觉,有所创新,才可以为师。 (3) “诲女”一则 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
17、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5) “岁寒”一则 孔子用松柏后凋比方什么? 3、学生集体背诵全文。 (六) 布置作业(2min) 1、背诵课文,下节课抽查; 2、复习课文,下节课做评估测试。 附:论语十则评估测试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并说明。 不亦说( )乎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吾日三省吾身( ) 2说明句中加粗的词。 有朋自远方来( ) 温故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愠(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思而不学则殆( ) 传不习乎( ) 3翻译 不亦乐乎:_。 温故而知新:_。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 任重道远:_ (
18、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填空。 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_言行的书,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 6 (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文中的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指三个人 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二)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说明。 答:_。 (2)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温故而知新( )诲女知之乎( ) 知之
19、为知之( )是知也( ) (3)翻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并谈谈这句话有何含义? 7、试归纳下列例句哪些是谈学习看法的,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从这则语录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9、理解背诵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索关系的句子是: , 。 生活中表示既擅长从正面学习,也擅长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 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特长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看法是实事求是,
20、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会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实行的正确看法是: ,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答案】1yuyn wng xng 2 志同道合的人 愤怒 精神疲乏而无所得 老师传授的学问 3不也是欢乐的吗 温习旧的学问,却能够获得新的学问、新的发觉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任务重,完成任务的道路遥远5孔子 孔子一部分弟子 道德 教化 儒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高校 中庸 论语 孟子6.(一)1C 2A (二)1“女”通“汝”
21、,读r,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慧”讲 2了解 知道 记住 知道 知道通“智”3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慧啊 做人要言行谨慎,不要夸大,要虚心。 7、学习看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温故而知新/8不畏寒冷,坚毅(意思对即可)。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
22、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2、能精确流畅地朗读并娴熟背诵课文。3、理解、运用. 论语十则教案 其次单元 儒道互补教学目标:理解各则语录;整理、积累语言材料。教学重点:诵读熟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教学难点:读懂论语,驾驭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看法,.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学习目标:驾驭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论语十则 教案 教案编写时间:授课时间:总序第个教案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学问,明确
23、其在历史上的地位。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驾驭重点字词的读音、.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班级:七年级科目:语文课型:新授执笔:枫备课时间:2022/10/6 授课时间:2022/10/9 教学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娴熟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