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树说课稿陈晓丽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气味才知教材魅力无限。深入解读课标明晰知识结构,就会在教学实践中找到切入点,结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现课堂的高效。我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下面我按说课标,明方向;说教材,知结构;说建议,重实施的顺序从七个方面把本组课文解读呈现给大家。一、说课标,明方向。(一)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方面来说说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首先是人文性: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工具性从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几个方面来说明首先是双基方面: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听和说的
3、方面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读的方面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写的方面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人文熏陶必须在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和相伴而行。(二)四年级学段课程
4、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第二学段的目标系统。首先是知识与能力:、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阅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习作、实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口语实际: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综合性学习:搜集资料,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关注身边的事,学习辨别是非善恶。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的学习手段;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2 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
5、语文学科的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二、说教材,知结构。(一)编写特点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1)围绕专题精选课文。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做课文,力求内容涉及面宽,内涵丰富,语言规范。作家笔下的动物,前两篇是丰子恺的白鹅和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是不同的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是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不同的动物,有利于通过比较体会表达方法的异同。(2)围绕专题组元。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都围绕主题来安排。导语中就点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古今中外许多作家妙笔生花,为他们写下了一篇篇生动的文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认真
6、读课文,具体感受作家笔下的动物形象,还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就是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喜欢的动物,再写下来。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的也是有关动物的词语。围绕专题内容,各项活动一以贯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全面推进语文各项能力的训练。2、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1)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文后以叶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悟。有对词语的理解,有的是体会用词的精妙,有的是引导理解句段的内容,有的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白鹅课文中就有这样的练习:“联系上下文我体会
7、到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2)在精读课文中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有的是自己提出朗读积累的要求;有的是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有的是就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感受。这样的编排,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同学合作学习。(3)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这是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一种形式。“词语盘点”中所列词语只是保底的要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4)“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栏目。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明贬暗褒与词语的感情色彩;知道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使句子富有幽默
8、感,还能很恰当的表达对事物的喜爱之情,更有亲昵的味道。3、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1)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在猫的后面链接了周而复和夏丐尊写的两则写猫的片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还可以指导学生仿写小短文。(2)从生活实际的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二)教材的编写体例内容结构本组课文由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部分组成,课例后设有词语盘点,分为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课例后安排了四篇中外顶级作家的作品,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精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连接语,过度亲切自然。提示了略读的要求和方法。语文园地仍旧将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四个固定栏目提前,机
9、动栏目是趣味语文,讲述苏东坡的故事(三)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1、横向整合从横向上看,导语揭示主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同时提示了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四篇课文作家笔下高傲的白鹅、白公鹅、性格古怪的猫,栩栩如生,可爱可亲。文章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作家对动物由衷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学生从中不仅能学到诙谐幽默和生活化的语言,还能激发对动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作家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3 喜爱之情的特殊方式。日积月累是带有动物的成语。各部分内容围绕主题相互铺垫照应,层层深入拓展,直达目标。2、纵向整合。
10、从纵向上看,各册专题是相互联系,主题的设置上体现延续与发展的特点,自然环境,人与动物息息相关,以此为主题将二三学段相关专题进行整合,三年级下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的环境,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五年级上册学习说明文;六年级上册人与动物,在阅读上,三四年级要求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五六年级要求快速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在写作方法上,三四年级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体会作者如何抓住特点进行描写说明的;四年级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同时感受语言的特点;五年级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六年级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
11、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由此可见,同一主题的各年段的要求是贯彻始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因此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必须明确本年级教学的任务,同时兼顾其他年段的教学目标,防止过高要求。既要巩固低年级的训练成果,又要为高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说建议(一)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阅读教学1、生字、词教学。我始终认为,字词教学不可忽视,我主要采用课外预习和课内扩展相结合的办法。生字词的课外预习,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准字音、组出文中生词、借助工具书简单理解并不困难。只要课上组内检查展示到位,基本没有问题。为了使学生
12、的课前预习不流于形式,我除了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外,还特别注重小组的合作帮教效果。我采用“每日一听写”办法督促学生进行生字词的学习,表现好的小组加星。生字词的课外扩展。我让组长提前将要学习的生字组成生活中能够用到的尽量多的词语并写在小黑板上(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然后上课时小组进行快速认读。教师在规定时间进行检测,如果小组成员能够流利的认读,小组得星。这样拉近了生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的词语,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课文中新出现的词语还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课文以外的词语,对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对于有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统一
13、确定,然后诵读积累,再让每一名小组成员都进行连词成段的方式进行学习。优秀的段落张贴在教室内。这种方式既练习了学生对词语的书写又练习了对词语的运用。因为要争星,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2、阅读教学朗读:我采用听录音、听教师范读、优秀学生范读以及小组内合作伦读两种形式,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朗读中的细节技巧,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这个环节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直至能够流畅、感情饱满的进行朗读。感悟体会: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读书动笔、做批注的好习惯,注重小组交流,班内交流,
14、让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同时教师点拨提升。拓展阅读:为了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我特别引导学生阅读了 长征中的炊事班最朴素的事实彩色的梦荷兰小英雄故乡的桥等多篇精品文章。3、写作与练习教学。本次习作内容是写令人感动的事。要写好一件事,单凭学生自己脑海中的原始积累远远不够,因此我在学期一开始便让学生观察。为了能够更贴近实际我布置学生观察“发生在身边的美丽故事”。习作课上,我首先读了我自己写的下水文描写班里发生的事,因为这件4 事大家都很了解,所以激发了学生写出自己经历过的真实的事情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读例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方式。最后教师提出写作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中“日积月累”则
15、采用了“先熟读,再品味,再交流感悟”的形式进行教学。成语故事程门立雪先自读、再交流、然后延伸阅读的方法学习,并要求学生收集成语故事并与学生交流。(二)说评价建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1、善用激励性评价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教师通过评价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
16、正,听讲认真,答对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等,都应该大力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2、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照导学单中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进展作出判断,既看到成绩,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发现问题,找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3、课堂教学以即时评价为主,适时使用延缓评价。当学生在讨论交流时,不要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新知、获取新知的时间,要鼓励和赏识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发表的独到见解,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新的发展。在我们班重复发言的现象普遍,针对此,我对我们班的王娜、卫磊两位同学大家赞赏,有了榜样的力量,学生在发言时慎重了,认真了,重复发言的现象得到了改
17、善。恰当地运用评价,规范学生阅读行为,能比较快地引导学生“上路”,对其阅读能力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就教学中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谈谈我的看法。1、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我们的课本图文并茂,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合理的整合利用教材,创造性的活用教材。在语文教材中,寓“语言文字”的人文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感人至深的故事、鲜活生动的形象,精辟深刻的道理、丰富高尚的情感,无一不闪烁着我们民族卓越的智慧和优秀品格,我们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如在再见了,亲人一文中,“
18、再见了”多次出现,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这个训练点体会志愿军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形象和崇高深远的思想情操,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2、拓宽语文学习渠道。采用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手段,利用班级图书角、利用学生手中的文本资源了解各方面的文章。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因此学习资源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有的。新课程不仅是教科书,还包括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新课程已经不只是“文本课程”,它意味着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每一位师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身的解读,使给定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把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19、。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也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育理应回归和顺应它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在学习完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等革命题材的文章,利用清明节,可以开展诸如“探寻先辈足迹,学习身边模范”“祭扫烈士墓”“革命小英雄故5 事演讲会”等语文实践活动,在点点滴滴中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是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感悟生命的崇高,在品德教育中,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起来。4、知识树的使用(出示分课知识树)(1)张贴知识树展示教学目标。在新单元学习之初,我将知识树图片张贴在
20、教室内,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简单记忆。由于知识树生动形象,一目了然地展示了本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具体的知识点,能够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2)用知识树进行单元知识总结。凭借知识树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每单元学习结束后我会再次将知识树展示出来,让本单元知识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参照知识树进行单元总结,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会更加系统,学生对知识点的回答会言之有序,这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条理性和层次性。(3)用知识树为自己进行单元达标我鼓励学生在每单元学习结束以后,自己或者同桌之间手拿知识树说出本单元知识点的内容,用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4)用知识树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学习不同于其
21、他学科,在我绘制出知识树、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以后我要求学生也画出自己的知识树。在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下学生必然能够画出自己的知识树。尽管不会十分完美,但是一定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处处留心皆语文,课程资源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懂得发现,善于利用,就一定能享受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那份快乐。总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教材的编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我们有的放矢,深入挖掘文本。我相信,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和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都会使这册教材成为绚丽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