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革行业分析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皮革行业分析报.pdf(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皮革概述1.1 皮革相关介绍1.1.1 皮革及生产工艺1.1.2 皮革专有名词1.2 皮革的分类1.2.1 真皮1.2.2 再生皮1.2.3 人造革及合成革1.2.4 特种皮或者:第一章:皮革行业基本情况1.1 皮革行业定义及定位1.1.1 行业定义1.1.2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2 皮革行业的分类第二章:中国皮革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分析2.1 中国皮革行业的发展概况2.1.1 中国皮革行业的发展历程2.1.2 中国皮革行业的发展特点2.1.3 我国皮革行业的优势2.1.4 中国皮革业在国际的地位2.2 2008 年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状况2.2.1 2008 年皮革行业运行状况2.
2、2.2 2008 年皮革业发展特点及问题2.2.3 2008 年皮革业的发展动态2.3 区域皮革行业发展分析2.3.1 区域性皮革产业群概述2.3.2 广东皮革业概况2.3.3 辛集皮革业概述2.3.4 周口皮革业概述2.4 全国主要皮制品交易区域分析2.4.1 华东区2.4.2 华西区2.4.3 华南区2.4.4 华北区2.4.5 华中区2.4.6 东三省区2.5 中国皮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5.1 产业结构问题2.5.2 生产方式问题2.5.3 外贸出口问题2.5.4 行业发展周期性问题2.6 加快中国皮革业发展的措施及策略2.6.1 中国皮革行业发展建议2.6.2 加快中国皮革业发展的
3、策略2.6.3 皮革行业发展新思路2.7 2008 年皮革行业PEST(环境)分析2.7.1 经济环境分析2.7.2 政策环境分析2.7.3 社会环境分析2.7.4 技术环境分析第三章:皮革行业产业链及子行业发展情况分析(上下游行业分析)3.1 皮革行业产业链分析3.1.1 3.1.2 3.2 皮革行业子行业分析3.2.1 3.2.2 3.2.3 第四章:2008 年皮革行业重点企业分析第五章:皮革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第六章:皮革行业风险分析第七章2006-2008 年 9 月皮革行业相关经济数据分析第一节2006-2008 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一、2006-2008 年中国皮革
4、鞣制加工业总体数据分析二、2007-2008 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三、2007-2008 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四、2007-2008 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业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分析第二节2006-2008 年中国皮革制品制造行业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一、2006-2008 年中国皮革制品制造业总体数据分析二、2007-2008 年中国皮革制品制造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三、2007-2008 年中国皮革制品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四、2007-2008 年中国皮革制品制造业十强企业数据分析制革毛皮制鞋皮件皮制球皮革五金皮革化工皮革环保机械设备第一章:皮革行业基
5、本情况1.1 皮革行业定义及定位1.1.1 行业定义1.1.2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皮革行业是中国轻工行业中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中国皮革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革生产大国,以及皮革贸易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中国皮革行业,经过调整优化结构,在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批专业化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对拉动当地经济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皮革生产特色区域和专业市场。它们的形成,奠定了中国皮革行业发展的基础。2006 年 1-12 月,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7,978,861千元,比2005 年同期增长了22.35%;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3,098,462 千
6、元,比2005 年同期增长了23.6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256,545 千元,比 2005 年同期增长了18.86%。2006年 1-12 月中国皮革制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88,381,111 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96%;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1,778,831 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2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316,854 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00%。2007 年 1-12 月,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0,824,842千元,比2006 年同期增长了20.66%。2007 年 1-12 月中国皮革制品制造行业
7、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68,371,740 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7.04%。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国皮革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也由此证明了中国皮革业生命力的旺盛与强大。皮革及其制品的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全球皮革总需求量约为1.0 亿平方米,相当于 3 亿张牛皮(标准皮)的产量,中国皮革产量折合标准皮近7000 万张,约占全球皮革产量的23.33。但是,中国皮革制鞋及其相关产业的企业也应该正视到,目前我们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皮革生产大国,但并不是皮革强国,在品质、价值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在这个市场的大环境中加以磨练和改进。1.2 皮革行业的分类根
8、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分类(GB/T4754-2002),我国皮革行业整体涵盖的范围和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总体来看,皮革行业属于C 门类(制造业)下属的19 大类(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与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等行业类似,都属于和人们日常生活相关度比较大的传统制造行业。表1 国家统计局皮革行业分类统计表行业及代码子行业及代码行业描述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9)皮革鞣制加工(191)动物生皮的加工皮革制品制造(192)各类皮革产品的加工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193)动物毛皮的加工羽毛(绒)加工及制品制造(194)羽毛的加工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具体细分纺织行业的子行业类别看,可以
9、有三种分类方式:一种是根据采用加工的原材料来分,一种是根据加工方式来区分。本报告采用国家统计局分类方式,即主要是采取加工原料不同来将皮革行业主要分为四个子行业,分别为:皮革鞣制加工、皮革制品制造、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羽毛(绒)加工及制品制造。第二章:中国皮革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分析2.1 中国皮革行业的发展概况2.1.1 中国皮革行业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 年来,各行各业都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之路,民营经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国皮革行业的发展正是改革开放30 年来极具代表性的行业之一,它的变化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缩影。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李玉中介绍说,中国皮革行业经历了脱胎换骨
10、的转变,从分散的、个体的、手工作坊式的弱小行业,发展成了今天从业人员1100 万人,拥有生产、经营、科研到人才培养的完整工业体系,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行业。据统计,2007 年全部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非国有皮革、毛皮及制品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834亿元,同比增长26%;2007 年皮革、毛皮及制品出口总额385 亿美元,同比增长11%;进口总额 55 亿美元,同比增长11%。我国皮革行业生产和进出口均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1978-1997 第一次创业初步确立世界皮革大国位置改革开放初期,皮革制品在人民生活当中还属于比较奢侈的商品,花色品种不多,产量不高,市场短缺,老百
11、姓一般也消费不起。以皮鞋为例,一双皮鞋的售价相当于普通工人1/41/2 的月收入,一个人工作后买上一双皮鞋,可以穿上几年甚至十几年,一户人家也拿不出几双皮鞋。这里说的还是占全国人口少数的工人,农民根本就不知道穿皮鞋是什么感受。当时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皮鞋柜台内皮鞋的款式也只有两三种:女式的船鞋和男式的三接头。据统计,1978 年我国鞋类总产量仅有6.7 亿双,其中皮鞋仅有1 亿双;1997 年我国鞋类总产量达到53.6 亿双,其中皮鞋达到24.7 亿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皮革行业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为主体、市场调节比重大、适应能力强等特点,积极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从1978
12、 年到 1997 年的20 年时间里,我国皮革行业逐步形成了制革、皮鞋(含旅游鞋)、皮件(含皮服)、毛皮四个主体行业和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皮革五金、鞋用材料等配套行业组成的分类齐全的大行业,并逐步建立了从生产、经营、科研到人才培养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上世纪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世界生产及贸易格局的调整,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皮革行业,由于劳动力成本昂贵、环境保护不断强化等因素的影响,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关注的皮革加工中心及销售中心。我国皮革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到1997 年基本形成了资源、市场、配套三大优势。在这一时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13、,以及皮革行业发展的需要,1988 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皮革协会正式成立,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也由此开始。为了扶优限劣,坚持质量自律,实施品牌战略,1994 年中国皮革协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了证明商标真皮标志,这也是中国的首例证明商标。1998-2008 第二次创业向世界皮革强国迈进李玉中还介绍说,在一次创业 的末期,我国皮革行业虽然整体保持增长的势头,但发展速度已有减缓的趋势。低档产能过剩、经营管理粗放、品牌意识淡薄、研发投入不足、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日益凸显,再加上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皮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998 年,由中国皮革协会牵头,提出了中国皮革工业二
14、次创业 发展战略,目的是调整优化结构,使全行业从数量主导型过渡到以质量、品种、出口、效益型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并争取用10-15 年时间,使我国由皮革生产大国进入世界皮革强国行列,争创3-5 个国际知名品牌。在二次创业 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皮革行业加快改革,不断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稳固确立了世界皮革大国的位置。2000 年,我国皮革行业的原料资源、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均名列世界前茅。第一是原料资源丰富:我国的猪皮、羊皮原料资源居世界第一、牛皮居世界第三。第二是产品产量高:我国每年轻革产量3 亿多平方米,皮鞋产量20 多亿双,皮衣产量为7000 多万件,均居世界首位。第三是出口总额大:2000
15、年,我国皮革工业商品出口总额123.5 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另据统计,2000 年全国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有2800 余家,工业总产值1145 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104 亿元,利税总额 59 亿元。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优势行业,皮革行业紧紧抓住WTO 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更加开放和广阔的市场上角逐,无论是制革、制鞋、皮革服装、皮件、毛皮及毛皮服装等主体行业的产量和出口量,还是皮革机械、皮革化工、皮革五金、辅料等配套行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李玉中分析说,2001 年到 2006 年,出现
16、了内外贸双增长,是中国皮革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这一阶段,皮革行业经历了中国加入世贸后国内外新形势的洗礼。在国际上,我国的皮革行业经历了2004 年 9 月西班牙烧鞋事件、2005 年 2 月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反裘运动、2005 年 3 月俄罗斯查抄中国鞋事件、2005 年 6 月欧盟对中国劳保鞋进行反倾销调查等。在国内,经历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原材料、劳动力和能源成本不断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趋紧等。加入世贸在给中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中国皮革协会坚持以真皮标志、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为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断完善其产品规范和管理程序,加大
17、宣传推广力度。同时,在工作中摸索建立了企业创、政府帮、协会推的联动创牌新机制。政府制定鼓励政策,帮助营造创牌的良好氛围;协会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创牌工作。三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其中,推出了行业名牌:中国真皮领先鞋王6 个、中国真皮鞋王8 个、中国真皮名鞋25 个、中国真皮衣王10 个、中国真皮名装5 个、中国真皮标志裘皮衣王4 个、中国箱包12强,以及真皮标志企业400 多个、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26 个。中国驰名商标40 个。中国出口名牌5 个。中国名牌47 个:其中皮鞋旅游鞋29 个,皮革服装、裘皮服装11 个,箱包7 个。另外,还加强了2 个向世界名牌进军的实
18、力企业的培育。除此之外,协会引导东鞋西进,推动西部大开发,全国皮革行业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区域和生产基地错落有序、发挥优势、竞相发展的产业新格局。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批准,先后授予了温州中国鞋都、海宁 中国皮革之都、辛集 中国皮革皮衣之都、花都 中国皮具之都 荣誉称号。这一时期,又先后授予了崇福中国皮草名镇、肃宁 中国裘皮之都”、成都武侯 中国女鞋之都、重庆璧山 中国西部鞋都、广东惠东 中国女鞋生产基地、河北白沟 中国箱包之都荣誉称号。此举进一步推动了皮革行业的发展,实现了皮革行业的二次创业。2.1.2 中国皮革行业的发展特点2.1.3 我国皮革行业的优势2.1.4 中国皮革业在国际的地位200
19、8 年皮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生产轻革6.4 亿平方米,皮鞋33.2 亿双,天然皮革皮包(袋)7.7 亿只,革皮服装5653 万件。我国原料皮资源、皮革产品产量和出口均名列世界前茅,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我国皮革行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在产业链、劳动力素质、社会稳定、资金充足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本世纪头二十年仍然是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皮革产品产量和出口居世界前茅,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中国皮革行业的发展现状皮革工业是最古老的行业,是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皮革工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现已具有可观的规模。特别是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皮革工
20、业从旧中国留下来的满目疮痍的烂摊子起步,经历了坎坷曲折,付出了千辛万苦,取得了巨大发展和进步。已经形成了以制革、皮鞋、皮件、毛皮及制品四个主体专业和人造皮革、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皮革五金、鞋革材料为配套专业及科研院所组成的完整的皮革工业体系。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生产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产地为依托的皮革制品批发市场和以商业销售为主的城市批发市场应运而生,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布局,形成了几大皮革工业经济区,实现了从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的落后状态向机械化、现代化的转变;实现了皮革制品从长期短缺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发展成为轻工业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出口列轻工各行业之首;跻身
21、于世界皮革之林,成为全球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1 现状11 基本情况2005 年皮革工业有规模以上企业二万多个,其中制革企业2300 个,制鞋企业7200 个(其中日产二万双以上的有200 多家),皮具企业2000 多个,毛皮企业260 家。民营企业占48 96,集体企业占有7,三资企业占27。从业人员达500 多万,实现工业总产值3118 亿元,同比增长26,产品销售收入3014 亿元,同比增长26,利税 202 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利润 126 亿,增长 39),出口创汇3271 亿美元,同比增长193,(2002 年 l95 亿,2003年 232 亿,2004 年 2734 亿),其
22、中皮鞋出口1711 亿美元,旅游用品及箱包出口731亿美元,毛皮服装出口187 亿美元,分别增长24、17、41。进口 415 亿美元,增长7。皮革资源量世界第一,其中猪皮、羊皮居世界第一,牛皮第三,出口创汇已连续六年居轻工行业第一,按单项产品计,皮革及制品的出口创汇居全国各行业第四位。占全国商品出口的 5 3,占轻工出口的2O 5。12 生产水平回顾我国皮革工业发展的历程,生产水平有了很大发展,现在每年加工轻革5 亿多平方米,占世界皮革产量的2O。其中猪轻革产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猪轻革总产量的8O;羊轻革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羊轻革总产量的21;牛轻革产量居世界第三,占世界牛轻革总产量的1
23、O。2005 年生产鞋类9o 亿双,占世界产量的5o 以上,中国鞋出口占世界的68,居世界之首;皮衣和皮具产量和出口也都居世界之首。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皮革生产大国。2006年中国皮革行业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规模以上企业111 月完成工业总产值3480 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下降3 个百分点。主营收入3286 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下降4个百分点。利税总额200 亿元,增长31,增幅提高2 个百分点。出口31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7 4,增幅下降12 个百分点进口 449 亿美元,同比增长188 95,增幅提高12个百分点。13 产品质量总体质量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1)制革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
24、水平。猪皮制革技术居世界前列;羊服装革产品质量也有大幅度提高,部分绵羊服装革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牛皮革产品风格已开始与世界水平接轨,水牛、牦牛皮制革技术已得到开发;二层革的开发利用得到普遍重视。2)制品主要有皮鞋、皮衣和包袋三类,技术水平高低不等,有的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国际上知名品牌贴牌生产,也有代表我国皮革制品水平的十大鞋王和 十大皮衣王。3)皮革机械经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引进吸收后,九十年代快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趋于成熟,很多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性能大幅提高,加工精度也有较大改善,已接近国外产品质量水平,可以取代进口。制革和制品的机械大部分采用国产的,但大型高精尖产品与先进的意大
25、利、德国等还有一定差距,尚需进口。4)皮革化工产品从质量和性能虽有很大提高,大大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还有60 尚需国外产品来填补。5)毛皮制品的加工技术、产品质量和花色品种均有大幅度提高。6)人造皮革、皮革五金及原辅材料等基本上可以立足国内自我配套,产品品种基本上解决了有无问题。14 经济形式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大变革时期,我国皮革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被民营经济所取代,全行业形成了集体、民营、合资、独资、国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新格局。一批以现代化管理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优秀企业和企业集团正在蓬勃发展,它不仅为地方经济发
26、展做出巨大贡献,而且也代表了行业的规模水平和产业素质,成为行业的排头兵。15 出口量皮革行业是个出口创汇的大行业,出口占50,出口额达到300 多亿美元。皮革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98 个,皮鞋出口到l64 个国家和地区,皮衣出口到64 个国家和地区,旅游用品和箱包出口到 192 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皮革产品出口已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美国市场份额占424。16 管理水平因为是私营和民营占大多数,以小型集体、个体为主体的传统行业,制革、毛皮、皮鞋、皮衣、箱包、机械、化工等主要产品的生产企业,一般规模都较小,占90 以上。具有小生产、小农经济观念较深,生产分散,管理粗放的特点。17 科学研究皮革
27、行业的科研工作有较大发展。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有大学设皮革专业,现已有四川I 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齐齐哈尔大学设有本科,还有七所专科和中专,每年可培育出400 多人。四川I 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设博士点,可满足行业需求。同时还设立国家级皮革研究机构,各省市区也都陆续设立研究机构,对皮革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还有丹东轻化工研究院和四川I 晨光化工研究院两个实力雄厚的皮革化工材料开发中心,和近几年来军工、化工重点企业及部分民营企业也纷纷介入皮革化工材料的研制,致使皮革行业的科研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经过几个五年计划国家科技攻关,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六五 期
28、间,解决了优质原料皮制好革的技术;七五期间,又突破低档原料的合理利用,提高档次,扩大出口,配合皮化材料和机械设备配套攻关,使皮革工业加工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八五期间,攻关的重点放在运用电子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大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技术含量和加工效率。北方质次面粗猪皮制高档皮革技术韵研制成功,为猪皮制革增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皮革制品加工工艺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皮革制品的加工和设计水平,目前计算机技术开始进入古老而又传统的皮革行业,已在皮革制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高档皮革服装的科技攻关,明显提高了技术含量,总体质量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箱包立体压花技术、包装自动编织技
29、术的应用,使包装加工技术水平达到八十年代末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蛇皮、袋鼠皮组织学的研究及袋鼠皮、蛇皮、鸡爪皮、鸵鸟皮、海豹皮、鱼皮、鳄鱼皮等鞣制技术都取得很大成效。18 环保治理随着国家环保法的贯彻,制革行业把污水的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批制革厂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积极筹措资金,改造治理,实行达标排放联合国工发组织环保赠款项目,上海富国集团、南京制革厂、西安3513 厂推出的制革污水治理工艺,具有适合国情,成本低,收效快等优势,正在行业中普遍推广。上海富国集团其污水处理基本工艺是将含硫、含铬污水单独处理或回收利用后,流人综合污水,采用生化一化学二级处理。水的用量从原来的平均每公斤皮58
30、 升,下降到36 升;南京制革厂原来的污泥干化时间平均为23 个月,通过引进意大利板框压滤机,使最大出泥量可达2000 公斤,满足了污水处理产生的最大污泥处理量。此外联合国援助的旋转机械隔栅、水泵、流量计、硫化物等先进污水处理及检测设备,使该厂的污水处理效果和检测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西安3513 厂采用射流曝气法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效果良好,目前吨皮耗水量已经降到7O 吨。还有山东威海制革厂环保工程、江苏鹰球皮革集团采用联合国项目样板厂污水治理工艺和河南省采取关闭排水量 100 吨以下 200 家小制革厂、河北省辛集市采取统一规划,集中治理的工程也见到成效;蠡县根据自然形成的制革区域的特点,实施
31、集中连片、统一排水、统一治理方法开始进行治理。同时随着产业格局的变化,集中的制革加工区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开始兴建,现已建成了如河北辛集、山东沾化、黑龙江大庆等制革工业园区,这些园区采取集中治理制革所产生的废水,减小了企业的负担,保护了当地的环境。该类园区的建设已成为制革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19 互联网皮革工业互联网大致可分为四个集中地区,河北辛集、广东东莞、浙江温州和福建泉州。还有一些相对较分散的区域,如河南、山东、四川、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江苏等地,加速了信息的交流。2.22008 年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状况2.2.1 2008 年皮革行业的发展特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皮革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呈
32、现出以下新特点:2.2.1.1 生产格局的变化产业聚群、地域集群的产生,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各省、市、区皮革制品地产销均衡发展的格局。按市场经济的需要,区域性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已经基本形成了珠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福、浙、沪、鲁)、中原(冀豫鄂湘)、成渝(四川重庆)、东北(沈大龙)五大皮革工业经济区。上述地区轻革产量占总产量的97%。全国为476,651,986 平方米,其中浙江236,386,110 平方米,占50,广东57,271,024 平方米,占l2%,河北 52,164,402平方米,占11%,山东 33,200,589 平方米,占7%,福建 18,6ll,941 平方米,占4%,河南
33、 16,080,335 平方米,占3%,湖南 14,804,532 平方米,占3%,广西 13,568,329平方米,占3%,四川 13,288,393 平方米,占3,上海6,462,890 平方米,占1%,前 10 位合计 461,838,545 平方米,占97%。江苏 6,376,906 平方米,辽宁1,892,353平方米,天津1,531,080 平方米,江西1,311,500 平方米,湖北958,690 平方米,安徽 821,600 平方米,陕西 462,586 平方米,重庆 430,049 平方米,云南 329,739 平方米,新疆 185,794 平方米,黑龙江162,324 平方
34、米,甘肃120,543 平方米,青海91,467 平方米,吉林87,700 平方米,内蒙5l,ll1平方米。皮鞋、箱包、皮毛及制品产量也都在90%以上。2.2.1.2 以产地为依托的皮革制品批发市场和以商业销售为主的城市批发市场应运而生。近几年来,以皮革服装为主的浙江海宁、河北辛集、辽宁佟二堡、内蒙集宁批发市场;以皮鞋为主的温州、广州、成都、沈阳、哈尔滨、北京等批发市场;以箱包为主的广州皮具城、辽宁海城南台、河北高碑店白沟批发市场,还有北京、南昌、沈阳、上海、广州、温州、成都、郑州、哈尔滨等以鞋革材料批发市场的建立,不但活跃了全国皮革市场,同时也推动了一方经济的蓬勃发展。2.3 区域皮革行业发
35、展分析2.3.1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该区以广州市为中心,总共有企业二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制革企业2000 多家,制革以牛皮为主。制鞋规模以上企业1500 多家,年生产各类鞋40 多亿双,其中出口30 亿双,占全国近50%。全球十双鞋,广东有其三,但名牌少,只有“百丽”一个中国名牌。皮件企业 2000 多家,年皮具箱包7 亿个,占全国60%以上,箱包类1500 万只,占全国的36%,年出口 24 亿美元,占全国的40%以上。其产品质量居国内领先水平,从业人员200 万,总产值 6792 亿,占全国同行的196%,出口创汇11487 亿美元,占全国同行的35.12%。该区制革企业较为集中的是深圳龙岗
36、、江门蓬江、南海罗村。龙岗区制革企业从1997年到 2005 年,由 33 家减少到 18 家;江门现有皮革企业192 家,规模以上29 家,年产值7亿;荷塘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皮革生产,曾是著名的制革专业镇,顶盛时有20 多家企业,现仅有10 家,2005 年产值 34 亿;杜阮和白沙有10 多家制革厂;南海罗村已有上百年历史,制革厂 20 多家;台山市广海镇大沙环保工业区,规划开发用地3000 亩,现开发了 1500 亩,拟引进皮革企业l1 家,现已有3 家投人生产。东莞是我国皮革工业重要基地,有皮革企业一万多家,年产皮鞋10 亿双,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2.3.2 东南沿海经济区包
37、括福建、浙江、上海、山东2.3.2.1 福建皮革工业经济聚群由福州、泉州、莆田、晋江、石狮等组成,有皮革企业5000多家,以皮鞋生产为主,泉州是最主要的生产基地,福建省占全国鞋业产量的2328%,泉州占福建省的459%。其中运动鞋占85%,拖鞋占10%,皮鞋占 5%。泉州市有4000 多家制鞋企业,年产值在1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000 多家,从业人员达50 多万,运动鞋、旅游鞋产量占世界近14。安海可慕制革城是全国制革生产基地之一,有六十多年历史,有制革企业7O多家,年生产皮革一亿平方英尺。主要品种有各种头层、压花、印花、移膜二层牛皮革等。所用原料为牛皮,其中一半从美国、巴西、澳洲进口,
38、另一半为国内河南、山东、广西等地。主要企业有:兴业、峰安、福联、国泰、国峰、盛泰、恒泰、源泰、新艺、秋夏等。此地原来都是手工作坊小厂,土地匮乏、技术人材少、家族式管理落后是三大问题。皮革集控区:占地1100 亩,已有9 家企业入驻,1)信德皮革有限公司,占地近百亩,有员工300 多人,现在全部从原皮做起,还有金时、汇鑫、恒升、福泰、鸿盛、隆泰、南风、富泰、国源等企业。2.3.2.2 浙江皮革工业经济聚群,其中海宁有中国皮衣之都之美誉。制革生产能力年918万张,皮衣1210 万件,皮革工业集群有生产经营企业4000 多家,其中皮革服装企业2000多家,冲国皮都科技工业园区,年产值130 亿元,2
39、004 年投皮量为680 万张,共有 8 家制革厂,基本是大型的,产品属中高档沙发革、鞋面革和羊服装革,还有皮鞋、箱包、手套、皮带、票夹等皮革制品。进口原料皮主要是美国、德国、巴西、澳大利亚生产的中高档鞋面革;生产沙发革是从东北、新疆、山东、河南、淮北购进原皮。温州皮革工业经济集群共有皮革企业4300 多家,其中制革、制鞋企业2000 多家,皮装企业 1000 多家,鞋机、鞋材、合成革、皮化等1500 家,从业人员4O多万,年产皮鞋6 亿双以上,约占全国产量的14。以男鞋为主,并生产女鞋、胶鞋、童注塑鞋、拖鞋、特种鞋等,且皮机、皮化、合成革、鞋用材料、设计等配套齐全,成为全国重点皮革制品生产基
40、地之一。有 7 个中国名牌,6 个中国驰名商标,44 个中国免检产品,2 个中国真皮领先鞋王,5 个中国真皮鞋王,l4 家真皮名鞋,占全国同行业各大品牌总数的一半。2001 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及中国皮革协会正式命名温州为中国鞋都,同年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授平阳水头镇为中国皮都称号,命名瑞安莘塍为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2002 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温州为中国合成革鞋之都,2004 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授瑞安市为中国胶鞋名城称号。温州走出一条专业分工协作,配套成龙的道路。还有瞿溪牛皮生产基地,乐清白石鞋底生产基地,永嘉黄田鞋饰生产基地,及永嘉和瑞安等工业园区,2003 年总产值就达到 5O亿美元,出口
41、创汇1O 19 亿美元,其中鞋类产值为8 亿美元,鞋类生产量占全国25 左右,年产值超亿元的有18 家,并组建12 家集团公司。现已成立温州鞋革工业协会、鞋料商会、皮革化工商会、鞋机商会、鞋楦专业委员会、鞋样设计委员会、童鞋专业委员会等。温州皮革业是后起之秀,私营企业占比重很大,主要生产猪、牛、羊革,皮鞋、皮革服装等。平阳水头原有企业1200 家,现在重组为163 家,日排污水约8 万吨,现污水处理能力为 565 万吨,计划投人3 亿元进行污水治理。桐乡制革起步于1988 年,1995 至 1996 年达到高峰,以后衰落,至2000 年关掉一部分制草厂。二十一世纪以来有所复苏。1)金鑫皮革厂建
42、于1998 年,现有员工800 多人,主要产品是各种山羊软鞋面革、山羊珠光软面革、山羊打光革、打蜡革、山羊擦色革、反绒鞋面革,是山羊鞋面革大王。1999 年起步,2000 年开始研制并投产山羊软鞋面革,2002 年达到高峰,日投25 万张山羊皮,最高达到4 万张。2)开元皮革厂生产绵羊服装革,日投2万张。3)高桥皮革厂日投皮1500 张,生产牛皮沙发革。4)嘉兴祥隆皮革有限公司以生产绵羊服装革为主,1991 年开始研究绵羊超薄服装革,1992 年投产,1994 年大批生产,现日投皮 8000 张。5)兽王忠荣皮革有限公司,生产牛皮沙发革,日投皮2000 张。2.3.2.3 山东皮革工业集群,其
43、中包括烟台、威海、文登制革工业带,是我国猪皮制革的重要地区;青岛蓝村镇24 个村有 20 个村制作皮鞋,他们提出了“以鞋兴市,依市兴镇”的战略,是山东皮鞋生产一大基地,有“皮鞋之乡”之称。青岛蓝村镇鞋业区有1600 多家鞋厂,从事鞋料、鞋材、鞋胶、鞋盒、托运和销售等人员3 万多,仅生产耐克牌鞋的韩国独资企业就有员工9000 多人,年产皮鞋6000 多万双。蓝村的鲁家埠几乎家家开鞋厂,逢街便开店,全村有 200 多家皮鞋厂,年产皮鞋600 多万双,被誉为江北“鞋都”。2.3.3 中原皮革工业经济区包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2.3.3.1河北皮革工业集群现状一是集约化经营优势。如辛集的锚营工业区、
44、试炮营工业区,无极的齐盛工贸区、固汪工业区,留史的缪营工业区都集聚了当地实力强大的企业入内,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二是规模以上企业运营稳健。如辛集的东明、宏四海、佰立特、鑫强、元享利等100 多家企业;无极的新怡达、新天昆、极峰、正毫等十几家企业运营情况良好。三是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制约河北服装革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一)企业规模小,占90%以上,不利于竞争;(二)是多数企业竞争意识不强;(三)是原料皮质差;(四)是技术和科研投入少;(五)是环境污染没根治。改变现状要做到六个必须:(一)必须极力追求品种多样化;(二)必须大力追求市场化;(三)必须走规模制胜之路;(四)必须走质量制胜之路;(五)
45、必须走先发制胜之路;(六)必须走品牌制胜之路。留史、辛集、无极、大营皮革工业经济聚群,有企业近万家,皮革、皮鞋、裘皮服装都生产。无极县制革业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初以家庭式作坊为主,涉及5 个乡 86 个自然村,九十年代进行改革,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1996 年成立了齐盛、金牛、金马等十家皮革公司。固定资产达33 亿元,从业人为5万多人,年生产能力为22 亿平方尺。现全县有 6 个乡 70 多个村从事皮革加工,经营业户5000 多,拥有 4500 多个转鼓,年创收8400多万元,上交税金850 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目前,河北齐盛、金牛、金马等十家皮革公司总固定资产就达3 亿多元
46、,主导产品牛皮沙发革、牦牛皮服装革达到亚洲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汽车座套革、鞋面革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辛集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我国皮革工业一大重镇。辛集毛皮业历史悠久,已有5000多年历史,早在殷商时期就已成为我国毛皮业的发祥地之一,明清年代中外闻名,素辛集皮毛甲天下韵美称。当时,辛集毛皮业有10 多个行别,100 多个品种,70 多家皮庄,40 多家皮店,24 座外国商行。辛集市现在有皮革企业近5000 家,其中制革300 家,皮革服装企业 4000 家,皮革制品企业450 多家。产值上亿元的有6 家。过千万元的集团企业有8 家,600 万元以上的有l5 家,100 万元以上的100 多家,现已形
47、成了“一城三区”(皮革服装城和三个制革工业区),分布在全市l2 个乡镇的50 多个村的格局,从业人员达八万多人,年产羊皮服装革3500 万张,年产皮革服装385 万件,皮手套、箱包等皮件制品700 多万件。辛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已形成明显优势。但因大部分是家庭作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辛集市先后投资508 亿美元建成“中国辛集皮革城”和“辛集制革工业区”。制革区总面积达到1500 亩,年产皮革4000 万张,成为我国制革重要基地,羊皮服装革占全国同类产品13。区内年销售额在亿元的企业有八家,东明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羊皮生产企业。制革区年排废水300 多万吨,进行统一处理。“
48、十一五”规划制革区面积再扩大1000 亩,总投资l0 亿元。产品品种从单色皮到彩色皮、印花皮,从亮光皮到亚光皮、仿纹皮,从传统风格到时尚新潮,不断推陈出新,产品档次由中低档走向高档。辛集制革工业区有三大制革工业区,总投资2 亿元,进区规模企业72 家,职工近万人,年产皮革 1600 万张,年产值15 亿元,利税15亿元。(1)锚营工业区:位于辛集沧辛过境路南,占地 501 亩,建筑面积20 万平方米,总投资19 亿元,年产皮革1000 万张,产值12亿元,利税1 亿元;(2)试炮营工业区:位于市区露部试炮营村。占地200 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 6000 万元,进区企业23 家,年产皮革
49、400 万张,年产值 4 亿元,利税 3500万元;(3)东柳科工业区:位于市区北部东柳科村。占地180 亩,总投资2000 多万元,建筑面积 3 5万平方米,进区厂家及业户3O个,年产皮革400 万张,产值3 亿元,利税2500万。辛集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皮革服装生产交易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之一。已有20 家企业通过圈际质量体系认证,35 个品牌的皮革服装获中圜真支标志,“西曼”、“柬兰”两个“真皮衣王”享誉全国,4 家制革企业通过了国家生态皮革认证。形成了皮革、制衣、制件、皮机、皮化生产销售以及市场销售、生皮交易、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完整的皮革产业链。2001年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辛
50、集市“中国皮革皮衣之都”。2005 年实现销售收入 10。12 亿美元,出圈倒汇5 35 亿美元。辛集制革工业区被列为河北省重点项目和联合国援助项目,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辩技园区,或为亚洲最大的羊皮制革基地。枣强大营现有规模企业90 多家全县有各类毛皮加工摊点二万多个,从业人员5 5 万人,2005 年毛皮产值30 多亿元,上交税金2 3 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占全县工商税收70%以上。2.3.3.2 河南皮革工业集群河南是我国皮革工业大省,毛皮产量居全国第一,轻革产量居第五,皮鞋严量居第九。2005 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85.2 亿元,四年来平均递增7.3,年产轻革2,3489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