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9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第一课时总第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温度和温度计【教学目标】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3、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教学准备】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 110)(2)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 110)【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
2、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板书:温度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 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 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 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 号杯和 4 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 号杯和 3 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4、汇报。(预设:4 号杯的水热,1 号杯的水冷;3 号杯的水比 2 号杯的水冷。)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
3、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 号杯和 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 号杯和 4 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预设:2 号和 3 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 号杯的水冷,4 号杯的水热)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板书:温度计二、观察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3、学生观察温度计
4、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4、汇报交流。出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P43的 3 个)”,这三个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5、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观察。(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量程;刻度)20 6、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预设: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1、师:出个题目考考你:“25”,你会读吗?学生试读2、师: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例:“2
5、8 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 摄氏度”怎么写?学生读一读,写一写。师:我们再来试一下,出示:0 37510(此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3、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同时强调:零下温度自 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1、现在请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2、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呢?(参考P44图)(预设: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种:俯视、仰视;从嘴里呼出的热气。)师生讨论,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五、拓展1、师:
6、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2、师:课后考虑一下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总第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测量水的温度【教学目标】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3、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 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教学准备】小组:4 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
7、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 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 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教学过程】一、测量水温的方法21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板书:测量水的温度2、师:书 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 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 100范围的
8、温度计。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P45的插图和方法。(学生阅读)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
9、读数偏大或偏小。(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二、测量水的温度1、师: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快。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1 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 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 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 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我们来比一下哪个小组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准确,及时记录在P46的表格中,同时要小心热水烫手。开始吧。水温的测量记录自来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烫手的热水的温度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2、学生测量后汇报。(预设:通过交流能发现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讨论: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引
10、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3、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下,现在要求每隔2 分钟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在P47,在等的过程中思考: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4、小组测量,教师指导。连续测量 10 分钟内水温变化的记录表0 分钟2 分钟4 分钟6 分钟8 分钟10分钟,自来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烫手的热水的温度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5、汇报交流。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22(预设:随着时间的变化,2、3、4 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4 号杯里的下降的最快,1 号杯里的温度变化不大。)也就是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
11、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6、带领学生阅读P47: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三、推测水温的变化1、师:如果这四杯水再过10 分钟,水温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放一天呢?温度还会变化吗?水的温度会无限下降吗?(预设:当水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水温就不会下降了。)2、师: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有什么办法吗?(预设:把水放在冰箱冷冻槽里,水温就会继续下降直至结冰。)3、师:这个只是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出来的,今天回家后去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的。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三课时总第课时【教学时间】:
12、【教学内容】:水结冰了【教学目标】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3、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 只、冰块 1 杯、试管 1 支、8 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 支。【教学过程】一、冰的观察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
13、成冰了。板书:水结冰了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6、学生比较后汇报。(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23 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
14、的特点。(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 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3、师
15、:清楚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学生实验,教师巡视。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预设:水在 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5、师: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三、拓展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水(液态)冰(固态)2、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四课时总第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冰融化了【教学目
16、标】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3、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4、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 支,冰融化时凝固24 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 只、冰块1 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教学过程】一、观察冰的融化1、师:
17、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 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5、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 1 分钟测一次
18、,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时间1 分钟2 分钟3 分钟4 分钟5 分钟,温度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时间1 分钟2 分钟3 分钟4 分钟5 分钟,盛放烧杯内空气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空气温度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 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二、加快冰的融化1、师: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
19、?2、学生预测方法。(预设: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4、师: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预设: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6、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预设:
20、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25 三、拓展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冰(固态)水(液态)2、师: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如水珠是从哪里来的?)第五课时总第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水珠从哪里来【教学目标】1、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2、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
21、设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教学准备】小组:3 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教学过程】一、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1、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现在玻璃杯和塑料袋的外壁都出现了水珠。(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上节课的情景。)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板书:水珠从哪里来2、学生预测,解释只要符合逻辑,鼓励越多越好(预设:可能是从被子里渗出来的;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3、师: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解释分析一下吗?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
22、理的解释。(预设: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满出来;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二、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1、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吗?2、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做一组对比实验:(出示:三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满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上加冰,静静地放在桌上。隔几分钟观察两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3、学生观察熔化26
23、师:有什么发现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预设:这两只玻璃杯的外壁上都没有形成小水珠。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壁不渗水;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4、师:那么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测(预设:水蒸气遇冷形成;可能涉及水蒸气、凝结、水汽等,这时也可以提问: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等等)5、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课后去查找一下资料,看看能否证明你自己的猜测,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第六课时总第课时【
24、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水和水蒸气【教学目标】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4、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准备】小组:浅碟子 1 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 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 只、小杯子 1 只、1 小杯热水。【教学过程】一、水到哪里去了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2
25、、学生推测。(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预设: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盖盖子,看看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预设:可能水的变化不大,所以刚开始先要在水面做一个标志,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水面的变化。)3、学生实验观察师:有什么发现吗?(预设: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一部分;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27(预设: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
26、入到空气中去了。)指导学生看书 P54看漫画和文字。板书:水(液态)水蒸气(气态)和课题:水和水蒸气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学生画后投影交流。)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预设:什么时候水会蒸发;怎么样水才能蒸发的快点;蒸发后的水有什么用,)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预设: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
27、,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一下(可适当参考P55)。学生讨论后汇报(预设: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2/3 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师: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课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师:观察到什么现象吗?(预设:放在蜡烛上加热的水里过一会儿就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很多白汽。过几分钟后,勺子中的水就干了。而另外一只不加热勺
28、子里的水量减少的不多。)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三、空气中的水1、师: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如果不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预设:天上经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你能证明一下吗?学生讨论后汇报(预设方法: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
29、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教师投影演示。师:有什么发现吗?(预设: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师:你能解释吗?(预设:学生回答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书并讲解。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板书:凝结蒸发28 师:现在你能解释上节课的问题了吗?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预设: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板书:水蒸气(气态)水(液态)四、拓展师:我们对水研究了整整一个单元,你能课外总结一下吗?下节课我们来交流。第七课时总第课时
30、【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3、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教学准备】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 只,冰块 1 杯,食盐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过程】一
31、、水的各种形态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师生交流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课件展示)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3、学生讨论交流。(基本答案如下:)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水的形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条件霜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 0以下雪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 0以下冰水(液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 0以下露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 0以
32、上云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 0以上凝结29 雾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 0以上(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二、水的三态循环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预设:(1)如果前面学生没有讨论出霜和雪的变化过程,这里可以再问一句:师:那么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互相转化吗?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化而来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教师演示一
33、个实验: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出现。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从而凝华成了冰晶。)(2)如果刚才讨论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直接总结完整。)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2、师:我们学了这么多之后,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请同学们结合P58的图,讨论一下。3、交流。三、拓展 1、师:学了这章,你有什么收获呢?2、阅读资料库,增长知识。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四单元磁铁第一课时总第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目标】1、
34、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3、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30 1、宝刀传说。(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
35、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2、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
36、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3、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1)、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2)、评比得出最佳表现组。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1、形状(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图片出示)(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2、
37、用途(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3、性质(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3)、交流汇报。四、总结延伸:1、回顾宝刀传说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2、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31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磁铁有磁性【教学目标】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38、。3、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
39、铜币,1 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如:金属?铁?)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实验)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3、交流汇
40、报。4、小结。(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3)、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顾板书,修正板书。)5、辨认铁制品。(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实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币、茶叶筒等)(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3)、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32(4)、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5)、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
41、教师小结: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三、隔物吸铁:1、引入研究。(1)、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带来的遥控小车吗?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指挥小车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为什么?(纸包住了磁铁)磁铁被纸包住了,隔着纸,还能吸铁吗?(2)、学生猜测,教师演示。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3)、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2、实验设计。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实验呢?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特别
42、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4、汇报交流。5、小结。(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2)、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四、总结延伸: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2、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注:教师在此课的教学中要清楚:磁铁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镍、钻等金属。学生如果知道磁铁还能吸镍、钻等,教师要给予肯定。人民币硬币用的材料分别是:1 元硬币为钢芯镀镍;2000 年版 5 角硬币是铜锌合金,黄色带红;2002 年版 5 角硬币为
43、钢芯镀黄铜,黄色;老版1 角的是铝币,2005 年后的 1 角硬币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与1 元钢币颜色略有差别;分值硬币都是铝的。不锈钢的组成成分都主要是铁,但是磁铁只能吸引一些种类的不锈钢,有些种类的不锈钢磁铁是不吸引的。磁铁能吸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因为在它们的胶带中有铁粉类物质。但是电脑用的磁盘,看起来与录像带很像,但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磁铁吸引了看似铜的物体,其实那是在铁物体的表面镀的一层铜。第三课时总第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磁铁的两极【教学目标】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3、体验重复
44、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3【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小钢珠、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教师准备: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纸条(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实物出示)看,这是什么?(小钢
45、珠和条形磁铁)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2、我们来试试吧!教师演示(多做几次)看到了什么?(小钢珠在磁铁上总向两边滚)3、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那我们猜条形磁铁哪些部位磁性最强?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3、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4、交流汇报实验方案。(1)、如果要测磁铁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针数,该怎么做?磁铁是放在桌上好呢还是挂起来?可以在条形磁铁的
46、哪些部位放回形针?为节约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板书条形磁铁,并选择五个点,回形针怎么放?我们可以一个接一个放(演示)现在放了几个?如果再放上去要掉下来了,算吸起几个?注意一定要轻轻的放上去,细心一些。要不要记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针数,记在哪里?在记录纸上就有这种实验方法的记录处,我们来看一下,分别在磁铁的 A、B、C、D、E处下面的括号中记录下来?(2)、这是比磁铁各部分吸的回形针数,是一种比较好的比磁性强弱的办法,还有其它不同的办法吗?(3)、能不能比磁铁各部分吸同一个回形针所需要的距离呢?怎样量磁铁各部位吸起同一个回形针需要的距离?用什么材料做的尺来量比较好一些?旁边能不能放其它
47、的磁铁?把回形针放在尺的起始点放回形针,沿着尺慢慢的接近回形针,当吸住回形针时,观察磁铁离起始点的距离,就是这个部位吸回形针的距离。(4)、如果用小钢珠实验,怎么来做?小钢珠先放哪里?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观察什么?怎么记录实验的结果呢?可以用箭头画出铁珠的运动轨迹。5、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但课堂上时间毕竟有限,为了大家更好的交流,我们先选择第一种方法进行,好吗?学生实验,教师巡视。6、各小组实验数据汇总。7、我们一起来观察分析一下,从我们的汇总数据里,我们可以发现些什么信息?8、小结。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板书磁极)想想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三、磁铁两极的研究:34
48、 1、我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如果用一个磁铁的磁极去吸另一个磁铁的磁极,吸引力会更大吧?想验证一下吗?2、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出现了什么情况?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学生操作,交流感受。3、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会推开呢?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种呢?再做一做看看。4、我们能准确地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吗?(不能)那怎么办呢?5、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为了准确而又简单的的表达,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做标记,比如说字母。)6、我们先给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后,再将它们相互接近吧。当然别忘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
49、来。我们也可以借助符号,如用“”来表示相互吸引,用“”来表示相互排斥。7、学生实验,并记录。8、汇报交流。9、小结、延伸。(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2)、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标注字母时是随意的,没有统一标准。)(3)、怎样才能标注统一呢?我们下一课再继续研究吧!四、作业:出示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它们的磁极在哪里呢?(用小钢珠测试,因为磁极磁性最强,钢珠会自动滚向磁铁的两个磁极。)第四课时总第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2、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3、培养
50、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实验的严谨态度。【教学重点】能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教学难点】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教学准备】35 为小组准备:磁铁,悬挂磁铁的支架或磁铁座,上节课使用的无标识的磁铁,其他形状的没有标识的磁铁。【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1、上节课我们把两块磁铁的磁极标记为A、B、C、D来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结果全班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对磁极的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未能把本是相同的磁极标上相同的字母。)2、磁铁的两个磁极还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研究吧!3、研究之前,老师想考考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