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202202231707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20220223170729).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古诗的意境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领导入1、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2、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
2、,读出节奏。)2、读懂诗意。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四、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黑云翻墨未遮
3、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2、总结: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六、作业:(任选一题)1、做一张苏轼的诗词手抄报。或有关西湖的诗词手抄报。2、写一篇学习本课的感想。迢迢牵牛星教案教学目的: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2、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思念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体会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思念之情。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
4、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很喜爱诗歌,背了不少的诗歌,也了解了诗歌的一些知识。那你认为我们背诗学诗的目的是什么呢?二、学习1、我们今天学习迢迢牵牛星。请哪个同学来背这首诗。2、理解诗意。3、请你来回答这首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感情。4、你认为怎样阅读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感情?5、介绍诗的出处6、诗歌赏析A、这首诗的意象就是一个人,她就是织女。为什么用“河汉女”而不用“织女星”?B、“擢”让人如见其形,“弄”让人如闻其声。这句既写出了织女的勤劳,又写出她试图借忙碌的劳动来掩饰排遣自己的愁思。C、织女是天上最能织布的人,而且那么忙碌,却织不成一匹布,表明她被思念折磨得没有心思织布,织女内心强烈的悲凄
5、之感和悲痛之情。这句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伤心诗经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D、银河很清很浅,应该能自由往来,那为什么两人却不能见面呢?是有人压制了她的爱情。这句朗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反问的语气,表现了怨恨、痛苦的感情。这句不是与“迢迢”相矛盾吗?因为思念而觉得距离很远。顾城远和近。近在咫尺却如在天涯,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比较天上的街市有关的语句,表达诗人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这儿却表现了织女不能与牛郎相见的痛苦。两相对比,我们更同情饱受思念离愁的织女。E、读了这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含怨带愁地望着牛郎的方向。以女子的饱
6、受离愁、楚楚动人、凝眸深情远视的神态结束,既给人以美感,又让人想象回味。F、叠词的运用。迢迢形容牵牛星之遥远,皎皎形容织女星之明亮,纤纤形容手之细长,札札形容织布之忙碌,盈盈形容水波之晶莹,脉脉形容注视之含情。“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盈盈表现女子的美好姿态,皎皎表现女子的明艳动人。“皎皎”既表现星的明亮,又表现女子的明艳动人,真称得上“一字千金”。“盈盈”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让人回味无穷。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6、请同学来读诗。7、请你来总结这堂课上你的所学所得,可以从内容,可以从学法,可以从语言
7、,也可以从你的感受或联想等等。8、学生合作读诗宿建德江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学习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加深对诗人的了解,感悟诗人的高尚情怀。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意境美。2、领会评价重点词语,主旨的理解。教学难点: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山水田园诗呢?二、介绍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
8、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赏析宿建德江。(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二)赏析诗歌1、初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准字音。如:渚zh2、再读诗歌,理解诗意,品味诗句。(1)词语解释(2)基本解读:先解释每句话地意思,再解释整体的诗意。(3)思考讨论: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3、诵读全诗,感悟诗情。(三)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五、作业设计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凉州词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感悟边
9、关将士悲苦的生活。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音画时尚导入: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3、检查学习情况:(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
10、主要意思。(3)质疑。三、品读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如: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1、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2、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3、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4、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5、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6、配乐赛读、齐读。7、背诵四、拓展延伸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2、教师推介六、作业1、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
11、一写)2、积累其他的边塞诗。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2、体会诗中情感。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2、陶渊明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田园诗饮酒。二、读1、听录音,划节奏,再读。2、再听录音,圈重点。再读。3、齐读,读出感情。过渡:诗是讲究意境的,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那么读诗时,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通过画面的表面的呈现,找出它背后隐藏的画面,以及它背后的深层意蕴即弦外之音。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板块二的学习:悟。讨论思考:1、找出诗中描绘了那些画面;
12、2、以诗中画面为参照物,想象它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丰富的画面;(最好用描写的语言)3、通过这些画面悟出作者写这些画面的弦外之音(言此意彼)是什么?或给读者什么启迪?二、悟1、找出诗中描绘了那些画面;2、以诗中画面为参照物,想象它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丰富的画面。(最好用描写的语言)3、通过这些画面悟出作者写这些画面的弦外之音(言此意彼)是什么?或给读者什么启迪?三、写我们知道学诗不仅要学会读、悟,其实背诵默写也不可忽视。那么你能不能将这篇课文背诵默写?(单独背,一人上台默写。其余的用本子默写。)四、说过渡: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大都表达了陶渊明酒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其实酒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在我们的生
13、活中都有很大的市场,上至达观贵人,下至贫民百姓,有的人或借酒浇愁、或借酒助兴、或借酒交友、或借酒抒发情感等。那么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故事?五、小结:不管是写,还是说,我感觉同学们的语言非常丰富,有刻意从书本中学来的,有无意从茶余饭后听来的。总之,只要我们留心,我们的语言就会丰富多彩。六、作业布置有感情地背诵全诗七、板书设计饮酒陶渊明一:读结庐无喧二:悟三:写四、说心静美好商山早行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2、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情感。教学重点: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温庭筠二、鉴赏商山早行1、朗读,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明确:悲故
14、乡思乡。2、理解诗意。3、品味两幅画面。(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1)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诗人在此融入了怎样的情感?(用笔写,交流)(3)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4、品味佳句:(自由鉴赏)问: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词句子异曲同工?5、小结: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
15、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羁旅思乡诗回顾1、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月、客、浮萍、飞蓬等。2、表达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四、作业设计用以上方法自己鉴赏一首羁旅思乡诗。天净沙秋思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2、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教学重难点:1、背诵诗歌。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意韵。教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
16、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二、解题:“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三、朗读诗歌:1师配乐范读。2学生齐读。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4学生配乐朗读。四、品析鉴赏:1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2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3)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师适当点拨,共
17、同明确。3齐声朗读并背诵诗歌。五、拓展延伸:对比阅读余光中的乡愁,体会思乡之情。六、总结:这首小令仅用28 个字就是道德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语,而字字却是扣着“情”来写,古人说:“凡景物,皆情语”,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七、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2课后以诗歌的意境作一幅画,各自进行交流。秋浦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体会诗人赞美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的劳动者的真挚感情。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
18、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的劳动场景,体会诗人赞美劳动者的真挚感情。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师出示图片。请大家观看。2、指名说,看到什么,用一、二句话介绍。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秋浦歌,看看这位伟大的诗人是怎样介绍这一场面的。二、揭题,释题1、板书:秋浦歌2、读题,释题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秋浦歌:赞美秋浦冶炼工人的诗。三、简介诗人四、初读古诗,激发情感1、自由读(1)读准字音,读流利。(2)用铅笔画出朗读节奏,试着读出节奏、韵味。2、汇报读书情况(1)正音:赧(n n)(2)指名读文。3、教
19、师激情范读。五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齐读。2分小组讨论,理解诗意。3汇报补充。4师生共小结。诗意: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天和地,火星在升腾的紫烟中飞溅。脸膛红彤彤的工人冶炼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嘹亮的歌声使冰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5、指名说说诗意。6、想象工人劳动的情景。六、感情朗读,体会情感1、指导有感情朗读。2、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3、汇报、小结。诗人描绘了一幅瑰丽壮观的秋色冶炼图,赞美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的劳动者,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背一背李白其他的诗。读一读赞美劳动者的诗或名言。八布置作业读一读赞美劳动者
20、的诗或名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并背诵。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3、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二、整体感知:1、本诗属于哪种体裁?五言律诗。2
21、、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三、学习1、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2、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3、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4、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5、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6、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7、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8、分析其他三
22、联(1)我们来看一下首联。它是在写景吗?或是写什么?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2)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怎样理解?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3)颈联则推开一层,转述别后思绪,所以16 句诗意似悲而作者旷达的胸襟可以显见,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 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9、背诵要求学生默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
23、味,检查背诵效果。四、拓展: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分析诗的方法来看下面几首诗,首先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分析诗人的感情,最后比较诗人之间相同或不同之处。五、作业: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们自己的感情,回赠王勃一首现代诗。从军行.其四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3、鉴赏同类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边塞诗的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1、理解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技巧。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教学过程:一、解题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二
24、、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三、王昌龄背景介绍。四、词语点拨:1.青海2.玉门关3.楼兰五、总体感知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浓厚的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 玉门关。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这首诗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转折有致,对照鲜明,抒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豪情斗志。整首诗的典型环境
25、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体现出王昌龄绝句的突出优点,也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优秀篇章。全诗前两句是铺垫,是烘托,是渲染;后两句是抒情,是显志,是歌赞。景中寄情,以实代虚;情中有物,以实化虚。整首诗不仅格调高昂豪迈,蕴含深邃,而且用语也十分洗炼、精道。六、重难点分析: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七、比较鉴赏比较分析本诗与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在抒情上各有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提示: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
26、壮志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八、课堂小结九、布置作业:背诵全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2、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及作者简介1、解题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27、。2、作者简介二、感知体悟1、结合课下注释自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朗读全诗。2、赏析诗歌,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味诗境。3、诗中写了什么景?其特点是什么?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4、怎样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诗?提示: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场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春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诗,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三、本课小结四、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