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中学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川中学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平川中学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钟传松滕梅云审题人:沈训文刘文华2013-1 第卷(共36 分)一、(18 分,每小题3 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雇佣(y ng)掾吏(yu n)佼佼者(ji o)年高德劭(sh o)B道行(h?ng)嗾使(su)牛皮癣(xi n)熏陶渐染(ji n)C祛除(q)怀揣(chu i)廿四桥(ni n)久假不归(ji )D字帖(tia)竹箧(ji )玻璃碴(ch)钟灵毓秀(y 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赍赏翩跹车殆马烦斜肩谄笑B纰邻岑寂不容置喙长此以往C引擎奖腋盖棺定论隔靴搔痒D翘楚混淆宵衣旰食矫枉过正3、依次填入
2、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产品销售额一落千丈,形势的迫使他必须当机立断,停止生产。这家空调厂售后服务周到,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一律,绝不让顾客支付维修费用。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应多吃蔬菜、水果,及时噪音造成的维生素过度消耗。宋词仿佛一朵芬芳绚丽的奇葩,它以的风格,散发着迷人的馨香。A巨变包修补给独具匠心B剧变保修补给独具匠心C剧变包修补偿独树一帜D巨变保修补偿独树一帜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云的明星、无数的影迷和众多的媒体,似乎都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奥斯卡颁奖活动正在把巨大的商机和经济利益带到世界影都洛杉矶。B打假斗士方舟子向韩寒发射了一枚名为“代笔”的炮
3、弹,纷争的原由最早起源于今年1月 15 日麦田发表了一篇博文公开质疑韩寒的作品,同时也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C安于现状的结果是使整个社会以全民不思进取的心态慢悠悠地往前发展,直到社会发展的惯性逐步降低、停止乃至倒退。D国家发改委昨天下发通知,决定自本月12 日起,下调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17 大类药品,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20 亿元。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幸福是什么?一旦人的精神需要、情感诉求和心理期待无法获得充分满足和应有尊重,幸福的天平就会在失衡中倒向失望、叹气和迷茫、无助的另一端。惟其如此,幸福才会不经意间来敲门。它是实践付出和心理满足的和谐一致
4、,幸福固然包含着物质层面的拥有和满足,所以,幸福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人的精神寄托、心灵安顿与人格实现。但更多指涉精神层面的感受,是包括健康、情感、财富和理想等生活要素间的一种和谐共振状态。A BC D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表明孔子主张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原则,而非严刑峻法。(论语)B为了离间马超与韩遂之间的关系,曹操想到了“抹书”之计,即曹操亲笔作书一封,单给马超,中间朦胧字样,在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起送给马超,故意使韩遂知之。韩遂必然索书来看,看后必然猜疑,疑则必生乱。曹操派谋士贾诩按计行事,最后获
5、得了成功。(三国演义)C大学生加尔拉斯装扮成“白月骑士”与堂吉诃德决斗,堂吉诃德败北后不得不服从命令,从此停止游侠活动。后来他一病不起,临终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堂吉诃德)D芒种时节,大观园中众姐妹祭花神,黛玉想起之前那天晚上去看宝玉时,晴雯没开门,一时感怀身世,于是有了千古传世的葬花之举,宝玉寻找黛玉,听到了葬花吟,不觉痴倒。(红楼梦)二、(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
6、的奋斗者。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问: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如下: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诗与思是宿敌。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儒家诗圣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批评说:“道它作甚?”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不达意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话语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卦象的延伸就是画,东汉刘熙解释说:“画,挂也。”古文挂、卦,音同
7、义同而形似。这意味着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话优越。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败笔很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圈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批评家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评就成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如果形而上地议论,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看老婆,越看越难看。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
8、画坛广泛的排斥,斥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哪里?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而今反过来了: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相当于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报上失衡,造成两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画家怎能不看轻批评家?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一个二三流画家的几件庸作,
9、批评文章动辄几千字,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王维、李思训、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不长就不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又由于轻文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就凭你那几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批评界的内斗削弱了自身。进入学术的前沿地带,批评界的老同事老朋友也很难形成共识,价值判断往往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容易发生冲突,让外界产生一盘散沙的印象。(来源:中国书画彭德画家为何轻视批评家)7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画家轻视批评家”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0、()A画是有形的诗,批评是无形的思,诗与思是宿敌。B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话语往往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C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无法让人器重。D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思想,卦象的延伸就是画,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B批评文章应是对艺术品的评价,但如果只是对艺术品的客观介绍,那就降低了批评文章的品味,成了应用文。C大画家都是很有思想的,如果他们能写批评文章,一定会提高批评文章的品格,但是现在真正写批评文章的一流人物实在太
11、少。D从价值观上看,当代的书画价值要远远高于文章的价值,这和晋唐以来中国长期形成的价值观截然相反。9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既然写意画家的作品可以有不经意的败笔,那么批评文章也允许出现败笔。B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其结果是批评文章越来越被画家轻视。C批评文章应学习一字千金、字字珠玑的传统,不应盲目效法西式文本。D画家总是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这无疑增加了批评的难度。三、(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 题。李奕畴,字书年,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大考改礼部主事,典贵州乡试,游迁郎中。五十七年,出为山西宁武知府,调平阳
12、,有政声。历江苏粮道、山东按察使。嘉庆十一年,坐巡抚保荐属吏违例,牵连被议,左迁江南河库道。十三年,迁安徽按察使,治狱明慎,多平反。霍丘民范受之者,赘於顾氏,与妻反目,外出久不归。县令误听讹言,谓其妻私於邻杨三,锻炼成狱,当顾氏、杨三谋杀罪,其母与弟及佣工某加供,实无左证,五人者不胜刑,皆诬服。奕畴阅供词,疑之,骤诘曰:“尔曹言骨已被焚,然尚有脏腑肠胃,弃之何所?”囚不能对,惟伏地哭。奕畴慨然曰:“是有冤!”使干吏侦之,至陈姓家,言正月十五夜受之曾过宿,而谳曰被杀在十三日,乃缓系诸囚,严缉受之。久之,受之忽自归,则以负博远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今始闻大狱起,乃归投案也。事得白。奕畴故无子,狱既
13、解,乃生子铭皖。民间传颂,至演为剧曲。就迁布政使。十八年,擢浙江巡抚。时近畿教匪未靖,或言严、衢两郡匪徒传习天罡会,诏奕畴严治。奕畴逮讯叶机、姚汉楫等,实止愚民相聚诵经祈福,无逆迹,坐罪首犯数人,株连皆省释。安徽、江西游民来浙租山垦种者日众,言官请禁。奕畴疏陈势难遽逐,请分年遣令回籍。上悟曰:“兹事不易言。游民皆无恒产,驱之此省,又转徙他省,断不能复归乡里。”命徐谋教养,俾流亡者变为土著,乃得安。寻授漕运总督,在任五年,运务无误。奕畴固长者,待下宽,坐滥委运弁降四级,命以吏、礼二部郎中用。复以运弁纵容帮丁索费,被劾,降主事。二十五年,宣宗即位,命奕畴以尚书守护昌陵。道光二年,原品休致。十九年,
14、重宴鹿鸣加太子少保明年会榜重逢子铭皖适登第同与恩荣宴称盛事焉。二十四年,卒,年九十有一。清史稿注:游:古同“荐”,再,屡次,接连。重宴鹿鸣:为中举后六十周年皇上御赐庆典大宴,获此殊遇得此殊荣者寥若晨星,很是罕少。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典贵州乡试典:主持、掌管B当顾氏、杨三谋杀罪当:判罪C时近畿教匪未靖靖:安定,平定D坐滥委运弁降四级委:放弃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出为山西宁武知府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五人者不胜刑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而谳曰被杀在十三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复以运弁纵容帮丁索费久之,能以足音辨人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
15、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重宴鹿鸣/加太子少保/明年/会榜重逢/子铭皖适登第/同与恩荣宴/称盛事焉B重宴鹿鸣加太子/少保/明年/会榜重逢/子铭皖适登第/同与恩荣宴称盛事焉C重宴鹿鸣/加太子少保/明年/会榜重逢子铭皖/适登第/同与恩荣宴/称盛事焉D重宴鹿鸣加太子/少保/明年/会榜重逢子铭皖/适登第/同与恩荣宴称盛事焉第卷(共114 分)四、(28 分)1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1)县令误听讹言,谓其妻私于邻杨三,锻炼成狱。(4 分)(2)久之,受之忽自归,则以负博远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4分)(3)命徐谋教养,俾流亡者变为土著,乃得安。(4 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16、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李白写此诗是在他遭权奸谗毁被排挤离开长安之后。谢玄晖,即谢朓,南齐著名诗人,谢朓 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著名诗篇,描写金陵壮美的景色和抒发去国怀乡之愁。“澄江静如练”就是此诗中的一句。(1)颔联中“摇”和“滴”用得生动传神,请作简要分析。(4 分)答:(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 分)答:15、古诗文填空。(5 题限选 4 题,共 8 分)(1)尔来四万八千岁,。西当太白
17、有鸟道,。(李白蜀道难)(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王勃滕王阁序)(3)莫道不销魂,。(李清照醉花阴)(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五、(2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 题。拜谒芦苇(1)或许芦苇并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物,但我对它却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2)童年的故乡,河边和塬下都有芦苇,美丽婆娑,绵绵一片。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所有的春天都是从那里开始绿的。春日里我们像野孩子一般,欢快的影子在绿绿的苇子里蹦窜。明净的阳光追逐着我们,洒在苇子上,也温暖地绽开在我们脸上。苇叶如剑,顺手掐一枝,卷成苇笛。不一
18、会儿,芦丛里便悠悠地飘起苇笛的合奏。到回家时,每人手举一根用芦枝编织的各样动物,比试各自的杰作。风是芦苇的语言,幽幽的呢哝着。站在高处看,那芦塘如一幅青翠的长卷;深深的芦丛是鸟的家,总飘着鸟们的低吟或高歌,此起彼伏。(3)入夏,河边的芦苇会绿得生白,枝干壮实高耸,在烈日煦风中闪亮摇荡。一到夜静,便泛起缕缕清香。我常走近它,凝视它。那种淡定的绿就是一种挺拔,一种生命的热情。苇丛是田野上的青纱帐,渺远深厚,尤其在麦黄天,那是最美的景致。(4)盛夏狂风骤雨会常来,风雨中的芦苇翻腾起伏,像泛白的巨浪,像燃烧的绿色火焰。傲岸的身躯扑伏弯曲,它们侧身相依,紧紧挽在一起,伴着阵阵轰鸣,如旗如幡地漫卷飞扬,任
19、风暴从它的肩背上卷过。一阵阵雨瀑倾泻着,击打着不论风雨怎么肆虐,它们一直扑伏着抗衡着。不论多久,风雨总会过去,当云开雨住,它们颤动一身血雨,又挺起胸,湿漉漉地齐刷刷地立起,昂头向天。威武雄壮,像一群摧不跨,压不倒,却能以柔摧刚的王者。它告诉我,在遭逢厄运的风雨时,要守住心中的信念和生命的尊严。(5)后来长大了,我看到了河中沙洲上的另一片芦苇。那是一个秋水暴涨的午后,我的心绪如水一般苍茫。坐在河边的坝子上,看一河卷着杂物翻滚着的浑黄的洪水。河中央狭长的芦洲,全被洪水淹没了,只露出一片细长的苇尖。它们在洪流中扎挣着,时隐时现。这急流,这扎挣着的苇子,霎时让我的心为之颤动。那漫漫湍流,正在演绎一场求
20、生的悲壮与惨烈。水面上那一茎茎绿色是那么纤细,却不折不挠,全力支撑着它们孱弱的身躯,艰难地泅渡着。这是一片在狂流中舞动的芦苇,是一片与急流对峙的芦苇。它们坚忍得如一面面希望的旗帜,染亮我的心。它告诉我:生命在激流中,永不会倒下。(6)秋去冬来,芦花如雪,一蓬飞絮,白发飘飘,像一群乡野里的母亲她们轻吟着生命的沧桑。我知道它们心中装着无数大地上的事情,但它不说。鸟儿早已飞走,只有阳光薄而柔软地照着它瘦瘦的叶子。它曾春绿夏荣,趟秋雨,冒冬雪,走完它的四季。在它生命的冬天,只闪耀最纯朴的银白。寒风中的芦苇,每个细节都透出它生命最后的重量那白亮的黄叶和枝杆是它生命的全部。经霜后,芦叶干枯,只剩挺直锃亮的
21、枝,那明亮的色泽,就像是它不愿凋零的思想,燃亮了冬天。它想带着这最后一丝光芒,卸下一身负累,随风雪与茫茫荒草为伍,回归大地。它没有一丝凄迷与眷恋,只等农人收割,堆成垛。接着人们又用耙子耧净掉在芦苇地上芦叶,芦荡便干干净净地把自己交付给一场又一场风雪。(7)一夜春风,悄然而至,塘水冰融。不几日,白惨惨的芦塘不知何时又冒出淡绿的芦尖。哦,这就是它的又一次生命,只要根在,它的生命便生生不息。(8)佛家说一苇可航,渡尽劫波,那是对芦苇最高的礼赞。其实一个人就是一棵芦苇一棵在人世的风雨中,艰辛活着的芦苇。但你要坚守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因为正直的人,灵魂永远是站着的。(9)哦,这就是一种生命忽地我不禁又
22、想起了那更遥远更崇高的芦苇。那曾在诗经中读到“蒹葭苍苍”,该是最古老的芦苇了,然而它比不上让我动情和惊诧的微山湖的芦苇。我曾坐着游艇在当年游击队与日冠斗智斗勇浴血周旋的微山湖上,看到过如汪洋一般的芦苇。水,滚滚滔滔;芦苇如密密的丛林,如威武的战士,在洪流猛浪中向前俯冲那情景令人震憾。那天虽乌云笼罩,细雨吹洒,而我却分明看到了它崇高与卓越的光芒。那是在血雨醒风中曾坚强地与敌人战斗过的芦苇啊;那是曾见证过扒飞车,炸桥梁,芦荡飞舟的壮烈的芦苇;那是见证了一个民族在强敌面前挣断镣铐,冲破封锁,在苦难中,在生与死的烈火中生长过的芦苇啊!(10)站在芦苇身边,我才发现我的渺小。有那么一天,我能拥有一缕来自
23、芦苇的光芒,照亮我的心灵就够了;有那么一天,我能像芦苇一样,永远清醒顽强守护自己的灵魂,完整地活一生也就够了。16、文章开头说“我对它却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作者对芦苇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的原因。(6 分)答:17、请从修辞及词语锤炼的角度赏析第(2)自然段画线部分。(5 分)答:18、作者在文末说“有那么一天,我能拥有一缕来自芦苇的光芒,照亮我的心灵就够了。”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6 分)答: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本文以时间为序,描绘了芦苇在四季中的轮回变化,抒写了作者细腻的思考感悟,内容丰富,线索分明。B文章第(4)自然
24、段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芦苇与狂风骤雨抗衡过程中昂头向天、威武雄壮的王者形象,同时照应了第(10)自然段,反衬了“我”的渺小。C第(6)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意思是说,芦苇在四季的更替中,见证了生命的荣兴枯衰,经历过自然的沧桑变化;但它没有一丝凄迷与眷恋,默默无语,淡泊从容度着岁月,昭示着生命的平凡。D第(9)自然段写到微山湖的芦苇,开拓了文章的思想内涵,把对芦苇的描写从个人生命层面上升到民族生存的高度,把读者的视线带入历史的纵深。E这篇说理性较强的散文,以一种凝重的笔调来行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作者对芦苇的由衷礼赞。六、(15 分)20语言综合运用。(15 分)兰亭集序 里,作者王羲之由“
25、乐”转“痛”,感叹人生。在古今文人咏叹人生的诗文里,既有感伤之辞,更有慷慨之句。从他们感悟人生的辞章中,我们对人生又有怎样的感悟呢?请以“品读精美诗文,感悟昂扬人生”为开头,写一段抒情性文字。要求:(1)引用名人名言;(2)运用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简明、连贯;(4)不少于200 字。七、(50 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26、”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1)自主立意,自定标题;(2)必须写议论文,突出议论文的文体特征;(3)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5)不少于 700 字。平川中学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参 考 答 案2013-1 1、C(A 项,y ng,ji o;B 项,s u,xu n;D 项,qia,y)2、D(A 项,斜胁;B 项,纰毗;C
27、项,腋掖)3、C(巨变:巨大的变化;剧变:猛烈的变化。此处强调变化的状态,应为“剧变”。包修:不仅有负责修理之意,同时还包含承担全部费用的意思。保修:保证修理。补偿:意思是补足缺欠、抵消损耗。补给:是军事名词,常指补充弹药、粮草等,这些显然不合语境。独树一帜:比喻自成一家;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与“风格”搭配,应用“独树一帜”。)4、A(B“原由最早起源于”杂糅,改为“原由是”或“纷争最早起源于”。“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的主语也不很明确;C“惯性”与“停止、后退”搭配不当;D 成分残缺,“药品”后加“的价格”;)5、B(总说“幸福是什么”,其中是对的小结;中第一层为因果关系;第二
28、层为转折关系的多重复句;第句与后面的文字连接紧密。)6、B(“抹书”之计不是曹操想出来的,是贾诩提出来的。给信韩遂,马超猜疑韩遂。)7、D(此项与原文细节不符。原文“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这只是某些画家的看法;“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不属于“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的看法。)8、A(“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文中无据,属于主观臆断。)9、C(A、第四段原文是“批评家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B、因果倒置;D、扩大了范围,第五段原文是“凡是自大的画家”)10、D(委:托付,委派)11、C(A.做,担任/助词,放在疑问
29、句句末,表诘问,用如“乎”,可译为“呢”。B.句中表停顿/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C.而:表转折。D.以:因为/凭借、依据)12、A 13、(1)县令误听了流言,认为范受之的妻子和邻居杨三私通,拷打折磨成冤案。(“私”“锻炼”“狱”各 1 分,句意1 分)(2)过了很久,范受之突然自己回来了,原来是因为赌博输钱到远方去躲避,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他在哪里。(“以”“负”“博”各 1 分,句意1 分)(3)命令慢慢想办法教养他们,使这些流亡的游民变为土著居民,于是地方得以安定。(“徐”“谋”“俾”各 1 分,句意1 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李奕畴,字书年,是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
30、,授予检讨的官职。后经吏部大考后改授礼部主事之职,主持贵州的乡试,被推荐升任郎中。乾隆五十七年,出任为山西宁武知府,后调任平阳知府,处理政事声誉很好。历任江苏粮道、山东按察使。嘉庆十一年,因为巡抚保荐所属官吏违背朝廷常例,李奕畴受到牵连被指责,降职任江南河库道。嘉庆十三年,任安徽按察使,审理案件明智谨慎,平反了很多冤案。霍邱县一个叫范受之的人,入赘到姓顾的人家为婿,后来和妻子反目成仇,外出后很久没有回家。县令误听了流言,认为范受之的妻子和邻居杨三私通,拷打折磨成案,判处顾氏、杨三谋杀罪,顾氏母亲、弟弟和佣工某某为协同谋杀,实际上并没有证据,五个人无法忍受严刑拷打,都无辜而服罪。奕畴查阅了供词,
31、非常怀疑,突然问:“你们说尸骨已经被焚毁,但是还有脏腑肠胃,扔在什么地方了?”囚犯无法回答,只是伏地痛哭。奕畴愤然说:“这一定有冤情。”于是派精干的差吏侦查这个案件,差吏到了一个姓陈的人家,陈家人说正月十五夜范受之曾经在他家拜访住宿,可是审案时却说范受之正月十三日被杀。于是李奕畴暂缓羁押囚犯,严查范受之。过了很久,范受之突然自己回来了,原来是因为赌输钱到远方去躲避,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他在那里,现在才知道因为自己引发了大案,于是回来投案。这件事情得以弄明白了。奕畴本来没有儿子,弄清了这个案件后生下了儿子李铭皖。民间传颂,以至把这件事演为剧曲。后任安徽布政使。嘉庆十八年,升任浙江巡抚。当时京城附近的
32、教匪还没有肃清,有人说严州、衢州两郡的匪徒流传学习天罡会,朝廷下诏要求奕畴严加惩治。奕畴逮捕审讯叶机、姚汉楫等人,得知实际上只是愚民聚集在一起诵经祈福,没有叛逆的迹象,奕畴只给几个首犯判了罪,其他株连的人都释放了。安徽、江西的游民来浙江租山开荒种地的人一天天增加,言官请求朝廷禁止。奕畴给朝廷上书陈述当时的情势很难立即驱逐,请求朝廷分年份遣送这些游民让他们回到原籍。皇上醒悟说:“这事不要轻易再说。游民都没有固定的家产,驱赶他们离开这个省,他们又转迁到其他省,断断不能重新回到故乡。”于是命令慢慢想办法教养他们,使这流亡的游民变为土著居民,于是地方得以安定。不久奕畴被授予漕运总督之职,在任五年,漕运
33、的事情从来没有耽误过。奕畴本来是忠厚的长者,对待下属很宽厚,因为随意委派运粮官被连降四级,命以吏、礼二部的郎中使用。后又因为运粮官纵容帮丁索取钱财,奕畴被弹劾,降为主事。嘉庆二十五年,宣宗即位,命奕畴以尚书的身份守护昌陵。道光二年,按原来的品级退休。道光十九年,奕畴获得重宴鹿鸣的恩宠,加太子少保衔。第二年,会榜重逢,儿子李铭皖恰好中第,父子一起参加恩荣宴,当时人们称为盛事。道光二十四年去世,享年九十一岁。14(1)答案: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凉风吹拂,微波涌动,好像城垣在轻轻摇动;(1 分)白露从空中垂落而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从月中滴出。(1 分)“摇”与“滴”使静止的画面流动了起来
34、,(1 分)情态逼真,使人浮想联翩。(1 分)(2)答案:诗人与谢眺精神“相接”,谢眺所作之诗“我”能“解道”;(1 分)今日“我”写此诗,与谢眺当年心情相同,有谁能“解道”、能“长忆”呢?(1 分)诗人“长忆”谢玄晖,含蓄地抒发自己境遇不幸、知音缺少的寂寞与忧愁的情感。(2 分,意思答到即可)或:作者在“金陵夜寂”时“独上高楼”,(1 分)感慨“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作之诗无人“解道”(1分)不由地“长忆谢玄晖”,含蓄地抒发自己境遇不幸、知音缺少的寂寞与忧愁的情感。(2分,意思答到即可)附:作品鉴赏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见舆地志),
35、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陈其足下,为观景的胜地。这首诗,李白写自己夜登城西楼所见所感。诗歌大意:金陵的夜色美丽岑寂,凉风渐渐吹起。我独自寂寞登上高楼,放眼吴越江天。白云把自己皎洁的身影投入江中,与秋水一起轻摇水面的金陵城。树木草叶上积聚起洁白的露珠,将将滴下,宛若秋月般妩媚灵动。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愿归去。古往今来,有过多少风流雅士,但真正可以入眼作为知己的,却少之又少。想起谢眺曾经唱出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之佳句,真是让人空自怀念他的才华啊!赏析:“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诗人是在静寂的夜间,独自一人登上城西楼的。“凉风发”,暗示季节是秋天,与下文“秋月”相呼应。“吴越”,
36、泛指江、浙一带;远望吴越,点出登楼的目的。从“夜寂”、“独上”、“望吴越”等词语中,隐隐地透露出诗人登楼时孤寂、抑郁、怅惘的心情。诗人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写“望”中之景的。“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观。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十四个字,把秋月下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绘得十分逼真传神。两个“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空”字,在气氛上又令人感到古城之夜特别静寂。“摇”、“滴”两个动词用得尤其神奇。城是不会“摇
37、”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给你的幻觉,城也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滴”与“摇”,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一齐情态逼露,异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为之神往。这样的描写,不仅反映出浪漫主义诗人想象的奇特,也充分显示出他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故能捕捉住客观景物的主要特征,“着一字而境界全出”。“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他苦苦思索。原来他是在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一个“稀”字,吐露了诗人
38、一生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苦闷心情。“古来”、“眼中”,又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意思是说:不仅是我眼前知音稀少,自古以来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当时也都是如此。知音者“眼中”既然“稀”,诗人很自然地怀念起他所敬慕的历史人物。这里“眼中”二字对最后一联,在结构上又起了“金针暗度”的作用,暗示底下将要写什么。“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谢玄晖,即谢朓,南齐著名诗人,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李白一生对谢朓十分敬慕,这是因为谢眺的诗风清新秀逸,他的孤直、傲岸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同李白相似,用李白的话说,就叫做“今古一相接”(见谢公亭)。谢朓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
39、著名诗篇,描写金陵壮美的景色和抒发去国怀乡之愁。“澄江浄如练”就是此诗中的一句,他把清澈的江水比喻成洁白的丝绸。李白夜登城西楼和谢朓当年晚登三山,境遇同样不幸,心情同样苦闷(李白写此诗是在他遭权奸谗毁被排挤离开长安之后),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当年谢朓笔下的江景,想到谢朓写此诗的心情,于是发出会心的赞叹:“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意思是说:谢朓能吟出“澄江浄如练”这样的好诗,令我深深地怀念他。这两句,话中有“话”,其“潜台词”是:我与谢眺精神“相接”,他的诗我能理解;今日我写此诗,与谢眺当年心情相同,有谁能“解道”、能“长忆”呢?可见李白“长忆”谢眺,乃是感慨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
40、难耐。这正是此诗的命意,在结处含蓄地点出,与开头的“独上”相呼应,令人倍感“月下沉吟”的诗人是多么的寂寞和忧愁。15、(1)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峨眉巅(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16、答:记载着美好的童年时光守住心中的信念与生命的尊严在生命的激流中永不倒下淡泊从容,朴索洁净,无私奉献,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象征(答对3 点即可得满分)17、答:(1)比拟手法的运用。如“明净的阳光追逐着我们”一句,作者赋予阳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跃动、温暖;又如“风是芦苇的语言,幽幽地昵哝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吹
41、芦苇所发出的声音柔和细密的特点。(3 分,答成比喻给1 分)(2)形象传种的动词。作者运用了“蹦窜”“追逐”“洒”“绽开”“掐”“飘起”等一系列动词,使画面有一种动态美,充满了乡土气息,表现了芦苇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2 分)18、答案示例:(1)人身处困境时,要像芦苇那样,守住希望的信念,捍卫自己生命的尊严;(2)淡定从容的对待生命的兴盛衰落,卸下名利的负累,朴素洁净地生活;(3)不强权、不卑躬屈膝,清醒顽强地守护自己的灵魂,正直坦荡高昂地生活。(可联系“一缕光芒”的内涵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展开分析,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9、BE(B项“同时照应了第(10)自然段,反衬了我的渺小
42、”有误;E项“说理性较强的散文”“凝重的笔调”有误)20、参考示例:品读精美诗文,感悟昂扬人生。在历史长河中,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在经受人生局限的同时,依然努力谱写着瑰丽的生命华章。陶渊明感叹“人生似虚化,终当归空无”,更唱出了“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高调;曹操在低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同时,又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李白虽呼“人生在世不称意”,却仍然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钱钟书说过“目光放远,万事且悲”,而又感慨“目光放近,则自应振作,以求乐观”。这些感悟人生的慷慨之句,犹如人生黑暗征途中的一座座灯塔,激励、指引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在逆境中奋起,昂然前行。(评分细则:1、引用的名
43、人名言符合“品读精美诗文,感悟昂扬人生”这一话题,突出“昂扬”之意,运用了排比和对比两种修辞,语言简明、连贯,书写工整,字数符合要求,12 分以上;2、符合以下情况者,酌情加分:列举的名人名言包含了“古今”的范畴,语言流畅,书写漂亮,加2 3 分;3、符合以下情况者,酌情扣分:未以“品读精美诗文,感悟昂扬人生”开头,扣2 分;未运用抒情这一表达方式,扣5 分;未引用名人名言,扣4分;每少一种修辞扣2 分;情感有误(皆为感伤之辞)扣4 分;字数每少15 字扣 1 分;书写潦草扣2 分。)21、审题提示:本题为寓言式材料作文。审题时注意多角度解读材料。哲学家:A 语言: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
44、如同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当然!井底之蛙!B 神态举止:瞄了青蛙一眼哑口无言从教授的语言来看,“任何”、“都”、“必须”几个词反映出其认识表达的绝对化,从其神态举止来看,对青蛙有着很强的蔑视态度。共同点在于教授的盲目自信。其哑口无言也是对困准在认识、思想上准备不足的表现,同样属于盲目自信。青蛙:A 语言: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B 神态心理:听得不耐烦反击从中可以看出青蛙也颇为自信,不畏惧权威,敢于反驳,因为他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且不管这位青蛙先生是否真的生活在水水井中)其他动物:语言: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
45、的见解,何况不是呢其他动物明显是站在青蛙这一边,因为他们从青蛙所举的实例中认识到了问题,同时对教授对待青蛙的轻视态度大为不满。以上是分述,站在整体的角度来看,从深层次分析,教授的理论与青蛙的实践产生了分歧和矛盾,因而产生了争论,理论不堪一击。事实胜于雄辩,实际战胜理论。因此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提炼出“要全面的看问题”,“理论要同实践相结合”,“事实胜于雄辩”等观点。从双方态度的角度来看,可提炼“要尊重事实”“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他人的意见”等观点。从哲学教授的角度思考,可以有如下立意:“理论不能脱离实践而存在”、“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看待事物不能绝对化”等。从青蛙的角度立意,可以有如下观点:“事物存在特殊性”、“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质疑”等。从其他动物角度立意可以有“尊重真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观点。评分标准:(1)审题准确、切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材料丰富、句式灵活、语言流畅、字体工整,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论证有力,40 分以上;(2)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但亮点不突出,3539 分;(3)偏离题意,出现立意误区,结构混乱,字迹难辨,30 分以下;(4)未拟标题扣2 分;文体不对25 分以下;字数每少50 字扣 1 分;错别字每个扣1 分;标点不清晰扣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