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76226521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pdf(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一、焦炭的介绍“碳”和“炭”“碳”是一个与化学的元素 密切相关的概念,是 20 世纪初西方近代化学传入我国创造出来并流行的,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是生铁、熟铁和钢的成分之一。带碳字的各种词汇和用法-主要是从元素C 的角度。炭是概括的工业性名词,我国用炭这个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木炭,煤炭和焦炭等。炭是化学成分不纯,随着原料及制备工艺和条件不同而形成的无恒定组成及性质的含碳物质。焦炭的特性焦炭呈黑灰色块状,有光泽、燃烧时烟气少,具有不粘结、不结块、低硫、低灰、坚硬、耐磨、耐压、富于气孔性等特点。主要用于冶金、化工、铸造等工艺的燃料,也可作制气和化工原料。

2、统计时包括各种生产方式生产的全部焦炭,即机械化焦炉、简易焦炉、土焦炉、煤气发生炉生产的焦炭和半焦炭。焦炭按干焦计算,不包括水分。焦炭的生产过程焦炭作为一种固体矿物燃料,属于二次能源,是将炼焦煤、肥煤、瘦煤经配比后置于无空气的炼焦炉中加热至1200 1400高温,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排除挥发成分后产生的一种多孔物,最终制成焦炭。这一过程叫高温炼焦(高温干馏)。焦炭的主要用途炼焦最重要的产品,大多数国家的焦炭90%以上用于 高炉炼铁,炼铁高炉采用焦炭代替木炭,为现代高炉的大型化奠定了基础,是冶金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其次用于铸造与铜、铅、锌、钛、锑、汞等有色金属 的鼓风炉冶

3、炼,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为使高炉操作达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冶炼用焦炭(冶金焦)必须具有适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包括冶炼过程中的热态性质。焦炭除大量用于炼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冶金焦)外,还用于铸造、化工、电石和铁合金,其质量要求有所不同。如铸造用焦,一般要求粒度大、气孔率低、固定碳高和硫分低;化工气化用焦,对强度要求不严,但要求反应性好,灰熔点较高;电石生产用焦要求尽量提高固定碳含量。在冶炼工业,也有少量用于制取碳化钙、二硫化碳、元素磷等。在钢铁联合企业中,焦粉还用作烧结的燃料。焦炭也可作为制备水煤气的原料制取合成用的原料气。焦炭的分布从我国焦炭产量分布情况看,我国炼焦企业地域分布

4、不平衡,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我国焦炭行业的资产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北、山东、云南、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地;我国六成的焦炭企业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贵州、云南。焦炭的分类焦炭通常按用途分为冶金焦(包括高炉焦、铸造焦和铁合金焦等)、气化焦和电石用焦等。由煤粉加压成形煤,在经炭化等后处理制成的新型焦炭称为型焦。冶金焦 是高炉焦、铸造焦、铁合金焦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焦的统称。由于90%以上的冶金焦均用于高炉炼铁,因此往往把高炉焦称为冶金焦。中国制定的冶金焦质量标准(GB/T1996-94)就是高炉质量标准。气化焦 是专用于生产煤气的焦炭。主要用于固态排渣的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内,作为气化原料

5、,生产以CO 和 H2 为可燃成分的煤气。因为产生CO 和 H2 的过程均是吸热反应,需要的热量由焦炭的氧化、燃烧提供,因此气化焦也是气化过程的热源。气化焦要求灰分低、灰熔点高、块度适当和均匀。其一般要求如下:固定炭80%;灰分 1250 摄氏度;挥发分 3.0%;粒度 15-35mm 和 35mm 两级。冶金焦虽可以用作气化焦,但由于受炼焦煤资源和价格等的限制,一般不用冶金焦制气。以高挥发分粘结煤为原料生产的气煤焦,块度小、强度低,不适用于高炉冶炼,但它的气化反应性好,可取代气化焦用于制气。电石用焦 是在生产电石的电弧炉中作导电体和发热体用的焦炭。电石用焦加入电弧炉中,在电弧热和电阻热的高温

6、(1800-2200 摄氏度)作用下,和石灰发生复杂的反应,生成熔融状态的炭化钙(电石)。二、焦炭原料的具体分析炼焦煤分布焦炭生产的最主要原材料是煤炭,用来进行炼焦生产的煤炭称为炼焦煤。目前,在国内实施 1986 年颁布的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在该分类中,采用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为主要划分指标,将可能用于炼焦的煤种划分为8 类,分别为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气肥煤、1/3 焦煤、气煤、1/2 中粘煤,但1/2 中粘煤的资源和产量均甚小。焦炭是炼焦煤唯一下游产品,焦炭产量决定了炼焦煤的需求。2010 年,由于焦炭产量持续上涨,炼焦煤需求量也将快速上涨。在已查明煤炭资

7、源储量中,2003 年底炼焦煤种占约27%,为 2760 亿吨。炼焦煤种查明资源储量分布于全国29 个省、市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分别占61.5%、16.3%。山西省炼焦煤种资源储量最大,占全国资源储量的56.1%,第二到第六位是安徽、山东、贵州、黑龙江、河北,分别占8.5%、6.1%、3.6%、3.5%、3.3%,其它各省区合计占到不足20%。截至 2003 年底,中国炼焦煤种探明可采储量为646 亿吨。中国炼焦煤种品种齐全,但分布不均匀。气煤和 1/3 焦煤在炼焦煤种查明资源储量中占较大比例,达到45%以上;焦煤与肥煤是炼焦的主力煤种,占比例较小,其中焦煤仅占约24%,肥煤和气肥煤合计

8、仅占约13%。在中国炼焦煤种中,焦煤和肥煤是稀缺资源。表一中国炼焦煤种分类资源储量分布煤种占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占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瘦煤、贫瘦煤4.17%15.89%焦煤6.20%23.61%肥煤、气肥煤3.36%12.81%气煤、1/3 焦煤12.00%45.73%未分类0.51%1.9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内炼焦煤生产总量分析根据中国国家安监总局统计数据,2009 年我国共生产原煤30.50 亿吨,同比增长率8.84%;炼焦煤原煤产量10.3299 亿吨,同比增长1.58%。目前,炼焦原煤入洗率约为42%,炼焦精煤的洗选产出率在64%左右,预计2009 年炼焦精煤产量约66111 万吨(不

9、包括炼土焦用煤,下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国和消费国。受国内外炼焦煤市场需求拉动,近几年中国炼焦煤产量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但增速低于煤炭增速。炼焦煤原煤产量占煤炭总产量的比重由 2001 年的 48.89%下降到 2009 年的 33.87%。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近几年的煤炭产量增加主要集中于内蒙、陕西等动力煤产煤省;同时,炼焦煤主产区山西省政府煤炭资源整合政策和安全生产治理整顿等因素影响,占炼焦煤资源储量和供应量2/3 的地方及乡镇煤矿不能正常生产,从而导致炼焦煤产量低速增长。表二2001-2009 年中国炼焦煤原煤产量及其比重单位:亿吨年份煤炭产量增长率炼焦煤产量增长率占全国煤炭产量2

10、001 110559 10.65%54050 13.97%48.89%2002 141531 28.01%67970 18.97%48.02%2003 172787 22.08%84156 19.24%48.71%2004 199735 15.60%88428 4.75%44.27%2005 215132 7.71%91246 5.96%42.41%2006 232527 8.09%96107 5.33%41.33%2007 252342 8.22%97967 1.94%38.82%2008 271583 7.63%101693 3.80%37.44%2009 304989 8.84 1032

11、99 1.58%33.87%数据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2001 年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煤炭产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几年的增长速度稍有减缓至个位数。炼焦煤的产量增长也紧跟煤炭的增长步伐,增长趋势整体上维持一致。但由于炼焦煤资源的限制,以及其他煤种需求的拉大,炼焦煤的产量增速始终小于煤炭总量的涨幅,炼焦煤的产量比重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图一2001-2009 年炼焦煤与煤炭产量11055914153117278719973521513223252725234227158330498910329910169397967961079124688428841

12、56679705405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万吨煤炭产量炼焦煤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我国炼焦煤进出口情况分析我国炼焦煤进口情况分析2003 年到 2008 年,中国炼焦煤进口量持续增加。2009 年,中国钢铁产量不仅未受金融危机影响,反而大幅上涨;同时,国内炼焦煤产量却增长有限,尤其是优质炼焦煤主产区的山西省产量下滑。双重影响,2009 年进口量大幅度攀升到3442 万吨,同比增长401.8%。表三2003-2009 年我国炼焦煤进口量及同

13、比增长单位:万吨,%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炼焦煤进口量260.4 676 719 466 622 686 3442 同比增长918 159.6 6.4-35.2 33.5 10.3 401.8 数据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图二2003-2009 年炼焦煤进口量变化情况260.46767194666226863442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万吨炼焦煤进口量数据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我国炼焦煤进口主要来自澳

14、大利亚、蒙古、加拿大、俄罗斯和印尼等国。由于蒙古、澳大利亚、印尼等国有比较丰富的焦煤资源,且距离我国较近,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故成为我国焦煤的主要进口国。从煤炭进口单价上看,2009 年我国焦煤平均进口价为128 美元/吨,比 2008 年稍有下降。除了蒙古,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炼焦煤进口价在2009年都高于115 美元/吨。相对来说,蒙古的炼焦煤价格较低,由于蒙古与我国北部毗邻,运价和相关费用相对较低,同时煤矿开采成本较低,因此炼焦煤进口平均单价在60 美元/吨左右。澳大利亚和蒙古是中国最主要的炼焦煤进口国。2008 年,蒙古是中国进口煤最大来源国,当年共进口363 万吨,占进口

15、总量的52.9%。2009 年,国际炼焦煤市场风云变化,主要经济体钢铁产量出现大幅度下滑,炼焦煤需求大幅度下降,同时中国需求持续攀升,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积极向中国出口炼焦煤,进口数量大幅增加。表四2009 年我国炼焦煤主要进口国家情况单位:万吨,万美元进口数量进口金额澳大利亚3442.36 441889.41 蒙古2265.25 311109.24 加拿大397.97 23508.83 俄罗斯联邦326.00 46768.88 印度尼西亚191.38 26147.45 美国181.44 21341.22 新西兰51.25 8827.88 马来西亚24.32 3600.81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16、图三2009 年中国炼焦煤分国别进口比例美国 1.49%印度尼西亚5.27%俄罗斯联邦5.56%加拿大 9.47%蒙古 11.56%新西兰 0.71%马来西亚 0.14%澳大利亚65.81%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我国炼焦煤出口情况分析从炼焦煤出口总量来看,2003 年以前,中国炼焦煤出口呈逐年增长态势。然而,从 2004年开始,随着中国钢铁产业的高速发展,炼焦煤需求增加,加之中国对炼焦煤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炼焦煤出口量逐年下降。2009 年,中国炼焦煤出口急剧萎缩,仅为 64 万吨,同比大降81.61%。表五2003-2009 年我国炼焦煤出口量及同比增长单位:万吨,%2003 年2

17、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炼焦煤出口量1314 569 526 437 254 346 64 同比增长-1.2-56.7-7.56-16.92-41.88 36.22-81.61 数据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图四2003-2009 年炼焦煤出口量变化情况131456952643725434664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万吨炼焦煤出口量数据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2003 年以前,中国一直是炼焦煤净出口国,当年净出口额为1054

18、万吨。后来中国为了限制资源性产品出口,鼓励进口,陆续出台政策:炼焦煤进口零关税,增加出口关税到10%,且中国国内炼焦煤资源紧缺,到 2008 年中国已经连续五年成为炼焦煤净进口国。整体来看,中国炼焦煤净进口量呈现上涨趋势。2009 年,中国炼焦煤净进口达到3379 万吨。中国炼焦煤出口市场主要为日本、韩国。日韩两国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北部炼焦煤产地距离较近,且都有发达的钢铁工业。2009 年中国出口的64 万吨炼焦煤中,出口到韩国达36.9万吨,占总量的57.7%。表六2009 年我国炼焦煤主要出口国家情况单位:万吨,万美元出口数量出口金额韩国36.91 5054.55 日本18.39 3477

19、.56 朝鲜8.27 1279.92 越南0.05 7.77 澳大利亚0.001 0.07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2009 年中国共进口炼焦煤3442 万吨,出口 64 万吨,净进口 3378 万吨。2010 年中国国内炼焦煤紧缺状况有所缓解,同时国际市场恢复,预计当年中国共进口炼焦煤1400 万吨,出口 100 万吨,进口量减少主要是自澳大利亚。到2015 年,中国国内炼焦煤总体过剩,但由于处于品种调剂的原因,仍然将进口炼焦煤600 万吨。我国炼焦煤价格变化分析2009 年,受市场供求关系趋紧、钢铁产量显著增加、政策性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炼焦煤价格持续高位。供不应求是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200

20、9 年,我国国民经济在政策刺激下复苏,拉动钢焦产量持续高位增长,也使得对煤焦的需求愈加旺盛。但受到炼焦煤资源少、新增产能较少和炼焦煤主产地铁路运力不足等因素影响,炼焦煤市场整体呈供不应求的局面。炼焦煤资源性、政策性成本增加,推动其价格上涨。2007 年以来,涉及煤炭成本的全国性政策主要有三类共10 项,这些政策的集中出台,使企业成本大幅度增加,炼焦煤吨煤增加成本150 元-200 元。炼焦煤资源性、政策性成本上升,必然对炼焦煤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一方面需要煤炭企业内部消化,另一方面必然会传递给下游企业,从而影响炼焦煤价格。山西等省资源整合,造成炼焦煤供给大幅短缺。2009 年,山西省屯

21、兰矿难后,山西省政府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小煤矿大量被关闭导致中国炼焦煤出现大量短缺。2009 年年初,受市场供求关系趋紧、钢铁产量显著增加、政策性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炼焦煤价格持续高位。炼焦煤价格在年初有过一定的涨幅之后,进入了比较平稳的时期。而 11 月份过后,2009 年 11 月,北方冰雪天气影响,交通被破坏,北方主要产煤大省无法将炼焦煤运输出省。受交通运输的影响,炼焦煤价格有小幅上扬,但上扬速度不明显。12月份,炼焦煤下游产品焦炭价格不断攀升,导致炼焦煤价格也水涨船高。图五2009 年炼焦煤加权平均价以及库存周表现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图六山西柳林主焦煤坑口不含税价趋势比较数据来源

22、:世经未来整理预计 2010 年下半年,趋向平衡,炼焦煤价格下调成必然。预计 2010 年之后炼焦煤供求将达到平衡略松状态,但由于资源税和通胀因素影响,炼焦煤价格将维持在1000-1200 元/吨左右。炼焦煤历史价格走势如下图所示,图中三条直线显示价格运行区间,中间直线为价格运行长期趋势线,上下两根直线为价格运行上下限。从图中观察得知2009 年以来,价格围绕趋势线运行,预计2010 价格继续围绕趋势线小幅波动。图七柳林 4#焦煤坑口不含税价历史价格趋势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三、四、我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国内焦炭生产能力分析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炼焦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了一大批大型机焦

23、炉,替代了土焦和一些落后的小焦炉。目前,国内焦炭产能过剩,焦化企业集中度低,要继续推进焦化行业准入管理,加快调整炼焦产业结构,加大淘汰落后焦炉力度。目前我国机焦炉年产能为4 亿多吨,另外,无回收焦炉产能约为2000 多万吨,半焦焦炉产能约为3000 万吨,合计焦炭产能约为4.5 亿多吨。而现在钢铁企业的焦炉基本是满负荷生产,一些独立焦化企业的焦炉开工率仅有30%。今后焦炭产量要逐年减少,钢铁企业的焦炉不会减产,减产的都是独立焦化企业,一大批独立焦化企业的焦炉将被迫关停。2009 年建设投产的焦炉有55 座,产能 3092 万吨,虽然淘汰的焦炉能力约2000 万吨,但还是增加了焦炉生产能力100

24、0 多万吨,这就加剧了焦炭产能的过剩。国内焦炭生产情况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快报数据,2009 年,全国规模以上焦炭企业累计生产焦炭34502万吨,同比增长10.5%。2009 年,预计全球生产焦炭5.75 亿吨,比 2008 年的产量有提高。2009 年,我国焦炭产量占世界焦炭产量约60%,我国焦炭的产量仍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从 2009 年焦炭行业的运行看,2009 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焦炭企业均处于盈亏边缘,企业限产较多;随着钢铁行业的生产逐渐较快,钢材价格的阶段性起伏,焦化企业的生产和效益才明显好转。表七2001-2009 年我国焦炭产量及占全球的比重单位:万吨2001 年

25、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2006 2007年2008 年 2009 年世界34465 35800 39034 426770 47700 52700 54475 54503 57503 国内焦炭产量13130 14280 17776 20873 23903 28284 32894 32359 34502 焦炭产量占全球比重38.10%39.89%45.54%49.41%50.11%53.67%60.38%59.37%60%数据来源: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相关资料搜集整理2010 年,在国民经济继续好转,以及钢铁行业生产继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预计焦炭行业的生产仍会仍稳定

26、增长,产量增长8%-10%。国内焦炭生产结构我国的焦炭生产企业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钢铁联合企业内部自有焦化生产厂,焦炭生产以供应企业炼铁生产为主;二是独立焦炭生产企业,焦炭全部作为商品外销。独立焦化企业与钢铁联合企业中的焦化企业相比,钢铁联合企业中的焦化企业的产品消费稳定且具有排他性,钢铁联合企业的焦炭生产产能利用率高,市场需求减少时,钢铁企业将首先减少外部采购需求,保证对自有焦化企业的产品需求。而独立焦炭生产企业由于没有稳定的下游消费客户,在焦炭市场需求减少的情况下,首先受到冲击的将是此类独立焦炭生产企业。根据中国炼焦工业协会数据,从企业生产结构看,2009 年全国 3.53亿吨、同比增

27、长 7.95%焦炭产量中,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厂焦炭产量约13405 万吨,同比增长8.76%;其他独立焦化企业焦炭产量21959 万吨,同比增长7.47%;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焦炭产量增幅高于独立焦化企业 1.29 个百分点。钢铁企业焦化厂焦炭产量比重从上年同期的37.62%提高到 2009 年的 37.9%,提高 0.28 个百分点。焦炭的区域性特征焦炭属于二次能源,是重要的固体燃料,是钢铁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品,随着国民经济对钢铁产品需求的增长,我国焦炭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全国焦炭行业中,仅有13 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联合企业内,23 为独立焦化厂。大部分焦炭企业集中在山西、河北、内蒙等煤

28、炭产区,除河北相对靠近客户外,其它均远离用户。而钢铁生产和消费较多的江苏、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省市和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省区因煤炭资源较少而缺少焦炭,于是出现了“北炭南运”的局面。我国焦炭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目前发达国家95%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企业内部。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余热等能够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我国钢铁企业用焦量占焦炭产量的80%左右,但只有33%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联合企业内,67%的焦炭生产能力为独立焦化企业,目前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未来将主要通过发展化工产品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2006 年 3 月 22 日发布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

29、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钢铁企业焦炭产量占焦炭总产量的比例将由33%提高到 50%以上,表明了国家焦化产业布局政策要向钢铁企业倾斜。未来煤焦化产业的布局将呈现两种趋势:一方面钢铁企业附属焦炭装置向钢铁工业的布局靠拢,另一方面独立焦化企业将进一步向炼焦煤资源产地聚集。焦化企业至少要在资源和市场中占有一个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2009 年 1-11 月,规模以上工业有焦炭企业842 家,比 2008 年减少了 11.55%,企业数量的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以及市场因素造成的。我国六成的焦炭企业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贵州、云南。其中山西共有焦炭企业23

30、0 家,占全国的 1/4 强;陕西有70 家,河北有63 家,山东、贵州厂商数量均超过50 家。焦炭生产规模最大的地区是山西,2009 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量达7649.35 万吨,占全国的22.17%,但由于产量受各因素影响下降,导致产量比重也有下滑。另有河北、山东、河南、辽宁、内蒙古、云南、江苏、四川 8 个地区产量超过1000 万吨,产量合计为16448.96 万吨,占全国产量的51.03%。从 2009 年各地区的焦炭产量增长速度看,产焦大省中河北、内蒙古和河南的产量增长较快,为全国的产量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山西省的产量虽然仍是第一大省,但产量出现小幅下滑;从各地区的生产发展趋势看,山西省

31、仍会继续保持第一大省的地位,但其余炼焦煤资源丰富的地区产量会有较快增长。2009 年焦炭行业各省区焦炭产量情况单位:万吨,%地区产量同比增长山西7649.35 -5.00 河北4800.33 23.90 山东3184.60 9.10 河南2163.06 17.10 辽宁1876.50 9.00 内蒙古1834.39 33.80 云南1371.98 9.50 江苏1212.57 12.70 四川1162.00 13.70 黑龙江967.78 26.00 湖北838.10 7.70 贵州781.21 -4.00 新疆774.06 32.40 安徽772.94 3.40 上海660.79 -6.40

32、 江西626.06 27.20 湖南542.57 21.90 陕西526.00 23.60 吉林423.78 12.70 广西360.17 16.20 天津314.57 8.50 重庆294.21 8.50 宁夏273.87 136.20 甘肃244.69 1.30 浙江229.69 38.40 广东190.93 40.20 北京166.14 -2.50 青海141.42 -1.90 福建117.93 18.20 数据来源: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我国炼焦技术发展分析近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焦炭第一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随着我国焦炭行业的飞速发展,炼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为我国焦炭行业节能

33、减排、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绿色焦化厂创造了条件。顶装焦炉的大型化炭化室加宽加高、提高单孔炭化室产焦量,即焦炉大型化是炼焦技术的发展方向。焦炉的大型化是实现炼焦行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焦化技术的进步,走过的也是一条大型化发展之路。焦炉大型化以成为焦化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2007 年我国新投产焦炉41 座,新增产能2163 万吨,其中炭化室高大于6 米的大容积焦炉(含5.5 米捣固焦炉)23 座,产能 1435 万吨,占新增产能的66.3%。焦炉大型化主要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大大减少出炉次数,减少装煤和推焦的阵发性污染,改善炼焦生产操作环境;二

34、是大容积焦炉的自动化水平较高,可以有效降低炼焦工序能耗,使得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三是能够提高装炉煤的堆比重,降低结焦速率,使焦炭成熟均匀,提高焦炭质量。捣固焦炉的大型化虽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炼焦煤资源相对贫乏,强黏结性煤资源更是稀缺。近几年,随着我国炼焦行业的迅速发展,炼焦煤供应日益紧张,加之国际市场炼焦煤价格节节攀升,捣固炼焦技术在我国得以推广。截至 2009 年初,我国已投产的360多座捣固焦炉大多数建在独立焦化厂,只有十几座建在中小型钢铁企业内。其原因是捣固焦炉的寿命比顶装焦炉短,生产稳定性和除尘效果不如顶装焦炉好,国内外几乎还没有3000 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长期全部使用捣固焦炭的生产

35、经验。但是,随着我国炼焦煤尤其是强黏结煤供应的日趋紧张,以及捣固炼焦技术的逐步完善和发展,部分中型钢铁企业焦化厂开始关注和采用捣固炼焦。随着山西长治钢铁公司、南昌钢铁公司和山东铁雄钢铁公司4.3 米捣固焦炉的先后投产,以及涟钢和攀钢5.5 米捣固焦炉的建设,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已开始接受和采用捣固炼焦工艺。2006 年,中冶焦耐开发了世界上最高的6.25 米捣固焦炉,并在唐山佳华设计施工,这使我国捣固炼焦大型化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干熄焦的推广及大型化干法熄焦(简称“干熄焦”)是相对于用水熄灭炽热红焦的湿熄焦而言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冷的惰性气体在干熄炉中与红焦直接换热,从而冷却焦炭。与湿法熄焦相

36、比,干熄焦可回收约80%的红焦显热,大大改善焦炭质量,降低高炉焦比。采用干熄焦法回收红焦废热产生的蒸汽,可用于发电,既节约了宝贵的能源,又保护了环境。截至上个世纪,我国都没有自已的干熄焦技术,也不能制造干熄焦设备,只好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引进。世纪之交,我国开始了干熄焦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研发工作。2004 年,采用我国干熄焦技术与设备的马钢和通钢干熄焦示范装置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实现了干熄焦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随后又实现了大型化和系列化。现在我国已可以设计建设50-200吨/小时各种规模的干熄焦装置。截至 2008 年 5 月底,我国在建和已投产的干熄焦装置共119 套,正在为11448 万吨/

37、年焦炭生产能力配置干熄焦装置,相当于我国2007 年钢铁工业耗焦总量的39.7%,按干熄焦能力计算居世界第一位。煤调湿技术的推广“煤调湿”是将炼焦煤料在装炉前去除一部分水分,然后装炉炼焦。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入炉煤料含水量每降低1%,炼焦耗热量就降低62.0MJ/t(干煤),随着装炉煤水分的降低,装炉煤堆密度提高,而干馏时间缩短,焦炉生产能力可提高7%-11%;能够改善焦炭质量,增加焦炭强度;在保证焦炭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可多配弱黏结煤8%-10%;煤料水分的降低可减少 1/3 的剩余氨水量,减轻废水处理装置的生产负荷;采用焦炉烟道气进行煤调湿,使得平均每吨入炉煤可减少约35.8 千克的 CO2

38、排放量;可保持焦炉操作的稳定性,有利于延长焦炉寿命。按热源不同,煤调湿工艺可分为以导热油为热源、以蒸汽为热源和以焦炉烟道气为热源3 种。现在我国宝钢、太钢和攀钢正在设计建设以蒸汽为热源的煤调湿装置,采用国产的回转式干燥机。太钢和攀钢的煤调湿装置于2009 年初投产(太钢项目已于2009 年 1 月 10 日试生产),济钢自主开发的以焦炉烟道废气为热源、具有风选功能的流化床煤调湿装置已于2007 年 10 月投产,首钢、昆钢、鞍钢、沙钢和安钢也正在进行配置煤调湿设备的前期工作。走向世界的中国焦化技术上世纪我国从外国引进6 米焦炉、焦炉煤气脱硫、干熄焦等技术和设备。进入 21 世纪,中国焦化技术已

39、获得了国际认可,并开始走向世界。近年来,中国焦化企业在国际上承担了大量的工程项目:为南非总承包的1 座 6.2 米焦炉已于2006 年 11 月顺利投产;为日本和歌山设计建设的2 座 6 米焦炉 2009年中投产;为巴西设计建设的第一座6 米焦炉已于2008年 6 月底投产;为土耳其总承包的2 座 6 米焦炉已分别于2007 年底和 2008 年初投产;为哈萨克斯坦改造的煤气净化车间工程已于2006 年投产;为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设计建设了一些传统焦炉和热回收焦炉项目。五、六、焦炭价格走势分析焦炭价格走势情况2006年6月2008年7月焦碳价格走势(元/吨)10001500200025003

40、000350006-0606-0706-0806-0906-1006-1106-1207-0107-0207-0307-0407-0507-0607-0707-0807-0907-1007-1107-1208-0108-0208-0308-0408-0508-0608-07焦碳(元/吨)我国焦炭的的产量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2004 年我国年产1.77 亿吨,2005 年 2.40亿吨,增长了35.59,2006 年年产 2.80 亿吨,同比增长16.67%,2007 年总计焦炭产量3.35亿吨,同比增12.72,占全球焦炭总量的60。由于国际焦炭需求上升,价格高涨,我国焦炭出口增长5.52

41、,达到 1530 万吨。从产业结构来看,机焦产量增长16.20,比重达到91.01,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新建焦炉大型化,产能增加,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淘汰落后加快推进。去年关停淘汰落后焦炉产能约2200 万吨。不过,从成本来看,炼焦煤价格仍然高企,去年12 月份炼焦煤综合采购成本已达到837.58 元吨,同比增 23.14,而进入 2008 年以来,国内大多数焦化企业炼焦煤综合采购成本已经突破1000 元吨。如果按照2008 年全球粗钢产量14 亿吨计算,生铁产量亿吨,全球焦炭表观消费量突破6 亿吨的可能。国内冶金焦参考价格我国焦炭市场的价格变化基本与钢材市场的走势一致,但整体的波动不是很大。具体

42、的走势看,1 月开始价格上行,但从3 月开始有下滑;在4 月处于低点,然后随着钢材价格的上涨而上升;8 月份,焦炭价格又达到一顶点,然后就弱势下滑运行;10 月份后,焦炭价格又开始逐渐上涨,形成新一轮上涨行情。表八2009 年国内冶金焦参考价格单位:元/吨山西二级冶金焦山西一级冶金焦华北、东北二级华东二级车板价车板价采购价出厂价09 年 1 月上旬15001600 1750 16501700 16501750 09 年 1 月下旬15001600 1750 16501700 17001750 09 年 2 月上旬16001700 1850 17001800 19001950 09 年 2 月下

43、旬16501750 1850 17001800 19001950 09 年 3 月上旬15501650 1700 17001750 17001750 09 年 3 月下旬1500 16001650 16001700 14501550 09 年 4 月上旬14001450 15001550 15001550 14001450 09 年 4 月下旬13001350 14001450 15001550 14001420 09 年 5 月上旬14001430 14501500 15501600 14501500 09 年 5 月下旬14501470 15001520 15501600 15001550

44、 09 年 6 月上旬14501500 15501580 15501600 15201580 09 年 6 月下旬15501580 16001650 16201680 16501670 09 年 7 月上旬15501580 16001650 16501680 16501700 09 年 7 月下旬16001620 16501700 17001750 17001730 09 年 8 月上旬16501700 17201750 17501800 1750 09 年 8 月下旬17001780 18001850 18001850 17801800 09 年 9 月上旬16501700 17801800

45、 17001780 17001720 2009 年 9 月下旬16201670 17301750 1600 16101670 2009 年 10 月上旬16201650 17101730 1550 15801610 2009 年 10 月下旬15301580 16001650 15501600 15401560 2009 年 11 月上旬15501600 16501700 16001620 15601580 2009 年 11 月下旬15801620 16801700 16301650 15801670 2009 年 12 月上旬16001630 17001720 1700 17201750

46、2009 年 12 月下旬16301670 17201750 1780 17501800 数据来源:冶金经济信息中心焦炭价格变化原因分析2009 年在焦煤成本和钢厂需求的双重因素制约下,焦炭市场呈现振荡运行,价格在 7-8月、11-12 月份出现两个高峰。2009 年初,春节前夕由于钢厂急于备货,焦炭价格飞涨至1800元/吨左右,好景不长,钢材价格骤降,钢厂对焦炭价格打压,焦炭价格在3 月份跌至 1450元/吨左右。5 月份,钢材市场运行乐观,各品种价格均有100-200 元左右的上涨,小钢厂加大生产力度,焦炭消耗逐渐加快,焦炭价格也持续上涨,二级冶金焦主流价格达到1600-1650,准一级冶

47、金焦1720 左右,均为到厂价。6 月份,钢材各品种行情继续纷纷上扬,各钢厂也不断调高钢材出厂价格,钢铁、焦化企业的焦炭库存明显下降,焦炭供应较为紧张,而炼焦煤价格依然居高不下、部分煤种严重短缺,因此山西焦协出台指导意见,建议焦炭价格上调60 元/吨左右,于是整个6 月份,各地焦炭行情基本都上涨60-70 元/吨,二级冶金焦主流价格 1700 元/吨左右,准一级冶金焦1800 元/吨左右,均为到厂价。7 月份,钢材市场又上演了一出“暴涨”大戏,各品种价格纷纷上涨,建材尤为显著,钢产量持续增加拉动对焦炭、焦煤需求量的增加,炼焦煤市场供给仍呈现货紧价扬的走势,因此出现了焦炭市场价格不断被推高的走势

48、,下游钢铁企业随市场变化对焦炭采购价格做了及时调整,在 6 月采购价格基础上基本都上调了60 元/吨。8 月中下旬,钢材价格在经历了暴涨之后开始大幅回落,焦炭价格又开始纷纷回落。而四季度由于精煤价格支撑以及运输因素的制约,焦炭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华东部分钢厂优质焦炭采购价格一度达到1900-2000 元/吨。图八2008-2009 年山西和上海月度焦炭价格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2010 年,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逐渐好转,焦炭行业运行的外部环境预计好于2009 年,供需情况也有较好的机会。但焦炭行业作为原材料的中间环节,受到上游炼焦煤和下游钢铁行业的影响较大,焦炭行业属于跟随性的行业。所以

49、,2010 年,焦炭行业的价格变化主要受到钢材价格的影响较大,变化趋势与其趋于一致。预计2010 年,焦炭价格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平均价格比2009 年会有约20%的上涨。整体来看,焦炭价格将以波动调整运行为主,其价格将随着钢材价格及焦煤价格的涨落而振荡。七、我国焦炭市场的消费情况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情况2009 年,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高达约3.526 亿吨(按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调研分析数据测算),同比增长约13.21。是我国焦炭消费历史上消费最多的一年。也是我国生铁产量增加最多、高炉炼铁入炉焦比降低幅度最大的一年。2009 年,焦炭行业的生产快速增长,同时出口量大幅下降,从而影响到了焦炭

50、的表观消费量,表观消费量增长较快。表九2001-2009 年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情况单位:万吨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表观消费量11745 12933 16303 19372 24080 28318 31364 31146 35260 产量13130 14290 17775 20873 25356 29768 32894 32359 35300 出口量1385 1357 1472 1501 1276 1450 1530 1213 57 数据来源: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图九2001-2009 年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变化情况19372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