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题库-.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76194226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24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题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心理学基础题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题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题库-.pdf(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 _神经冲动。P16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动作电位 来说明。P16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电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化学传导化学 传导。P16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突触,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 来完成的。P16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兴奋,另一种是抑制。P16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

2、规律的反应。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 反射 方式来实现的。P14 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反射弧 _。P16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交感神经 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P19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额叶、顶叶、枕叶、颞叶。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额叶;顶叶 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枕叶 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听觉中枢。P19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语言 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

3、,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P20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抑制 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条件抑制包括:消退抑制、延迟抑制;无条件抑制包括:外抑2 制、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P25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 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 相邻性 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相倚性 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P25 12、在心理学上,当一个反应的概率由在其之前的事件决定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应答性的;当一个反应的概率依赖于随后事件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操

4、作性的。P25 13、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是应答性的,行为是对其之前出现的刺激的应答。另一位心理学大师斯金纳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另一种学习操作性反应,并认为行为是被其之后的刺激强化的。14、对行为起动力作用的个体因素很多,如:需要动机、意志、价值观、理想信念、情绪等。P4-5 15、意识分为正常意识状态和异常意识状态;注意 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P6 16、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心理活动。P6 17、心理动力系统_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的选择与偏向。18、人如果把意识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叫元认知 P

5、719、心理理论 是一个人对自己和对方的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20、心理学上研究个体差异心理的主要两个方面是能力,人格。P9 21、如果说,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那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隐行为;另一类是 外显行为。P4 22、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P3 23、个体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五大方面:需要动机和意志,意识和注意,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3。能力和人格。P9 24、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它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应该是潜意识。P31 25、采用多种先进的脑成像技术,研究认知活动、大脑神经元电生理反应和

6、行为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是。认知神经科学P37 二、选择题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P25 A1864 年B1879 年 C1903 年 D 1920 年2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P25 A 冯特B 韦伯C 费希纳D 艾宾浩斯3.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C),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P3 A 思维B 脑电C 心理D 情绪4.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第三势力”,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性潜能,追求自我实现。下面(C)是人本主义代表。P34 A 皮亚杰B 苛勒C 马斯洛D 科胡特5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A)。

7、P19 A 额叶B 顶叶C 枕叶(负责视觉)D 颞叶三、名词解释1.反射弧P14 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反射方式来实现的。执行反射的全部结构叫做反射弧,它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感受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一般情况下,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会反馈给中枢,以便于中枢调节效应活动,使之更精准,因此,在实际活动中,执行反射的结构装置是环状的,所以也叫反射环。2、正强化和负强化P28 4 行为之后是增加了刺激,结果这个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提高,这叫做正强化。行为之后取消了厌恶刺激,也能让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这是负强化。3、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奥地利

8、精神病学家费洛伊德在对精神疾病进行治疗的实践中于19 世纪末创立的,代表人物还有荣格,埃里克森,梅莱尼克莱因,费尔贝恩等。四、简答题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P3-4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是个体行为及其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心理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心理动力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理想、兴趣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2.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目标是什么?P10-12 一般来说,人类渴望了解和解释自己的行为、更渴望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找出

9、如下五个问题的答案:(一)一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描述行为)(二)这种行为为什么会产生?(解释行为)(三)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更容易发生?(预测行为)(四)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包括哪些?(控制行为)(五)怎样才能使这种行为发生变化呢?(改善行为)3.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P14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5 反应。4.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包括:代表人、产生时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观点、评价)P26-34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该学派于19 世纪末产生于德国。研究对象是意识

10、经验。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二机能主义美 威廉詹姆斯。19 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研究对象:意识的过程。基本观点:意识是对环境适应的产物,认知,行为是适应环境的手段。三行为主义学于 1913 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刺激-反应之间连结建立的后果。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但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境地。四格式塔

11、学派该学派 1912 年创建于德国,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研究对象:意识和行为。研究方法:知觉场。基本观点:心理意识是整体的或完整的。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该学派否认过去经验的作用,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境地。6 五精神分析学派19 世纪末,弗洛伊德。研究对象:潜意识。研究方法:临床实践。基本观点:人格的三种构成相互作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以沙利文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强调文化

12、背景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病产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美国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六人本主义马斯洛于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研究对象: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基本观点: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于发展中的学说,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他们对人的一些研究还停留在关于人性的抽象议论上,因而不能揭示人的心理本质规律。七认知心理学皮亚杰,20 世纪50 年代末。研究对象:人的认知过程。研究方法:

13、实验。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含有辩证法的因素,对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弗洛伊德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有积极的意义,但他们把人的心理看成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加以研究,在心理学界依然存在争论。7 第二章需要、动机和意志一、填空题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P44 2、(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最有力量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P53 3、(韦纳)对动机的归因理论作了系统研究,指出归因的三个纬度是(因素来源即内外源性)、(稳定性)、(可控性)。P59 4、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

14、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需要。P53 5、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包括(成就需要)、(成功恐惧)、(交往需要)。6、若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状态,如总是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这样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则不仅减低动机,也会有碍于人格的成长。7、在期望理论中,(效价)指人们对所从事的工作、学习任务或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的判断,即目标对个人的价值或目标吸引力;(期望值)指个体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即目标实现的主观概率。若V(效价)和(E 期望值)都很高,说明激励价值目标高、意义大,有吸引力,那么激励的力量(动机强度)就大,反之,就激励不了人。8、在双因素理论中,包括的两

15、个因素是(激励因素)、(保健因素)。P62 9、意志行动的两个基本阶段是(准备阶段)、(执行决定阶段);意志行动中的四种冲突是(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二、单项选择题、(B)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而非指活动本身。需要B 动机意志情绪8、(D)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生理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B)内驱力诱因需要爱好、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A)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同一行

16、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境界是(C)p54 答案有争议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少数人能够达到的没有人能够达到的三、多项选择题、需要是(AB)、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2、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AD)、需要内驱力情绪诱因、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强调个体内部的积极力量,他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9 而成长动

17、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缺失性需要是(ABC)、在种族和个体发展过程中早期出现的需要、力量强的需要、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的需要、社会需要包括(ABD)的需要。、求知、交往、休息、成功四、名词解释1.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P44 2.动机:是由目标或者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者内部动力。3.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

18、的需要4.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准则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用自我效能感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启动和改变。个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和完成某一项活动,就属于高自我效能感,否则就是低自我效能感。5 意志:指人们自觉地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五、问答题10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53 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二是人的需要都有层次轻重,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会出现.马斯洛将需要分

19、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你的意志品质怎样,举例分析。(一)自觉性自觉性是指一个人能自觉地确立意志行动的目的,并能清楚地、深刻地认识到该目的及其正确性和重要性,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以服从相应的目的的意志品质。(二)果断性果断性是指能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的意志品质。果断性的人能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行动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方法和计划,虽然也有内心冲突,但在动机冲突时,没有多余的疑虑。在需要行动时能当机立断,但在不需要立即行动时或者是情况有所变化时,有能立即停止或改变已经执行的决定。(三)坚韧性坚韧性是指对行动目的

20、的坚持,并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的意志品质。坚韧性的人,一方面善于克服和抵制不符合行动的目的的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做到目标专一,始终不渝,直到实现目的;另一方面能在行为中做到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坚韧性是人的重要的意志品质,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具有不屈不挠地向既定目的前进的坚韧的品质。(四)自制力自制力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语和动作等方面的品质。自制力反映着意志的抑制职能。自制力又称为自我控制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抑制冲动行为,11 抑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境的行为方式。3、简述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P56

21、 需要是动机的前提条件,需要出现时,动机并不一定会随其出现,只有在需要有可能获得满足的预知情况下,动机才会出现,否则动机是不会形成的。4、依据动机理论,如何激励动机?p58 一:归因理论二:自我效应感理论:努力学习技能,多增加正向经验,接受自己的缺点,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激励等来提高自我效能感。三:期望理论:1 目标适当,经过努力可以达到2 目标要有价值四: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满足低级的需要(生理安全感情)激励因素:满足高级的需要(成就趣味挑战责任尊重自我实现)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人获得满足感。12 第 三 章意 识 与 注 意一、填 空 题1、介 于 清 醒 状 态 与 睡 眠 状 态 之 间,

22、高 度 卷 入 的 幻 想 活 动 是(白 日 梦 状 态P7 7)。2、睡 眠 可 分 为 两 种 状 态:(快 速 眼 动 睡 眠)和(非 快 速 眼 动 睡 眠)。做 梦 是发 生 在(快 速 眼 动 睡 眠 阶 段)。P 8 03、常 见 的 睡 眠 障 碍 包 括(失 眠)、梦 魇、夜 惊、睡 眠 窒 息 和(嗜 睡)。P8 14、注 意 的 种 类 可 以 分 为(无 意 注 意)、(有 意 注 意)和(有 意 后 注 意)。P 9 0-9 35、在 同 一 时 间 内,意 识 能 清 楚 地 把 握 对 象 的 数 量 叫(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P94 二、单 项 选 择 题

23、1、(A lp ha)波 出 现 在 睡 眠 的(A)阶 段P 8 0A第 一 阶 段B 第 二 阶 段C 第 三 阶 段D 第 四 阶 段2、即 使 集 中 注 意 力,感 觉 的 清 晰 程 度 也 会 发 生 周 期 性、有 节 律 的 变 化,这 种现 象叫(A)P 9 6A 注 意 的 起 伏B 注 意 的 分 散C 注 意 的 转 移D 注 意 的 分 配3、梦 境 在(D)开 始 出 现。P8 0A 睡 眠 初 期B睡 眠 中 期C睡 眠 晚 期D 快 速 眼 动 睡 眠 阶 段三、名 词 解 释1.意 识:是 指 人 运 用 感 知 觉、记 忆、思 维 等 心 理 活 动,对

24、自 己 内 外 身 心 状 态 和环 境 的 觉 知。P 762.注 意:注 意 是 我 们 从 无 限 的 信 息(外 界。信 息 加 工 过 程 中)针 对 部 分 信 息 进行 主 动 加 工 的 过 程,包 括 指 向 与 集 中、激 活 和 抑 制。P8713 3.有 意 注 意:也 称 随 意 注 意,是 有 预 定 目 的、需 要 付 出 意 志 努 力 的 注 意。P 9 04.有 意 后 注 意:也 被 称 为 随 意 后 主 义,兼 具 无 意 注 意 和 有 意 注 意 的 某 些 特 点。它 像 有 意 注 意 那 样 有 预 定 目 的,但 又 像 无 意 注 意 那

25、 样 不 需 要 意 志 付 出 努 力,因此 它 是 一 种 有 预 定 目 的,又 不 需 要 付 出 意 志 的 努 力,是 意 志 的 一 种 特 殊 形 式。P 9 35.注 意 的 分 配:是 指 在 同 一 时 间 内 把 主 义 指 向 不 同 的 对 象 和 活 动。P 9 96.无 意 注 意:也 称 不 随 意 注 意,是 事 先 没 有 预 定 目 的 也 不 需 要 付 出 意 志 努 力 的注 意。P 9 0四、问 答 题一:(P94-P96)什 么 是 注 意 广 度?它 受 什 么 因 素 的 影 响?注意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

26、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形状、大小、数量、排列);2.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注意的广度就会变小;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完整,注意的范围就越大)。二:(P96)什 么 是 注 意 的 稳 定 性?它 受 什 么 因 素 的 影 响?注意的稳定性:也被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影响因素:1.客观因素注意对象本身的一些特点会影响注意的时间长短。(丰富单调;活动静止)。但不是说事物越复杂,刺激越丰富,注意力就越稳定。过于复杂、变幻莫测的对象反而更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导致注意的分散。2 人的主观状态一个

27、人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精力充沛,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全力投入,不知疲倦。14 相反,一个人处于失眠、疲劳疾病状态,或在情绪受挫的情况下,则注意无法保持稳定,活动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另外,个体对工作任务的兴趣以及意志力也会影响到注意的稳定性。三:(P92)教师 应 如 何 利 用 有 意 注 意 的 影 响 因 素 来 组 织 有 效 教 学?1.活动的目的:对所进行的活动要有充分的了解。从活动的目的出发,人就能自觉地去指导自己的注意。活动越重要,对活动的意义理解的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人也就能越能长久保持自己的有意注意。2.个体特征:一个具有坚毅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

28、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有意注意。3.个体对活动的兴趣:对待事物的兴趣,尤其是稳固的兴趣也支配着有意注意。但是在有意注意中,注意和兴趣的关系史非常间接的,即尽管活动本身是枯燥的,但为了获得活动的最后结果,有意注意仍能长时间的保持着,知道完成任务、达到目的为止。四:(P91)影 响 无 意 注 意 的 因 素 是 什 么?1.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引起无意注意(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这里不仅指绝对强度,还指相对强度。(一个强烈的刺激物如果在其他刺激物构成的背景上出现,就可能不会引起注意;相反,一个不甚强烈的刺激物,如果在没有其他刺激物的背景上出现,

29、反而可能引起注意);2)刺激物的对比性,如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的差别,也会引起无意注意。(“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批改作业中的红字);3)新异刺激(新奇的发型、服饰,奇怪的声音、气味,新老师、新开业的商店)4)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个别学生交头接耳,这时老师忽然放慢讲课的速度,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15 2.个体自身状态: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有外界刺激物引起的,但是也决定于人本身的状态。这首先是由人们的需要、兴趣和对那个事物的态度决定的。其次,人的情绪状态和身体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无意注意。(人在过度疲劳状态,常常不能注意到在精神饱满时容易注意的事物)1

30、6 第 四 章感 觉 和 知 觉一、填空题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觉。104 2、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 知觉。3、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暗适应。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降低,这个过程是明适应。110 4、视杆 细胞对光线非常敏感,允许昏暗光线下的视觉;视锥 细胞对特定波长的光波特别敏感,产生心理学的色彩体验。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 关系。107 6、习惯化是由于刺激的反复呈现所导致的反应降低或减少 的现象。110 7、知觉的一般特征主要有知觉

31、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116 知觉产生的三个阶段是感觉信息、组织信息、赋予意义。114 8、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韦伯定律,这个定律主要适用于中等强度 的刺激。9、双眼的距离线索主要是双眼的辐合 和 双眼视差 所提供的距离信息。121 10、人们常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有迎合、自我美化、自我表露、威胁 和恳求。129 二、单项选择题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C)107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或限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110 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3.电影使一系列静止

32、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A)125 似动现象A、动景运动的作用B.适应的作用C.对比的作用D.联觉的作用17 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C)120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5.我们对物体的知觉直接来源于(D)。A 近距刺激B 远距刺激C 物体本身D 判断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C)。109 A 整合B 对比C 适应D 联觉三、多选题1感觉反映的是(AC)104 A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B客观事物的

33、整体C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D过去作用于感官的事物2产生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多种,如(ABD)122 A线条透视B运动视差C视轴辐合D眼睛的调节3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B C)125 A运动知觉B似动现象C动景现象D现象4内部感觉包括(ABCD)104 A运动觉B平衡觉C内脏感觉D机体觉5空间知觉包括(ABCD)121 A大小知觉B形状知觉C深度知觉D方位知觉6.错觉的性质包括(ABD)A 歪曲的知觉B 虚幻的知觉C 特定条件下的知觉D 对事物的歪曲带有固定倾向的知觉四.名词解释1、感觉:人脑对从各种感受器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感觉。18 2、知觉:个体把感觉

34、的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就是知觉。3、感觉阈限:感受器官对适应刺激的反应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的高低是由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来度量的,这个刺激量叫感觉阈限。4、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的量就是绝对感觉阈限。5、敏感化:是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强烈的刺激后,对强度较弱的刺激也会产生明显的反应。6、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的量就是绝对感觉阈限,相应的感受能力叫绝对感受性。7、知觉的理解性: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各种假设,检验假设,做出合理解释的特征。8、似动现象:当两个刺激按照一定的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先后呈现时,我们看到的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连续运

35、动的现象就是似动现象。9、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0、社会知觉:个体对他人、群体关系和自我的认知。五、简答题1请你说说听觉的信息加工原理。声音信息自周围听觉系统传导至中枢听觉系统,中枢听觉系统对声音有加工、分析的作用,象感觉声音的音色、音调、音强、判断方位。还有专门分化的细胞,对声音的开始和结束分别产生反应。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信息还与大脑中管理“读”、“写”、“说”的语言中枢相联系,有效完成我们经常用到的读书、写字、说话等功能。2什么是知觉?知觉的特性有哪些?113 当人面对大量的刺激时,总是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一部分信息,倾向于从连续变化和没有秩序的

36、感觉中提取、整合和组织信息,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把它归类或赋予某种意义。这种把感觉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加以解释的过程就是知觉。知觉的特性有:19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3.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什么意义?1、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强烈的刺激、不断重复的刺激、变化的刺激、对比,不一致等更可能成为知觉的对象,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过程中,色彩对比鲜明的挂图,大小或字体不同的板书,对教学内容的重复,都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特点。2、知觉的整体性形成过程中,刺激物强的部分比弱的部分起的作用大,刺激对象强的特征决定知觉的整体性,而弱的特征常常被掩盖。所以,教师让学生有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理

37、解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讲授等,都能提高学生的知觉理解性。3、增加知识经验、运用语词可以提高知觉的理解性。4.结合实际谈谈知觉的准确性怎样才能提高?记住,你知觉到的不是事实,而是重组后的“事实”。要学会经常对自己的知觉提问:我知道的准确吗?另一种解释是不是也符合事实?我的假设是什么?到底对不对?我的假设会不会影响对实际情况的觉知?打破知觉习惯,不受习惯化的影响。每天要试着以一些新的方式进行活动,比如,选择不同的路线去上班或上学;再刷牙、梳头等日常生活种,有时不妨试着换另一只手,不要总是使用利手;再看望朋友和家人时,要试着感觉自己是第一次去见他们。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适应水平,通

38、过新的经历拓宽自己的参考系。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包括试试你平常不吃的食物,看看与你的观点截然不同者写的文章或书,再安静的树林里散步,到喧闹的游20 乐场去玩。不同的经历可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克服知觉定势。无论何时,只要你把人、物或事归类,你的知觉就有可能被期望或己有的类别概念扭曲,按照一定的定势进行知觉。因此,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把每个人看成是独立的人,把每一件事看成是独立的事。避免受动机或情绪的影响。要让自己避免受兴趣、需要、期望或情绪的支配是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意识到这种犯错误的可能性,并且积极地尝试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世界。在争论或讨论中,要善于采纳别人有价值地观点。养成不断进

39、行准确性检验的习惯。要主动寻找其他的证据来检验你的知觉的准确性。第一,要提出疑问;第二,要澄清事实;第三,要参考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记住,知觉不可能自动调整。注意,要努力有意识地去注意你周围的人何事物,而不是在一团迷雾中度过一生。听别人说话时,要集中注意力,要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通过眼睛与人进行沟通。要使自己养成一种习惯:不论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都必须经过准确性的检验(即通过获得追加的信息来检查自己的知觉)之后再把它知觉为事实。5你有知觉偏见吗?怎样才能克服?126 有。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不管正确与否,总是鲜明、牢固的,往往左右着对对方的评价。我们懂得了这种心理学原理,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首因

40、效应的消极作用。2、近因效应。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知觉对象最近给人留下的印象。所以,在对他人认知时,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而要历史地、全面地看,这样才能清除由于近因效应产生的认知偏差。3、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在他人的某种特殊表现突出时,印象深刻,由此引起对其他特征的忽视,从而产生以点概面的现象。晕轮效应的产生是由于某一品质的信息量大,其他品质的信息量小,导致刺激强弱程度不同造成的。这种心理效应的危害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21(第一,不要轻易下结论,下结论前,先让自己“等一等”第二,像用尺子量几何图形一样,亲自求证和检验自己的想法,第三,学习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的知识。)6.错觉是

41、不正确的知觉,这与“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这个命题矛盾吗?不矛盾一、错觉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对于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二、错觉是建立在客观世界的基础上,错觉的形成以客观事物的刺激为基础。22 第五章记忆一、填空题1、按记忆的内容来分,有(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140、142 2、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储存)和(提取)。142 3、斯伯林开始研究感觉记忆时,采用了(整体报告法),后来他设计了(部分报告法)。146 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 加

42、减 2 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149,152 5、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156 6、心理学家佩维奥(Paivio,1975)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语义编码系统)和(表象编码系统)。153 7、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抑制,叫(前摄干扰);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干扰)。158 二、单项选择题1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C)146 A整体报告法B重学法C部分报告法D节省法2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158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3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

43、因素是(D)(百度)A信息得不到注意B抑制作用C信息提取机制失灵D信息受干扰4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D)152 A感觉记忆B图像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5遗忘的进程是(B)156 23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倒 U 型曲线D.U 型曲线6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C)158 A.功能固定B.原型启发C.自然衰退或干扰D.思维的定势7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B)151 A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精细复述.机械复述.意识到短时记忆的信息三、名词解释1.记忆: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P140 2.语义记

44、忆:我们对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等的记忆,就是语义记忆。P141 3.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亦是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P142 4.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对事实的记忆,例如,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的记忆。P142 5.程序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程序记忆主要包括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两部分,它是由个体经验观察学习与实际操作而习得的记忆。P142 6.编码特定原则:当提取的背景与编码的背景相似时最为有效。P153 7.遗忘曲线: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接着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最后接近

45、稳定。这条曲线称为保持曲线。保持的反面是遗忘,因而这条曲线也称为遗忘曲线。8.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当先前学习的记忆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受到其他活动或刺激的影响,记忆力逐渐减弱的现象,就称之为“倒摄抑制”。(百度)9.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百度)四、问答题24 1记忆包括哪些基本过程?142、143 一、编码编码是指个体在加工信息时,将外在刺激的物理特征,转换成抽象的形式,一边在记忆中储存并供以后使用的心理表征。二、储存将已经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中,以备后用。三、提取也称

46、检索,是指在必要时将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取出的心理过程。2 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一、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 加减 2 个组块;二、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也有视觉代码和语义代码。三、复述使信息保存在短时记忆中,以防止被其他信排挤掉。3什么是遗忘规律?主要的遗忘的理论有哪些?简述其内容。156、157 遗忘规律: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刚学完是保持量很大,接着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最后接近稳定。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记忆痕迹是指记忆的编码,这种解释与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比较一致,如穿久的衣服会褪色,不常回想起的或不常使用的信息,往往

47、容易从记忆中失去。干扰理论: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干扰主要有两类:倒摄干扰与前摄干扰。倒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受后来学习内容的干扰;前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干扰理论是行为主义学派提出的,其依据是“刺激反应”学说。动机性遗忘:佛洛依德在压抑的概念中提出,我们的记忆系统实际上会对那些令人痛苦的信息内容进行自我检查。为了保护我们的自我概念并减少焦虑,我们可能会压抑痛苦的回忆,对意识中不愉快的经验可以施加压力,将之压抑在潜意识之中。线索依存遗忘理论:线索依存遗忘

48、理论认为,应根据提取失败,而不是根据记忆中失去信息、干25 扰或抑制等来解释遗忘。换句话说,一个人回想不出某种信息,仅仅是由于他不能发现从记忆中回想该信息的方式,是没有良好的提取线索。图尔文认为,记忆是来自两方面的信息的产物:第一,作为对某一事件的初步知觉的结果,在个体记忆贮存中留下的记忆痕迹;第二,个体在回忆时认知环境中出现的提取信息的线索。因此,该信息可能是在记忆贮存中,因为缺少有关提取线索的信息而提取不到。(百度)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增进记忆?160、161、162 一、感觉注意阶段重在集中注意1、减少分心刺激,2 使目的单纯化二、改善短期记忆的方法1、善用听觉编码;2、扩大组块的容量;3

49、、使用精确复述和记忆术;4.使干扰最小化三、长期记忆宜采用多种策略。1、多重编码策略;2 轨迹发策略;3 进行自我测试,4 编码特定性原则策略;5 系列位置策略;6 元记忆策略26 第六章思维一、填空题1、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两个,一个是(概括性),另一个是(间接性)。P167 2、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P169 3、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P170 4、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P172 5、思维的基本单元有(表象)、(概念)、(命题)。P173 6、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

50、记忆表象)、(想象表象)。P174 7、概念形成是指个体掌握概念(本质属性)的过程。P177 8、(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而(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P182-183 9、(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P195 10、类比推理属于(归纳推理)。P184 二、单项选择题1、(A)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P174 A 表象B 想象C 再造想象D 再认2、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C)p175 A 翻转性B 运动性C 可操作性D 灵活性3、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有(A)p167 A 分析与综合、抽象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实施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