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语文S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语文S版).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古诗三首-望洞庭主备教师:陈永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理解意思。2、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教学重点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对“两相合”“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感悟。教学用具PPT、小黑板、白银盘和一个青螺教学方法讲授、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望洞庭二、学习古诗: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然后全班齐读。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
2、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4.抓字眼,明诗意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所吟诵的景象中去。(1)自读全诗,明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 ng、潭 t n、螺 lu、磨m(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A、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黑板出示)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师:你理解得真不错。生:我理解
3、“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比喻句要注意)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注意诗的节奏)B、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生:遥望:远望。师:点题
4、,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注意诗的节奏)三、悟诗情1、学生自由练读,想象画面,读出韵味,感受意境。2、读着诗句,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5、?3、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请读出这种感受。四、背诵全诗1、自由组合练习诵读。2、指名背诵。五、拓展延伸1、同学们,描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些诗句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气势雄伟、境界壮阔。刘禹锡本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时间可以找来读一读。2、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感兴趣的同学收集一下描写洞庭湖的诗歌和文章,我们找个机会再来交流。六、布置作业1、收集描写洞庭湖的诗歌和文章。2
6、、默写望洞庭。板书设计:望洞庭湖光、秋月和水平如镜静想象非凡、意境优美银盘、青螺美教学反思:课题古诗三首-菊花主备教师:陈永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诗中的生字。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是古诗,感悟、品味,理解诗的意思。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爱菊之情。教学用具PPT、生字卡片、小黑板、菊花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了解作者。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花?(菊花),你喜欢菊花吗?(喜欢)为什么呢?老师也很喜欢菊花,我喜欢它的美丽,喜欢它的芬芳
7、,更喜欢它不畏风霜,意志顽强的精神。菊花,不仅我们喜欢,更是诗人们喜爱的歌咏题材。唐代有位诗人叫元稹(元稹简介: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他是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元和十年,与白居易等酬唱频繁。诗与白居易齐名,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元氏长庆集。),一次在赏菊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标新立异,新颖别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2、板书:菊花。元稹。齐读。二、抓字眼,明诗意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好“舍、斜、尽”。写好“遍、渐”)2.再读古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绕舍”是什么意思?环绕房屋。“似陶家”是什么意思?好像是陶渊明的家一
8、样。“更”是什么意思?再。)3.分小组学习,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字词的意思。4.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诗句大意。“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这两句的意思是:一簇簇秋菊环绕着房屋开放,好像是到了隐士陶渊明的家。我一遍又一遍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觉得太阳已渐渐西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百花中我并不是对菊花情有独钟,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可观赏的花了。同桌互相说一说诗意,指名说。三、提出问题,悟情境1.学生分小组针对诗中词语提几个“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2.师生共同归纳。秋天的菊花开得怎样?诗人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观赏菊花?菊花开过后大自然中
9、什么样?3.针对这些问题,想一想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四、想画面,咏诗句1.想象当时的画面,说说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以及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2.咏诗句,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采取分组练读、评读的形式。3.试背这首诗。五、作业(1)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象画下来。(2)搜集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菊花教学反思:课题古诗三首-枫桥夜泊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此 花 开尽更无花。写景叙事道出缘由爱菊情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文的意思。2.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10、。4.能按“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步骤学习这首诗。教学重点根据文中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教学用具PPT、小黑板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 而名噪一时,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着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齐读诗题,你读懂了诗题是什么意思?(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这首诗的诗人是唐朝的张继。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这首诗和作者张继的有关资料。课前,同学们一定找到了一些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张继是
11、中唐诗人,他写的诗留传下来的只有37 首。他的生死年月资料上没有说明。他在天宝 12 年中过进士,当过盐铁判官。张继的老家是湖北襄樊。张继是我国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那年秋天,他去赶考,榜上无名。于是他就买了一张船票,准备来年东山再起。船在苏州城西枫桥码头停泊。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彻夜未眠。拂晓时,他走出船舱,看见一轮圆月即将落下,成群的乌鸦啼叫着离巢去觅食,天空中布满了寒霜。江边的枫树,渔人的灯火,好一幅美丽的霜天景象。他又往远处看,城外的寒山寺朦胧可见,他想:昨夜听到的钟声可能就是从这里传来的吧,于是他提起笔,即兴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二、解诗意过渡:同学们各自读通了全诗,下
12、面老师要问问你们怎么了解诗意。(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先解释重点词的意思,再把词义用通顺连贯的句子连起来,就解释了诗意。)(1)借助诗下的注解,各自读诗自学。(读好“苏、寺”写好“愁、眠”)(2)同桌合作学习,交流你们组读懂了哪些诗句的意思?或者哪些诗句读不懂?看看同桌能不能帮你解决?(3)各组交流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过渡语:我看到了,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那么,通过自学,在小组里交流,关于枫桥夜泊这首诗你都知道了大意?谁愿意说一说?(月亮慢慢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天地间布满寒霜。(江枫:江边的枫树,也有解释成江桥和枫桥。渔火:渔家的灯火。面对着江边的枫
13、树和岸上的渔火,诗人愁丝缕缕难以入眠。)(姑苏:苏州。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3)指多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大意。(月亮慢慢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天地间布满寒霜。昨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岸上的渔火,诗人愁丝缕缕难以入眠。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客船上。)(4)出示插图,指名上台指图说全诗大意(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诗,用“-”划出诗人看到的景物,用“”划出诗人听到的景物,用三角号找出描写时间的词,交流(看到“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乌啼”、“钟声”描写时间的词是“月落”、“夜半”。)(6)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
14、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拂晓时景物追忆昨夜景色)(7)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迷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你现在能体会到作者张继在写这首诗的感受吗?现在,谁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三、悟诗情讨论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为什么而忧愁?你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忧愁?(张继应该是因为落榜而愁,思念家乡而愁。张继常年在外,肯定思念家乡的亲人,他很可能是为思乡而愁。)(从月亮慢慢落下了,乌鸦在啼叫,江边的枫树,江面的“渔
15、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构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带着旅愁的诗人一夜未眠。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等等可以看出诗人的忧愁。)四、朗读背诵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古诗?(忧愁、伤感,)指名读,划出诗的节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你怎么读这首诗?(前两句朗读时要略带感伤语调,语速要慢。“姑苏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惊奇之感。最后一句读得凄凉而悠长。朗读时要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中意境。)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2、用简笔画画这首诗,在班上展览。板书设计:枫桥夜泊所闻乌啼、钟声凄苦所见月落、寒霜、江枫、渔火难眠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